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四上《练习6》“做做说说”:“先听老师介绍核潜艇的有关知识,然后再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这道题,笔者经历了两轮的教学实践,也参加了“同题异构”的专题教学研讨。通过课堂观察、效果评析,深切地感到:“做做说说”不能丢开“做”,而只求其“说”。“做”是“说”的基础和前提;学生是“做”的主体,“说”的原创者;教师则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指导者。课堂上,老师有关核潜艇知识的介绍、复述要点的提示、复述方法的指导,均代替不了学生的自主实践、自我建构。
【案例1】一位老师教学这道题,课前收集核潜艇图片、相关资料、制作课件、撰写《核潜艇知识介绍》讲稿;课上板书听记要点,指导复述方法,详细介绍核潜艇有关知识。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即使指名优生复述,也只是皱皱眉头、眨眨眼睛,无从开口。什么核反应堆、核潜艇外壳、内壳、舵翼、方向舵,什么自给力、续航力,什么潜地导弹、反舰反潜导弹、鹦鹉螺号……学生们如堕烟海,他们说:“听不懂,记不住,说不出。”
【案例2】另一位老师面向学生,统筹安排,将此项练习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开展“神奇核潜艇,给我一个梦”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们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学习条件、居住环境,自主、自由组合学习活动小组。课余假日,他们或上网搜索,或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或走访专家。他们有的收集核潜艇图片,有的描摹核潜艇图形,有的摘编核潜艇知识,相互质疑研讨,还有的编辑班级墙报。”学生们的作品,有的描摹剪贴、仿影绘画、图片标注、小小知识角等刊于《核潜艇五彩池》《我的一个梦》专栏。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学生A说:“我有一个梦,长大要制造多功能核潜艇。” 学生B说:“我的核潜艇要有两只翅膀、四个轮子,海里能潜,空中能飞,陆上速度数第一!” 学生C说:“我要当一名核潜艇战士,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他们动手、动口,自主吸收、快乐表达,变被动的课堂灌输,为开放的自主获取;变单一的独家介绍,为群体的互动交流;变刻板的机械复述,为多彩梦想的交流。
【反思】 第一,习练要放手。“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仿”。一个模子、一条路子、一种答案,封闭孤立,扼杀天性。“练习”的“习”,甲骨文从羽,从日。意为鸟儿在晴日里练习飞翔。小鹰学飞,老鹰总是把小鹰引向窝外,任其习飞,搏击长空。“练习”,既要“练”,更要“习”,要打破以题做题的框框,顺应儿童的学习情趣,拓开一片天空,让他们自主发展。
第二,理念要更新。一线教师最大的优势,是有实验园地——课堂。一道题,可以这么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师有选择权;教学方案怎么订,最佳效果是什么,教师可以自我设计、自我鉴别。第一位老师“教教材”,以教定学,教师主宰,学生被动;第二位教师“用教材”,以学定教,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学生有了自主权,学有时间,练有空间,思有所悟,习有所得。《核潜艇五彩池》《我心中的梦》,件件作品来自学生之手,篇篇“梦”境出于儿童内心,各有特色,异彩纷呈。
第三,细节要开发。一滴水能折射出七彩阳光,一道题能透发出教学思想。在一个字、一个词、一道题、一段文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细节,精心开发细节,日积月累,我们的教学思想就会敞亮起来。《记金华的双龙洞》有 “孔隙”细节描写,一位老师在教学时进行了三轮教学、三次反思、三次探索:从“孔隙行船式”把學生“拉”进去、“拉”出来,直来直去感受“孔隙”的“窄”;到“孔隙洞观式”,启发学生多角度阅读、多方面思考,探究 “孔隙”是怎样写出来的;再到“读写结合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捕捉生活细节、练写具体细节,悟其道,获其知,习其法。“孔隙”三教的细节开发,让我们的眼睛为之一亮,“做做说说”其实更需要注意细节的开发,再到学以致用的能力提升,这样,才能真切地感到学生的思维在发展,智慧在闪光,生命在成长。
【案例1】一位老师教学这道题,课前收集核潜艇图片、相关资料、制作课件、撰写《核潜艇知识介绍》讲稿;课上板书听记要点,指导复述方法,详细介绍核潜艇有关知识。但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即使指名优生复述,也只是皱皱眉头、眨眨眼睛,无从开口。什么核反应堆、核潜艇外壳、内壳、舵翼、方向舵,什么自给力、续航力,什么潜地导弹、反舰反潜导弹、鹦鹉螺号……学生们如堕烟海,他们说:“听不懂,记不住,说不出。”
【案例2】另一位老师面向学生,统筹安排,将此项练习与语文“综合性学习”结合起来,开展“神奇核潜艇,给我一个梦”语文学习实践活动。学生们根据各自的兴趣爱好、学习条件、居住环境,自主、自由组合学习活动小组。课余假日,他们或上网搜索,或查阅资料,或请教老师,或走访专家。他们有的收集核潜艇图片,有的描摹核潜艇图形,有的摘编核潜艇知识,相互质疑研讨,还有的编辑班级墙报。”学生们的作品,有的描摹剪贴、仿影绘画、图片标注、小小知识角等刊于《核潜艇五彩池》《我的一个梦》专栏。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梦。学生A说:“我有一个梦,长大要制造多功能核潜艇。” 学生B说:“我的核潜艇要有两只翅膀、四个轮子,海里能潜,空中能飞,陆上速度数第一!” 学生C说:“我要当一名核潜艇战士,保卫我们伟大的祖国。”他们动手、动口,自主吸收、快乐表达,变被动的课堂灌输,为开放的自主获取;变单一的独家介绍,为群体的互动交流;变刻板的机械复述,为多彩梦想的交流。
【反思】 第一,习练要放手。“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做,学生仿”。一个模子、一条路子、一种答案,封闭孤立,扼杀天性。“练习”的“习”,甲骨文从羽,从日。意为鸟儿在晴日里练习飞翔。小鹰学飞,老鹰总是把小鹰引向窝外,任其习飞,搏击长空。“练习”,既要“练”,更要“习”,要打破以题做题的框框,顺应儿童的学习情趣,拓开一片天空,让他们自主发展。
第二,理念要更新。一线教师最大的优势,是有实验园地——课堂。一道题,可以这么教,也可以那样教,教师有选择权;教学方案怎么订,最佳效果是什么,教师可以自我设计、自我鉴别。第一位老师“教教材”,以教定学,教师主宰,学生被动;第二位教师“用教材”,以学定教,教师指导,学生主动。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学生有了自主权,学有时间,练有空间,思有所悟,习有所得。《核潜艇五彩池》《我心中的梦》,件件作品来自学生之手,篇篇“梦”境出于儿童内心,各有特色,异彩纷呈。
第三,细节要开发。一滴水能折射出七彩阳光,一道题能透发出教学思想。在一个字、一个词、一道题、一段文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善于捕捉细节,精心开发细节,日积月累,我们的教学思想就会敞亮起来。《记金华的双龙洞》有 “孔隙”细节描写,一位老师在教学时进行了三轮教学、三次反思、三次探索:从“孔隙行船式”把學生“拉”进去、“拉”出来,直来直去感受“孔隙”的“窄”;到“孔隙洞观式”,启发学生多角度阅读、多方面思考,探究 “孔隙”是怎样写出来的;再到“读写结合式”,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捕捉生活细节、练写具体细节,悟其道,获其知,习其法。“孔隙”三教的细节开发,让我们的眼睛为之一亮,“做做说说”其实更需要注意细节的开发,再到学以致用的能力提升,这样,才能真切地感到学生的思维在发展,智慧在闪光,生命在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