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前,我国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正快速发展,预算会计课程在教学中也日益显现出一系列问题,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本文深入地分析了该课程在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关键词 预算会计 教学改革 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预算会计,又称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并列于企业会计,是会计学两大分支之一。该课程是财会专业和财政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会计的前提下,拓展专业知识面,熟悉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循环过程,并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各预算单位的体制和运行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预算会计作为核算、反映和监督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专业会计,也必然要作出及时调整。因此,为满足我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对预算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陷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以及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预算会计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加之我国使用预算会计的单位和相关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有必要对该课程在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重新规划。一直以来,国内众多高等院校的财会专业都将预算会计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往往不够重视,有的院校甚至会因为师资力量不足而取消该课程。目前我校该课程设置为32课时,且教学也只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其弊端主要表现为:因课时量不足而删减课程内容、因缺乏配套的会计模拟及实训而忽视实践教学等问题。
1.2 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西方国家的预算管理体系较为完善,所包含的内容也较为丰富,统称为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与之相比,我国的预算单位主要是财政部门、政府行政职能门及事业单位,其中政府行政职能部门既包括行政单位,也包括如国库、海关及税收征解部门。因此,以上各预算会计主体都应该在预算会计的教学内容中进行系统的介绍,但实际情况却因为课时安排不足而采取选择性介绍,许多院校在该课程中重点对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及财政总预算会计进行介绍,而其他部门会计则只是一笔带过,或只作为阅读材料。这不仅不利于系统地介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也使得教学内容支离破碎,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理解障碍,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1.3 教材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目前市场上关于《预算会计》或《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相关的教材种类较多,但都存在缺陷:首先,教材内容和实际操作脱节,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教材多数偏重于基本理论的阐述和基本会计核算方法的介绍,并且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重复较多,而案例和会计实务操作的介绍却非常少;其次,教材更新滞后或更新内容有限。自1997年财政部分别颁布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之后,我国预算会计法规和预算制度也一直在进行改革和完善。如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执行等。许多教材内容陈旧,对于新的法规和制度变革并无提及,也有的教材或是在一些章节中插入新增加的内容,但使得前后章节失去一致性,如明细科目使用不一致,这将不利于学生对预算会计的系统理解。
1.4 教学和考核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
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学生学习效果反映出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能否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能否主动地和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就成为衡量教学质量重要的标准。传统的会计教学重视理论介绍,我校财务管理专业预算会计课程也是如此。因受课时限制,在教学方法上只能以教师讲授为主,几乎没有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方法非常不灵活。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虽然能够加快课程进度,增加课堂容量,但由于教材内容缺乏实践操作的部分,也没有与之配套的会计模拟实验,对于一些知识难点,教师通常需要花大量精力去解释,学生也需要很长时间进行消化,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考核方法方面,我校将预算会计设置为考查类课程,虽然考核成绩中平时成绩的比例在近几年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所加重,但考核成绩的评定主要还是依据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往往为应付考试而临时突击,但考完后又将课本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更谈不上熟练掌握和运用。
1.5 学生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并使之成为自身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同时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思想上应保持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探知视野,也值得教师深思。从课程所处的地位来看,预算会计是会计学、财政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课程,所使用的会计主体比较特殊。因此,该课程一直处于学科边缘化状态。财会专业学生往往认为企业会计才是主流方向,在学生就业时,能够进入政府部门或非营利组织的可能性较小、使用频率低,这使得学生忽视了该课程的重要性,学生自然不愿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从课程设置的时间上来看,我校该课程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而此时正是学生面临毕业选择的关键时期,为了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能有更多选择,许多学生选择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生考试、专业资格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等方面,而对预算会计重视度不够。
1.6 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预算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任课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会计学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还需要有实际从业经验及广泛的相关知识面,例如对我国财政部门、各行政事业单位、金融部门的资金往来划拨流程和手续都应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以教材和教案为基础,并且能详细解释和说明在实践操作中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但目前我校的预算会计任课教师在此方面都缺乏实践经验,在遇到实践操作问题时往往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想象,其结果就会使得教学活动不生动、不贴近实际,甚至误导学生。 2 改进目前实践教学的建议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主要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改革也必须与此目标一致,而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预算会计课程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2.1 明确课程性质和在专业中的地位
预算会计课程以基础会计为基础,且与企业会计并列,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会计体系,可见在财会专业占有重要地位,而我校只将预算会计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程。国内有些高校开设了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课程,该课程增加了对西方国家预算体系的阐述。与预算会计课程相比,所涉及的内容更丰富,更具备可比性。因此,可以把预算会计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在大二开设,而将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作为专业选修课在之后开设。
2.2 更新和优化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的主体部分是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应保持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一致。不仅注重能力的培养,还要完善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就要有所取舍和更新。首先,应有所保留。由于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所包括的会计主体种类较多,在保证充足学时的前提下,都应作全面的介绍和对比,使学生对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及各预算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都能了解和掌握;其次,应有所删减。在《预算会计》的众多教材中都会对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进行介绍,这与学生之前学习的《基础会计》中所涉及的内容完全一致,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通过课后阅读的方式自习完成;最后,应有所更新。可以将我国的会计和预算制度改革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在理论界相关研究动态穿插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探知欲。在教材中已经不适用甚至错误的内容也应该及时向学生指出并改正。
2.3 选择合适的教材及配套教学材料
会计相关法规制度的变化促使相关的教材不得不进行及时地更新,我国的预算制度经历过几次较大的变动,每次变化都淘汰了一批过时的教材。教师所选的教材不仅应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还要能够体现学科的前沿特点;不仅应涵盖预算会计体系的所有理论,还要能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另外,教师还应注重其他辅助教学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如电子教案、练习题、案例分析题和会计模拟实验题的配套。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巩固学生的所学课堂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明确预算会计的教学目标,对每堂课进行重新设计,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和考核方法。
2.4.1 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先从教学理念的变革入手,传统教学理念多注重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引导和各种能力的培养。首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收集和整理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课本和实践相结合。课堂互动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其次,采取对比教学法。在接触预算会计课程之前,学生一直在学习企业会计,这往往会造成“先入为主”的误区。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与企业会计比较,通过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环境特征和会计目标等多方面的差异比较,加深学生对于预算会计体系的认识;再次,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除了可以增开会计模拟实验课程外,还可以邀请具有预算会计实务经验的从业人员开展专题讲座,或是聘请其指导实验课程。目前我校财会专业教师课时任务较重,且相关实践经验有限。因此,邀请有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来校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将最新的预算会计发展现状介绍给学生,还能提高会计模拟的真实度,对任课教师也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4.2 在考核评价方法和内容方面
将以期末考试为主导的考核模式变为综合能力考评模式,教学改革不能仅仅对综合成绩的比重进行调整,而更应该考虑对组成综合成绩的内容进行改革。因此,在考核时可以增加对学生学习态度及综合能力的考核,如通过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或小论文的情况进行考核,并适当增加这部分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在期末考试的题型方面也可以适当增加案例分析题型的比例,对于一些内容简单重复的会计分录题可以考虑适当删减。应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以及分析能力的考核。
2.5 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借助于网络教学,可以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信息的共享,也能为学生提供在线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空间。我校采用的天空教室教学平台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许多精品和重点课程都已实现资源共享。目前,预算会计课程已经在网络平台开通,教学资料也较为丰富,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练习题和案例资料等。师生也可以在讨论区就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既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6 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实践水平的提升要求其从教学观念上进行更新,转变教师长期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思想。教师自身应重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学校也应该增加对于教师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和项目。预算会计的实践性和时效性决定了任课教师不能只钻研于教材,还应该加强会计实务软件的培训,也可以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定期到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实践活动,及时更新信息并充实教学内容,提升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使课程更具生动性、更贴近实际。
参考文献
[1] 刘玲利.《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2011(10).
[2] 刘晓丽.《预算会计》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经贸,2011(14).
[3] 许华.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
[4] 季学凤.预算会计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9(11).
[5] 周亚荣.《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6).
关键词 预算会计 教学改革 问题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预算会计,又称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并列于企业会计,是会计学两大分支之一。该课程是财会专业和财政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设置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会计的前提下,拓展专业知识面,熟悉各预算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循环过程,并能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随着我国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各预算单位的体制和运行方式都发生了较大变化。而预算会计作为核算、反映和监督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及其结果的一种专业会计,也必然要作出及时调整。因此,为满足我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对预算会计课程的教学改革也势在必行。
1 目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存在缺陷
随着我国会计制度逐渐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以及预算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预算会计的重要性也日趋明显,加之我国使用预算会计的单位和相关会计从业人员的数量不断增加,有必要对该课程在财会专业课程设置中的地位重新规划。一直以来,国内众多高等院校的财会专业都将预算会计作为专业选修课程,在专业课程设置方面往往不够重视,有的院校甚至会因为师资力量不足而取消该课程。目前我校该课程设置为32课时,且教学也只停留在理论教学阶段,其弊端主要表现为:因课时量不足而删减课程内容、因缺乏配套的会计模拟及实训而忽视实践教学等问题。
1.2 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
西方国家的预算管理体系较为完善,所包含的内容也较为丰富,统称为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与之相比,我国的预算单位主要是财政部门、政府行政职能门及事业单位,其中政府行政职能部门既包括行政单位,也包括如国库、海关及税收征解部门。因此,以上各预算会计主体都应该在预算会计的教学内容中进行系统的介绍,但实际情况却因为课时安排不足而采取选择性介绍,许多院校在该课程中重点对行政单位会计、事业单位会计及财政总预算会计进行介绍,而其他部门会计则只是一笔带过,或只作为阅读材料。这不仅不利于系统地介绍我国预算会计体系的组成,也使得教学内容支离破碎,增加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和学生的理解障碍,教学效果也很难达到理想状态。
1.3 教材选择方面存在的问题
教材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效果的优劣。目前市场上关于《预算会计》或《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相关的教材种类较多,但都存在缺陷:首先,教材内容和实际操作脱节,不能满足实践性教学的要求。教材多数偏重于基本理论的阐述和基本会计核算方法的介绍,并且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内容重复较多,而案例和会计实务操作的介绍却非常少;其次,教材更新滞后或更新内容有限。自1997年财政部分别颁布了《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及《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之后,我国预算会计法规和预算制度也一直在进行改革和完善。如建立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中的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改革、“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的执行等。许多教材内容陈旧,对于新的法规和制度变革并无提及,也有的教材或是在一些章节中插入新增加的内容,但使得前后章节失去一致性,如明细科目使用不一致,这将不利于学生对预算会计的系统理解。
1.4 教学和考核方法方面存在的不足
教学质量的高低主要通过教师教学方式的选择和学生学习效果反映出来。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播者,能否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而学生能否主动地和准确地掌握相关知识就成为衡量教学质量重要的标准。传统的会计教学重视理论介绍,我校财务管理专业预算会计课程也是如此。因受课时限制,在教学方法上只能以教师讲授为主,几乎没有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教学方法非常不灵活。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的运用虽然能够加快课程进度,增加课堂容量,但由于教材内容缺乏实践操作的部分,也没有与之配套的会计模拟实验,对于一些知识难点,教师通常需要花大量精力去解释,学生也需要很长时间进行消化,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在考核方法方面,我校将预算会计设置为考查类课程,虽然考核成绩中平时成绩的比例在近几年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有所加重,但考核成绩的评定主要还是依据期末考试成绩,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往往为应付考试而临时突击,但考完后又将课本知识忘得一干二净。学生的学习非常被动,更谈不上熟练掌握和运用。
1.5 学生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教学的主要目的是通过教学活动将信息有效地传递给学生,并使之成为自身知识体系中的一部分。学生作为教学活动的客体,同时也是知识的接受者,在思想上应保持主动性和积极性。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拓宽学生的探知视野,也值得教师深思。从课程所处的地位来看,预算会计是会计学、财政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课程,所使用的会计主体比较特殊。因此,该课程一直处于学科边缘化状态。财会专业学生往往认为企业会计才是主流方向,在学生就业时,能够进入政府部门或非营利组织的可能性较小、使用频率低,这使得学生忽视了该课程的重要性,学生自然不愿投入过多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实践。从课程设置的时间上来看,我校该课程在大三下学期开设,而此时正是学生面临毕业选择的关键时期,为了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能有更多选择,许多学生选择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生考试、专业资格考试和公务员考试等方面,而对预算会计重视度不够。
1.6 师资队伍缺乏实践经验
预算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和操作性较强的课程,任课教师不仅需要有扎实的会计学专业理论功底,而且还需要有实际从业经验及广泛的相关知识面,例如对我国财政部门、各行政事业单位、金融部门的资金往来划拨流程和手续都应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在授课过程中以教材和教案为基础,并且能详细解释和说明在实践操作中的步骤及应注意的问题,加深学生的理解。但目前我校的预算会计任课教师在此方面都缺乏实践经验,在遇到实践操作问题时往往只能靠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想象,其结果就会使得教学活动不生动、不贴近实际,甚至误导学生。 2 改进目前实践教学的建议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目标主要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包括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课程改革也必须与此目标一致,而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个循序渐进和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因此,预算会计课程改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改进。
2.1 明确课程性质和在专业中的地位
预算会计课程以基础会计为基础,且与企业会计并列,共同构成我国完整的会计体系,可见在财会专业占有重要地位,而我校只将预算会计设置为专业选修课程。国内有些高校开设了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课程,该课程增加了对西方国家预算体系的阐述。与预算会计课程相比,所涉及的内容更丰富,更具备可比性。因此,可以把预算会计作为专业必修课程在大二开设,而将政府与非盈利组织会计作为专业选修课在之后开设。
2.2 更新和优化安排教学内容
教学改革的主体部分是保证教学内容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教师应保持课程改革的方向与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一致。不仅注重能力的培养,还要完善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就要有所取舍和更新。首先,应有所保留。由于我国的预算会计体系所包括的会计主体种类较多,在保证充足学时的前提下,都应作全面的介绍和对比,使学生对我国预算会计体系及各预算会计主体的会计核算内容及方法都能了解和掌握;其次,应有所删减。在《预算会计》的众多教材中都会对预算会计的核算方法进行介绍,这与学生之前学习的《基础会计》中所涉及的内容完全一致,教师可以建议学生通过课后阅读的方式自习完成;最后,应有所更新。可以将我国的会计和预算制度改革的最新发展动态以及在理论界相关研究动态穿插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引发学生的探知欲。在教材中已经不适用甚至错误的内容也应该及时向学生指出并改正。
2.3 选择合适的教材及配套教学材料
会计相关法规制度的变化促使相关的教材不得不进行及时地更新,我国的预算制度经历过几次较大的变动,每次变化都淘汰了一批过时的教材。教师所选的教材不仅应具有鲜明时代特征,还要能够体现学科的前沿特点;不仅应涵盖预算会计体系的所有理论,还要能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另外,教师还应注重其他辅助教学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如电子教案、练习题、案例分析题和会计模拟实验题的配套。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巩固学生的所学课堂理论知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4 改进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体系
教学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明确预算会计的教学目标,对每堂课进行重新设计,依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教学内容采取相应的教学和考核方法。
2.4.1 在教学方法方面
教学方法的改革应先从教学理念的变革入手,传统教学理念多注重理论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兴趣的引导和各种能力的培养。首先,可以采取案例教学和讨论式教学相结合的方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收集和整理现实案例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使课本和实践相结合。课堂互动讨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其次,采取对比教学法。在接触预算会计课程之前,学生一直在学习企业会计,这往往会造成“先入为主”的误区。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应注重与企业会计比较,通过对会计基本假设、会计环境特征和会计目标等多方面的差异比较,加深学生对于预算会计体系的认识;再次,丰富实践教学的内容。实践教学除了可以增开会计模拟实验课程外,还可以邀请具有预算会计实务经验的从业人员开展专题讲座,或是聘请其指导实验课程。目前我校财会专业教师课时任务较重,且相关实践经验有限。因此,邀请有实践经验的从业人员来校辅助教学,不仅可以将最新的预算会计发展现状介绍给学生,还能提高会计模拟的真实度,对任课教师也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2.4.2 在考核评价方法和内容方面
将以期末考试为主导的考核模式变为综合能力考评模式,教学改革不能仅仅对综合成绩的比重进行调整,而更应该考虑对组成综合成绩的内容进行改革。因此,在考核时可以增加对学生学习态度及综合能力的考核,如通过完成案例分析报告或小论文的情况进行考核,并适当增加这部分在综合成绩中的比重。在期末考试的题型方面也可以适当增加案例分析题型的比例,对于一些内容简单重复的会计分录题可以考虑适当删减。应注重学生专业知识的运用以及分析能力的考核。
2.5 完善网络教学平台
借助于网络教学,可以真正实现教师与学生信息的共享,也能为学生提供在线自主学习和相互交流的空间。我校采用的天空教室教学平台能够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许多精品和重点课程都已实现资源共享。目前,预算会计课程已经在网络平台开通,教学资料也较为丰富,包括教学大纲、教案、教学课件、练习题和案例资料等。师生也可以在讨论区就与课程相关的内容及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既能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2.6 提升教师实践教学水平
教师实践水平的提升要求其从教学观念上进行更新,转变教师长期重理论而轻实践的思想。教师自身应重视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学校也应该增加对于教师实践教学的考核内容和项目。预算会计的实践性和时效性决定了任课教师不能只钻研于教材,还应该加强会计实务软件的培训,也可以利用假期进行社会调查,定期到财政部门、行政事业单位和会计师事务所参加实践活动,及时更新信息并充实教学内容,提升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使课程更具生动性、更贴近实际。
参考文献
[1] 刘玲利.《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探讨[J].会计之友,2011(10).
[2] 刘晓丽.《预算会计》课程四位一体教学模式研究[J].时代经贸,2011(14).
[3] 许华.预算会计课程教学探讨[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1.24(1).
[4] 季学凤.预算会计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金融经济(理论版),2009(11).
[5] 周亚荣.《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教学改革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