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堂氛围是指师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感的相互作用,构成的心理环境的综合反映。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不仅能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上课时,有必要根据教学的目的、任务、教学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自己的教学风格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一、创设悬念活跃课堂气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悬念和疑问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青少年学生好动好奇又好胜,教师应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诱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中发展智力,使教学成为有趣、有意义、有吸引力的活动。例如在学习“圆周角”时,教师可首先拿出一张事先画好一个圆(但无圆心)的方纸,提问:谁能不用任何工具准确找出圆心?学生利用垂径定理找圆心,但需要尺规,感到无法可解。这时教师点出:学了本节知识后便可获解,适时引入圆周角定义、定理、推论。当学生学到“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时,便可利用方纸的直角折叠找到两条直径的交点即为圆心。创设悬念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强烈的学习动机,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让课堂充满生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巧妙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教学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表现为语言的艺术,要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就需精心修炼课堂语言的艺术特色。
1.教学语言幽默风趣,激发课堂的活跃气氛。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是知识传递的载体,也是激发课堂活跃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情绪,促进大脑皮层活跃运动,从而延长人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更利于接受和记忆。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解释,能使抽象变得具体,深奥变得形象,乏味变得有趣,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例在讲“合并同类项”时,可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类比:两条狗加三条狗是五条狗,但两条狗加三条鱼就不是五条狗鱼了。同理,2x 3x=5x,2x 3y≠5xy。此外,课上我还经常根据情况讲一些相关的成语、谚语及歇后语来活跃气氛,如张冠李戴,挂羊头卖狗肉,眉毛胡子一把抓,夏夜的青蛙——呱呱叫,等等。还可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讲一些做人的道理,由知识见精神。如在刚学几何证明题时,强调眼见未必为实,以及证明和做人一样要“有理有据”,绝不能“无中生有,无理取闹”。
值得注意的是,幽默风趣的语言只是课上的一种调料,旨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吃起文化大餐来更有味道,百吃不厌,但使用过多,未必效果更佳。
2.灵活运用体态语言,渲染课堂的活跃气氛。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口头语言,而且要借助形象的体态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一个恰当的眼神胜过一次苦口婆心的长谈,可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学习过程中常常有疑惑、受阻、进展、成功,教师应运用面部表情来烘托和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角色,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此外,教师的手势动作也能使满堂生辉。复杂难懂的知识可用简单的动作解释得清楚明白,难以言传的内容可通过形象的手势使学生心领神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总结和灵活运用体态语言来渲染课堂的活跃气氛。
3.精心设计板书,增添课堂的活跃气氛。
板书是教师配合教学需要,在黑板上写出来的讲授提纲或画出来的图表。好的板书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鲜明、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规律,激发联想,发现知识。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彩色粉笔、字体变化、变换表述形式、图表图画等方式来进行板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蓄意运筹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要使学生潜心于学业之中,必须以“情感”这座桥梁来联系教师和学生。教师精神饱满,和蔼可亲,学生聚精会神、兴趣盎然,这种情感融洽、氛围和谐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精神愉快。
学生都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好评。因此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评价中要捕捉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从而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次数学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计算:x y |x-y|。
让学生思考片刻后,点一名后进生上黑板板演,该生板演如下:
解:x y |x-y|=x y x-y=2x。
这种解法显然不完全正确,但我并没有立即予以批评纠正。首先肯定该生解题思路中的正确成份,表扬其有很大进步。问大家:“你们做的结果和他一样的举手。”(有不少同学也这样做)我接着问:“这题的结果完全正确吗?|x-y|=x-y要满足什么条件?题目告诉我们了吗?请××同学想想还有哪种可能?”经过点拨,该生悟出了道理,又重新做出如下结果:
解:当x-y≥0时,原式=x y x-y=2x;当x-y<0时,原式=x y y-x=2y。
做好后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活跃了课堂气氛,该生不但得到了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满足,而且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提高了学习的信心。
建立在融洽的情感交流基础上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民主的、愉快学习的自由空间,使学生的情感需要得以满足,兴奋点得以激活,由感情上的融洽,引起行为顺应、目标一致,促进教学双方同频共振,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四、展示丰富的数学美,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具有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的特征。传统的数学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数学美的发掘和欣赏,不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美。数学美是一种真实的美,它是美的高级形式,是抽象思想与审美意识交融的产物。数学究竟美在何处?学生不可能轻易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发现、认识、体验和运用蕴含着的数学美,感受到数学震撼人心的力量,形成强烈的认知趋向和身心满足。在积极探索之后,一个巧妙的方法跃然而出,显得那么奇特、新颖,内心深处由衷产生出无比的喜悦与冲动,刻骨铭心,这就是数学的奇异美;当冗长的陈述、复杂的关系用数学语言演绎而出时,学生无不被数学的简洁美所折服;数与形的统一,对称图形,对称等式,对称变换的运用,勾股树、黄金分割的展示,显得那么和谐生动,给人荡气回肠之感,使学生与数学的统一美、对称美融为一体。正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所说的:“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富有美感的智力活动,学习材料的生趣和美学价值乃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强烈的心智活动所带来的美的愉悦和享受是推动学习的最好动力。”
一、创设悬念活跃课堂气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悬念和疑问是牵制学生思维的线。青少年学生好动好奇又好胜,教师应抓住学生心理特点设置悬念,提出疑问,将学生置身于“问题解决”中去,诱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高涨的情绪中发展智力,使教学成为有趣、有意义、有吸引力的活动。例如在学习“圆周角”时,教师可首先拿出一张事先画好一个圆(但无圆心)的方纸,提问:谁能不用任何工具准确找出圆心?学生利用垂径定理找圆心,但需要尺规,感到无法可解。这时教师点出:学了本节知识后便可获解,适时引入圆周角定义、定理、推论。当学生学到“90°的圆周角所对的弦是直径”时,便可利用方纸的直角折叠找到两条直径的交点即为圆心。创设悬念能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强烈的学习动机,把学生的学习情绪、注意力和思维活动调节到最佳状态,让课堂充满生机,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以巧妙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
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你想使知识不变成僵死的、静止的学问,就要把语言变成一个最主要的创造工具。”教学的艺术在一定程度上就表现为语言的艺术,要提高教学的艺术性,就需精心修炼课堂语言的艺术特色。
1.教学语言幽默风趣,激发课堂的活跃气氛。
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口头语言是情感交流的纽带,是知识传递的载体,也是激发课堂活跃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幽默风趣的语言可以调动人的积极情绪,促进大脑皮层活跃运动,从而延长人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更利于接受和记忆。形象的比喻,幽默的解释,能使抽象变得具体,深奥变得形象,乏味变得有趣,牵引着学生的注意力。例在讲“合并同类项”时,可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类比:两条狗加三条狗是五条狗,但两条狗加三条鱼就不是五条狗鱼了。同理,2x 3x=5x,2x 3y≠5xy。此外,课上我还经常根据情况讲一些相关的成语、谚语及歇后语来活跃气氛,如张冠李戴,挂羊头卖狗肉,眉毛胡子一把抓,夏夜的青蛙——呱呱叫,等等。还可和生活实际相结合,讲一些做人的道理,由知识见精神。如在刚学几何证明题时,强调眼见未必为实,以及证明和做人一样要“有理有据”,绝不能“无中生有,无理取闹”。
值得注意的是,幽默风趣的语言只是课上的一种调料,旨在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吃起文化大餐来更有味道,百吃不厌,但使用过多,未必效果更佳。
2.灵活运用体态语言,渲染课堂的活跃气氛。
为了增强教学效果,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口头语言,而且要借助形象的体态语言。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一个恰当的眼神胜过一次苦口婆心的长谈,可收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学习过程中常常有疑惑、受阻、进展、成功,教师应运用面部表情来烘托和渲染气氛,使学生进入角色,去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此外,教师的手势动作也能使满堂生辉。复杂难懂的知识可用简单的动作解释得清楚明白,难以言传的内容可通过形象的手势使学生心领神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认真总结和灵活运用体态语言来渲染课堂的活跃气氛。
3.精心设计板书,增添课堂的活跃气氛。
板书是教师配合教学需要,在黑板上写出来的讲授提纲或画出来的图表。好的板书能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有利于学生鲜明、深刻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能促使学生积极思维,探索规律,激发联想,发现知识。教师要善于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运用彩色粉笔、字体变化、变换表述形式、图表图画等方式来进行板书,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蓄意运筹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要使学生潜心于学业之中,必须以“情感”这座桥梁来联系教师和学生。教师精神饱满,和蔼可亲,学生聚精会神、兴趣盎然,这种情感融洽、氛围和谐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学生感知敏锐,想象丰富,思维活跃,精神愉快。
学生都有一种期待心理,希望得到老师的好评。因此教师要爱护学生的自尊心,评价中要捕捉学生的每一点进步,使他们感受到老师的信任,从而调动起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一次数学课上,我出了这样一道题:计算:x y |x-y|。
让学生思考片刻后,点一名后进生上黑板板演,该生板演如下:
解:x y |x-y|=x y x-y=2x。
这种解法显然不完全正确,但我并没有立即予以批评纠正。首先肯定该生解题思路中的正确成份,表扬其有很大进步。问大家:“你们做的结果和他一样的举手。”(有不少同学也这样做)我接着问:“这题的结果完全正确吗?|x-y|=x-y要满足什么条件?题目告诉我们了吗?请××同学想想还有哪种可能?”经过点拨,该生悟出了道理,又重新做出如下结果:
解:当x-y≥0时,原式=x y x-y=2x;当x-y<0时,原式=x y y-x=2y。
做好后全班同学报以热烈的掌声,活跃了课堂气氛,该生不但得到了成功的喜悦、胜利的满足,而且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提高了学习的信心。
建立在融洽的情感交流基础上的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创造一个宽松和谐、充满民主的、愉快学习的自由空间,使学生的情感需要得以满足,兴奋点得以激活,由感情上的融洽,引起行为顺应、目标一致,促进教学双方同频共振,使整个课堂充满活力。
四、展示丰富的数学美,活跃课堂气氛
数学具有简洁美、和谐美、奇异美的特征。传统的数学教育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数学美的发掘和欣赏,不注意在教学过程中创造美。数学美是一种真实的美,它是美的高级形式,是抽象思想与审美意识交融的产物。数学究竟美在何处?学生不可能轻易意识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让学生通过发现、认识、体验和运用蕴含着的数学美,感受到数学震撼人心的力量,形成强烈的认知趋向和身心满足。在积极探索之后,一个巧妙的方法跃然而出,显得那么奇特、新颖,内心深处由衷产生出无比的喜悦与冲动,刻骨铭心,这就是数学的奇异美;当冗长的陈述、复杂的关系用数学语言演绎而出时,学生无不被数学的简洁美所折服;数与形的统一,对称图形,对称等式,对称变换的运用,勾股树、黄金分割的展示,显得那么和谐生动,给人荡气回肠之感,使学生与数学的统一美、对称美融为一体。正如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徐利治教授所说的:“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富有美感的智力活动,学习材料的生趣和美学价值乃是学习的最佳刺激,强烈的心智活动所带来的美的愉悦和享受是推动学习的最好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