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冬至养生大智慧

来源 :食品与生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junchig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年四季的基础上划分为24个节气,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以后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逐渐充实完善,直到秦汉时才得以完全确立。24个节气不是凭空用数字推算出来的,而是古人对天文、气象、物候和农业生产丰富经验进行反复论证,才总结出来的,是一门有实用价值的科学。
  
  一、《黄帝内经》论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论述了依据四时气候变化调摄精神、起居与食饮的方法。认为一年四季的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与冬三月各有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的气候变化,因而万物有生长敛藏的特点。人和万事万物一样是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存在的,其每时每刻都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而变化。因此,顺应四时变化来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使之与自然界协调一致,是实现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与四时养生重点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四时阴阳变化产生了四季天气变化,并由此而产生寒热、温、凉及昼夜温差等诸多气候的变化。这一切,无疑会对人的生理、心理、病理都会产生影响,显然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
  ● 情志
  在养生时如《黄帝内经素问直解》所云:“四气调神者,随着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
  ● 气血
  春夏阳气升发,气血易趋向于体表,故皮肤腠理舒张,开泄多汗等;秋冬阳气收藏,气血易趋向于体内,表现为皮肤腠理致密,少汗多尿等。
  ● 脏腑
  《黄帝内经》有“肝旺于春……心旺于夏……脾旺于长夏……肺旺于秋……肾旺于冬”之论。因此,我们在养生时就要求根据四时变化、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来保养五脏,以达到保健的目的。
  ● 发病
  不仅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疾病,即使是同一疾病,也会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有轻重之别。一些慢性宿疾,往往也会在季节变化和节气交换时发作或加剧,如冠心病、气管炎、肺气肿等就常在秋末冬初和气候突变时发作,精神分裂症易在春秋季发作,青光眼则好发于冬季等。
  ● 脉象
  春季阳气生长,脉象与之相合,表现为圆活滑动;夏季阳气盛长,脉象则方正盛大;秋季阴气始生,气主敛降,脉象则轻虚似浮;冬季阴气大盛,脉象则深沉内伏。
  为此,四时养生的重点也各不相同。
  春季重在养肝
  我国传统养生观认为,肝对春天的气候变化最敏感,而肝气宜解不宜结。因此,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即要注意疏肝理气,调养七情、五志,回避六淫邪气以顺应气候变化的规律。
  夏季重在养心
  夏季起于立夏,止于立秋。“暑易伤气”、“暑易伤心”。因此,在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调养。
  秋季重在养肺
  秋风劲急,万物色变,肃杀之气容易使人悲愁伤感。因此,秋季养生首先就要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减弱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秋季天气转凉、气候干燥,主管呼吸功能的肺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病变。因此,秋季养生重点在肺。调养时多作腹式呼吸,并配合打太极拳。
  冬季重在养肾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易伤肾阳。因此,严冬养生重在养肾。除了适当采用补肾食养以外,冬天应经常叩齿,有益肾、坚肾的功效。同时,因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底涌泉穴为其主穴,因此冬夜睡前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有助于养肾。
  
  三、大雪养生经
  大雪在今年公历12月7日。大雪后天气寒冷,阳气潜伏,阴气旺盛,可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以抵御寒气,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大雪虽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但不可太过或乱补,否则会影响健康。最好以温补为宜,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重点保暖部位是“头、胸、脚”。
  大雪饮食调养
  饮食上宜选用高热量、高蛋白、高脂类的食物,做到“少而精”。宜食温补食物,如枸杞、萝卜、胡萝卜、海参、山药、核桃、猪肉、羊肉、牛肉、鸡肉、鹌鹑、鲫鱼、橙子等。
  以下推荐一些大雪的食疗方:
  萝卜牛腱煲
  原料:胡萝卜50克,白萝卜100克,牛腱300克,蜜枣30克,杏仁15克,精盐、酱油各适量。
  制作:牛腱焯水,切块。白萝卜和胡萝卜切块。炒锅上火,加适量清水,放入牛腱,大火煮开,再加入其他的材料及酱油和盐,转小火煲3小时即可。
  作用:益气养胃,强筋健骨。
  栗子猪肉汤
  原料:栗子肉200克,瘦猪肉250克,精盐、酱油各适量。
  制作:先将猪肉切小块,入锅稍炒片刻后倒入砂锅,放入栗肉,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文火慢炖,熟烂后加精盐、酱油调味即成。
  作用:补脾肺、益肾气。
  
  四、冬至养生经
  冬至在今年公历12月22日。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生的时刻,此时进补,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使闭藏之中蕴含活泼生机,有助阳气的升发,增强体质,御寒抗病,为来年春阳之生打下坚实基础。
  冬至饮食调养
  冬至以固肾、健脾为重点,进补以下食物:如白菜、豆腐、萝卜、枸杞、山药、核桃、莲子、羊肉、猪肉、鸡肉、鸽肉、牛肉、海带、虾、木耳、金橘、橙子、龙眼肉、牛奶等。
  以下推荐一些冬至的食疗方:
  猪肾粥
  原料:猪肾10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细葱、精盐适量。
  制作:先将猪肾剖开,去掉内膜,洗净后切细丁,与粳米同入砂锅,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熟;等猪肾熟烂粥将熟时,加入葱、姜、精盐,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作用:补肾、强腰、固涩。
  清汤羊腿肉
  原料:羊腿肉1000克,白萝卜块200克,黄油50克,葱、姜、清水、精盐、蒜、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羊腿肉洗净、切块,放入沸水中汆3分钟取出。另加适量水后放入羊肉块,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加入白萝卜块、葱、姜、黄油,烧至酥烂。调味后即可。
  作用: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滑蛋虾仁
  原料:虾仁300克,鸡蛋3只,精盐、葱、姜、料酒、湿淀粉、高汤、花生油各适量。
  制作:虾仁洗净,放入碗中,加入盐、料酒、鸡蛋清1个,淀粉抓匀;将鸡蛋打碎,放入碗中,加少许盐搅匀。炒锅上火,放油烧热,倒入鸡蛋煎至五成熟时,放入虾仁,翻炒至熟即可。
  作用:补肾壮阳,养心安神。
其他文献
“一轴四馆”又有新功能  除了世博轴、中国国家馆、世博主题馆、世博中心和世博文化中心五个标志性的永久建筑外,其他建筑将全部拆除。中国馆将成为中国文化博物馆,世博主题馆将成为上海国际展览馆,世博中心则是未来的上海国际会议中心,世博文化中心可能成为上海大众艺术演艺中心,而拥有广阔开放式空间的世博轴区域将建成上海又一个城市交通枢纽。    首个“食博汇”专卖店亮相江城  中粮集团在“后世博会”期间,一举
期刊
冬季从立冬开始,经过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直至立春前一天。人体受寒冷气温的影响,各项生理功能和食欲等均会发生变化,一般新陈代谢变慢,这时就需要合理地调整饮食,滋补养生,从而提高免疫能力,以适应严冬的气候。  近年来,中医养生几乎成了一个热门词汇,不过这也表明了时下老百姓对健康的重视,对中医可以预防疾病的认可。然而,随着一个个“养生专业人士”在红极之时又接踵倒下,不免让人多出几分思考。  究
期刊
上半年和下半年的结合点是伏天,伏天是一年中最热之时,想必要吃清热解毒之物。上海郊县有伏天食羊的习俗,谓之曰“伏羊”,奉贤区庄行镇还有“伏羊节”。去年7月份,曾在上海电台“听听讲讲新农村”沪语广播节目中听到庄行镇宣传部长余仲威说,大伏天吃羊肉,可以排毒养阴,增加津液,实际上是夏令进补。许多老吃客到庄行吃伏羊,往往关照店家,不要开空调,赤膊吃羊肉,让汗“滋”出来,滴下来,就像在健身房里锻炼、在桑拿房里
期刊
所谓冬至补一补,来年无病痛。看看身边的老人都是高寿,或许就和他们从小就懂冬令进补有关。  据说羊肉性暖、抵寒,所以家里冬至的一道大菜就是一大锅羊肉汤。但材料却是安排了好几天。所谓鱼加羊才鲜,所以汤底是用火腿骨一起熬出来的鱼汤。熬好的汤冷冻过,等上面的油结成硬块后取走,留下的大锅汤才是羊肉汤的底。这锅汤底可以做羊肉火锅的原始高汤,又是做其他羊肉菜的精髓:把羊肉连骨头加肉全部浸没在羊肉汤内,外加点枸杞
期刊
大口喝酒大块吃肉,似乎是男人的专利。其实不然,能喝的美女不少见,爱大块吃肉的美女也大有人在。  据说吃肉的最高境界是“知肉之美,据屠门而大嚼”,端一碗粗米饭,蹲在卖肉铺前,看着那几块生肉便觉满口生鲜,用想象中的肉味就能将大碗糙米饭扒拉下肚。这样的精神胜利法,套用武侠书中的行话是已经到了“心中有肉,则天下万物无不是肉”的境界。   不过臆想终归是虚无,还不如真真切切的肉实在。当一碗刚出锅的肉,冒着腾
期刊
煲仔又称“砂锅”,它长相拙朴,体态微胖,行动迟缓。与聪明伶俐的铁锅、铝锅、钢精锅相比,煲仔反应慢了一大拍;但它保温性能强,淳朴忠厚,如家庭伦理剧中那些顶梁柱般的大哥。   煲仔作风正派也是有目共睹的。成天浸泡在美味堆里,煲仔守身如玉,绝不同任何一款菜肴起化学反应。鱼头用痴情的眼光凝视它,冻豆腐指着千疮百孔的心说爱它,猪肝说你是我永远的心肝宝贝,腊肠说爱你爱到肝肠寸断……甜言蜜语的堆砌统统被煲仔当作
期刊
朝鲜族最喜欢、最常喝的是大酱汤,朝鲜语称之为“酱牡里”。“牡里”在朝鲜语中是水的意思,“酱牡里”翻译过来就是酱汤。这里的“大酱”,也是朝鲜族风味的特制豆酱,和豆瓣酱的制作略有不同,由大豆、盐和水经复杂的发酵工艺制作而成,可以在大型超市的进口食品专柜或韩式食品专卖店买到盒装的成品。大酱汤不仅味道可口,而且开胃健脾、增强食欲,有益于身体健康。石锅酱汤,顾名思义,煮汤用的是朝鲜族特有的石锅,据说用石锅煮
期刊
孔明珠:上海女作家,杂志编审。已出版《东洋金银梦》、《上海闺秀》、《孔娘子厨房》、《七大姑八大姨》、《上海妹妹》、《煮物之味》等著作。作品以小说、散文、随笔创作为主,近年在多家报刊开设专栏。    牛蒡是什么?名字似乎沾点洋气,因为在外国小说中偶有读到过,然而脑子里形象是模糊的,直到在网上搜出一捆棍棒似的东西,方才大悟:原来以前在日本料理店看老板做过这“烧火棍”菜。记得老板将牛蒡刨皮后,像削铅笔似
期刊
王芸洁:上海人,90年代初赴香港,服务外资企业。现定居美国,育有二子,由原先的职业女性成功转换角色为全职妈妈,全心致力于全家四口人的饮食健康。对养育孩子颇有心得,是朋友们的“育儿宝典”。    曾经在一个科普节目中听到个有趣的知识:婴儿出生时,脑子里相连接的神经只有可数的几条,比老虎和马都少,很多神经需要经过外界的刺激才能激活,而动物那些神经却是在其他器官发育之后自动退化,这就是人比动物聪明的原因
期刊
杨秉辉:原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著名肝肿瘤内科专家,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临床医学学科评议组召集人,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副会长。    糖尿病是因人体内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或是机体对胰岛素不再敏感而起。病人血中糖分增高并经尿中排出部分,所以当初现代医学传入我国,便将此病定名为“糖尿病”,即“尿中有糖之病”。  其实糖尿病远不是“尿里有点糖”的问题。尿里排出糖,是因为血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