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一年四季的基础上划分为24个节气,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以后在农业生产实践中逐渐充实完善,直到秦汉时才得以完全确立。24个节气不是凭空用数字推算出来的,而是古人对天文、气象、物候和农业生产丰富经验进行反复论证,才总结出来的,是一门有实用价值的科学。
一、《黄帝内经》论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论述了依据四时气候变化调摄精神、起居与食饮的方法。认为一年四季的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与冬三月各有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的气候变化,因而万物有生长敛藏的特点。人和万事万物一样是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存在的,其每时每刻都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而变化。因此,顺应四时变化来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使之与自然界协调一致,是实现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与四时养生重点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四时阴阳变化产生了四季天气变化,并由此而产生寒热、温、凉及昼夜温差等诸多气候的变化。这一切,无疑会对人的生理、心理、病理都会产生影响,显然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
● 情志
在养生时如《黄帝内经素问直解》所云:“四气调神者,随着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
● 气血
春夏阳气升发,气血易趋向于体表,故皮肤腠理舒张,开泄多汗等;秋冬阳气收藏,气血易趋向于体内,表现为皮肤腠理致密,少汗多尿等。
● 脏腑
《黄帝内经》有“肝旺于春……心旺于夏……脾旺于长夏……肺旺于秋……肾旺于冬”之论。因此,我们在养生时就要求根据四时变化、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来保养五脏,以达到保健的目的。
● 发病
不仅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疾病,即使是同一疾病,也会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有轻重之别。一些慢性宿疾,往往也会在季节变化和节气交换时发作或加剧,如冠心病、气管炎、肺气肿等就常在秋末冬初和气候突变时发作,精神分裂症易在春秋季发作,青光眼则好发于冬季等。
● 脉象
春季阳气生长,脉象与之相合,表现为圆活滑动;夏季阳气盛长,脉象则方正盛大;秋季阴气始生,气主敛降,脉象则轻虚似浮;冬季阴气大盛,脉象则深沉内伏。
为此,四时养生的重点也各不相同。
春季重在养肝
我国传统养生观认为,肝对春天的气候变化最敏感,而肝气宜解不宜结。因此,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即要注意疏肝理气,调养七情、五志,回避六淫邪气以顺应气候变化的规律。
夏季重在养心
夏季起于立夏,止于立秋。“暑易伤气”、“暑易伤心”。因此,在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调养。
秋季重在养肺
秋风劲急,万物色变,肃杀之气容易使人悲愁伤感。因此,秋季养生首先就要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减弱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秋季天气转凉、气候干燥,主管呼吸功能的肺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病变。因此,秋季养生重点在肺。调养时多作腹式呼吸,并配合打太极拳。
冬季重在养肾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易伤肾阳。因此,严冬养生重在养肾。除了适当采用补肾食养以外,冬天应经常叩齿,有益肾、坚肾的功效。同时,因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底涌泉穴为其主穴,因此冬夜睡前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有助于养肾。
三、大雪养生经
大雪在今年公历12月7日。大雪后天气寒冷,阳气潜伏,阴气旺盛,可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以抵御寒气,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大雪虽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但不可太过或乱补,否则会影响健康。最好以温补为宜,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重点保暖部位是“头、胸、脚”。
大雪饮食调养
饮食上宜选用高热量、高蛋白、高脂类的食物,做到“少而精”。宜食温补食物,如枸杞、萝卜、胡萝卜、海参、山药、核桃、猪肉、羊肉、牛肉、鸡肉、鹌鹑、鲫鱼、橙子等。
以下推荐一些大雪的食疗方:
萝卜牛腱煲
原料:胡萝卜50克,白萝卜100克,牛腱300克,蜜枣30克,杏仁15克,精盐、酱油各适量。
制作:牛腱焯水,切块。白萝卜和胡萝卜切块。炒锅上火,加适量清水,放入牛腱,大火煮开,再加入其他的材料及酱油和盐,转小火煲3小时即可。
作用:益气养胃,强筋健骨。
栗子猪肉汤
原料:栗子肉200克,瘦猪肉250克,精盐、酱油各适量。
制作:先将猪肉切小块,入锅稍炒片刻后倒入砂锅,放入栗肉,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文火慢炖,熟烂后加精盐、酱油调味即成。
作用:补脾肺、益肾气。
四、冬至养生经
冬至在今年公历12月22日。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生的时刻,此时进补,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使闭藏之中蕴含活泼生机,有助阳气的升发,增强体质,御寒抗病,为来年春阳之生打下坚实基础。
冬至饮食调养
冬至以固肾、健脾为重点,进补以下食物:如白菜、豆腐、萝卜、枸杞、山药、核桃、莲子、羊肉、猪肉、鸡肉、鸽肉、牛肉、海带、虾、木耳、金橘、橙子、龙眼肉、牛奶等。
以下推荐一些冬至的食疗方:
猪肾粥
原料:猪肾10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细葱、精盐适量。
制作:先将猪肾剖开,去掉内膜,洗净后切细丁,与粳米同入砂锅,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熟;等猪肾熟烂粥将熟时,加入葱、姜、精盐,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作用:补肾、强腰、固涩。
清汤羊腿肉
原料:羊腿肉1000克,白萝卜块200克,黄油50克,葱、姜、清水、精盐、蒜、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羊腿肉洗净、切块,放入沸水中汆3分钟取出。另加适量水后放入羊肉块,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加入白萝卜块、葱、姜、黄油,烧至酥烂。调味后即可。
作用: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滑蛋虾仁
原料:虾仁300克,鸡蛋3只,精盐、葱、姜、料酒、湿淀粉、高汤、花生油各适量。
制作:虾仁洗净,放入碗中,加入盐、料酒、鸡蛋清1个,淀粉抓匀;将鸡蛋打碎,放入碗中,加少许盐搅匀。炒锅上火,放油烧热,倒入鸡蛋煎至五成熟时,放入虾仁,翻炒至熟即可。
作用:补肾壮阳,养心安神。
一、《黄帝内经》论四时养生
《黄帝内经》的《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就专门论述了依据四时气候变化调摄精神、起居与食饮的方法。认为一年四季的春三月、夏三月、秋三月与冬三月各有春温、夏热、秋燥、冬寒的气候变化,因而万物有生长敛藏的特点。人和万事万物一样是不能脱离自然界而独立存在的,其每时每刻都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变化而变化。因此,顺应四时变化来调节自己的饮食起居,使之与自然界协调一致,是实现身心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四时变化对人体的影响
与四时养生重点
“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四时阴阳变化产生了四季天气变化,并由此而产生寒热、温、凉及昼夜温差等诸多气候的变化。这一切,无疑会对人的生理、心理、病理都会产生影响,显然与人体健康有密切关系。
● 情志
在养生时如《黄帝内经素问直解》所云:“四气调神者,随着春夏秋冬四时之气,调肝心脾肺肾五脏之神志也。”
● 气血
春夏阳气升发,气血易趋向于体表,故皮肤腠理舒张,开泄多汗等;秋冬阳气收藏,气血易趋向于体内,表现为皮肤腠理致密,少汗多尿等。
● 脏腑
《黄帝内经》有“肝旺于春……心旺于夏……脾旺于长夏……肺旺于秋……肾旺于冬”之论。因此,我们在养生时就要求根据四时变化、五行生克制化的规律,来保养五脏,以达到保健的目的。
● 发病
不仅不同的季节有不同的疾病,即使是同一疾病,也会随着四时气候的变化而有轻重之别。一些慢性宿疾,往往也会在季节变化和节气交换时发作或加剧,如冠心病、气管炎、肺气肿等就常在秋末冬初和气候突变时发作,精神分裂症易在春秋季发作,青光眼则好发于冬季等。
● 脉象
春季阳气生长,脉象与之相合,表现为圆活滑动;夏季阳气盛长,脉象则方正盛大;秋季阴气始生,气主敛降,脉象则轻虚似浮;冬季阴气大盛,脉象则深沉内伏。
为此,四时养生的重点也各不相同。
春季重在养肝
我国传统养生观认为,肝对春天的气候变化最敏感,而肝气宜解不宜结。因此,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即要注意疏肝理气,调养七情、五志,回避六淫邪气以顺应气候变化的规律。
夏季重在养心
夏季起于立夏,止于立秋。“暑易伤气”、“暑易伤心”。因此,在夏季,尤其要注意精神调养。
秋季重在养肺
秋风劲急,万物色变,肃杀之气容易使人悲愁伤感。因此,秋季养生首先就要培养乐观的情绪,保持神志安宁,以减弱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秋季天气转凉、气候干燥,主管呼吸功能的肺稍有不慎,便会引起病变。因此,秋季养生重点在肺。调养时多作腹式呼吸,并配合打太极拳。
冬季重在养肾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尤其易伤肾阳。因此,严冬养生重在养肾。除了适当采用补肾食养以外,冬天应经常叩齿,有益肾、坚肾的功效。同时,因肾之经脉起于足部,足底涌泉穴为其主穴,因此冬夜睡前用热水泡脚,并按揉脚心,有助于养肾。
三、大雪养生经
大雪在今年公历12月7日。大雪后天气寒冷,阳气潜伏,阴气旺盛,可多食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以抵御寒气,增强机体抗寒能力。大雪虽是“进补”的最佳时节,但不可太过或乱补,否则会影响健康。最好以温补为宜,同时也要注意保暖,重点保暖部位是“头、胸、脚”。
大雪饮食调养
饮食上宜选用高热量、高蛋白、高脂类的食物,做到“少而精”。宜食温补食物,如枸杞、萝卜、胡萝卜、海参、山药、核桃、猪肉、羊肉、牛肉、鸡肉、鹌鹑、鲫鱼、橙子等。
以下推荐一些大雪的食疗方:
萝卜牛腱煲
原料:胡萝卜50克,白萝卜100克,牛腱300克,蜜枣30克,杏仁15克,精盐、酱油各适量。
制作:牛腱焯水,切块。白萝卜和胡萝卜切块。炒锅上火,加适量清水,放入牛腱,大火煮开,再加入其他的材料及酱油和盐,转小火煲3小时即可。
作用:益气养胃,强筋健骨。
栗子猪肉汤
原料:栗子肉200克,瘦猪肉250克,精盐、酱油各适量。
制作:先将猪肉切小块,入锅稍炒片刻后倒入砂锅,放入栗肉,加水适量,先用武火烧沸,后改文火慢炖,熟烂后加精盐、酱油调味即成。
作用:补脾肺、益肾气。
四、冬至养生经
冬至在今年公历12月22日。冬至是阴气盛极而衰,阳气开始萌生的时刻,此时进补,可扶正固本、培育元气,使闭藏之中蕴含活泼生机,有助阳气的升发,增强体质,御寒抗病,为来年春阳之生打下坚实基础。
冬至饮食调养
冬至以固肾、健脾为重点,进补以下食物:如白菜、豆腐、萝卜、枸杞、山药、核桃、莲子、羊肉、猪肉、鸡肉、鸽肉、牛肉、海带、虾、木耳、金橘、橙子、龙眼肉、牛奶等。
以下推荐一些冬至的食疗方:
猪肾粥
原料:猪肾100克,粳米50克,生姜3片,细葱、精盐适量。
制作:先将猪肾剖开,去掉内膜,洗净后切细丁,与粳米同入砂锅,加水适量,以文火煮熟;等猪肾熟烂粥将熟时,加入葱、姜、精盐,搅匀稍煮片刻即可。
作用:补肾、强腰、固涩。
清汤羊腿肉
原料:羊腿肉1000克,白萝卜块200克,黄油50克,葱、姜、清水、精盐、蒜、胡椒粉各适量。
制作:羊腿肉洗净、切块,放入沸水中汆3分钟取出。另加适量水后放入羊肉块,大火烧开,撇去浮沫,加入白萝卜块、葱、姜、黄油,烧至酥烂。调味后即可。
作用:益气补虚,温中暖下。
滑蛋虾仁
原料:虾仁300克,鸡蛋3只,精盐、葱、姜、料酒、湿淀粉、高汤、花生油各适量。
制作:虾仁洗净,放入碗中,加入盐、料酒、鸡蛋清1个,淀粉抓匀;将鸡蛋打碎,放入碗中,加少许盐搅匀。炒锅上火,放油烧热,倒入鸡蛋煎至五成熟时,放入虾仁,翻炒至熟即可。
作用:补肾壮阳,养心安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