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日,台湾部分民众和学生因不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下称:“服贸协议”)而发起“占领立法院”行动,震动台湾社会。
2013年6月两岸达成的服贸协议,是于2010年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后续协商所签协议之一,目的是为两岸服务业合作提供更多优惠和便利的市场开放措施,涉及商业、通讯、医疗、金融、旅游、运输、体育文化、环境、建筑等诸多行业。
3月23日上午,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亲上火线,回应民众对服贸协议的质疑与意见。在短短不到10分钟的讲话中,他先后11次提及“韩国”,力陈服贸协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表示“如果我们的服贸协议通不过,最高兴的就是韩国”。
事实上,不仅马英九和台湾经济部门这么认为,就连韩国业界和媒体对此观点也高度认同。2010年大韩商工会议所对615家韩国国内企业所做的调查显示,25.4%的企业因两岸签署ECFA而感到危机感,对华出口企业中这一比例更高达40%。而在2013年6月两岸签署服贸协议后,韩国《亚洲经济》的一篇文章指出,如两岸间经贸关系持续深化,台湾产业在大陆的竞争力将大为增强,必然会对韩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韩国的启示
由于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经济有许多相似之处,且都对中国大陆有较大依赖,自然成为“天然的对手”。尽管台湾和韩国同属“亚洲四小龙”,但近些年两者差距越拉越大,正如马英九在讲话中所说,“台湾已落后韩国10年”。
近年来,台湾政治内耗严重,经济停滞不前,2013年经济增长率仅2.1%,在亚洲10个主要经济体中垫底。究其原因,是台湾产品的竞争力逐渐消退。过去以代工自豪的台湾制造业缺乏创新能力,正面临转型淘汰的命运。
2000年,台湾制造业产品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率为3.0%,至2011年降为2.4%,远低于韩国的4.1%。反观韩国,多年来坚定不移地实施 “贸易立国”战略,坚持以出口引擎拉动经济发展,与主要贸易伙伴进行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截至2013年,韩国的FTA“版图”已扩展至47个国家,这些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GDP总额的55.2%。就在今年3月11日,韩国刚刚宣布与加拿大达成FTA协议。此外,韩国还在与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国家进行FTA谈判。与韩国相比,台湾的自由贸易谈判进程远远落后,主要贸易伙伴中目前仅有3个达成协议。
可以说,同样面临自身市场饱和问题的韩国,正是因为采取了比台湾更加开放而务实的政策措施而振兴,以三星、现代汽车为代表的韩国制造得以在中国大陆乃至整个国际市场屡创佳绩、大放异彩。与韩国相比,台湾不只是制造业竞争力有隐忧,服务业也同样有差距。据台湾“经济部”数据显示,台湾服务贸易世界排名第27名,远远落后于新加坡(8名)、韩国(12名)及香港(16名)。
台湾如何摆脱困境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与新兴国家的崛起,“不进则退”是台湾眼前困境的真实写照。放眼世界,亚洲是全球最大、成长最快速的新兴市场,中国大陆更成为带动全球经济成长的重要引擎。但两岸经贸关系始终未能实现正常化,台湾所拥有的产业、语言、文化、历史等优势均无法发挥。应该说,加快两岸包括服务贸易在内的贸易自由化,尽快推动经贸关系正常化,是台湾摆脱经济困境的唯一出路。
自从2010年两岸ECFA签署后,两岸经贸关系逐渐密切,两岸的贸易规模从2009年的1062亿美元,跃升至2013年的1973亿美元。尤其是2013年两岸贸易额增长17%,大大高于中韩间7%的增长率。
在此背景下,两岸服贸协议达成。但经过长达半年多的朝野“拉锯战”后,服贸协议却在台湾引发史无前例的风波。有分析认为,从表面看,事件的直接起因是抗议对服贸协议的审议程序不当,但实质是当前岛内政治严重分歧的延续。甚至有声音认为,为防止台湾成为大陆经济的“附庸”,应当抵制两岸服贸协议。
当前全球经济动荡不安,许多国家都积极推动各项突破性政策,以提升产业竞争力。除中国大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推动中国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之外,韩国政府也于今年2月份公布“经济改革三年计划”,以“创造经济”为名,融合国民创意性、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ICT),并提出加快推动五大服务业(医疗,教育,旅游,金融,软件)发展,创造新的高附加值产业及就业机会。与此同时,中韩FTA谈判正紧张进行,韩国政府已将其作为最优先等级,并可能在近一两年内达成谈判。一旦中韩FTA达成,而两岸服贸协议却迟迟得不到落实,台湾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必然受损。
曾几何时,台湾的经济实力与韩国不相伯仲,如今台湾的GDP总量却只有韩国的六成左右,在科技、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也全面落后。如果台湾依然踌躇不前、延误良机,拒绝贸易自由化,未来台湾与韩国、乃至与其他新兴国家的差距将日益扩大,终使台湾陷入彻底“边缘化”的命运。
2013年6月两岸达成的服贸协议,是于2010年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后续协商所签协议之一,目的是为两岸服务业合作提供更多优惠和便利的市场开放措施,涉及商业、通讯、医疗、金融、旅游、运输、体育文化、环境、建筑等诸多行业。
3月23日上午,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亲上火线,回应民众对服贸协议的质疑与意见。在短短不到10分钟的讲话中,他先后11次提及“韩国”,力陈服贸协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表示“如果我们的服贸协议通不过,最高兴的就是韩国”。
事实上,不仅马英九和台湾经济部门这么认为,就连韩国业界和媒体对此观点也高度认同。2010年大韩商工会议所对615家韩国国内企业所做的调查显示,25.4%的企业因两岸签署ECFA而感到危机感,对华出口企业中这一比例更高达40%。而在2013年6月两岸签署服贸协议后,韩国《亚洲经济》的一篇文章指出,如两岸间经贸关系持续深化,台湾产业在大陆的竞争力将大为增强,必然会对韩国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韩国的启示
由于韩国和台湾地区的经济有许多相似之处,且都对中国大陆有较大依赖,自然成为“天然的对手”。尽管台湾和韩国同属“亚洲四小龙”,但近些年两者差距越拉越大,正如马英九在讲话中所说,“台湾已落后韩国10年”。
近年来,台湾政治内耗严重,经济停滞不前,2013年经济增长率仅2.1%,在亚洲10个主要经济体中垫底。究其原因,是台湾产品的竞争力逐渐消退。过去以代工自豪的台湾制造业缺乏创新能力,正面临转型淘汰的命运。
2000年,台湾制造业产品出口占全球出口的比率为3.0%,至2011年降为2.4%,远低于韩国的4.1%。反观韩国,多年来坚定不移地实施 “贸易立国”战略,坚持以出口引擎拉动经济发展,与主要贸易伙伴进行自由贸易协定(FTA)谈判。截至2013年,韩国的FTA“版图”已扩展至47个国家,这些国家经济总量占全球GDP总额的55.2%。就在今年3月11日,韩国刚刚宣布与加拿大达成FTA协议。此外,韩国还在与包括中国在内的11个国家进行FTA谈判。与韩国相比,台湾的自由贸易谈判进程远远落后,主要贸易伙伴中目前仅有3个达成协议。
可以说,同样面临自身市场饱和问题的韩国,正是因为采取了比台湾更加开放而务实的政策措施而振兴,以三星、现代汽车为代表的韩国制造得以在中国大陆乃至整个国际市场屡创佳绩、大放异彩。与韩国相比,台湾不只是制造业竞争力有隐忧,服务业也同样有差距。据台湾“经济部”数据显示,台湾服务贸易世界排名第27名,远远落后于新加坡(8名)、韩国(12名)及香港(16名)。
台湾如何摆脱困境
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与新兴国家的崛起,“不进则退”是台湾眼前困境的真实写照。放眼世界,亚洲是全球最大、成长最快速的新兴市场,中国大陆更成为带动全球经济成长的重要引擎。但两岸经贸关系始终未能实现正常化,台湾所拥有的产业、语言、文化、历史等优势均无法发挥。应该说,加快两岸包括服务贸易在内的贸易自由化,尽快推动经贸关系正常化,是台湾摆脱经济困境的唯一出路。
自从2010年两岸ECFA签署后,两岸经贸关系逐渐密切,两岸的贸易规模从2009年的1062亿美元,跃升至2013年的1973亿美元。尤其是2013年两岸贸易额增长17%,大大高于中韩间7%的增长率。
在此背景下,两岸服贸协议达成。但经过长达半年多的朝野“拉锯战”后,服贸协议却在台湾引发史无前例的风波。有分析认为,从表面看,事件的直接起因是抗议对服贸协议的审议程序不当,但实质是当前岛内政治严重分歧的延续。甚至有声音认为,为防止台湾成为大陆经济的“附庸”,应当抵制两岸服贸协议。
当前全球经济动荡不安,许多国家都积极推动各项突破性政策,以提升产业竞争力。除中国大陆设立“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试点,推动中国经济和产业转型升级之外,韩国政府也于今年2月份公布“经济改革三年计划”,以“创造经济”为名,融合国民创意性、科学技术和信息通信技术(ICT),并提出加快推动五大服务业(医疗,教育,旅游,金融,软件)发展,创造新的高附加值产业及就业机会。与此同时,中韩FTA谈判正紧张进行,韩国政府已将其作为最优先等级,并可能在近一两年内达成谈判。一旦中韩FTA达成,而两岸服贸协议却迟迟得不到落实,台湾的服务贸易竞争力必然受损。
曾几何时,台湾的经济实力与韩国不相伯仲,如今台湾的GDP总量却只有韩国的六成左右,在科技、体育、文化、国际影响力等方面也全面落后。如果台湾依然踌躇不前、延误良机,拒绝贸易自由化,未来台湾与韩国、乃至与其他新兴国家的差距将日益扩大,终使台湾陷入彻底“边缘化”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