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信息化社会脚步的加快,以网络化、数字化、多媒 体化和智能化等特点为代表的信息技术逐渐走进小学数学课堂,成为辅助小学数学教师进行高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彻底打破了传统、单一的说教教学模式,借以声 音、文字、图像、动画等多维一体的教学模式,将抽象的数学课堂 变得更加轻松、简洁、生动和有趣,使数学课堂大放异彩,数学的 魅力展露无遗。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魅力;课堂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可见,信息技术不仅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更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更有必要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应用步伐,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创新教学,凸显学生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素养,积极打造富有活力的魅力课堂。
一、融合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服苦役的学生自然缺乏学习的愿望和动力,高压下被动地死记硬背,岂能乐学爱学?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六年級同学举行自行车比赛,比赛的结果如何呢?请大家观看视频猜一猜。这时,画面上出现了本班4位同学:张纪伟、袁康、韩泰、李彬,他们分别骑三角形、方形、圆形、椭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参加比赛。随着发令枪一响,激烈的比赛开始了,虽然他们都很努力,但很快就拉开了距离。接着我让学生根据不同车轮前进的情况预测比赛结果,究竟谁能得第一?大家纷纷发表见解:“韩泰能得第一!”“为什么?”因为他的车轮 是圆形的。“其他三位为什么不能得第一呢?”“因为他们的车轮 的车轴不在中心位置……”像这样,有效借力信息技术,用生动、具体的场景再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变主动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进一步发展了学生观察事物,收集信息的数学能力。
二、融合信息技术,强化学生感知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内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亲身经历,强化认知,不断提升数学素养。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图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三、融合信息技术,增进师生互动
数学课堂应该是互动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是师生对话的课堂[3]。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继承和发展了黑板的书写功能,同时又克服了多媒体投影幕只能用于展示的缺点,构建了一个课堂教与学的协作环境,师生教与学的角色和行为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电子白板上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质疑,在质疑过程中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收获。比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难点是比较分数的大小,如何让学生理解得透彻,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应用电子白板,我对内置的素材进行整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喜欢自己上来画图比较,只需要直接选中图片就可以随意拖动到屏幕的任何位置进行比较,操作起来简单、直观。
四、融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4]”即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图形与几何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难点是无法靠教师的口头和身体语言等来表达的,从而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直接影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在探究环节,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探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在白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接着再克隆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旋转和平移,把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操作和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来三角形面积的2倍,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电子白板动静结合的形象演绎,不仅弄清了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掌握了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积淀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融合信息技术,延伸数学知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中的文化味能提高课堂的品位,带给学生更多的是兴趣,是享受,是难忘,是动力,是智慧的启迪,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中,数学教学也因此有了张力,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5]。如,在教学《平形四边形和梯形》时,为了将课内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活动实践有效结合,尽一切可能调动孩子们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拼图游戏”。电子白板给出一些四边形、梯形以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动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表述自己的想法,不经意间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就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发展起来了。
总之,“核心素养”视域下借助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手段;也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的有效捷径。我们教师应把握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时机,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其优势,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课堂教学,使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也演绎得更加魅力纷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 培训,2016(07).
[3]郭麗丽.谈教学过程应凸显数学的魅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
关键词:核心素养;信息技术;魅力;课堂
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运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1]”可见,信息技术不仅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手段,也是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更是教学发展的时代要求。作为一线教师,更有必要推进教育信息化现代化的应用步伐,在网络环境下进行创新教学,凸显学生的能力,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的素养,积极打造富有活力的魅力课堂。
一、融合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鲁迅先生曾说过:“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服苦役的学生自然缺乏学习的愿望和动力,高压下被动地死记硬背,岂能乐学爱学?兴趣是求知的内驱力。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具有形象直观性、声像同步性、画面的动态选择性和时空的可变性等优势,能够直接作用于学生的各种感官,充分调动孩子们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2]。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根据本课教学目标我制作了这样一个课件:六年級同学举行自行车比赛,比赛的结果如何呢?请大家观看视频猜一猜。这时,画面上出现了本班4位同学:张纪伟、袁康、韩泰、李彬,他们分别骑三角形、方形、圆形、椭圆形车轮的自行车参加比赛。随着发令枪一响,激烈的比赛开始了,虽然他们都很努力,但很快就拉开了距离。接着我让学生根据不同车轮前进的情况预测比赛结果,究竟谁能得第一?大家纷纷发表见解:“韩泰能得第一!”“为什么?”因为他的车轮 是圆形的。“其他三位为什么不能得第一呢?”“因为他们的车轮 的车轴不在中心位置……”像这样,有效借力信息技术,用生动、具体的场景再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变主动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进一步发展了学生观察事物,收集信息的数学能力。
二、融合信息技术,强化学生感知
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种感官同步进行的直观效果,能够将教学内容一一呈现出来,向学生展示教学情境、提供丰富感知、呈现思维过程,使学生闻其声,见其形、入其境,让学生更快、更准、更深地把握教学内容,极大地支持了学生对逻辑推理、问题解答和数学观念的寻求与研究。尤其是引导学生对一些抽象的数学知识进行概括的过程中,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动态演示,形象揭示知识的生成过程,化抽象为具体、变理性为感性。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亲身经历,强化认知,不断提升数学素养。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图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同时配有声音,利用色彩动态来比较,得出长方体“相对面的面积相等,相对棱的长度相等”这一结论,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了长方体的特征,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几何直观能力。
三、融合信息技术,增进师生互动
数学课堂应该是互动的课堂,是探究的课堂,是师生对话的课堂[3]。而交互式电子白板继承和发展了黑板的书写功能,同时又克服了多媒体投影幕只能用于展示的缺点,构建了一个课堂教与学的协作环境,师生教与学的角色和行为都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学生可以更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电子白板上操作,在操作过程中质疑,在质疑过程中互动,在互动过程中交流,在交流过程中收获。比如,在教学《认识分数》时,难点是比较分数的大小,如何让学生理解得透彻,是一个让老师头疼的问题。应用电子白板,我对内置的素材进行整合,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更喜欢自己上来画图比较,只需要直接选中图片就可以随意拖动到屏幕的任何位置进行比较,操作起来简单、直观。
四、融合信息技术,培养学生思维
著名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思维活动)的教学,而不仅是数学活动的结果——数学知识的教学。[4]”即在数学教学中,除了要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图形与几何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难点是无法靠教师的口头和身体语言等来表达的,从而造成学生学习上的困难,直接影响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提高。在探究环节,我们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从而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计算》时,可以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向学生展示探索面积公式的全过程:在白板上画出一个三角形,接着再克隆一个三角形,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将其中一个三角形旋转和平移,把这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学生在操作和观察的过程中体会到拼成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原来三角形面积的2倍,从而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学生通过电子白板动静结合的形象演绎,不仅弄清了知识之间的来龙去脉,掌握了不同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同时也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积淀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五、融合信息技术,延伸数学知识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课中的文化味能提高课堂的品位,带给学生更多的是兴趣,是享受,是难忘,是动力,是智慧的启迪,是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中,数学教学也因此有了张力,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开阔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丰富了课余知识,并且培养了学生自主探求知识的能力[5]。如,在教学《平形四边形和梯形》时,为了将课内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活动实践有效结合,尽一切可能调动孩子们主动参与,为此我在练习部分设计了“拼图游戏”。电子白板给出一些四边形、梯形以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动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再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表述自己的想法,不经意间孩子们的数学素养就这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发展起来了。
总之,“核心素养”视域下借助信息技术为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生命力,是数学教学改革中的一种新型手段;也是让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知识的过程,品尝学习的成功体验和乐趣的有效捷径。我们教师应把握好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使用时机,有效融合信息技术,充分挖掘其优势,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激活课堂教学,使孩子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也演绎得更加魅力纷呈!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M].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徐国明.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思考与实践[J].中小学教师 培训,2016(07).
[3]郭麗丽.谈教学过程应凸显数学的魅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