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又一届高三学生即将面临高考,他们普遍存在这样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想雄心勃勃、斗志昂扬地迎接新挑战,但另一方面又感到压抑、无奈甚至恐惧。如何帮助高三学生调节好心理状态,带领整个班级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氛围中迎战高考,要让高三成为高中生活中最精彩而又最成功的压轴戏,除了学校的有效管理和师生的共同努力等显性因素外,许多隐性因素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把这些隐性因素称作“隐性生产力”,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营造刚柔相济、温馨愉快的教室文化
不少班级在进入高三时会重新布置一下教室,营造有别于基础年级的教室文化氛围,我们班也不例外。但我们的教室氛围绝对不是剑拔弩张,而是紧张中有温暖与和谐。
班委会在全班广泛征集建议,经过讨论与筛选,最终确定教室的文化主题为“翻开人生崭新的一页”,教室后墙上,这行红字相当醒目。标题下面是一幅图片,其背景是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大门,排列不呆板,错落有致。是啊,人生就是一本书,如今我们翻到了高三那一页,得认真书写。在前面黑板的上方,有两块横幅标语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教室南侧的墙壁上做了张贴栏,用来张贴光荣榜和优秀作业。我们的光荣榜除了表扬总分和单科名次靠前的,还设有进步奖、突破奖、最佳答卷奖、最少低级错误奖等,总之“想方设法”地让尽可能多的同学榜上有名。教室的北侧张贴三个竖向的条幅,标语的内容不固定,针对班级不断变化的情况定期更换。
我们在饮水机旁放了一只储物箱。储物箱内给每一位任课教师准备了一个水杯,还有润喉片、厕纸和纸巾等。因为我们的教室在五楼,而教师办公室在一楼和二楼。这样,老师下课后无需上下攀登回到办公室,可以在教室就地休息,顺便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储物箱的盖子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老师,您辛苦啦!”还有全班同学的集体签名。老师们开玩笑说:这是同学们“哄着”我们多在班级陪着大家啊!
此外,同学们还买了一些易于管理的小盆景放在窗台上,甚至还养了金鱼和小蝌蚪。课间看看这些有生命的东西一天天长大,可以很好地调节情绪,去除疲惫感。
高三生活本身比较枯燥、紧张,教室环境和氛围应该能起到一定的缓冲和调节作用,不宜过于压抑和沉重。我不提倡这样的标语:“三载苦读厉兵秣马拼北大,十年寒窗破釜沉舟为清华。”“奋斗一年,幸福一生。”高考是人生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能成功当然好,但如果失败也不至于一辈子不幸福;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哪能过了高考就偃旗息鼓呢?这样的标语过分强调了高考的重要性,不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提倡功利性淡一点的标语,比如:“细节决定成败。”(提醒学生注意细节,养成细心的习惯)“博学笃志,厚积薄发。”(提醒学生终身学习、注意积累)“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点比进步。”(提醒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和有发展的眼光)如此等等。
二、创造张弛有度、幽默轻松的学习氛围
尽管高三学习紧张,我们仍然坚持上好每一节班会课。班会课是学生的舞台,围绕一个既定主题,大家各抒己见,在争论中思维碰撞。笔者的英语课堂也延续了基础年级的做法,把课前3分钟留给学生,他们可以用英文讲笑话、表演、演讲、猜谜、唱歌等,形式不拘,精彩就行。短短的3分钟能让学生很快进入学科思维状态并调动上课的积极性。此外,课间讲笑话、播放幽默短片和舒缓的音乐都可以有效地缓解紧张情绪,调节身心。
笔者着重介绍一下我们的“一枝独秀”活动。具体做法是:利用每天晚自修前的5分钟,由一名同学上台自由发言。发言内容包括说自己、说班级、说身边事或天下事、推选下一个发言的同学并说出理由。该活动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顾春旭同学,他谈了到南京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经历。临进考场时,他发现忘记带橡皮了,于是向在另一考场的同学借。他带了一把小刀前往,准备从对方的橡皮上切下半块。谁知同学竟拿出了一整块橡皮送给了他,原来同学准备了两块橡皮。这件事给了他莫大的启示:凡事如果做双倍的准备,想不成功也难啊!
另一个例子是邱晓峰和黄琦同学。那天,邱晓峰动情地谈到了对爸爸的体谅和佩服之情:每当自己要懈怠偷懒时,只要想起爸爸因长期劳作而变形的双手,他就立即重振精神。他的发言情真意切,令人动容。他推荐黄琦同学下一个发言,原因有二:第一,黄琦最近进步很大;第二,他自己已经通过了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而黄琦参加上海财经大学的考试,以3分之差落榜了。他希望黄琦同学继续努力,高考考进复旦或者上海财大。第二天,黄琦同学的发言又让全班好好感动了一回。这个平时特立独行又多愁善感的男孩,他感谢邱晓峰,在关键时刻给了他最及时的鼓励和最真挚的友谊!他大声告诉同学们“我貌似孤傲,其实很在乎大家,很爱这个班集体”。两位同学在讲台前深情拥抱,感人的镜头在大家的脑海中永远地定格!后来,平日交往不多的他们成了至交好友。高考中,黄琦同学以高分被上海海关学院录取。
“一枝独秀”活动还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周瑶瑶结合小悦悦事件,谈社会的诚信危机;肖汪禹结合李阳家暴事件,谈心理健康的咨询与调节;张辉模仿的“壹周立波秀”,逗得大家开怀大笑……这个活动耗时短、易于操作,在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的同时,对于拓展知识面、促进友谊、锻炼表达能力、激发学习热情,甚至指引人生方向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用榜样的力量引领人生目标、激励斗志
高三上学期,我曾利用边边角角的时间,给全班读过唐骏写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作者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提炼出的人生感悟有血有肉,如“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承受”“战略现实、战术浪漫”“乐观性格引导成功”“感谢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人”“从不喜欢的事做起”“在日本学到谨慎和敬业”等,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远甚于空洞无味的说教。在读这本书的日子里,每当我拿着书出现在教室门口,同学们的目光都满含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读书前我都要提前“备课”,目的是在与班级相关的部分进行拓展。比如某一天,我们读到了“成功4+1”那一章。作者认为,“4”代表了勤奋、激情、机遇和智慧,“1”代表了性格。一个人想要成功,好性格是必备的,好性格只要加上“4”中的任一个就可以成功。然而,如果不具备好性格,即便其他“4”个都具备了也未必能成功。就在前一天,一个女生的家长反映班上某男生对她的女儿恶语相向,导致女儿回去情绪激动。我没有正面找那位男生谈话,而是在此处好好借题发挥了一下,用唐骏写的例子告诉大家“江山易改,本性可移”和“在群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人,能让自己保持自信、与他人愉快合作并广积人脉”。高三学习压力大,学生暴躁易怒,有时会因一点小事彼此伤害感情,继而影响学习。这样的开导可以旁敲侧击地解开他们心头的疙瘩,引导大家学会克制、换位思考、和睦相处,保持愉快的心情。 除了这本书,我们还在班级择时交流过不少励志文章,如“你凭什么上北大”“非‘牛人’的奋斗史”“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等。小作者们回顾高三一年的奋斗史,由衷地发出感叹“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从来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Nothing is 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这些发自内心的声音,对于正在奋力拼搏的同学们来说,是激励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四、保持贴心交流,为学生做心理按摩
笔者买了一叠迷你信封,正面是地址和姓名栏,背面可以直接写上简短的几句话。每天,我都要给一两个学生写短信,比如:“最近态势不错,要保持哦!”“该理发啦!头发长会吸收头皮的营养!”“数学老师告诉我这次你的试卷答题最规范!”“今天课上你的思维非常活跃!”让学生经常感到贴心的关怀与及时的鼓励。
教室里挂有倒计时日历,每天撕掉一张,直至高考到来。班级共有55名学生。从高考倒计时第55天开始,我嘱咐坐在前面的同学将撕下的日历裁剪整齐后交给我,由我在上面写上几句话送给对应学号的同学。比如:“考出理性、考出冷静!做不一样的自己!成就不一样的未来!”“在人生的道路上,你经过自己的奋斗,已经比别人领先了一步!记住: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与自己赛跑,与时间赛跑!”等等。
我还常给学生读自己写的教育日记。
某天,我站在教室后面看着同学们。正巧数学课代表布置收作业,教室后排的四个男生按次序往前收本子的情景深深触动了我。当天,我写了日记:《向教室后排的学生致敬!》并在全班朗读,全体同学热烈鼓掌。随后我发现,接连两周,教室最后两排的学生学习热情都非常高。
立夏那天,我看到不少学生课桌上放着同样的鸡蛋。经询问,原来是周志强的妈妈煮了许多鸡蛋带给同学们。此情景让我想起了三年来家长们为班级所做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感动。当天,我写了日记《深深地感谢你们!高三(3)班的全体家长朋友!》并在班级朗读,还给每位家长复印了一份。不少家长看完信都发短信、打电话表示由衷感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家长和学校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共同体!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生产力定义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一词早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休息也是生产力”“情绪也是生产力”“习惯也是生产力”“文化也是生产力”等。高三的学生需要保持一股精气神直到到高考。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以上所述表面与高考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其实都是激励斗志、保持热情、提高成绩的“隐性生产力”!高三班主任如果能够留一只眼睛关注这些潜在的生产力要素,不仅能带领全班取得出色的高考成绩,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精神愉悦成长、形成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终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中学)
一、营造刚柔相济、温馨愉快的教室文化
不少班级在进入高三时会重新布置一下教室,营造有别于基础年级的教室文化氛围,我们班也不例外。但我们的教室氛围绝对不是剑拔弩张,而是紧张中有温暖与和谐。
班委会在全班广泛征集建议,经过讨论与筛选,最终确定教室的文化主题为“翻开人生崭新的一页”,教室后墙上,这行红字相当醒目。标题下面是一幅图片,其背景是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大门,排列不呆板,错落有致。是啊,人生就是一本书,如今我们翻到了高三那一页,得认真书写。在前面黑板的上方,有两块横幅标语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教室南侧的墙壁上做了张贴栏,用来张贴光荣榜和优秀作业。我们的光荣榜除了表扬总分和单科名次靠前的,还设有进步奖、突破奖、最佳答卷奖、最少低级错误奖等,总之“想方设法”地让尽可能多的同学榜上有名。教室的北侧张贴三个竖向的条幅,标语的内容不固定,针对班级不断变化的情况定期更换。
我们在饮水机旁放了一只储物箱。储物箱内给每一位任课教师准备了一个水杯,还有润喉片、厕纸和纸巾等。因为我们的教室在五楼,而教师办公室在一楼和二楼。这样,老师下课后无需上下攀登回到办公室,可以在教室就地休息,顺便解答同学们的疑问。储物箱的盖子上贴了一张纸,上面写着“老师,您辛苦啦!”还有全班同学的集体签名。老师们开玩笑说:这是同学们“哄着”我们多在班级陪着大家啊!
此外,同学们还买了一些易于管理的小盆景放在窗台上,甚至还养了金鱼和小蝌蚪。课间看看这些有生命的东西一天天长大,可以很好地调节情绪,去除疲惫感。
高三生活本身比较枯燥、紧张,教室环境和氛围应该能起到一定的缓冲和调节作用,不宜过于压抑和沉重。我不提倡这样的标语:“三载苦读厉兵秣马拼北大,十年寒窗破釜沉舟为清华。”“奋斗一年,幸福一生。”高考是人生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能成功当然好,但如果失败也不至于一辈子不幸福;人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哪能过了高考就偃旗息鼓呢?这样的标语过分强调了高考的重要性,不利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笔者提倡功利性淡一点的标语,比如:“细节决定成败。”(提醒学生注意细节,养成细心的习惯)“博学笃志,厚积薄发。”(提醒学生终身学习、注意积累)“不比智力比努力,不比起点比进步。”(提醒学生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性和有发展的眼光)如此等等。
二、创造张弛有度、幽默轻松的学习氛围
尽管高三学习紧张,我们仍然坚持上好每一节班会课。班会课是学生的舞台,围绕一个既定主题,大家各抒己见,在争论中思维碰撞。笔者的英语课堂也延续了基础年级的做法,把课前3分钟留给学生,他们可以用英文讲笑话、表演、演讲、猜谜、唱歌等,形式不拘,精彩就行。短短的3分钟能让学生很快进入学科思维状态并调动上课的积极性。此外,课间讲笑话、播放幽默短片和舒缓的音乐都可以有效地缓解紧张情绪,调节身心。
笔者着重介绍一下我们的“一枝独秀”活动。具体做法是:利用每天晚自修前的5分钟,由一名同学上台自由发言。发言内容包括说自己、说班级、说身边事或天下事、推选下一个发言的同学并说出理由。该活动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给大家举两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是顾春旭同学,他谈了到南京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经历。临进考场时,他发现忘记带橡皮了,于是向在另一考场的同学借。他带了一把小刀前往,准备从对方的橡皮上切下半块。谁知同学竟拿出了一整块橡皮送给了他,原来同学准备了两块橡皮。这件事给了他莫大的启示:凡事如果做双倍的准备,想不成功也难啊!
另一个例子是邱晓峰和黄琦同学。那天,邱晓峰动情地谈到了对爸爸的体谅和佩服之情:每当自己要懈怠偷懒时,只要想起爸爸因长期劳作而变形的双手,他就立即重振精神。他的发言情真意切,令人动容。他推荐黄琦同学下一个发言,原因有二:第一,黄琦最近进步很大;第二,他自己已经通过了复旦大学的自主招生考试,而黄琦参加上海财经大学的考试,以3分之差落榜了。他希望黄琦同学继续努力,高考考进复旦或者上海财大。第二天,黄琦同学的发言又让全班好好感动了一回。这个平时特立独行又多愁善感的男孩,他感谢邱晓峰,在关键时刻给了他最及时的鼓励和最真挚的友谊!他大声告诉同学们“我貌似孤傲,其实很在乎大家,很爱这个班集体”。两位同学在讲台前深情拥抱,感人的镜头在大家的脑海中永远地定格!后来,平日交往不多的他们成了至交好友。高考中,黄琦同学以高分被上海海关学院录取。
“一枝独秀”活动还留下了许多难忘的记忆:周瑶瑶结合小悦悦事件,谈社会的诚信危机;肖汪禹结合李阳家暴事件,谈心理健康的咨询与调节;张辉模仿的“壹周立波秀”,逗得大家开怀大笑……这个活动耗时短、易于操作,在调节紧张的学习气氛的同时,对于拓展知识面、促进友谊、锻炼表达能力、激发学习热情,甚至指引人生方向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用榜样的力量引领人生目标、激励斗志
高三上学期,我曾利用边边角角的时间,给全班读过唐骏写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作者从自己的成长历程中提炼出的人生感悟有血有肉,如“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承受”“战略现实、战术浪漫”“乐观性格引导成功”“感谢人生道路上的每一个人”“从不喜欢的事做起”“在日本学到谨慎和敬业”等,对学生的激励作用远甚于空洞无味的说教。在读这本书的日子里,每当我拿着书出现在教室门口,同学们的目光都满含期待。
值得一提的是,每次读书前我都要提前“备课”,目的是在与班级相关的部分进行拓展。比如某一天,我们读到了“成功4+1”那一章。作者认为,“4”代表了勤奋、激情、机遇和智慧,“1”代表了性格。一个人想要成功,好性格是必备的,好性格只要加上“4”中的任一个就可以成功。然而,如果不具备好性格,即便其他“4”个都具备了也未必能成功。就在前一天,一个女生的家长反映班上某男生对她的女儿恶语相向,导致女儿回去情绪激动。我没有正面找那位男生谈话,而是在此处好好借题发挥了一下,用唐骏写的例子告诉大家“江山易改,本性可移”和“在群体中做一个受欢迎的人,能让自己保持自信、与他人愉快合作并广积人脉”。高三学习压力大,学生暴躁易怒,有时会因一点小事彼此伤害感情,继而影响学习。这样的开导可以旁敲侧击地解开他们心头的疙瘩,引导大家学会克制、换位思考、和睦相处,保持愉快的心情。 除了这本书,我们还在班级择时交流过不少励志文章,如“你凭什么上北大”“非‘牛人’的奋斗史”“我们都不是神的孩子”等。小作者们回顾高三一年的奋斗史,由衷地发出感叹“未来的成功与每个人都是等距离的,从来只有拼出来的美丽,没有等出来的辉煌。”“Nothing is impossible。”(一切皆有可能)这些发自内心的声音,对于正在奋力拼搏的同学们来说,是激励他们不断前行的动力。
四、保持贴心交流,为学生做心理按摩
笔者买了一叠迷你信封,正面是地址和姓名栏,背面可以直接写上简短的几句话。每天,我都要给一两个学生写短信,比如:“最近态势不错,要保持哦!”“该理发啦!头发长会吸收头皮的营养!”“数学老师告诉我这次你的试卷答题最规范!”“今天课上你的思维非常活跃!”让学生经常感到贴心的关怀与及时的鼓励。
教室里挂有倒计时日历,每天撕掉一张,直至高考到来。班级共有55名学生。从高考倒计时第55天开始,我嘱咐坐在前面的同学将撕下的日历裁剪整齐后交给我,由我在上面写上几句话送给对应学号的同学。比如:“考出理性、考出冷静!做不一样的自己!成就不一样的未来!”“在人生的道路上,你经过自己的奋斗,已经比别人领先了一步!记住:人一辈子最重要的是与自己赛跑,与时间赛跑!”等等。
我还常给学生读自己写的教育日记。
某天,我站在教室后面看着同学们。正巧数学课代表布置收作业,教室后排的四个男生按次序往前收本子的情景深深触动了我。当天,我写了日记:《向教室后排的学生致敬!》并在全班朗读,全体同学热烈鼓掌。随后我发现,接连两周,教室最后两排的学生学习热情都非常高。
立夏那天,我看到不少学生课桌上放着同样的鸡蛋。经询问,原来是周志强的妈妈煮了许多鸡蛋带给同学们。此情景让我想起了三年来家长们为班级所做的一切,心中充满了感动。当天,我写了日记《深深地感谢你们!高三(3)班的全体家长朋友!》并在班级朗读,还给每位家长复印了一份。不少家长看完信都发短信、打电话表示由衷感动!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家长和学校成了“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共同体!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生产力定义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随着时代的发展,生产力一词早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休息也是生产力”“情绪也是生产力”“习惯也是生产力”“文化也是生产力”等。高三的学生需要保持一股精气神直到到高考。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意插柳柳成阴!”以上所述表面与高考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其实都是激励斗志、保持热情、提高成绩的“隐性生产力”!高三班主任如果能够留一只眼睛关注这些潜在的生产力要素,不仅能带领全班取得出色的高考成绩,而且能够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精神愉悦成长、形成正确高尚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与终身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