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退休
老王有机会与一位新退休的老特级厨师见面,他没话找话,问:“您是不是退了仍然犯瘾,老是想着下厨房呀?”
老师傅说:“谁说的?算了吧,我才没瘾呢,做了一辈子饭,把我肺都熏黑了,我再也不下厨房了,在家里我也是只吃现成的。”
他知道这位老师傅誉满神州,厨艺出神入化,听了此言不由得叹息,想:“难矣哉,使劳动成为乐生的第一要素也。”
过了些天,他又碰到另一位新退休的特级大厨师。他没有问什么,大厨师说:“唉,老王呀,我现在朝思暮想的就是做饭呀,做起饭来我就真来精神呀!”
老王问行家,这两位大师傅谁的厨艺好,大家一致认为,难分轩轾,两人同样好。
丰富
老王与来访的老友谈天,大家一致认为,不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现在的生活是他们这一辈人有生以来最丰富的。
老友叹道:“可丰富了又有什么好呢?现在不怎么看报了。为什么?报纸太多,每份报纸的版面也比从前丰富老鼻子了。您要像从前那样认真读报,不读出脑溢血来才怪呢。现在也不看电视了,看也记不住了。为什么?呼啦啦,几十个频道,您看什么呢?还不够按遥控器的呢。我现在看电视主要就是为了催眠,反正一看电视准打呼噜。食欲也越來越差了,一打开冰箱,丰富得让你恶心,丰富得都长了毛儿啦!不去书店,也不去图书馆了,书刊那样丰富,您怎么看呀,光看架子都眼晕!还有歌曲,现在的歌儿是一首也不会唱了,现在的电影,干脆您就甭看了,您哪,服装丰富得就剩了招虫儿啦!”
几个老哥们儿,都认为太寒酸了固然不好,太丰富了也不好。
他们走后,老王的子女说:“唉,可说你们什么哟!”
面熟
七十岁以前,老王常常见到什么人想不起是谁来。在某个场合,一位老汉或者老妇走过来了,叫一声“老王”,有时候还加上一句亲昵的“你这个家伙”,或者“哎哟,老伙计”,或者“我可找到你啦”!(老王马上想起了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台词:“我是卖木梳的。”“有桃木的吗?”“要现钱。”)
然后就是:“你猜我是谁?什么?连我都不认识了?”
老王怎么看这个人的脸怎么生。您是谁呢?科长?胡同口卖花生米的小六子?派出所的老民警?同班的张大狗的二儿子的媳妇的表姐?都不像呀。
七十岁以后,老王渐渐看着谁都面熟了。对面过来一个罗锅儿,哎哟,这不是李大傻吗?
不是。
刚看了一个电视剧两分钟,哟,这不就是那个……《不要和生人谈情说爱》吗?
不是,这是法国片。
刚吃了一口馆子里做的菜,嗬,这不就是浙江菜吗?
不是,这是上海本帮菜。
这个世界曾经看着面生,疏离、冷漠、刺激和神秘过。而现在的一切都像天上的云,地上的风,树上的枝叶,母鸡下的蛋和公鸡的啼鸣……老觉着面熟,眼熟,耳熟,似曾相识,亲切得像故乡的小调,像吃了一辈子没换过样的早餐———炸油饼。
神秘
原来觉得太空很神秘,后来加加林上去了,没有什么太神秘的了。
原来觉得月亮很神秘,后来美国人上去了,传回来了月球表面的照片,不神秘了。
原来觉得火星很神秘,现在好几个仪器在上头工作,传回来的照片跟新疆的戈壁滩也差不多,不那么神秘了。
原来觉得爱情很神秘,后来有了弗洛伊德学说,没什么神秘的了。
原来觉得社会发展很神秘,后来学了许多理论,掌握了社会发展规律,不神秘了。
原来觉得革命很神秘,后来革命发生了,成功了,前进了,挫折了,总结历史经验了,与时俱进了,没有什么神秘的了。
原来觉得死亡很神秘,后来许多亲属、许多故旧去世了,也就是这样的了。
老王有机会与一位新退休的老特级厨师见面,他没话找话,问:“您是不是退了仍然犯瘾,老是想着下厨房呀?”
老师傅说:“谁说的?算了吧,我才没瘾呢,做了一辈子饭,把我肺都熏黑了,我再也不下厨房了,在家里我也是只吃现成的。”
他知道这位老师傅誉满神州,厨艺出神入化,听了此言不由得叹息,想:“难矣哉,使劳动成为乐生的第一要素也。”
过了些天,他又碰到另一位新退休的特级大厨师。他没有问什么,大厨师说:“唉,老王呀,我现在朝思暮想的就是做饭呀,做起饭来我就真来精神呀!”
老王问行家,这两位大师傅谁的厨艺好,大家一致认为,难分轩轾,两人同样好。
丰富
老王与来访的老友谈天,大家一致认为,不论从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现在的生活是他们这一辈人有生以来最丰富的。
老友叹道:“可丰富了又有什么好呢?现在不怎么看报了。为什么?报纸太多,每份报纸的版面也比从前丰富老鼻子了。您要像从前那样认真读报,不读出脑溢血来才怪呢。现在也不看电视了,看也记不住了。为什么?呼啦啦,几十个频道,您看什么呢?还不够按遥控器的呢。我现在看电视主要就是为了催眠,反正一看电视准打呼噜。食欲也越來越差了,一打开冰箱,丰富得让你恶心,丰富得都长了毛儿啦!不去书店,也不去图书馆了,书刊那样丰富,您怎么看呀,光看架子都眼晕!还有歌曲,现在的歌儿是一首也不会唱了,现在的电影,干脆您就甭看了,您哪,服装丰富得就剩了招虫儿啦!”
几个老哥们儿,都认为太寒酸了固然不好,太丰富了也不好。
他们走后,老王的子女说:“唉,可说你们什么哟!”
面熟
七十岁以前,老王常常见到什么人想不起是谁来。在某个场合,一位老汉或者老妇走过来了,叫一声“老王”,有时候还加上一句亲昵的“你这个家伙”,或者“哎哟,老伙计”,或者“我可找到你啦”!(老王马上想起了样板戏《红灯记》里的台词:“我是卖木梳的。”“有桃木的吗?”“要现钱。”)
然后就是:“你猜我是谁?什么?连我都不认识了?”
老王怎么看这个人的脸怎么生。您是谁呢?科长?胡同口卖花生米的小六子?派出所的老民警?同班的张大狗的二儿子的媳妇的表姐?都不像呀。
七十岁以后,老王渐渐看着谁都面熟了。对面过来一个罗锅儿,哎哟,这不是李大傻吗?
不是。
刚看了一个电视剧两分钟,哟,这不就是那个……《不要和生人谈情说爱》吗?
不是,这是法国片。
刚吃了一口馆子里做的菜,嗬,这不就是浙江菜吗?
不是,这是上海本帮菜。
这个世界曾经看着面生,疏离、冷漠、刺激和神秘过。而现在的一切都像天上的云,地上的风,树上的枝叶,母鸡下的蛋和公鸡的啼鸣……老觉着面熟,眼熟,耳熟,似曾相识,亲切得像故乡的小调,像吃了一辈子没换过样的早餐———炸油饼。
神秘
原来觉得太空很神秘,后来加加林上去了,没有什么太神秘的了。
原来觉得月亮很神秘,后来美国人上去了,传回来了月球表面的照片,不神秘了。
原来觉得火星很神秘,现在好几个仪器在上头工作,传回来的照片跟新疆的戈壁滩也差不多,不那么神秘了。
原来觉得爱情很神秘,后来有了弗洛伊德学说,没什么神秘的了。
原来觉得社会发展很神秘,后来学了许多理论,掌握了社会发展规律,不神秘了。
原来觉得革命很神秘,后来革命发生了,成功了,前进了,挫折了,总结历史经验了,与时俱进了,没有什么神秘的了。
原来觉得死亡很神秘,后来许多亲属、许多故旧去世了,也就是这样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