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金融衍生工具交易不断产生风波,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成为金融界研究的热门话题。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认识和理解金融衍生工具潜在风险,并且在此基础上做好风险防范措施,才能够合理的利用金融衍生工具来为企业创造利益和价值。旨在为有效规避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提供一定的指导。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124-02
1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我国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水平与英美发达国家相比,停留在较低的管理水平上,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缺乏对资本充足性的监管。由于金融衍生业务对信用要求非常高,所以资本的充足性巨鼎了能否积极开展金融衍生业务。但是目前,我国对金融衍生业务的资本充足性监管的强度还不够。在中国银监会2004年发布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第十三条中指出,“金融机构应根据本机构的经营目标、资本实力、管理能力和衍生产品的风险特征,确定能否从事衍生产品交易以及所从事的衍生产品交易品种和规模”,这与《巴塞尔协议》对衍生工具的市场风险以及信用风险所提出的资本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巴塞尔协议》的资本要求提出,所有机构不管规模大小,都必须使用模型计算最低资本要求。由此可见,金融衍生业务在我国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必须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资本充足性的监管。
(2)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在我国处于不断发展的态势,由于目前我国仍在使用传统的财务会计框架,但是金融衍生业务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兴业务,属于表外业务,因此这一矛盾导致了我国对金融衍生产品信息披露的监管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的力度。
(3)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我国金融机构在内部管理方式以及监管制度上并未实施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管理办法。例如,《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和底时六条规定了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对金融衍生业务应该承担的监督和指导的责任,但是没有明确规定有效的问责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说明我国的金融机构缺乏对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的有效监督,内部的控制制度还有加强和完善的空间。
(4)缺乏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的高级人才。 金融衍生工具是一个充满变化和创新的行业,因此相应的监管者必须要有很高的素质,但是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现在的监管人员都还不具备足够的与金融衍生品相关的知识,同时还缺乏对金融衍生风险管理的经验。随着金融衍生品业务的日益发展,必须改善这个问题。
(5)缺乏行之有效的国际监管。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仅限于外资银行在我国国内的监管,但是与外资银行的母国联系非常少。而金融衍生市场具有开放性,所以金融衍生品就相应的具有跨国性的特种,同时,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渗透性和高杠杆率,导致了风险在金融市场的扩散和传播将会造成系统性的威胁。这种对外资银行监管缺乏母国支持的现状与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日渐发展的趋势不相符。所以,对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实施有效的国际监管十分有必要。
2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管理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第一步,主要任务就是识别市场主体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一般来说是根据经营活动的性质以及潜在事件及其产生的后果以及产生原因来检查风险。由于风险随时都存在,所以风险识别必须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市场主体主要通过风险识别来准确判明所承受的风险在性质上属于哪种类别。
2.1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
(1)从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特性上看,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造成的。标的资产的价格受到了经济政策、政治环境、供求关系、投资者人心理预期以及人为操纵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信息披露存的局限性也是引发信用风险的原因之一。
(2)从宏观层面上看,全球金融的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了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产生,此外,各种新生的金融衍生工具不斷出现,使得这些各式各样的工具变得越加难以区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在加快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速度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制定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的难度的难度。
(3)从微观上层面上看,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会导致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的产生,尤其与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是否健全有很大的关系,而能否严格执行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也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主要有风险爱好型和风险厌恶型。风险偏好型管理层热衷于投机,因此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而风险厌恶型管理层通常会尽量避免从事投机业务而偏向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
2.2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表现
(1)金融衍生工具来源于基础商品,所以基础商品价值的变动会影响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因此,价格的变动给金融衍生工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使得金融衍生工具比传统的金融工具更容易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波动的幅度也比传统市场还大,使得风险系数因此增加。
(2)金融衍生工具本身形成具有随机性,它的组合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不规则性,很难研究具体的操作模式,同时衍生工具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在任何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础上都可以衍生出新的工具。
(3)滥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杠杆导致交易风险增加。金融衍生工具以基础工具的价格为基础,交易的时不用把相关资产的价值全部付清,只需要缴纳一定的押金或者是保证金就能够得到相关资产权益,一直到到期日再对已经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结算。因此,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只需要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以实现交易。此外,风险交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杠杆性,因此在被广泛运用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风险,管理与监管的滞后性也会相应的导致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产生。除此之外,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健全,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监管体制不完备也是催生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原因。
3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防范对策及预警机制
3.1 完善信息的披露,提高经营业务的透明度
公平竞争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所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参与者都必须遵守一致的交易规则。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在合约签订之时,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就已经确定下来,而交易却要在未来某个时候完成,就使得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企业要根据金融衍生工具的这一特点来改革传统会计记账方法,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规则,以便管理层和用户可以较为全面的掌握风险情况,及时制定对策。
3.2 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体制与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管理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许多国家为了避免风险因而建立了政府监管机制、行业自律监管和交易所自我监管的监管机制。政府监管机构的权责是制定监管金融期货与期权市场法律法规。交易所、证券商协会等通过制定运作规则,规章来对衍生交易活动进行监管。这种稳固全面的监管结构可以实现对交易进行全程监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应当包括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识别机制、风险评估机制、风险分析机制和风险报告机制。进行风险管理时首先要计算市场价值,与此同时应建立分层次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使其能够科学、系统地反映风险状况。
3.3 针对不同风险采取相应管理方法
(1)对于市场风险管理,应对超过交易主体所能承受的风险总规模的市场部分采取对冲措施或者头寸充足的方法。市场参与者可以试着采用更多的测量方法来度量市场风险。
(2)对于信用风险管理,市场交易主体需要根据对方的信用级别来确定每一个交易对手的信用,以此来决定交易量,从而减少风险。其次还可通过其他方式比来增加信用保障,如要求交易对手提供抵押、保证、支付保证金等方法。再次,机构应该对市场上交易的所有品种按照进行风险评估,才能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3)针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机构主要应该控制参与流动性较低的产品交易量,对于流动性较低的产品来说需要能够长期占用的资金,以免造成管理资金流动性风险,而应控制资金流动缺口的额度从而保证资金流通的平衡。
(4)对营运风险的管理。营运风险造成的损失可能会比其他风险更严重,因此营运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之一,但由于其潜在性,很多机构都忽视了其存在。首先,对于一些不可预见的事务所造成的营运风险的管理方法是通过人身与财产保险等方式转嫁出去,对于经营方面漏洞和失误所造成的风险则要减少操作上的失误。其次,机构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紧对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专门人才的培养。再次,管理层要定期检查金融衍生工具的经营状况,核查其是否符合经营方针以及所承担的风险是否在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则要及时中止。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发展迅速,衍生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因此要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度以及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5)为避免法律风险,交易方应该先确保交易对手是否具有足够权力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并且确保对手有法律依据履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并履行金融衍生品合约义务。此外,在合约条款中应明确的规定交易对手的抵押品或者保证金以在必要时弥补交易方的损失,并且清楚说明交易对手违约时应支付的罚金。这些工作在签订立合约之前就应该确保,以避免法律风险。
(6)建立合理的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预警机制,也就是把金融衍生工具所面临的风险分类,并根据各类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程度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及衡量指标,于此同时,对不同阶段的风险指标界定风险级别,最后根据风险级别以及风险权重计算各种风险的大小、本机构所能承担的风险程度,然后制定相应的规避风险的措施,提高抗风险的能力。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已经建立多个指标体系,但是却未建立关于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因此建议企业能够建立分層次的科学、系统的风险指标测试体系。此外,企业内部要防止风险在企业的子公司中迅速蔓延以及这些风险在企业内部的聚集。此外,建立资本充足率和偿付能力的预警机制,上市的企业则要对恶意收购进行检测,防止集团控制权的丧失。
3.4 加强国际监管与国际合作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定层级,但是由于其交易超出了政府超出了国界使得单一国家和地区无法对金融衍生产品实行有效的管理,因此不能全面控制风险,此外,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监管的国际合作相对落后,因此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国际监管与合作,已成为国际金融界势在必行的任务。
4 结语
综合前面所述,我们看到了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缺陷。金融衍生工具只需投入少量资金便可以进行巨额交易,这一特点必然会导致难以避免的投机行为,这种手段既可能带来高收益,也可能带来高风险,而金融的自由化使得风险更加集中因而变得更加难以控制,一旦操作出现了失误便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从而进一步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的波动。通过分析近年来在金融衍生市场的一些列重大亏损事件,我们可以发现,监管制度和交易规则的不完善或者决策失误是引发风险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在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风险的监管,在实践中完善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的监管手段、监管措施、监管方式和风险的预警机制,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避免过度投机。企业应该努力做到在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同时,尽量减少风险的积累,并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使得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真正的服务于我国的企业。
参考文献
[1]谢群,武本建.谢婷.略谈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J].工业技术经,2008,(7).
[2]曹敏.金融衍生产品及风险分析[J].上海金融,2004,(6).
[3]苏存欣.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及其风险管理[J].北方经贸,2005,(4).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预警机制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0)08-0124-02
1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我国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水平与英美发达国家相比,停留在较低的管理水平上,依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具体表现如下:
(1)缺乏对资本充足性的监管。由于金融衍生业务对信用要求非常高,所以资本的充足性巨鼎了能否积极开展金融衍生业务。但是目前,我国对金融衍生业务的资本充足性监管的强度还不够。在中国银监会2004年发布的《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的第十三条中指出,“金融机构应根据本机构的经营目标、资本实力、管理能力和衍生产品的风险特征,确定能否从事衍生产品交易以及所从事的衍生产品交易品种和规模”,这与《巴塞尔协议》对衍生工具的市场风险以及信用风险所提出的资本要求具有一定的差距。《巴塞尔协议》的资本要求提出,所有机构不管规模大小,都必须使用模型计算最低资本要求。由此可见,金融衍生业务在我国不断发展的同时,我国必须加强对金融衍生产品资本充足性的监管。
(2)缺乏有效的信息披露制度。信息披露制度在我国处于不断发展的态势,由于目前我国仍在使用传统的财务会计框架,但是金融衍生业务是从国外引进的新兴业务,属于表外业务,因此这一矛盾导致了我国对金融衍生产品信息披露的监管缺乏足够的管理经验和管理的力度。
(3)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机制。我国金融机构在内部管理方式以及监管制度上并未实施切实可行的、有效的管理办法。例如,《金融衍生产品交易业务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和底时六条规定了金融机构的高级管理人员对金融衍生业务应该承担的监督和指导的责任,但是没有明确规定有效的问责制和激励约束机制。说明我国的金融机构缺乏对银行高级管理人员和董事的有效监督,内部的控制制度还有加强和完善的空间。
(4)缺乏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的高级人才。 金融衍生工具是一个充满变化和创新的行业,因此相应的监管者必须要有很高的素质,但是金融衍生品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所以现在的监管人员都还不具备足够的与金融衍生品相关的知识,同时还缺乏对金融衍生风险管理的经验。随着金融衍生品业务的日益发展,必须改善这个问题。
(5)缺乏行之有效的国际监管。我国对外资银行的监管仅限于外资银行在我国国内的监管,但是与外资银行的母国联系非常少。而金融衍生市场具有开放性,所以金融衍生品就相应的具有跨国性的特种,同时,金融衍生品交易的渗透性和高杠杆率,导致了风险在金融市场的扩散和传播将会造成系统性的威胁。这种对外资银行监管缺乏母国支持的现状与我国金融衍生产品业务日渐发展的趋势不相符。所以,对金融衍生产品业务实施有效的国际监管十分有必要。
2 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识别
风险识别是管理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第一步,主要任务就是识别市场主体经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一般来说是根据经营活动的性质以及潜在事件及其产生的后果以及产生原因来检查风险。由于风险随时都存在,所以风险识别必须是一个连续的动态过程。市场主体主要通过风险识别来准确判明所承受的风险在性质上属于哪种类别。
2.1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产生的原因
(1)从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特性上看,金融衍生工具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标的资产价格的波动造成的。标的资产的价格受到了经济政策、政治环境、供求关系、投资者人心理预期以及人为操纵等因素的影响。除此之外,信息披露存的局限性也是引发信用风险的原因之一。
(2)从宏观层面上看,全球金融的自由化程度越来越高,导致了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产生,此外,各种新生的金融衍生工具不斷出现,使得这些各式各样的工具变得越加难以区分。与此同时,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在加快了金融衍生工具交易速度的同时,也进一步加大了制定金融衍生工具会计准则和金融监管的难度的难度。
(3)从微观上层面上看,企业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以及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会导致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的产生,尤其与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是否健全有很大的关系,而能否严格执行企业的风险控制机制也会对其产生很大的影响。管理层的风险偏好主要有风险爱好型和风险厌恶型。风险偏好型管理层热衷于投机,因此可能给企业带来风险;而风险厌恶型管理层通常会尽量避免从事投机业务而偏向于从事套期保值业务。
2.2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表现
(1)金融衍生工具来源于基础商品,所以基础商品价值的变动会影响金融衍生工具的价格。因此,价格的变动给金融衍生工具带来了很大的风险,使得金融衍生工具比传统的金融工具更容易受到价格波动的影响,波动的幅度也比传统市场还大,使得风险系数因此增加。
(2)金融衍生工具本身形成具有随机性,它的组合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和不规则性,很难研究具体的操作模式,同时衍生工具在不断的推陈出新,在任何金融衍生工具的基础上都可以衍生出新的工具。
(3)滥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杠杆导致交易风险增加。金融衍生工具以基础工具的价格为基础,交易的时不用把相关资产的价值全部付清,只需要缴纳一定的押金或者是保证金就能够得到相关资产权益,一直到到期日再对已经交易的金融衍生工具进行结算。因此,金融衍生工具交易只需要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以实现交易。此外,风险交易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它的杠杆性,因此在被广泛运用的同时也具有很大的风险,管理与监管的滞后性也会相应的导致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产生。除此之外,金融市场体系的不健全,金融相关的法律法规的不完善,监管体制不完备也是催生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的原因。
3 金融衍生工具风险防范对策及预警机制
3.1 完善信息的披露,提高经营业务的透明度
公平竞争是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重要特征之一,主要表现在:所有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的参与者都必须遵守一致的交易规则。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在合约签订之时,合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就已经确定下来,而交易却要在未来某个时候完成,就使得金融衍生工具的会计确认和计量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企业要根据金融衍生工具的这一特点来改革传统会计记账方法,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规则,以便管理层和用户可以较为全面的掌握风险情况,及时制定对策。
3.2 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管体制与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管理机制
风险管理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决定性。许多国家为了避免风险因而建立了政府监管机制、行业自律监管和交易所自我监管的监管机制。政府监管机构的权责是制定监管金融期货与期权市场法律法规。交易所、证券商协会等通过制定运作规则,规章来对衍生交易活动进行监管。这种稳固全面的监管结构可以实现对交易进行全程监管。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应当包括健全的风险预警机制、风险识别机制、风险评估机制、风险分析机制和风险报告机制。进行风险管理时首先要计算市场价值,与此同时应建立分层次的风险评价和预警指标体系,使其能够科学、系统地反映风险状况。
3.3 针对不同风险采取相应管理方法
(1)对于市场风险管理,应对超过交易主体所能承受的风险总规模的市场部分采取对冲措施或者头寸充足的方法。市场参与者可以试着采用更多的测量方法来度量市场风险。
(2)对于信用风险管理,市场交易主体需要根据对方的信用级别来确定每一个交易对手的信用,以此来决定交易量,从而减少风险。其次还可通过其他方式比来增加信用保障,如要求交易对手提供抵押、保证、支付保证金等方法。再次,机构应该对市场上交易的所有品种按照进行风险评估,才能对其风险进行有效的控制。
(3)针对流动性风险管理,机构主要应该控制参与流动性较低的产品交易量,对于流动性较低的产品来说需要能够长期占用的资金,以免造成管理资金流动性风险,而应控制资金流动缺口的额度从而保证资金流通的平衡。
(4)对营运风险的管理。营运风险造成的损失可能会比其他风险更严重,因此营运风险是最主要的风险之一,但由于其潜在性,很多机构都忽视了其存在。首先,对于一些不可预见的事务所造成的营运风险的管理方法是通过人身与财产保险等方式转嫁出去,对于经营方面漏洞和失误所造成的风险则要减少操作上的失误。其次,机构还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加紧对金融衍生工具业务专门人才的培养。再次,管理层要定期检查金融衍生工具的经营状况,核查其是否符合经营方针以及所承担的风险是否在承受的能力范围之内,若不能满足上述要求则要及时中止。由于金融衍生工具发展迅速,衍生品种不断推陈出新,因此要提高对风险的敏感度以及对市场的反应速度。
(5)为避免法律风险,交易方应该先确保交易对手是否具有足够权力从事金融衍生品交易活动,并且确保对手有法律依据履行金融衍生品的交易并履行金融衍生品合约义务。此外,在合约条款中应明确的规定交易对手的抵押品或者保证金以在必要时弥补交易方的损失,并且清楚说明交易对手违约时应支付的罚金。这些工作在签订立合约之前就应该确保,以避免法律风险。
(6)建立合理的金融衍生工具的风险预警机制,也就是把金融衍生工具所面临的风险分类,并根据各类风险对金融市场的影响程度再对其进行进一步的分类,并赋予相应的权重及衡量指标,于此同时,对不同阶段的风险指标界定风险级别,最后根据风险级别以及风险权重计算各种风险的大小、本机构所能承担的风险程度,然后制定相应的规避风险的措施,提高抗风险的能力。目前我国金融企业已经建立多个指标体系,但是却未建立关于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因此建议企业能够建立分層次的科学、系统的风险指标测试体系。此外,企业内部要防止风险在企业的子公司中迅速蔓延以及这些风险在企业内部的聚集。此外,建立资本充足率和偿付能力的预警机制,上市的企业则要对恶意收购进行检测,防止集团控制权的丧失。
3.4 加强国际监管与国际合作
金融市场的国际化水平已经发展到了一定层级,但是由于其交易超出了政府超出了国界使得单一国家和地区无法对金融衍生产品实行有效的管理,因此不能全面控制风险,此外,由于金融衍生工具交易监管的国际合作相对落后,因此加强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国际监管与合作,已成为国际金融界势在必行的任务。
4 结语
综合前面所述,我们看到了金融衍生工具自身的缺陷。金融衍生工具只需投入少量资金便可以进行巨额交易,这一特点必然会导致难以避免的投机行为,这种手段既可能带来高收益,也可能带来高风险,而金融的自由化使得风险更加集中因而变得更加难以控制,一旦操作出现了失误便会造成极大的损失,从而进一步导致整个金融市场的波动。通过分析近年来在金融衍生市场的一些列重大亏损事件,我们可以发现,监管制度和交易规则的不完善或者决策失误是引发风险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在发展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风险的监管,在实践中完善对金融衍生产品交易风险的监管手段、监管措施、监管方式和风险的预警机制,合理利用金融衍生工具,避免过度投机。企业应该努力做到在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的同时,尽量减少风险的积累,并且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使得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真正的服务于我国的企业。
参考文献
[1]谢群,武本建.谢婷.略谈金融衍生品的风险管理[J].工业技术经,2008,(7).
[2]曹敏.金融衍生产品及风险分析[J].上海金融,2004,(6).
[3]苏存欣.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及其风险管理[J].北方经贸,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