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很荣幸获得这个奖励,尤其是在建国60周年的时候。”来自波兰的玛古雅达·吉多斯卡教授向记者表达了她获得中国政府“友谊奖”的喜悦之情。
吉多斯卡教授从1979年至1984年就读于位于波兹南的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波兰科学院植物遗传研究所工作,从事植物抗病遗传、植物病理学、植病流行与控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中波合作
由于菌核病抗源尚未发现,双低(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品种的抗病性普遍较差。安徽农业科学院在研究攻关的同时,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波兰科学院植物遗传研究所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吉多斯卡教授正是波方的主持人。
为了“油菜真菌病害致病菌类型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油菜菌核病病原菌生理小种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油菜菌核病病原菌分子标记和毒性分组”和“应用分子技术控制油菜真菌病害”等引智项目,吉多斯卡教授先后于2002年11月、2004年11月、2006年11月和2008年9月四次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工作、讲学,指导油菜抗病育种和油菜菌核病、黑胫病等真菌病害的研究工作。在华期间,她赴安徽的巢湖、铜陵、屯溪等地以及湖北省考察油菜生产情况,调查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情况,走访农户,提出了很多油菜生产和防治油菜真菌病害的建议。
陪同吉多斯卡教授来北京参加“友谊奖”颁奖典礼的费维新说:“波兰科学家Gosia女士对科学研究工作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有一次在植物园参观时,她发现杨树上有些病斑,仔细地观察研究后说,从症状上看,这是一种真菌病,并告诉我们引起这种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和发病的原因。”费维新和其他同事一样,称呼吉多斯卡教授Gosia。
费维新补充说:“她非常热爱所从事的植物病理学工作,到中国访问时,不顾旅途劳累和病痛,坚持工作和采集病害标本。”2006年11月,吉多斯卡教授来到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第3天突发急病,仍坚持到田间调查,坚持做学术报告。
通过科研人员攻关,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引进、消化及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技术”被科技部认定为我国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方面的5项重大进展之一,解决了杂交油菜选育和制种的世界性難题。“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三系选育及制种方法”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利用该系统选育出“皖油14”等7杂交油菜新品种,其中5个同时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皖油14”累计推广1500万亩,单位获品种专利费304万元,种子企业获利1505万元,农民增收4亿元。由于品种的抗病性强,减少农药的施用,其节支和对生态环境的效益也很可观。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李强生告诉记者,以吉多斯卡教授为波方主持人,波兰科学院植物遗传研究所和安徽农业科学院共同承担了五个合作项目,其中一个项目是中波政府间关于黑胫病的科技合作项目。我国很少有科学家研究黑胫病,对黑胫病的病理学、流行学等知之甚少。为了让中国的科技人员了解黑胫病的病理学、流行学最新研究成果,向中国农户普及黑胫病知识,在吉多斯卡教授的建议和指导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黑胫病监测系统SPEC网站增加了中文版(www.spec.edu.pl)。
吉多斯卡教授说,没来中国之前,觉得中国非常遥远,她没有亲戚朋友去过中国,中国就像是“在月球上”的国家,充满了神秘色彩。到了中国之后,同事们的热情让她找到了家的感觉。她说,在工作的时候,和同事们一起合作,讨论严肃的问题;在周末的时候,同事们就带她去旅游,爬黄山。
“在工作上,我们都使用‘科学语言’,没有语言障碍,我们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对方。因此我以前印象中的这个‘月亮上’的国家,看起来在很多方面和波兰十分相似,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惊讶和兴奋的事。”
吉多斯卡教授用手上的摄像机和照相机,记录下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回去后制成DV片,向她单位的同事、亲朋好友和学生介绍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取得的科技成果和中国科学家的敬业精神,展示中国山河秀丽的风光和丰富的风土人情。
吉多斯卡教授为安徽农业科学院油菜抗病育种和病害研究水平的提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促进国际合作做出了贡献,2006年她荣获安徽省“黄山友谊奖”。
严师兼益友
吉多斯卡教授指导的赴波中国留学生段晓莉说:“Gosia在学术上非常严谨,是一位极负责任的导师,在生活中她又是善良、热心、细心的朋友。”
“作为波兰科学院植物遗传所抗性遗传研究室室长的Gosia,尽管每天要忙于不同的项目,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但是她总尽她最大的努力,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帮助和指导我的硕士试验,甚至抽出她的个人周末休息时间。”
2008年8月中旬,段晓莉距硕士毕业还有一个多月,申请硕士论文的实验进行到第三部分。段晓莉以前没有经验,吉多斯卡教授亲自在实验室里手把手地教她,占用了吉多斯卡教授整整两天的时间。“而这两天的时间本是属于她的家人,她的孩子的。而且她不巧正患了重感冒,当她拖着虚弱的身子,用沙哑而带有因感冒而浓重的鼻音给我讲解实验技巧的时候,浓重的愧疚感在我心里直涌而上,”段晓莉说。讲解完实验技巧后,段晓莉劝吉多斯卡教授回去休息,但吉多斯卡教授坚持陪同段晓莉做实验,直到下午5点。
“直到现在,她带病执教的画面一直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碰见了这样负责任、严谨的老师。”
在波兰学习的段晓莉需要用一年的时间完成3个学期的任务,用在实验上的时间十分有限。试验前,吉多斯卡教授帮助段晓莉准备好实验用的溶液、培养皿等,为段晓莉省下不少时间。在段晓莉申请继续留在波兰学习分子生物学的项目中,吉多斯卡教授帮段晓莉把一些重要的文件翻译成波兰文。“而这不是属于她的职责和义务范围之内,完全是她热心帮忙。”
2009年4月12日,是波兰的复活节,当地人都在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但对于在波兰学习的段晓莉和其他留学生来说,则是十分冷清的日子。“整个宿舍大楼里都空荡荡的,波兰学生都回家过节了,就剩下我们仅仅几个留学生了,大街上都冷冷清清的,也没有什么地方可玩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呆在宿舍里上网。”吉多斯卡教授邀请段晓莉和她的同伴去家里做客,“我在她家第一次品尝到了正宗的波兰正餐,吃饭的时候还特别照顾了中国人的口味。”逢年过节,波兰科学院的中国访问学者和中国留学生都是吉多斯卡教授家的座上客,她的家被装点得充满了中国的传统气息。
“波兰对于中国人来说,也像是一个“月亮上”的国家,”吉多斯卡教授说,“当有学生来波兰学习的时候,我们总是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和他们一起玩,这样,他们就不感到寂寞了。”
吉多斯卡教授从1979年至1984年就读于位于波兹南的农业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波兰科学院植物遗传研究所工作,从事植物抗病遗传、植物病理学、植病流行与控制、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工作,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一百多篇。
中波合作
由于菌核病抗源尚未发现,双低(低芥酸、低硫代葡萄糖甙)油菜品种的抗病性普遍较差。安徽农业科学院在研究攻关的同时,开展了广泛的国际合作,和波兰科学院植物遗传研究所建立了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吉多斯卡教授正是波方的主持人。
为了“油菜真菌病害致病菌类型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油菜菌核病病原菌生理小种分子生物学鉴定技术”、“油菜菌核病病原菌分子标记和毒性分组”和“应用分子技术控制油菜真菌病害”等引智项目,吉多斯卡教授先后于2002年11月、2004年11月、2006年11月和2008年9月四次来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工作、讲学,指导油菜抗病育种和油菜菌核病、黑胫病等真菌病害的研究工作。在华期间,她赴安徽的巢湖、铜陵、屯溪等地以及湖北省考察油菜生产情况,调查油菜菌核病的发生情况,走访农户,提出了很多油菜生产和防治油菜真菌病害的建议。
陪同吉多斯卡教授来北京参加“友谊奖”颁奖典礼的费维新说:“波兰科学家Gosia女士对科学研究工作甚至达到痴迷的程度,有一次在植物园参观时,她发现杨树上有些病斑,仔细地观察研究后说,从症状上看,这是一种真菌病,并告诉我们引起这种病害的病原菌种类和发病的原因。”费维新和其他同事一样,称呼吉多斯卡教授Gosia。
费维新补充说:“她非常热爱所从事的植物病理学工作,到中国访问时,不顾旅途劳累和病痛,坚持工作和采集病害标本。”2006年11月,吉多斯卡教授来到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第3天突发急病,仍坚持到田间调查,坚持做学术报告。
通过科研人员攻关,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引进、消化及吸收外国先进技术,“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技术”被科技部认定为我国在农作物新品种培育方面的5项重大进展之一,解决了杂交油菜选育和制种的世界性難题。“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核不育三系选育及制种方法”2007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利用该系统选育出“皖油14”等7杂交油菜新品种,其中5个同时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品种审定。“皖油14”累计推广1500万亩,单位获品种专利费304万元,种子企业获利1505万元,农民增收4亿元。由于品种的抗病性强,减少农药的施用,其节支和对生态环境的效益也很可观。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的李强生告诉记者,以吉多斯卡教授为波方主持人,波兰科学院植物遗传研究所和安徽农业科学院共同承担了五个合作项目,其中一个项目是中波政府间关于黑胫病的科技合作项目。我国很少有科学家研究黑胫病,对黑胫病的病理学、流行学等知之甚少。为了让中国的科技人员了解黑胫病的病理学、流行学最新研究成果,向中国农户普及黑胫病知识,在吉多斯卡教授的建议和指导下,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黑胫病监测系统SPEC网站增加了中文版(www.spec.edu.pl)。
吉多斯卡教授说,没来中国之前,觉得中国非常遥远,她没有亲戚朋友去过中国,中国就像是“在月球上”的国家,充满了神秘色彩。到了中国之后,同事们的热情让她找到了家的感觉。她说,在工作的时候,和同事们一起合作,讨论严肃的问题;在周末的时候,同事们就带她去旅游,爬黄山。
“在工作上,我们都使用‘科学语言’,没有语言障碍,我们能够很容易地理解对方。因此我以前印象中的这个‘月亮上’的国家,看起来在很多方面和波兰十分相似,这是一件非常令人惊讶和兴奋的事。”
吉多斯卡教授用手上的摄像机和照相机,记录下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回去后制成DV片,向她单位的同事、亲朋好友和学生介绍中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取得的科技成果和中国科学家的敬业精神,展示中国山河秀丽的风光和丰富的风土人情。
吉多斯卡教授为安徽农业科学院油菜抗病育种和病害研究水平的提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和促进国际合作做出了贡献,2006年她荣获安徽省“黄山友谊奖”。
严师兼益友
吉多斯卡教授指导的赴波中国留学生段晓莉说:“Gosia在学术上非常严谨,是一位极负责任的导师,在生活中她又是善良、热心、细心的朋友。”
“作为波兰科学院植物遗传所抗性遗传研究室室长的Gosia,尽管每天要忙于不同的项目,每天的日程都排得满满的,但是她总尽她最大的努力,抽出足够的时间来帮助和指导我的硕士试验,甚至抽出她的个人周末休息时间。”
2008年8月中旬,段晓莉距硕士毕业还有一个多月,申请硕士论文的实验进行到第三部分。段晓莉以前没有经验,吉多斯卡教授亲自在实验室里手把手地教她,占用了吉多斯卡教授整整两天的时间。“而这两天的时间本是属于她的家人,她的孩子的。而且她不巧正患了重感冒,当她拖着虚弱的身子,用沙哑而带有因感冒而浓重的鼻音给我讲解实验技巧的时候,浓重的愧疚感在我心里直涌而上,”段晓莉说。讲解完实验技巧后,段晓莉劝吉多斯卡教授回去休息,但吉多斯卡教授坚持陪同段晓莉做实验,直到下午5点。
“直到现在,她带病执教的画面一直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我觉得自己很幸运, 碰见了这样负责任、严谨的老师。”
在波兰学习的段晓莉需要用一年的时间完成3个学期的任务,用在实验上的时间十分有限。试验前,吉多斯卡教授帮助段晓莉准备好实验用的溶液、培养皿等,为段晓莉省下不少时间。在段晓莉申请继续留在波兰学习分子生物学的项目中,吉多斯卡教授帮段晓莉把一些重要的文件翻译成波兰文。“而这不是属于她的职责和义务范围之内,完全是她热心帮忙。”
2009年4月12日,是波兰的复活节,当地人都在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但对于在波兰学习的段晓莉和其他留学生来说,则是十分冷清的日子。“整个宿舍大楼里都空荡荡的,波兰学生都回家过节了,就剩下我们仅仅几个留学生了,大街上都冷冷清清的,也没有什么地方可玩的。唯一能做的就是呆在宿舍里上网。”吉多斯卡教授邀请段晓莉和她的同伴去家里做客,“我在她家第一次品尝到了正宗的波兰正餐,吃饭的时候还特别照顾了中国人的口味。”逢年过节,波兰科学院的中国访问学者和中国留学生都是吉多斯卡教授家的座上客,她的家被装点得充满了中国的传统气息。
“波兰对于中国人来说,也像是一个“月亮上”的国家,”吉多斯卡教授说,“当有学生来波兰学习的时候,我们总是邀请他们来家里做客,和他们一起玩,这样,他们就不感到寂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