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呼吸衰竭患者临床观察与护理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mil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护理疗效。方法:对2007年6月~2009年5月收治的26例重型颅脑损伤后继发呼吸衰竭患者所采取的气管切开、机械性通气及亚低温等综合治疗与护理方法进行回顾分析。结果:经治疗和加强呼吸道护理,部分患者意识状况均有不同程度好转。在26例患者中,良好16例,中残5例,重残1例,死亡4例。结论:严格执行医嘱治疗方案,加强患者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患者呼吸道和引流管的护理,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可明显降低其死亡率。
  关键词 颅脑损伤 呼吸衰竭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1.200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7年6月~年5月我院收治患者26例,男18例,女8例,年龄15~62岁。CT扫描均证实有不同程度的脑损伤。其中车祸伤15例,坠落伤5例,打击伤6例。损伤类型有闭合性伤22例、开放性伤4例。入院时GCS评分:6~8分(重型)19例,3~5分(特重型)7例。按急性呼吸衰竭诊断标准参照文献判断[2],入院时已有10例发生呼吸衰竭,16例为术后1~24小时发生急性呼吸衰竭。对合并有呼吸系统疾病、严重心肝肾功能障碍和糖尿病者均不计入病例范围。本组行气管插管6例,气管切开20例。
  方法:常规检查血压、脉搏和呼吸等生命体征,观察意识形态的改变、瞳孔大小、对光反射及肢体腱反射变化。患者均于入院0.5~4小时后进行了大骨瓣减压颅内血肿清除和挫伤灶坏死组织清除术,并及时给予吸氧、补液、脱水、抗生素和亚低温等治疗。在采用呼吸机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必须根据临床表现及血气分析结果来选择进行。
  疗效判定标准:①轻型:患者伤后昏迷在30分钟内,有轻微头痛头晕等症状。②重型:伤后昏迷12小时以上,意识障碍逐渐加重或出现昏迷,有明显神经系统阳性征,体温、呼吸、血压等有明显改变。③特重型:伤后昏迷深或伴有其他部位的脏器伤和休克等,已有晚期脑疝,双侧瞳孔散大,生命体征严重紊乱或呼吸已近停止。
  术前护理:术前要严密观察患者体温、脉搏、呼吸及血压等生命体征变化,立即建立两条静脉输液通路,做好配血、备皮等准备工作,并按医嘱肌注术前针。对入院已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要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行气管插管术并给予吸氧,使用脱水剂及呼吸兴奋剂后,立刻送手术室行开颅探查术。
  术后护理:①术后生命体征监护:患者入院时均有明显颅内血肿和脑挫伤等症状,在术后安置于ICU病房时,要抬高床头15°~30°,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保持病室内空气清新,湿度及温度均适宜。②术后呼吸道护理: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一侧,稍后仰。术后患者痰液增多时,应及时吸出,以防呼吸道堵塞造成窒息或干燥后附于气管内。术后常规每30分钟向气管滴入生理盐水2ml,以保证气道湿润,使痰液易于吸出;同时配合雾化吸入,预防肺部感染。注意如患者有呼吸窘迫、咽喉部痰鸣音、呼吸机气管压力升高、氧饱和度或氧分压忽然降低等应及时吸痰[3],吸痰时要注意无菌操作,动作轻柔。③术后切口引流管护理:术后定时观察引流管是否通畅,要严格记录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若切口处有较多血性液渗出,而引流量少,多提示引流不畅,为此要保持引流管插管处的清洁和引流管密闭,引流装置始终置于切口部位以下,注意引流量的速度控制,防止发生严重低颅压。
  预防呼吸道院内感染:定期进行空气消毒,保持病室内空气的流通,严格限制陪伴及探视制度,每日要更换消毒呼吸机管道、气管切开内套管,并常规进行口腔护理,吸痰用具应专用,且每日更换,防止呼吸道院内感染的发生。
  机械通气的管理:患者机械通气的模式和参数,要视病情变化、监护仪所测数据及血气分析结果来进行调节,并记录呼吸机使用时的呼吸频率等各种参数,如有异常及时处理。呼吸机湿化瓶内要及时添加水,保持有效温度。每日更换呼吸机管道1次,防止肺部感染。为使病人尽快恢复呼吸肌功能,预防肺不张等并发症的发生,应给予患者鼻饲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流质饮食,以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功能恢复,防止肌肉萎缩和功能障碍。护士协助由胃管缓慢注入,注入食物的温度应适宜。
  亚低温治疗护理:患者术后以全身半导体降温毯,在短时间内将体温降至亚低温水平(肛温33~35℃),直到颅内压降至正常值24小时后停止。亚低温是重型颅脑损伤治疗重要措施,其作用是降低脑细胞氧耗量,减少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和神经细胞钙内流,抑制内源性产物的毒害作用,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恢复。治疗时应密切观察肛温变化,防止肛温低于30℃。若体温过低可引起反射性心脏冠状动脉收缩,而导致房室传导阻滞。同时观察皮肤情况,每1~2小时翻身拍背1次,注意冰毯测温传感器固定妥当。
  术后营养支持:因颅脑损伤并呼吸衰竭患者不能正常进食,机体的分解代谢明显增强,所以患者应在术后3天开始早期肠内营养,每日鼻饲6次,每次250ml。在护理时要密切观察患者胃肠反应,鼻饲饮食温度和速度都要适宜,防止速度过快引起肺水肿或脑水肿。鼻饲前后及时冲洗鼻饲管,以防鼻管堵塞。有条件的患者辅以部分静脉营养支持,保持足够的热量和水分,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以上均严格无菌操作。
  
  结 果
  
  本组患者经治疗和有效护理后,部分患者意识状况均有不同程度好转。按照GOS预后评分标准,患者良好16例,中残5例,重残1例,死亡4例。
  
  讨 论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呼吸衰竭,可发生于患者手术前或手术后,目前在治疗及护理方面难度仍然较大,死亡率也较高。但随着治疗的改进及重症监护技术水平的提高,临床治愈率有了明显提高[4]。
  
  参考文献
  1 凡金玲.150例脑挫裂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医学文选,1999,18(2):319.
  2 孙传兴.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8:45.
  3 丁虹.32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呼吸衰竭护理.实用医技杂志,2006,13(24):4307-4309.
  4 程凯敏.危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救治.中国综合临床,2000,16(9):670-671.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主动脉夹层的超声影像观察,总结主动脉夹层的超声特征,探讨超声诊断本病的价值。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分析主动脉夹层声像图特征及血液动力学变化。彩色多普勒超声能较为准确评估主动脉夹层的范围及分型、内膜剥离、真假腔及血栓情况,血液动力学的改变。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在基层医院从事超声诊断工作中,发现2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后经上级医院证实诊断成立。例1:患者,男,42岁。以胸痛来院就诊,高
导师制是为了充分体现教育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而为学生配备指导教师(简称"导师")的一种制度。在目前我国高等教育背景下,导师制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仍有不足。该文旨在分析其背后
<正>施工组织设计是保证工程顺利施工、顺利完工的技术经济文件,它是保证工程进度、成本、质量和安全的有力措施。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技术人员要对施工组织设计进行监督和
中国绘画面貌的形成及精神的确立,有赖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天人合一"不仅是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思想,也是中国人的生活理念和态度。它植根于每个中国人的心底,传统绘画
吉林通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现有2套全低变工艺变换装置,单套生产能力为年产合成氨50kt。1#变换炉电加热器配置在热交换器出口,2#变换炉电加热器旁路配置。每台电加热器各有7组42
辽南京是北京城市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过度阶段,也是北京踏上都城之路的起点。统治者的易主、城市地位的改变,使之在建筑文化方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产生了新的内容与特点。
解暑药是夏季必备药,但不矧的解暑药其功能不尽相同,不能随意使用。常用的防暑药有藿香正气水、风油精、清凉油、仁丹等。
世界工业化程度的加剧,导致淡水的需求程度急剧增加。目前,淡水资源的缺乏在许多国家已经日趋明显,尤其在农业生产方面,一些地区的饮用水也低于应用标准。因此,淡水的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