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爱情的奶牛

来源 :国企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djmyuzh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
  9月下旬的一天,笔者应邀参加蒙牛“开放日”,到位于河北武强县的蒙牛乳业衡水有限公司考察。对于每天喝牛奶、但对现代化的牛奶生产程序一无所知的我来说,这是个很有吸引力的旅程。
  一大早,一行人就出发了。车行驶在华北大平原上,清凉的晨风带着泥土的芳香,令人心旷神怡。据说,衡水蒙牛采取了牧场 + 工厂一体化的经营模式。到了那里,不仅可以看到牛奶如何生产,还可以近距离观摩奶牛如何“生活”。
  第一站是饲料生产基地——衡水蒙牛的万亩苜蓿园。这里种植了大片紫花苜蓿。西方传说中,紫花苜蓿的花语是“幸福”,是亚当和夏娃带到人間的礼物。法国甚至有这样的逸闻:拿破仑东征俄罗斯时经过一片草原,被马蹄下的紫花苜蓿所吸引,俯身采摘,恰好躲过了一发子弹,从而保住性命。看来苜蓿不只是幸福,更是幸运了。
  这些传说是真是假,没有必要去考证了。但紫花苜蓿之所以被赋予种种美好涵义,关键在于其营养价值。在欧洲,紫花苜蓿被称为“所有食物之父”,它含有五种维生素,十种矿物质,以及类黄酮素、类胡萝卜素、酚型酸等三种植物特有的营养素,是当之无愧的“食物之王”和“牧草之王”。
  我们抵达时,正赶上苜蓿园的员工们在收割苜蓿。这里已经完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看不到“挥汗如雨”的场面。流线型的巨型拖拉机拖曳着联合收割设备,收割、打捆、装车同时完成。蓝天白云,田园牧歌,这是一幅多么富有现代色彩的和谐景观。
  第二站是奶牛养育基地。为了确保绝对无菌,来访的人员都不能进入“牛棚”,只能站在旁边的楼上,透过密封的玻璃窗观看。
  数千头黑白相间的奶牛,要么在撒欢儿进食,要么静卧在地上。显得悠哉悠哉。有人羡慕地感叹:“这些奶牛过得真不错呀!”
  厂长笑道:“这只是表面现象,其实它们过得都不是牛的日子”。
  “为什么呢?”
  “因为这些奶牛都是处女奶牛,通过人工授精的方式让母牛怀孕,生育后立即把小牛取走,然后挤奶。待到一个周期过后,再循环一次,所以这些奶牛既没有见过‘老公’,也没有见过‘儿女’,它们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为人类提供奶源。”
  厂长的话让大家有点沉默。这真是商业理性、工具理性发展到极致的世界。如果奶牛和人类一样有情感,她们会不会得抑郁症呢?从小到大都没享受过爱情与亲情的动物,能不抑郁吗?抑郁的奶牛产的奶,真的有利于人类的健康吗?
  最后参观的是牛奶生产流水线。整个车间是全密封的,复杂的机器设备、管线等一尘不染。车间里很少看到员工,大部分操作已经实现了自动化。
  参观了整个生产基地后,我们到会议室座谈。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食品安全,自然也提及2008年那个几乎给整个中国乳品行业带来灭顶之灾的“三聚氰胺”事件。大家都很好奇:厂家为什么要用这种近乎自杀的方式生产牛奶呢?
  衡水蒙牛技术副总李云回答说:“当时出现这样情况,主要是几大奶业巨头,包括三鹿、伊利、蒙牛等对有限的奶源激烈竞争的结果。”
  我有些不解:“按照一般的西方经济学原理,市场竞争应该会导致更多、更好的商品提供者进入市场,为什么在奶源问题上却恰好相反?”
  李云说:“2008年以前,奶源主要是由个体奶牛养殖户和一些小型奶站提供的,几大奶业巨头竞争有限的奶源,对他们是一个巨大诱惑。为了获得更多收入,奶农就往牛奶中加水,为了使化验指标符合乳品企业的要求,再往里面加三聚氰胺……”
  “他们为什么不通过提高价格或者扩大再生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呢?”有人问。
  “分散的奶农无法影响价格,只能接受价格。有限的几个乳品巨头很容易就收购价格达成一致。至于扩大再生产,奶农们的资金有限,扩大养殖规模非常困难,况且周期也比较长,远不如造假来得快。”
  三聚氰胺事件令蒙牛惊出了一身冷汗。蒙牛开始建立自己的奶源基地,从种植牧草、养殖奶牛、奶制品加工直至销售,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产、销售链条。衡水蒙牛基地,可以说就是三聚氰胺事件的一个直接后果。
  李云的话让我陷入了沉思。这些年来,关于市场经济的理论告诉我们,市场几乎是万能的。举凡商品短缺、质量等问题,都能在这只“看不见的手”的操纵下,得到调整和解决。但到实践中一看,就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比如,经济学教科书只告诉我们供求关系影响价格,但事实上供求双方的博弈能力也影响价格。奶农虽然处于卖方市场,但他们的博弈能力远逊于乳品企业,所以没有定价权。再如,经济学教科书告诉我们供不应求时,会导致更多的资金和商品提供者进入,但却没有告诉我们,充分供给的形成是有“滞后期”的,对那些生产周期比较长的农副产品来说更是如此,而许多问题都会在这个“滞后期”内出现。
  “理论是灰色的,生命之树长青。” 返京途中,我脑海里不断浮现出歌德的这句名言。理论之所以是灰色的,恐怕和它是高度概括、排除了许多具体因素有关。若要真的发挥作用,还是要把它放在生活实践中“还原”,即把原来排除掉的因素重新加进去,否则,理论和现实,就会出现偏差了。
  教科书上告诉我们的是“理论经济学”,而解决我们在发展市场经济中遇到的各类问题,靠的则是在实践中总结出来“实践经济学”。
其他文献
1982年12月6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达《关于铁道兵并入铁道部的决定》。  1984年1月1日,所有移交并入鐵道部的铁道兵机关、部队和院校都降下了军旗,各师均改为铁道部工程局。
期刊
1949年9月19日,招商局“海辽”轮由香港秘密辗转到达巴林海峡,在船长方枕流的率领下,躲过国民党飞机、军舰和电台的偵察,经过9天9夜的惊险航行,安全抵达解放区大连港,成为第一艘起义的招商局船只。为纪念“海辽”轮的起义壮举,新中国发行的纸币印上了“海辽”轮图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交通类将其列入第一页。
期刊
1950年1月15日早晨8时,时任香港招商局经理汤传篪、陈天骏率领香港招商局全体员工和聚集香港的13艘招商局海轮船员共600多人宣告起义,10多面鮮艳的五星红旗在香港维多利亚湾同时高高飘扬,13艘招商局海轮汽笛同时轰鸣,震动了整个香港,成为当年震惊世界的历史事件。
期刊
如果說1978年的小岗村是中国改革在农村的先驱,1979年的蛇口就是中国在城市的试验。1979年,香港招商局在深圳蛇口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外向型工业区,这比中国改革开放的标志性事件——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还要早2个月。蛇口打响了以深圳为首的经济特区大开发的头炮,拉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被视作中国的“希望之窗”,改革的“试管”,开放的“模式”。
期刊
1982年,蛇口工业区立起了一块标语牌,上书:“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个口号成了“姓社姓资”争论的火力集中点,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巨大反响。其在中国争论时间之长,影响之大,史上罕见。1984年2月,邓小平和中央领导谈话时肯定了这句口号。數月后的新中国成立35周年庆典上,上百部彩车中惟一的一部企业彩车——深圳蛇口工业区的彩车上就挂着这幅标语,并伴随电视的传播而广为人知。
期刊
深圳蛇口的海上世界有一艘轮船叫做“明华轮”。这艘由法国制造的巨型豪华邮轮,1962年由法国总统戴高乐亲自剪彩下水,成为戴高乐的专用邮轮,后来被招商局买下,承担起中国与坦桑尼亚之间的海上运输任务。1983年“明华轮”结束了营运,永久性停靠蛇口。1984年邓小平首次南巡,曾登上明华轮就餐。其间有胆大的服务员找邓小平索取墨宝,邓小平欣然題写了“海上世界”四个大字,这是深圳唯一由邓小平亲笔题写的商业性地标
期刊
1978年,61岁的袁庚还没有彻底平反,原本打算放马归田的他,却被任命为交通部所属的香港招商局常务副董事长。此后,这个一生充满波折和争议的老人率领这家百年企业,在蛇口、香港以及全国各地大展宏图,主政14年间让招商局的资产翻了近兩百倍,从1.3亿元增至200亿。
期刊
1992年,招商局國际(上市编号:144)在香港联交所上市,开创了中资企业在港上市的先河,获374倍超额认购,首日升幅超过200%,创香港股市历史最高纪录。招商局国际是香港恒生中资企业指数成份股。
期刊
1951年2月,招商局在内地的机构改称为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香港分局为避免财产过户可能出现的纠纷等,要求“暂时仍沿用原名,以杜纠纷”。3月15日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复函香港招商局表示同意。因此,“招商局”这块老字号招牌就被招商局香港分公司继承下來。开始了招商局总部在香港的发展阶段。
期刊
2011年,蛇口工业区正式提出“锻造成为中国卓越的园区綜合开发运营商”的发展愿景,力图战略转型。与此同时,全力推进再造新蛇口工程,并被纳入广东省产业转型升级突破点及深圳市“十二五规划”战略新兴产业基地。历经30年历史的蛇口工业区再次重新出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