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玉米大斑病
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和苞叶。植株感病后,常使叶片干枯,重者全株枯死,产量失收,轻者生长不良,造成减产。株高70~100厘米时,先由基部叶片发病,渐及上部,严重时能遍及全株。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斑中央淡褐色,边缘暗褐色。病斑宽可达1~2厘米,长15~20厘米。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黑灰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病斑增多,连成大片,整株枯死。
防治措施:可选用抗病品种,从根本上消除危害;清除病株残体,实行合理轮作,减少初次侵染源;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65%的“可湿性代森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400~500倍液,或用50%的可湿性“敌菌灵”(氟苯尼考)500倍液,喷雾2~3次,可收到一定防治效果。
2 玉米干腐病
地上各部均可发病,以雌穗和叶鞘症状最为明显。幼苗受害时,在幼芽和根部产生褐色干—缩病斑,幼苗黄弱,甚至枯死,叶片发病产生长约5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病斑,后期在下部4~5节气生根着生处及病穗附近发病,在叶鞘上有褐色,紫红色或黑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心变灰白色,病叶鞘和病茎秆之间密生白色菌丝层。茎秆枯朽易折断,组织死亡产生大量小黑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发病穗与苞叶之间充满白色菌丝体以致苞叶包裹很紧密,不易剥离。病穗僵化变轻,籽粒干缩;灰褐色,籽粒间常有灰白色霉。发病后期,全部籽粒、穗轴内侧和护颖均产生小黑点。
防治措施:
植物检疫,严防带病菌种子调运传病。清洁田园,发病秸秆应烧掉或深埋。实施2—3年的轮作。
药剂防治为,用50%二氯萘酯可湿性粉剂拌种,每100千克种子用药0.2千克。
玉米抽穗期用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重点喷雌穗及下部茎叶。
3 玉米纹枯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鞘,也可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开始从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期,光出现水渍状灰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转为白色至淡黄色,发病后期,变为红褐色云纹状斑块。当湿度较大时,病斑上常长出许多白霉(菌丝和担孢子);当温度较高或植株已老健不适合病菌扩大危害时,即产生菌核,多藏于叶鞘内。菌核初为白色,老熟时呈褐色。叶鞘受害后,叶片萎蔫,严重时整株枯死,果穗受害后,可使苞叶干枯,果穗腐烂。
防治措施:清除病株残体,深翻整地,减少初次侵染菌源;发病初期,及时剥去感病叶鞘和病叶,切断蔓延“桥梁”,防止扩大危害;开沟排水,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程度。
药剂防治为,可在发病初期,用5%的井岗霉素1000~1500陪液,或25%的“菌核净”(丁二酰亚胺)1000倍液,或65%的“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喷于发病部位,可获较好效果。喷药前先剥去感病叶鞘和病叶,效果更佳。
4 玉米丝黑穗病
病菌存在于玉米播种至出苗期的土壤中,即发生危害。病菌侵入幼苗后,菌丝进人生长点,蔓延至雌雄穗。幼苗感病后,有时矮化,分蘖增多而簇生,叶鞘破裂,呈畸形。多数病株在营养器官上很少表现症状,直到顶叶抽出以后,才见其中肋破裂,雄穗花器变形,颖片增多,呈叶片状,不能形成雄蕊,雄花基部膨大,内为黑粉;雌穗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团灰黑色干粉,内有许多丝状物,此为寄生维管束的残留物。植株感病后,不能形成果穗,颗粒无收。
防治措施:精选种子,播前晒种,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快出苗、出壮苗,减轻危害;彻底拔除病株,轮作倒茬,减少病源。
药物防治为,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N-氨基甲酸甲酯),按种子量0.5%的用量拌种;或用20%的“萎锈灵”乳剂1:5加水稀释后,按种子量的1/10加药液拌匀后,闷种4小时,晾后播种;或用粉锈灵有效成分100克,拌种100千克,效果均佳。
5 玉米黑粉病
主要在玉米茎秆、果穗、雄花序、叶片及子粒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肿瘤。肿瘤初期外围包有一层带有光泽的灰膜,不久便破裂,散出大量的黑褐色粉末(病菌的厚垣孢子)。果穗被侵染后,造成子粒不饱满,甚至整个果穗变成黑瘤子,不结穗。叶片和茎秆受害时,形成米粒或豆粒大小的瘤状物,造成病株生长矮小。
这种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中、土壤表面和病秸秆上越冬,成为翌年玉米发病的初次感染源,病菌孢子靠风力传播,落在玉米植株各部位上均可发病。一般在高温、湿度大、重茬、玉米螟危害严重和玉米植株机械损伤较多的地块发病率较高。
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性强韵品种;二是在玉米植株病瘤尚未成熟前及早把病株割除,清出田间处理掉;三是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制,以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四是施用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料。
药物防治为,在玉米抽穗前10天左右,用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喷雾,可减轻黑粉病的再侵染。也可用1%的波尔多液进行喷雾,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病菌主要危害叶片,也可侵染叶鞘和苞叶。植株感病后,常使叶片干枯,重者全株枯死,产量失收,轻者生长不良,造成减产。株高70~100厘米时,先由基部叶片发病,渐及上部,严重时能遍及全株。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水渍状青灰色或灰绿色斑点,然后沿叶脉向两端扩展,形成棱形或长纺锤形大斑。斑中央淡褐色,边缘暗褐色。病斑宽可达1~2厘米,长15~20厘米。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可产生黑灰色霉状物(分生孢子)。发病严重时,病斑增多,连成大片,整株枯死。
防治措施:可选用抗病品种,从根本上消除危害;清除病株残体,实行合理轮作,减少初次侵染源;适时早播,合理密植,增施有机肥,提高栽培管理水平,增强抗病能力。
在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65%的“可湿性代森锌”(二硫代氨基甲酸锌)400~500倍液,或用50%的可湿性“敌菌灵”(氟苯尼考)500倍液,喷雾2~3次,可收到一定防治效果。
2 玉米干腐病
地上各部均可发病,以雌穗和叶鞘症状最为明显。幼苗受害时,在幼芽和根部产生褐色干—缩病斑,幼苗黄弱,甚至枯死,叶片发病产生长约5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病斑,后期在下部4~5节气生根着生处及病穗附近发病,在叶鞘上有褐色,紫红色或黑褐色病斑,后期病斑中心变灰白色,病叶鞘和病茎秆之间密生白色菌丝层。茎秆枯朽易折断,组织死亡产生大量小黑點,即病菌分生孢子器。发病穗与苞叶之间充满白色菌丝体以致苞叶包裹很紧密,不易剥离。病穗僵化变轻,籽粒干缩;灰褐色,籽粒间常有灰白色霉。发病后期,全部籽粒、穗轴内侧和护颖均产生小黑点。
防治措施:
植物检疫,严防带病菌种子调运传病。清洁田园,发病秸秆应烧掉或深埋。实施2—3年的轮作。
药剂防治为,用50%二氯萘酯可湿性粉剂拌种,每100千克种子用药0.2千克。
玉米抽穗期用25%敌力脱乳油20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重点喷雌穗及下部茎叶。
3 玉米纹枯病
该病主要危害叶鞘,也可侵染叶片、苞叶和果穗,玉米拔节至成熟期均可发病。开始从茎基部的叶鞘感病,后侵染叶片并向植株上部蔓延。发病初期,光出现水渍状灰绿色圆形或椭圆形病斑,后转为白色至淡黄色,发病后期,变为红褐色云纹状斑块。当湿度较大时,病斑上常长出许多白霉(菌丝和担孢子);当温度较高或植株已老健不适合病菌扩大危害时,即产生菌核,多藏于叶鞘内。菌核初为白色,老熟时呈褐色。叶鞘受害后,叶片萎蔫,严重时整株枯死,果穗受害后,可使苞叶干枯,果穗腐烂。
防治措施:清除病株残体,深翻整地,减少初次侵染菌源;发病初期,及时剥去感病叶鞘和病叶,切断蔓延“桥梁”,防止扩大危害;开沟排水,合理密植,降低田间湿度,减轻发病程度。
药剂防治为,可在发病初期,用5%的井岗霉素1000~1500陪液,或25%的“菌核净”(丁二酰亚胺)1000倍液,或65%的“可湿性代森锌”500倍液喷于发病部位,可获较好效果。喷药前先剥去感病叶鞘和病叶,效果更佳。
4 玉米丝黑穗病
病菌存在于玉米播种至出苗期的土壤中,即发生危害。病菌侵入幼苗后,菌丝进人生长点,蔓延至雌雄穗。幼苗感病后,有时矮化,分蘖增多而簇生,叶鞘破裂,呈畸形。多数病株在营养器官上很少表现症状,直到顶叶抽出以后,才见其中肋破裂,雄穗花器变形,颖片增多,呈叶片状,不能形成雄蕊,雄花基部膨大,内为黑粉;雌穗除苞叶外,整个果穗变成一团灰黑色干粉,内有许多丝状物,此为寄生维管束的残留物。植株感病后,不能形成果穗,颗粒无收。
防治措施:精选种子,播前晒种,提高发芽势和发芽率,促进快出苗、出壮苗,减轻危害;彻底拔除病株,轮作倒茬,减少病源。
药物防治为,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N-氨基甲酸甲酯),按种子量0.5%的用量拌种;或用20%的“萎锈灵”乳剂1:5加水稀释后,按种子量的1/10加药液拌匀后,闷种4小时,晾后播种;或用粉锈灵有效成分100克,拌种100千克,效果均佳。
5 玉米黑粉病
主要在玉米茎秆、果穗、雄花序、叶片及子粒上产生大小不等的肿瘤。肿瘤初期外围包有一层带有光泽的灰膜,不久便破裂,散出大量的黑褐色粉末(病菌的厚垣孢子)。果穗被侵染后,造成子粒不饱满,甚至整个果穗变成黑瘤子,不结穗。叶片和茎秆受害时,形成米粒或豆粒大小的瘤状物,造成病株生长矮小。
这种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中、土壤表面和病秸秆上越冬,成为翌年玉米发病的初次感染源,病菌孢子靠风力传播,落在玉米植株各部位上均可发病。一般在高温、湿度大、重茬、玉米螟危害严重和玉米植株机械损伤较多的地块发病率较高。
防治措施:
一是选用抗病性强韵品种;二是在玉米植株病瘤尚未成熟前及早把病株割除,清出田间处理掉;三是实行3年以上的轮作制,以减少病菌侵染机会;四是施用发酵腐熟的有机肥料。
药物防治为,在玉米抽穗前10天左右,用50%的福美双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进行喷雾,可减轻黑粉病的再侵染。也可用1%的波尔多液进行喷雾,能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