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人物也坦然

来源 :新闻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uppdrag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他们也许过着二流的物质生活,但却追求着一流的精神生活。他们知道自己的二流处境,并愿意顺应自己的业内秩序。
  他们,构成了中国社会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温和阶层。
  
  “二流”教授比下有余
  
  作为一个经济类院校的哲学教授,鲁喻觉得“同样是教授,但是差别却是十分巨大。”
  这种差别先是从经济待遇上反映出来。鲁喻在外给自考类学生带课,课时费是一小时50元,而经济类教授们所带的考研班,一上午的报酬是1000~2000元,这还不是名教授的价码。
  令鲁喻不快的并非这些,而是每年到了申报课题时,类似哲学、逻辑学这样的学科在学校里似乎永远也排不上队。
  每年国家级课题在全国范围内也只有少量的几个,即便是大家轮流去做,也要等到十多年才能转到这里。而真实的情况是,能拿到课题的永远有课题做,而没有课题的就只能在一边等着看。
  鲁喻说,高校里申报课题就好像给教授们贴标签,“谁是贫农,谁是地主,谁是富农,一清二楚。”每当课题分下来,首先是校级领导们分掉一批,其次是院系主任,再剩下的才能轮到普通教授们争抢。
  鲁喻对此有些不满,但却已经习惯了。毕竟,自己的状况比起那些还在讲师层面上奋斗的年轻人来说,要好了许多。
  在学校里,到了教授这一层面,上课的压力已经没有那么大了,科研任务虽然很重,但想想办法还是能够完成,而自高校改革之后,教授们的待遇提高了不少,维持生活稳定已经不是什么问题。“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鲁喻说。
  
  二流演员星途坦荡
  
  娱乐圈中的人,对自己的定位都比较客观,都愿意坦然地说自己是几线演员,因为毕竟二流也是公众人物,有自己的观众群。
  在演艺圈,一流明星永远是最少数,而二流演员才是这个圈子的主流人群。相比于那些时刻处于镁光灯的一流明星们,这个层次的人维持的时间也会比较长久。大多数一流明星在3~5年之内,慢慢就会星光褪去,但是对于二流演员们来说,10年时间都在演配角也并非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二流演員自有二流的生存之道,但对于她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如果没有什么特别意外的事情,晋级到一流将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多数人会随着时间的逝去,慢慢淡出公众视界,直至最后谁也想不起来,就当从来没有这个人出现过。
  为了引发公众的关注,这些中间层的演员们也会想各种办法来制造轰动,甚至包括策划出一些关于自己的负面新闻。但对于更多的人来说,多上镜,多宣传,多跑动才是维持圈内位置的不二法门。
  
  二流作家别有洞天
  
  天海认为自己是二流作家。
  出身于青岛普通工人家庭的天海,迷上了文学,到处借书,并开始练习写作。19岁在报纸上发表了第一首诗,但这只是昙花一现,他苦心创作的童话和小说都无缘发表。
  时常感到苦闷的天海23岁时来北京做了记者,他决定利用采访的便利条件写报告文学。那时报告文学正在崛起,但很少有人把视角投向少年儿童题材,天海在这个领域下足工夫,写到1985年逐渐开始有了名气。
  38岁时,天海的一部教育题材的报告文学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这促使他最终决定由文学向教育转型。“虽然热爱文学,但我更爱教育,而且转向教育领域对社会贡献更大一些,也更能实现我内心的渴望。”如今,天海在教育界的影响已经达到了举足轻重的程度,但他笑称自己依然只是个文学上的二流作家。
  天海认为,中国非常大,谁也不可能一手遮天,二流甚至三流作家都是需要的,他满足了不同层次不同群体的需要。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其他文献
有两个与我相关的生动例子——  曾有一个友人托我给他一个亲戚的孩子找工作。我看该大学生毕业于名牌大学,长得也玉树临风,就把他推荐给了一个相熟的经理,进了一个很好的企业。几个月后,该大学生被“精简”出来。我感到不好向友人交代,于是硬着头皮给经理打电话,寻个理由。结果经理的解释让我这个做教师的羞愧了很久:其一,这个大学生进经理办公室不知道敲门,看到经理与他人谈话不知道回避,走时不知道关门;其二,不尊重
<正>刚刚从东南大学转入到同济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时,就深深为这两个院校之间的差异性而感慨。东南大学的传统强调严谨并务实,而同济的氛围则是多元而开放。当时我所选择的是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