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融资可以说是困扰中国中小企业的最大的问题,7月20日公布的“花旗-CCER服务型中小企业融资与发展”研究项目组针对中国服务型中小企业金融需求的最新调研成果显示,融资难是中小企业发展中所面临的普遍障碍,对服务型中小企业来说融资形势更加严峻;融资难的现象与中国目前的金融格局有关。
报告显示,在中小企业集中的浙江,即使是在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措施、银根宽松的2009年,在260万家中小企业中,也只有20%的企业从银行贷到款。另有10%从其他渠道获得融资。而2010年,浙江省的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利率为17.96%,同比上涨295个基点,远高于国家大型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而在内蒙、陕西等地的调查也发现,当地很多中小企业仍依靠员工内部融资、民间借贷等渠道筹措必需资金。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贷到款?
融资的三岔口困境
原因就在于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就如同京剧《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和刘利华,尽管双方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保护焦赞),双方都意识到对方的存在,然而由于身在黑暗中——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他们要面对数以百计、产品众多的银行,对于银行而言,他们要面对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小企业,双方信息的海洋中同样面临着两眼一抹黑的现状,只能胡乱摸索。
对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一提到贷款,他们会马上在脑中检索:我的亲朋好友中谁在银行工作?或者谁认识银行行长或信贷员?然后打电话或亲自上门请这些认识银行的亲朋好友介绍银行人员,然后是约见:定时间、定饭店,吃饭、喝茶、娱乐、谈贷款。
而如果在脑海中检索不出适当的人,企业主还会通过找开户银行、自己找银行咨询、参加政府举办的银企对接会、通过商会或行业协会、通过互联网(如分类信息网站)等途径找银行,虽然通过这样的方法,也有成功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上文所述在浙江也有20%的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贷到款),然而这些渠道的限制也是很明显的:
首先,能够接触到的金融机构很少。中小企业通过以上渠道能接触、认识的金融机构人员极其有限,一般仅能接触几家银行的几个人,最多一般不会超过10家不同银行,这是制约企业顺利融资最大因素。
第二,目标不精准。尽管中小企业为了贷款“八仙过海”,但是这些渠道却很难准确找到哪个金融机构有适合自己的融资产品,更无法精准找到了解自己企业所属的行业、熟悉自己业务模式以及看好自己企业的银行信贷员。
第三,融资速度慢。以上方式大多不能保证与银行会面洽谈的及时性,并且常常是遭到一家银行明确拒绝后再谈另一家机构,中小企业融资一般都希望资金快速到位投入企业运营,以上方式很难保证及时性,常耽搁生意。
第四,融资成本高。盲目洽谈耗时耗力,以及无谓的人际关系的疏通,大大增加时间成本、财务成本、机会成本。
就像很多经济学家和学者所说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目标不对称、沟通不对称、认知不对称,使得中小企业和银行都无法直接顺利找到对方,更不用说有针对性地、低成本地、迅速地、批量地找适合自己的对方了;因此,多数情况下,中小企业和银行互相寻找对方的努力,就如同在“三岔口”摸黑盲打了一阵,无疾而终。
信贷审批的秘密
就如同在“三岔口”中,双方由于最终了解了对方的秘密,发现彼此的目的是一致的,最终握手言欢。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银行总是显得那么深不可测,获得贷款的路径也那么神秘。
那么,秘密究竟是什么呢?要想获得银行贷款,中小企业永远绕不开的有两个:贷审会和信贷员,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向被视为银行最有权的人——“行长”,因此,银行贷款的第一个秘密就是:行长说了也可能不算。中小企业首先要破除想通过“行长”来获得贷款的迷思,改变找熟人、找领导、走后门的老路,这样才能发现真正能够帮助自己获得融资的关键。
第二个秘密:是贷审会而不是行长,掌握着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生杀大权。让我们来解开贷审会的秘密。银行业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银行作为一个行业,诞生伊始,就和风险走在了一起。为了控制风险,银行必须有完备的风险控制手段和专业的风险控制机制,所以中国的银行建立了贷审会制度:任何一家企业需要贷款,必须先由相关信贷员考察企业、面谈、搜集资料、写成完整的信贷申请报告,报支行贷审会、分行贷审会、区域中心贷审会甚至总行贷审会,每级贷审会少则五六人、多则十几人,他们通过阅读、审核信贷员报上的信贷报告,集体审议,集体决策,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投票来决定一家企业可否放贷、如何放贷以及放贷条件如何(少数银行才会有行长一票否决制)。
当然,目前有些银行为了满足中小企业贷款“短、小、频、急”中“急”的需求,简化了审批流程和减少了审批人数,但基本上还是以集体决策为原则。
因此,在这种集体决策的“贷审会”机制下,一个中小企业主如何可能做到同时“搞定”那么多投票人?况且,一般银行内部规定,贷审会成员原则上是不可以和企业直接接触的,以防止道德风险。
因此,搞清楚了贷审会制度,中小企业主们应明白“贷款要搞定行长”实际上是贷款过程中的一大误区和误解。那么,贷款环节中,谁最重要呢?你们可能想不到,那就是信贷审批链条中最基层的一环而且他可能也是银行内最基层的员工:信贷员。因为与贷审会相比,看上去不起眼的信贷员,却有可能从根本上决定你能不能贷款。贷审会判定你能不能得到贷款的依据是信贷报告,而信贷员就是这个关键性的“信贷报告”的作者。
信贷员是银行信贷业务的细胞、是各家银行伸向市场、伸向客户的触手,他们是银行贷款业务的前端,他们来了解中小企业的需求、贷款目的、风险保障,索取企业资料整理并汇总,撰写信贷报告,然后进入那“神秘的”审批流程。如果“运气好”,碰到“懂你的”信贷员,也许你就能很快拿到贷款了。
找到最懂你的那个人
那么,什么叫“对的”信贷员呢?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一个信贷员做到了以下8点,那么无疑,他就可以说是你要找的那个“right man”。
1、首先要了解中小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甚至成功操作过同行业、同类型企业的信贷,这样的信贷员才能与您高效沟通;
2、了解和熟悉您的行业,能够快速判断风险点,能快速判定可否操作贷款,下决心快;
3、熟悉适合您的信贷产品(竞争原因,各银行都开发出或正在开发针对不同中小企业客户群的特色产品);
4、因为了解而对您的企业有信心,信贷报告写作速度快,操作速度快;
5、因为了解而能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手段并能获得贷审会认可;
6、因为了解而能给予企业正确可行的融资意见和建议,制定合理的贷款用途和规划;
7、与行内审批环节及贷审会成员沟通顺畅,审批快;
8、业务积极性高(可能是由于信贷业务指标未完成或银行激励机制好)。
如果你找到了具有这样特质的信贷员,那么显然你的融资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若一家中小企业同时找到多位来自不同银行的“right men”,那么企业融资失败的概率,同样也会降得很低。
融道网帮你直通懂你的人
然而要在茫茫人海找到符合以上八大条件的信贷员,通过传统渠道,不要说是找到多位,能够找到一个的机会也很渺茫,因此,一个创新的发现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需要有足够的信贷员资源,而且还要使中小企业能够高效、精准、批量、低成本找到他们。
而融道网就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渠道,在融道网上,目前已入驻了近百家银行总行,以及数千家典当公司、风投(VC)、私募(PE)、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金出借方、融资咨询/中介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会员达4万多名。这些信贷员和业务员,能够提供多达31个一级行业、205个二线分类的术业有专攻的信贷员,覆盖了全国34个省、直辖市,364个地级市及3015个县及地区。
中小企业在融道网上,只需要通过独创的关键词发布、搜索、匹配系统,就可以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从这4万多名业务员,筛选出熟悉自己的行业和业务、最适合自己的人员,通过拨打400热线电话,与他们直接沟通和进行咨询,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融道网可以说是融资界的“携程网”,为中小企业在汪洋般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中,找到自己的“方舟”。
除了自行搜索之外,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融道网还推出了快速发布系统,只要中小企业将业务需求信息发布在融道网上,经过审核,融道网会推荐金融机构的信贷员来主动联系您。而这些经验丰富的信贷员,将全面对你的情况进行评估,然后提供最适合你的贷款方案,你就可以安坐家中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了。
融道网曾经有一个案例,一家中小企业向自己的开户银行招商银行贷款无果,后来在融道网上发布需求信息,融道网根据企业情况分别推荐了三家银行的信贷员联系他们,其中一个是属于外资银行,一个属于港资银行,另一个则是来自于招商银行的另一家网点,最终居然还是招商银行给了它贷款——这无疑更是说明了,在融资的过程中,找对人才是王道。
报告显示,在中小企业集中的浙江,即使是在实施4万亿经济刺激措施、银根宽松的2009年,在260万家中小企业中,也只有20%的企业从银行贷到款。另有10%从其他渠道获得融资。而2010年,浙江省的民间借贷加权平均利率为17.96%,同比上涨295个基点,远高于国家大型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而在内蒙、陕西等地的调查也发现,当地很多中小企业仍依靠员工内部融资、民间借贷等渠道筹措必需资金。
为什么有如此多的中小企业难以从银行贷到款?
融资的三岔口困境
原因就在于中小企业和银行之间,就如同京剧《三岔口》中的任堂惠和刘利华,尽管双方的目的都是一致的(保护焦赞),双方都意识到对方的存在,然而由于身在黑暗中——对于中小企业而言,他们要面对数以百计、产品众多的银行,对于银行而言,他们要面对数量更为庞大的中小企业,双方信息的海洋中同样面临着两眼一抹黑的现状,只能胡乱摸索。
对于绝大部分中小企业来说,一提到贷款,他们会马上在脑中检索:我的亲朋好友中谁在银行工作?或者谁认识银行行长或信贷员?然后打电话或亲自上门请这些认识银行的亲朋好友介绍银行人员,然后是约见:定时间、定饭店,吃饭、喝茶、娱乐、谈贷款。
而如果在脑海中检索不出适当的人,企业主还会通过找开户银行、自己找银行咨询、参加政府举办的银企对接会、通过商会或行业协会、通过互联网(如分类信息网站)等途径找银行,虽然通过这样的方法,也有成功获得贷款的可能性(上文所述在浙江也有20%的中小企业能够从银行贷到款),然而这些渠道的限制也是很明显的:
首先,能够接触到的金融机构很少。中小企业通过以上渠道能接触、认识的金融机构人员极其有限,一般仅能接触几家银行的几个人,最多一般不会超过10家不同银行,这是制约企业顺利融资最大因素。
第二,目标不精准。尽管中小企业为了贷款“八仙过海”,但是这些渠道却很难准确找到哪个金融机构有适合自己的融资产品,更无法精准找到了解自己企业所属的行业、熟悉自己业务模式以及看好自己企业的银行信贷员。
第三,融资速度慢。以上方式大多不能保证与银行会面洽谈的及时性,并且常常是遭到一家银行明确拒绝后再谈另一家机构,中小企业融资一般都希望资金快速到位投入企业运营,以上方式很难保证及时性,常耽搁生意。
第四,融资成本高。盲目洽谈耗时耗力,以及无谓的人际关系的疏通,大大增加时间成本、财务成本、机会成本。
就像很多经济学家和学者所说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原因是信息不对称:目标不对称、沟通不对称、认知不对称,使得中小企业和银行都无法直接顺利找到对方,更不用说有针对性地、低成本地、迅速地、批量地找适合自己的对方了;因此,多数情况下,中小企业和银行互相寻找对方的努力,就如同在“三岔口”摸黑盲打了一阵,无疾而终。
信贷审批的秘密
就如同在“三岔口”中,双方由于最终了解了对方的秘密,发现彼此的目的是一致的,最终握手言欢。对于中小企业而言,银行总是显得那么深不可测,获得贷款的路径也那么神秘。
那么,秘密究竟是什么呢?要想获得银行贷款,中小企业永远绕不开的有两个:贷审会和信贷员,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一向被视为银行最有权的人——“行长”,因此,银行贷款的第一个秘密就是:行长说了也可能不算。中小企业首先要破除想通过“行长”来获得贷款的迷思,改变找熟人、找领导、走后门的老路,这样才能发现真正能够帮助自己获得融资的关键。
第二个秘密:是贷审会而不是行长,掌握着中小企业获得贷款的生杀大权。让我们来解开贷审会的秘密。银行业是一个经营“风险”的行业,银行作为一个行业,诞生伊始,就和风险走在了一起。为了控制风险,银行必须有完备的风险控制手段和专业的风险控制机制,所以中国的银行建立了贷审会制度:任何一家企业需要贷款,必须先由相关信贷员考察企业、面谈、搜集资料、写成完整的信贷申请报告,报支行贷审会、分行贷审会、区域中心贷审会甚至总行贷审会,每级贷审会少则五六人、多则十几人,他们通过阅读、审核信贷员报上的信贷报告,集体审议,集体决策,以少数服从多数为原则,投票来决定一家企业可否放贷、如何放贷以及放贷条件如何(少数银行才会有行长一票否决制)。
当然,目前有些银行为了满足中小企业贷款“短、小、频、急”中“急”的需求,简化了审批流程和减少了审批人数,但基本上还是以集体决策为原则。
因此,在这种集体决策的“贷审会”机制下,一个中小企业主如何可能做到同时“搞定”那么多投票人?况且,一般银行内部规定,贷审会成员原则上是不可以和企业直接接触的,以防止道德风险。
因此,搞清楚了贷审会制度,中小企业主们应明白“贷款要搞定行长”实际上是贷款过程中的一大误区和误解。那么,贷款环节中,谁最重要呢?你们可能想不到,那就是信贷审批链条中最基层的一环而且他可能也是银行内最基层的员工:信贷员。因为与贷审会相比,看上去不起眼的信贷员,却有可能从根本上决定你能不能贷款。贷审会判定你能不能得到贷款的依据是信贷报告,而信贷员就是这个关键性的“信贷报告”的作者。
信贷员是银行信贷业务的细胞、是各家银行伸向市场、伸向客户的触手,他们是银行贷款业务的前端,他们来了解中小企业的需求、贷款目的、风险保障,索取企业资料整理并汇总,撰写信贷报告,然后进入那“神秘的”审批流程。如果“运气好”,碰到“懂你的”信贷员,也许你就能很快拿到贷款了。
找到最懂你的那个人
那么,什么叫“对的”信贷员呢?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如果一个信贷员做到了以下8点,那么无疑,他就可以说是你要找的那个“right man”。
1、首先要了解中小企业所从事的行业,甚至成功操作过同行业、同类型企业的信贷,这样的信贷员才能与您高效沟通;
2、了解和熟悉您的行业,能够快速判断风险点,能快速判定可否操作贷款,下决心快;
3、熟悉适合您的信贷产品(竞争原因,各银行都开发出或正在开发针对不同中小企业客户群的特色产品);
4、因为了解而对您的企业有信心,信贷报告写作速度快,操作速度快;
5、因为了解而能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手段并能获得贷审会认可;
6、因为了解而能给予企业正确可行的融资意见和建议,制定合理的贷款用途和规划;
7、与行内审批环节及贷审会成员沟通顺畅,审批快;
8、业务积极性高(可能是由于信贷业务指标未完成或银行激励机制好)。
如果你找到了具有这样特质的信贷员,那么显然你的融资的可能性大大提高了,而且很重要的一点,若一家中小企业同时找到多位来自不同银行的“right men”,那么企业融资失败的概率,同样也会降得很低。
融道网帮你直通懂你的人
然而要在茫茫人海找到符合以上八大条件的信贷员,通过传统渠道,不要说是找到多位,能够找到一个的机会也很渺茫,因此,一个创新的发现渠道就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需要有足够的信贷员资源,而且还要使中小企业能够高效、精准、批量、低成本找到他们。
而融道网就提供了一个这样的渠道,在融道网上,目前已入驻了近百家银行总行,以及数千家典当公司、风投(VC)、私募(PE)、担保公司、信托公司、融资租赁公司、小额贷款公司、民间资金出借方、融资咨询/中介等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机构会员达4万多名。这些信贷员和业务员,能够提供多达31个一级行业、205个二线分类的术业有专攻的信贷员,覆盖了全国34个省、直辖市,364个地级市及3015个县及地区。
中小企业在融道网上,只需要通过独创的关键词发布、搜索、匹配系统,就可以在不到1秒的时间内,从这4万多名业务员,筛选出熟悉自己的行业和业务、最适合自己的人员,通过拨打400热线电话,与他们直接沟通和进行咨询,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融道网可以说是融资界的“携程网”,为中小企业在汪洋般的银行和金融机构中,找到自己的“方舟”。
除了自行搜索之外,为了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融道网还推出了快速发布系统,只要中小企业将业务需求信息发布在融道网上,经过审核,融道网会推荐金融机构的信贷员来主动联系您。而这些经验丰富的信贷员,将全面对你的情况进行评估,然后提供最适合你的贷款方案,你就可以安坐家中对这些方案进行比较和选择了。
融道网曾经有一个案例,一家中小企业向自己的开户银行招商银行贷款无果,后来在融道网上发布需求信息,融道网根据企业情况分别推荐了三家银行的信贷员联系他们,其中一个是属于外资银行,一个属于港资银行,另一个则是来自于招商银行的另一家网点,最终居然还是招商银行给了它贷款——这无疑更是说明了,在融资的过程中,找对人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