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从“重要”走向“需要”

来源 :江苏教育·中学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urtracy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学情;以生为本;科学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8)51-0055-02
  【作者简介】严必友,南京市教学研究室(南京,210001)主任,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多边交互活动,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学科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素质、能力提高的过程。在当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地站在应试的角度进行教学目标的设计、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活动的组织,考什么教什么,怎么考怎么教。这种功利的教学行为不仅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业质量,而且造成了教与学的严重脱离,致使教学盲目、低效,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应真正吃透学情,了解学生的真实现状和需要,通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积极健康的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华东师范大学崔允漷教授曾在一篇关于“课堂增值”的文章中提出课堂教学要让学生在四个方面增值:数量值、方法值、动力值和意义值。教师在教学中要逐步从关注学生的知识学习、技能训练转向兴趣的培养、思维的点燃、方法的掌握和学习意义的挖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和意义,从而激发出强劲的内在动力,这应是广大教师不断努力和追求的方向。
  我在芬兰参观学习时,了解到芬兰的学校将“診断学生困难和需求的能力”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能力,我觉得这一做法对我们当前的教学很有借鉴价值。教学能否有效、能否成功,首先在于能否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起点,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和探究欲望,这不是教师的主观臆断可以决定的,而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全面、深入地研究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
  首先,教师要深入学生,掌握学生真实的学习水平、学习方式、学习困难和学习需要,力求在材料选择、情境创设、活动安排、个别指导、思维激发等各个环节上贴近学生。教师要认真研究大纲、教材,挖掘知识背后的发生、发展、形成过程,寻找那些与学生的知识基础、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相关联的材料和问题,并创设适宜的情境、活动,使学生的学习能够顺利展开。
  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探究、交流的时间,让他们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暴露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敏锐地发现他们在思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给予有效的帮助。教师还要关注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状况,差异化、个别化地进行指导。
  记得我曾经听过一节“两个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数学课,教师将班级学生分成了五组,每一组安排的学习材料和任务都不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断穿梭往来于各个小组之间,了解他们的任务进展情况。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并没有直截了当地给出答案,而是和学生一起分析,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最终的方法选择和实施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一节课下来,每一小组都较好地完成了各自的任务,每一个学生都实实在在地参与到了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应当是为学生的学习创设适宜的情境,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有准确的预见,并提供适当的台阶和扶手,让学生在自主、交流、合作中自己完成学习任务。
  同样,学校在课程建设中也应当关注学生的发展需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差别化要求、个性化学习、多样化评价将成为日常教学的常态,教师不能再用统一的内容、过程、方式和评价去面对所有的学生,必须关注他们的个性特长,为他们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帮助。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微课程群”是由各个学科针对学生的实际和不同需求开发建设的选择性课程体系,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找到比较适合自己的学科课程。南京市秦淮区光华东街小学的“梦想定格社”也是着眼于不同类型学生的个性特点精心设计的学校课程,在这里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展示的舞台,实现自己的理想,促进个性的发展。
  其次,学校在教学中要发挥大数据对学情的分析诊断作用。在日常的教学和训练中,教师要对学生易混、易错、常错的概念和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归因,为补偿性教学和矫正性讲练提供重要参考。
  在芬兰时,我曾看到一位教师做的教学访谈,他在课后走进班级和许多学生就一些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个别交谈,了解他们在学习和练习过程中真实的思考过程,包括遇到的困难和当时的思维状况,并做了详细记录。学生就自己的学习体会谈了自己对教师教学的希望和建议。教师还向我们展示了日常的学情调查问卷及统计情况,并深入挖掘与自身教学的内在关系,提出了改进教学的思考和主张。我想,这不正是我们一直提倡和追求的“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吗?这样的教学才是真正具有专业性的教学,在这样的教学中,才能真正实现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和相互促进。
  再者,我们对“需要”的认识要站在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摈弃只为提高考试分数的功利思想,更多地着眼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他们的长远、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现在有些学校为了提高应试能力,连国家课程都不能开齐开足,体育、艺术、科学、技术和社会实践活动只是一种摆设,到了考试季和毕业年级一律停止。这样看起来是多出了不少时间,但学生的学业质量并没有得到提高,而学生在成长过程中那些必需的经历、体验和营养的缺失将影响他们一生的发展。其实,人生就像植物生长一样,不同的季节应当进行不同的管理,如果错过了农时,再怎么努力都将无法弥补。
  其实,无论是从着眼于当下的学业质量的提升,还是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和自我发展所必需的关键能力的培养,教学都必须走出“教师以自我为中心”的传统观念的束缚,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和真实的需求。这既是一个操作层面的方式方法问题,也是一个价值层面的哲学问题。只有着眼于兴趣、习惯、自主、合作、专注、坚韧这些超越考试分数的优秀品质的培养与提升,学生才能真正走进课程,走进教学,成为主角,成为主体,成为主人。为此,我们任重而道远。
其他文献
为满足建筑功能要求,高层建筑常需要设置转换层,这将使结构竖向构件沿高度方向不连续,抗侧刚度分布不均匀。由于结构的抗侧刚度在竖向发生突变,很容易产生薄弱层,不利于抗震
随着复合地基技术的发展,碎石桩复合地基被广泛地应用于地基加固处理工程中。当采用碎石桩复合地基加固软土地基时,传统的碎石桩通常表现为桩顶部鼓胀破坏,桩的承载力大小完全取
建筑物过火后,材料性能严重劣化,结构性能大大削弱,其安全性必然会受到影响。钢筋混凝土梁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常见构件之一,过火后物理力学性能下降,会对建筑物结构的安全
温度变化是混凝土等工程结构中裂纹产生和扩展的的重要原因,热弹性断裂力学的理论研究和数值模拟具有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尽管研究人员在热弹性断裂力学的数值模拟方面取得了
根据自密实混凝土易开裂的特性,本文着重从材料和施工两方面出发,结合砂浆自由收缩以及混凝土自由收缩及平板开裂试验,研究养护条件、膨胀剂和矿物掺合料对自密实混凝土收缩开裂
连续梁—钢桁架组合结构桥梁是一种非常具有创造性的组合结构形式。这种结构形式有效的将钢桁架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结合起来,能够有效降低下部混凝土箱梁高度、提升桥梁整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