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幼儿数学思维的培养越来越得到老师、家长和社会的重视。教师应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向幼儿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为幼儿创造条件,让幼儿通过参加教学实践活动,发现、理解和掌握知识,使思维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
关键词: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一、影响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形成因素分析
(一)教师观念。要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最主要靠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有针对的指导,如果幼儿教师精心有意识的来给幼儿进行恰当的灌输和指导数学的知识,在活动中有目的地和有针对性地教幼儿算数和加减的基本运算,会对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时调整环境,顺应变化,进一步的来适应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需求,所以,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因素是老师。
(二)学习环境。数学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的知识中,通过对具体的客观环境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客观空间的形式中不断的认识开始逐级形成的。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是离不开学习和生活的客观环境的培养和影响的,环境还包括幼儿之间,师生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交互关系的软性环境。所以对于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需要创设一个理想的软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三)幼儿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存在着自身的独特性,都有着自己各有不同的学习知识的方式和认识感知世界,最终实现自身发展的目的。在数学思维意识培养中,幼儿和幼儿之间个人经历和兴趣爱好以及文化差异就各自决定了认识知识的不同。一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材料用在各自不同的幼儿身上都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在幼儿数学思维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进行创造出行之可效的教育方式。
二、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教师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重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创造、轻应用的培养人的观念和倾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又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效果良好。
(三)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四)培养幼儿数学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设计问题,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幼儿的认知矛盾,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教學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学习信心,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生活数学游戏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幼儿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五)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六)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一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二要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三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七)创设实验型思维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论证中,提高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八)重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形、量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是具体的,贴近幼儿的,非常适合孩子的学习特点。如:通过幼儿“搭建楼梯”的操作活动,让其感知楼梯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的变化规律;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时的数序规律。幼儿在大量的生活活动中感知、发现周围世界中的各种数量和空间形式,幼儿在大量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层次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丹丹.浅谈数学意识及其培养[J].安徽教育,2002(04)
[2]金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出版社,2000
[3]王敏,李颖.浅析数学意识及其培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0 6)
关键词: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一、影响幼儿数学思维能力形成因素分析
(一)教师观念。要有效地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最主要靠老师的精心培养和有针对的指导,如果幼儿教师精心有意识的来给幼儿进行恰当的灌输和指导数学的知识,在活动中有目的地和有针对性地教幼儿算数和加减的基本运算,会对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适时调整环境,顺应变化,进一步的来适应幼儿数学思维发展的需求,所以,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关键因素是老师。
(二)学习环境。数学的思维能力是幼儿在学习和应用数学的知识中,通过对具体的客观环境中存在的数量关系和客观空间的形式中不断的认识开始逐级形成的。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是离不开学习和生活的客观环境的培养和影响的,环境还包括幼儿之间,师生之间,人与物之间的交互关系的软性环境。所以对于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培养需要创设一个理想的软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三)幼儿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存在着自身的独特性,都有着自己各有不同的学习知识的方式和认识感知世界,最终实现自身发展的目的。在数学思维意识培养中,幼儿和幼儿之间个人经历和兴趣爱好以及文化差异就各自决定了认识知识的不同。一样的教育方式和教学材料用在各自不同的幼儿身上都有不同的效果。所以在幼儿数学思维培养的过程中需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地进行创造出行之可效的教育方式。
二、培养幼儿数学思维能力的途径
(一)教师要更新数学教学观念。要改变传统的数学教育,重逻辑思维能力、重计算,轻创造、轻应用的培养人的观念和倾向。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树立既不失去创造性,也不削弱基础知识的学习;幼儿不仅要理解基础知识,也要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观念,重视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创造性培养,幼儿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才会得到有效的培养,教学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二)创设良好的数学学习环境。提供一个愉快、和谐、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幼儿通过实际操作与体验来学习。如:教“果汁吧”活动中,课前在数学角里布置一个果汁店的情景,店里摆满了空果汁瓶数个、白开水和蜂蜜或橙汁、同样大小的纸杯10个、彩色笔等等。老师当果汁店的老板。选教室的另一角安排果汁吧,让幼儿轮流当老板和客人。这样使幼儿在愉快、宽松的环境中学会了瓶子和杯子之间的容量关系,又在学习的过程中和大家分享了开果汁吧的乐趣,使数学知识原本比较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了,效果良好。
(三)改进数学教学的方法。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落实人才培养模式,只有通过发现式、启发式、讨论式等先进的教学方法,才能调动幼儿的主动性、自觉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多采用启发、引导、积极参与等方法,指导幼儿勇敢大胆地探究问题。培养幼儿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能力,应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根据数学教学中的不同内容、不同教学目标、幼儿的个性差异,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灵活多变。
(四)培养幼儿数学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首先,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恰如其分地设计问题,问题难易应适度,可以激发幼儿的认知矛盾,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幼儿有了兴趣,就会积极思维,并提出新的质疑,自觉地去解决,从而培养了创新思维的能力。其次,好奇、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教學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幼儿的学习信心,要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幼儿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培养幼儿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有必要的。组织一些有利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活动,如开展几何图形设计比赛、逻辑推理故事演说、生活数学游戏活动等,让他们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我,找到生活与数学的结合点,体会数学给幼儿带来成功的机会和快乐,进而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五)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现代教育观点认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即思维活动的教学。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思维品质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数学学习中要使学生思维活跃,就要教会学生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正确思维方式。数学概念、定理是推理论证和运算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观察分析、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认识能力;在例题课中要把解(证)题思路的发现过程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仅要学生知道该怎样做,还要让学生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是什么促使你这样做,这样想的;在数学练习中,要认真审题,细致观察,对解题起关键作用的隐含条件要有挖掘的能力,会运用综合法和分析法,并在解(证)题过程中尽量要学会用数学语言、数学符号进行表达。
(六)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一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创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二要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三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维。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七)创设实验型思维情境,启迪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动手实验能直接刺激大脑进行积极思维,它不但能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概念,还能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真切感受到发现的快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为学生提供概念、定理的实际背景,设计定理、公式的发现过程,让学生的思维能够经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从具体到抽象,从直觉到逻辑的过程,再由直观、粗糙向严格、精确的追求过程中,使学生体验数学发展的过程,领悟数学概念、定理的根本思想,掌握定理证明过程的来龙去脉,增强数学学习的自觉性,使学生在对概念形成过程的分析中,在对公式、定理的发现过程的总结论证中,提高主动参与的机会,以便学生在“做数学”过程中启迪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八)重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数学来源于生活,数、形、量无处不在,生活中的数学是鲜活的,是具体的,贴近幼儿的,非常适合孩子的学习特点。如:通过幼儿“搭建楼梯”的操作活动,让其感知楼梯从低到高和从高到低的变化规律;通过生活中的“红绿灯”、“倒计时”联想,形象地感知并发现顺数、倒数时的数序规律。幼儿在大量的生活活动中感知、发现周围世界中的各种数量和空间形式,幼儿在大量活动经验的基础上对事物现象的简单规律进行思考与提升,以获得思维层次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沈丹丹.浅谈数学意识及其培养[J].安徽教育,2002(04)
[2]金浩.学前儿童数学教育概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出版社,2000
[3]王敏,李颖.浅析数学意识及其培养[J].辽宁教育学院学报,2000(0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