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尽管世界各国都在尽力防范各类灾难性事故的发生,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国家在其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已相当可观,然而迄今为止,各类导致劳动者伤亡的事故屡见不鲜,络绎不绝,事故导致的财产损失不可避免,给伤亡者及家庭带来巨大痛苦和灾难,给国家、企业造成不良影响。分析了伤亡事故造成的几个方面的严重后果,指出企业在安全管理中应注重的几个关键问题和工作方法,以求实现安全生产之目的。
关键词:事故;危害;企业安全管理
1 事故损害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赋于劳动者保证人身安全的各项权利,而用人单位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发生各类伤亡事故就是损害了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权利。如果说有些事故与劳动者本人違章操作有关,那么,有不少事故就是企业管理者违犯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背客观规律,进而违章指挥,管理不善,冒险作业造成的。事故分析证明,发生重大事故无一不是与企业管理和决策失误有着必然的联系。
2 伤亡事故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工作
发生事故后,一方面是企业资产的严重破坏和损失;另一方面使事故善后处理问题极为棘手,由于伤亡家属极端的心里状态,难免出现过激行为和“闹工伤”的局面,一旦局面形成,会给善后处理带来麻烦,也会使劳动关系紧张,职工情结低落。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势必要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工作,同时领导也不得安宁。
3 伤亡事故使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甚至破产
事故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后的支出经费;善后处理费用;财产损失价值。经济损失数额因事故大小而异,一起特别重大事故经济损失都在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以上。对于微利、亏损企业或者小企业来说,事故经济损失如同雪上加霜,甚至因此破产。
4 伤亡事故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对多数发生伤亡事故的企业来说,即使躲过破产的厄运,也会由于损失严重而加大生产成本;这类企业往往苦、脏、累、险的工种较多,人工成本比较高。企业产品生产成本高必定降低市场竞争能力,形成产、销不利的恶性循环。
5 伤亡事故成为企业改革的障碍
现在企业改革正在逐步加大转制、改组、兼并和破产力度。在原有“企业保险”的体制下,如何妥善安置工伤和职业病职工,就成为企业改革的难题之一。工伤职工到哪里去?安置经费从哪里来?在企业改组、兼并时,新的企业法人总想甩掉这个包袱,轻装前进,而在操作中并非轻而易举,尤其当企业破产时,这个问题则必须由法院和政府解决。
6 伤亡事故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发生一场重大以上伤亡事故,可以由盈利变为亏损,根本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家来说,伤亡事故除造成人员、财产和资源的巨大损失外,也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打造和谐社会制造了障碍。据国际劳工专家估计,每年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占GDP的2.5%-4%。换句话说,安全工作的好与坏,可以使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减2-4个百分点,这是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大事。
7 伤亡事故影响社会安定
长期以来,工伤工亡问题的争议纠纷和上访,一直都是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之一,成为各级政府信访部门和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的经常性工作,而且处理时最棘手、最复杂、最困难。特别是我国实行“一孩化”的生育政策,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安全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职工及家庭在心理上很难承受伤亡事故带来的痛苦。所以说,伤亡事故影响社会安定,就是政治问题。
综上所述,伤亡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因此,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的企业)必须加强伤亡事故的预防,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每一个重大危险设施制定应急计划,并将应急反应计划传达到指挥和控制人员,努力避免或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才能促进和推动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进而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搞好企业安全管理,还要注意工作方法。一要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关口前移抓防范,重心下移抓基层。二要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者的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企业通过对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部门)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真正解决好“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安全管理难题。三是要积极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人的操作有很大的在自由性,常常受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影响,在安全生产一段时间后,麻痹、疏忽侥幸的思想也会增长,形成自由操作,酿成事故。安全检查就是要通过监督、调查、了解、查证,及早发现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通过提醒、说服、劝告、批评,直至处分、调离等,消除不安全行为,提高工艺操作的可靠性,确保安全生产。
关键词:事故;危害;企业安全管理
1 事故损害了劳动者的基本权利
我国《宪法》、《劳动法》和《安全生产法》赋于劳动者保证人身安全的各项权利,而用人单位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没有严格执行国家的安全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章制度,发生各类伤亡事故就是损害了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的权利。如果说有些事故与劳动者本人違章操作有关,那么,有不少事故就是企业管理者违犯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违背客观规律,进而违章指挥,管理不善,冒险作业造成的。事故分析证明,发生重大事故无一不是与企业管理和决策失误有着必然的联系。
2 伤亡事故影响企业的生产和工作
发生事故后,一方面是企业资产的严重破坏和损失;另一方面使事故善后处理问题极为棘手,由于伤亡家属极端的心里状态,难免出现过激行为和“闹工伤”的局面,一旦局面形成,会给善后处理带来麻烦,也会使劳动关系紧张,职工情结低落。处理和解决这些问题,势必要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经营工作,同时领导也不得安宁。
3 伤亡事故使企业遭受重大经济损失甚至破产
事故经济损失包括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直接经济损失包括人身伤亡后的支出经费;善后处理费用;财产损失价值。经济损失数额因事故大小而异,一起特别重大事故经济损失都在几千万元,甚至上亿元以上。对于微利、亏损企业或者小企业来说,事故经济损失如同雪上加霜,甚至因此破产。
4 伤亡事故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对多数发生伤亡事故的企业来说,即使躲过破产的厄运,也会由于损失严重而加大生产成本;这类企业往往苦、脏、累、险的工种较多,人工成本比较高。企业产品生产成本高必定降低市场竞争能力,形成产、销不利的恶性循环。
5 伤亡事故成为企业改革的障碍
现在企业改革正在逐步加大转制、改组、兼并和破产力度。在原有“企业保险”的体制下,如何妥善安置工伤和职业病职工,就成为企业改革的难题之一。工伤职工到哪里去?安置经费从哪里来?在企业改组、兼并时,新的企业法人总想甩掉这个包袱,轻装前进,而在操作中并非轻而易举,尤其当企业破产时,这个问题则必须由法院和政府解决。
6 伤亡事故制约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发生一场重大以上伤亡事故,可以由盈利变为亏损,根本谈不上可持续发展。对于国家来说,伤亡事故除造成人员、财产和资源的巨大损失外,也污染了环境,破坏了生态,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打造和谐社会制造了障碍。据国际劳工专家估计,每年伤亡事故的经济损失占GDP的2.5%-4%。换句话说,安全工作的好与坏,可以使一个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增减2-4个百分点,这是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大事。
7 伤亡事故影响社会安定
长期以来,工伤工亡问题的争议纠纷和上访,一直都是影响社会安定的因素之一,成为各级政府信访部门和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的经常性工作,而且处理时最棘手、最复杂、最困难。特别是我国实行“一孩化”的生育政策,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安全健康的要求日益提高,因此,职工及家庭在心理上很难承受伤亡事故带来的痛苦。所以说,伤亡事故影响社会安定,就是政治问题。
综上所述,伤亡事故带来的严重后果,是社会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发展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因此,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的企业)必须加强伤亡事故的预防,建立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对每一个重大危险设施制定应急计划,并将应急反应计划传达到指挥和控制人员,努力避免或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才能促进和推动企业的快速稳定发展,进而为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
搞好企业安全管理,还要注意工作方法。一要解决认识问题,突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关口前移抓防范,重心下移抓基层。二要认真落实各级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特别是安全第一责任者的责任。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企业通过对各级各类人员、各单位(部门)层层落实,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的形式,逐级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并严格按责任和要求追究责任,真正解决好“严不起来,落实不下去”的安全管理难题。三是要积极开展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纠正不安全行为。人的操作有很大的在自由性,常常受心理因素和生理因素影响,在安全生产一段时间后,麻痹、疏忽侥幸的思想也会增长,形成自由操作,酿成事故。安全检查就是要通过监督、调查、了解、查证,及早发现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通过提醒、说服、劝告、批评,直至处分、调离等,消除不安全行为,提高工艺操作的可靠性,确保安全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