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AI聊天,也要有技巧

来源 :数字商业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dkkill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聊天是一门艺术,更是一项技能。有时,通过高效率且有技巧式的聊天,往往会带来一些意想不到收获,人们亲切地称为“白嫖”。没错,只要功夫深,“白嫖”质量就更佳。世上也没有任何事情会逾越过沟通,而直达结果。这也是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的科学家们,为什么会热衷于以对话的形式,来解决用户当前的问题。
  Google在今年的I/O大会上,发布了一款了新模型LaMDA。其功能与现今任务型AI的逻辑大体一致,但是却又是AI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Google和Alphabet首席执行官Sundar Pichai对LaMDA看法是:“它旨在与任何主题进行对话。”

  进入21世纪,人工智能跨过了答非所问的阶段,更离谱的是不同消费级设备,所配备的AI不僅会像打了鸡血一样等着发问,更会不等发问突然出现,给用户一个惊喜。简单来说现今大部分AI还缺少“灵魂”的注入,只是兴奋地在为用户搜索想要知道的答案罢了。
  LaMDA则不一样,如果投入市场的话,我们或许可以将其想象为在与AI讨论一个问题的时,能够根据下一个提问而跳过当前问题,并精准给到下一个问题的答案,并且不会出现“今天几号?”,”怎么摸鱼?”等这样基本逻辑不搭的问题。虽然Google的模型与市场的产品并没太大区别,但Google好歹是为AI注入了一丝灵魂,推着行业迈了一小步。
  这是因为该训练模型有神经网络体系结构(类似于BERT和GPT-3等语言模型),以及在培训期间,学习了如何将开放式对话与其它形式的语言区分开的细微差别。Pichai说,LaMDA从其训练数据中综合了这些概念,所以可以做出明智的回应,使对话保持开放性。“没有对话两次都走同一条路,并且该模型可以进行对话而无需重新训练。 ”Pichai如是说道。
  虽然LaMDA的出现,使人们与机器人交谈不会再变的棘手,不会进入死胡同,是AI技术进步的表现。但是Google本身也及其在意AI的原则,即AI可能会与所有工具一样,也可能被滥用。在Google博客《LaMDA:我们突破性的对话技术》一文中,明确的指出通过内化偏见,可能会引起仇恨言论或复制具有误导性的信息,即使经过审查所训练的语言,也仍然存在被加以滥用的可能。
  LaMDA是所谓的大型语言模型(LLM),这是一种在大量文本数据上经过训练的深度学习算法。但正因如此,所以专家认为可能会导致种族主义、性别观点和侮辱性观念的模型加以嵌入。并因传播和自动学习的、引入等原因,就很容易使人们误以为是人为进行了观点的输出。

  好在,Google做出了很多的努力,以确保LaMDA在公平性、准确性和隐私性方面的高标准。“在创建诸如LaMDA之类的技术时,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确保我们将此类风险降到最低。我们多年来一直在研究和开发这些技术,因此对机器学习模型所涉及的问题(例如不公平的偏见)非常熟悉。”
  与此同时,全球有500多个研究人员竞相的了解这些模型的功能和局限性。而在Huggingface(一家采用“开放科学”方法来理解自然语言处理(NLP)的初创公司)领导的BigScience项目下,他们寻求建立一个开源LLM,该LLM将成为科学界的共享资源。目标是在单个重点年度内获得尽可能多的奖学金。他们的中心问题是:应如何开发LLM以及何时部署LLM才能获得其收益而又不会造成有害后果?
  Huggingface首席科学官托马斯·沃尔夫(Thomas Wolf)说:“我们无法真正停止对每个人都想进行培训的大型语言模型的这种疯狂”。“但是我们能做的是尝试朝着最终更有利的方向轻推这一点。”

写在最后


  如果Google会将LaMDA整合到现有的产品中,那么这些产品可能会对用户变得更加有用。例如,LaMDA可以通过交谈的形式,解决儿童和老年人等群体的交互方式;在汽车的内置中,可以更加便捷地更改目的地,或者查询路况;除此之外,也将理解不同词汇的意义及应用等等。这是To C用户搜索行为方式的一次转变,当然也可能是To B企业调整内容和产品的一个方向。
  但这并不是最终的形态,Google也为其留下了更多畅想空间的未来。“敏感性和特异性并不是我们在LaMDA等模型中所追求的唯一品质,我们还在评估诸如’兴趣度’之类的维度,方法是评估回应是否具有洞察力,意想不到或机智。”
其他文献
云边协同的时代,企业数字化水平显著提升,随着业务模式和应用场景的日趋多样化,企业将业务部署在云端的同时需要优化算力分配,确保数据的及时性,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工作场景的灵活性。  “最近3-5年,英特尔联合了很多合作伙伴开始深入地探索——已经较为成熟的IDV技术,特别是这两年提出的GVT-g,解决了很多技术瓶颈问题,比如以云端管理本地计算的理念,推出了结合IDV和TCI技术的超能云终端解决方案,为企
期刊
前段时间,我国“十四五”规划提出 “支持数字技术开源社区等创新联合体发展,完善开源知识产权和法律体系,鼓励企业开放软件源代码、硬件设计和应用服务”。可预见的是,开源知识产权已引起国家层面的高度重视。  这一次,红帽站在了风口之上。  事实上,以行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从2011年的“软件定义一切”到2015年开源的快速扩张,不仅仅是技术的变迁,更多的是企业意识形态的变化——传统企业开始内部开创技术型团
期刊
“从市场趋势来看,90%以上的企业开始走向云端,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以后,更多企业计划在云上面的花费或者开销会有更大幅度的超过20%的提升。” 凯捷中国云与人力资本管理服务线总经理徐飞在接受笔者的采访时表示,此时,企业关注的不再是要不要上云,而是如何通过云服务更好地服务自己,利用云的优势拓展业务,支撑业务的敏捷转型。而且,有更多的公司越来越倾向于计划建立云的卓越服务中心或专职的服务团队,这是当前整个云
期刊
“近些年,云计算已然成为企业数字化转型重要升级手段,IDC曾在报告中表示,私有云和公有云目前对全球各地的数据中心团队有着难以估量的积极营销,其解决方案的确能够帮助企业显著节约成本,大幅提升运营效率。不过,对于部分安全性交强的政企单位,依旧在犹豫是否要将自己的敏感数据及工作负载迁移到云中,所以面对需求,越老越多政企单位正在结合数个不同类型的云来部署适合自己的运营模式,一个新的云计算模型在企业中获得了
期刊
提起Soul,相信你一定不会感到陌生,它是一款陌生人社交产品,用户通过完成30秒的“灵魂鉴定”就能找到与自己兴趣相投的同龄人。不同于头部玩家陌陌和探探主打视频、照片交友方式,Soul定位于“灵魂社交”,有效避开“颜值交友”,更注重三观、性格、爱好等内在社交。  自2016年11月上线以来,Soul整体发展顺风顺水,2020年累计用户突破1亿大关,月活达到3000万,在陌生人社交赛道逐渐站稳脚跟。不
期刊
Gartner发布,“企业机构需要在2021年深挖的重要战略科技趋势”,其中对人工智能(AI)的判断是工程化。  这是否意味着,只要IT工程师省力,AI算法就能做成美图秀秀?月薪十万算法工程师的KPI能转交给月薪一万的工程师,还能保质保量?  论文、学术、科研,是AI陈年旧事。  交付、服务、质量,是AI商业主流。  在日本三菱银行,员工出差结束,掏出手机拍一下发票,按住语音键,说一句:“这是拜访
期刊
过去几年,vmware、红帽、EasyStack都在努力做这样的事,制定私有云的技术标准。“你可以理解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先有智能手机,然后才有了APP,智能手机的标准统一了,格局就形成了。”易捷行云EasyStack创始人&CEO陈喜伦认为,如今公有云的标准格局已经形成,私有云也需要这样的领跑者。  一场关于新一代全栈信创云的发布让业界看到了EasyStack作为“领跑者”的潜质,EasyStac
期刊
因为网络黑客攻击成品油管道系统企业,导致美国17个州和华盛顿特区进入紧急状态,这可能是最近在信息安全领域最大的新闻了。虽然此次事件所影响的范围没有4年前WannaCry影响的范围广,但其精准攻击的手段却足以说明,信息安全领域“猫与老鼠”此消彼长的规则,从来没有停息——在一个强调用数字和信息重新定义世界的时代,这对任何人和企业,都是一种潜在但真实的威胁。工业企业是数字化程度最高的行业之一,因此也是未
期刊
2019年9月10日,教师节。55岁的马云辞去了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一职,退居幕后。  一年后的10月24日,“退而不休”的马云在外滩峰会发表一番言论后,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今年3月17日,正在拼多多兴高采烈地宣布自己超过阿里巴巴,成为全球用户规模最大的电商平台的时候,黄峥宣布辞去拼多多董事长,转做科研。  5月20日,字节跳动创始人张一鸣发布内部全员信,卸任CEO一职。  和马云相比,不同点在
期刊
最近一段时间,众多互联网大佬无一例外,纷纷卷入跨界造车的洪流之中——2021年1月13日,阿里与上汽集团、张江高科联合打造的高端智能纯电汽车智正式发布;1月19日,吉利汽车集团宣布与腾讯在杭州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无独有偶,2月18日,百度也宣布将以整车制造商的身份进军汽车行业,将和战略合作伙伴吉利控股集团共同组建一个新的汽车公司;2月19日,有消息传出:小米确定造车,或由雷军亲自带队,并视其为战略级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