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应从备课开始

来源 :语文天地·初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p878253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标。那么,如何实现有效教学呢?课堂教学质量源于备课质量,要做到有效教学,首先要做到有效备课。
  一、现状分析
  1.照本宣科,缺乏创见
  不少教师备课时不愿在文本上细琢磨、深钻研,对资料分析一知半解,照本宣科,注释怎么讲,就怎么讲,教参怎么讲,就怎么讲。课堂教学往往有接触沒感触、有广度沒深度、有他见沒己见,教师不过是个搬运工而已。
  2.随意下载,生搬硬套
  许多教师备课,上网搜索教案,一切拿来主义。网上的教案是否与教材一致,是否适合学生,往往不思考。依照网上教案,解读仅仅停留在“是什么”的层面上,学生会厌倦,这样的课堂教学势必无效。
  3.凭借经验,海阔天空
  有的教师备课笔记用了许多年,不管新课程的理念,不管教材的变化,不管新时期学生的特点,大有以不变应万变的态势,造成课堂教学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
  二、策略选择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正所谓“有备而来,有备无患”,课堂教学作为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连续性,事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工夫多少直接影响授课质量。
  1.与文本对话,有效研读
  文本是教学之本,是教学之源。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中不可忽视文本的作用,语文课堂应把文本作为教学过程的主体。因此,教师备课时,要精读文本,深读文本。
  首先,要静心感知文本并思考:文本应该写什么?文本究竟写了什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作者是怎样写的?这样才能读懂文章的主题内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弄清文章的篇章结构。其次,教师要对文本的细处揣摩推敲,读深读透,努力读出自己对文本的独特感受,从而带领学生感受文本的魅力,实现有效教学。
  《孔乙己》一直作为经典文章被选入初中课本。有位教师一遍遍地阅读,由小说中多次出现的“半”字受到启发,感受到孔乙己的“半”字人生、一字经纬、全篇皆妙:孔乙己苦读半生,“半个秀才也沒捞着”,说话时,满嘴的“知乎者也”,让人“半懂不懂”,足见他受封建科举的毒害之深;替人家钞书时,结果人和笔墨纸砚一齐失踪,“半途而废”,足见他的好逸恶劳的个性;在酒店是“唯一一个站着喝酒却穿着长衫的人”,身处社会底层却瞧不起民众,身份各一半,足见他死要面子;肉体死了,可灵魂的一半却还留在人间,足见他的可怜……教者以自己的这种独特的见解组织教学,点燃了学生的思维之火,也指明了学生思维的方向。把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从而与教师一起,由孔乙己的“半”字人生进而分析其思想根源。这种流畅独特的教学是那些对作品沒有独特感悟的人所难以完成的。
  因此,语言文字本身富有极强的人文内涵,当教师充分挖掘文本本身的魅力,满怀敬畏走进文本,深情地打量每一个字,感受文本生命力时,才算真正走进了语文,真正读透了文本,才能找到解读文本的入口,才能抓住课堂教学的核心问题。为什么课堂上师生对于一些很具有探究价值问题的讨论难以深入,或蜻蜓点水,或浮光掠影,或似是而非?究其原因恐怕与教师自身沒读透文本有关。
  2.与学生对话,有效定教
  教学是否有效,并不完全取决于教师有沒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不认真,而是在于学生有沒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沒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不管是想先说后教,还是先学后教,抑或先练后教,都得要先摸清学生的“底细”再教。
  (1)制定重、难点。如果教师研读文本是把教材读“厚”的话,那么了解学生则需要把教材读“薄”。孙绍振教授说:“在语文课堂上重复学生一望而知的东西,我从中学生时代对之就十分厌恶。从那时我就立志,有朝一日,我当语文老师一定要讲出学生感觉到又说不出来,或者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东西来。”“一望而知”表明学生已会,就免讲,真正“一无所知”怎么讲也不会的不讲,而“以为是一望而知,其实是一无所知的”学生模棱两可的需重点讲,这样的内容应定为教学的重、难点。
  如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一文,教学的重点是对“母爱”主题的理解,还是学习“如何表达母爱”的情节安排的写法?通过与学生对话,了解到学生学过《背影》等主题类似的文章,所以关于这篇文章的“母爱”主题,学生能“一望而知”,而“如何表达母爱”则一知半解,应成为教学的重点,譬如为什么要写送了、要了三次?为什么是先送大儿子?先写送女儿行不行等等。让学生在这些问题的探究中,领略川端康成作品的文学魅力。
  教学重难点的制定要弄清学生到底能独立读懂什么?读不懂什么?他们需要教师做什么?不需要甚至讨厌教师为他做什么?到底哪些东西必须教?哪些东西不需要教、可以不教或者暂时不能教?关注学生的已知,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
  (2)选择切入点。备课时,教师应从激发兴趣、激励探究、启动认知出发,致力于使自己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给学生创设一种急于求知的教学情景,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最佳教学效果。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如果教师也能给学生一个支点,即最佳教学切入点,学生就能揭开课文的“红盖头”。如特级教师程红兵教学小说《我的叔叔于勒》时,另辟蹊径,把菲利浦一家对于勒的不同评价作为切入口,牵一发而动全身,引导学生阅读、分析和讨论,学生不仅能正确把握主题,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世态炎凉和金钱至上的丑恶本质,而且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乃至语言文字,进行整体感悟和整体把握,避免了肢解作品的弊端,从而实现了有效甚至是高效教学。
  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学习,也应选择不同的切入点。如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对于初三的学生,可以从诗人选择的意象切入,揣摩诗人抒发的情感;而对于初一学生,更多的是感性认识,可以从诗人对乡愁的滋味的理解角度切入,进而提出诗人选用哪些事物传达这些滋味的,会更符合学生的特点,更有利于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给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带来疲劳。”因此,教师备课时不能忽略教学的切入点,只有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最佳的切入角度,使他们易于接受,乐于接受,才能实施有效教学。
  (3)方法的指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不在于教师教了什么,而在于学生学到了什么。因此教师备课时要始终以学生这一主体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知识讲解时,也要注重方法的指导,“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当然,由感性的知识概括出抽象的方法,可能需要教师“举三反一”,但学生一旦掌握方法后,就能“举一反三”,从而实现有效的教学。如教小说阅读时,以教材中几篇小说为例,教给他们“读描写——析形象——揭根源”的读书方法,学生会获益匪浅。
  3.与自我对话,有效反思
  如果说与文本对话,与学生对话是课前备课的话,那么与自我对话则是课后的二次备课了。这也是有效备课的重要环节。一节课后,教师要善于与自我对话,进行有效反思,要回归自己的课堂,审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研究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唯有如此,教师才能在反思中改进,在改进中创新,从而做到有效备课,有效教学。
  (1)记教学的机智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使用的感触;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2)记课堂的败笔之处。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不论课前的备课准备得多充分,也不可能把每一名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都设想得面面俱到,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3)记学生的精彩之思。在课堂教学过程 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时而碰撞出“智慧的火花”,时而喷射出“激情的火焰”,教师应当充分肯定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一些独到的见解,这样不仅使学生的好方法、好思路得以推广,而且对他们也是一种赞赏和激励。同时,这些难能可贵的见解也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水平。
  教学不反思,必然会反复;教学不忏悔,必然要后悔。有效教学是建立在教师的不断反思和行为跟进的基础上的。与自己的心灵对话,写教学反思,进行二次备课,对于教师来说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叶澜教授曾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可能成为名师。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的螺旋式上升中,提高教学效率,实现专业成长。
  三、几点注意
  首先,教师备课时,强调个人钻研,不是不要教学参考资料,而是不要急于翻阅,不要简单接受。参阅有关资料是为了开阔眼界,提升认识,对文本进行再思考,从“有趣、有用、有效”的角度去对文本进行再发现。
  其次,强调个人备课,不是不要集体备课,而是不要凑凑热闹,满足于做听众。集体备课应在在独立自主,研究文本,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提出困惑,发表见解,发挥集体的智慧,相互启发,才能共同提高。
  再次,强调提前预设,不是不要精彩生成,而是不要缺乏引导,放而失度的生成。课堂上精彩的生成,离不开课前精心的预设。只有这样,才能恰当地抓住生成的时机和资源,灵活应付,成就课堂上预料之外的精彩之举,从而更大程度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总之,教师惟有在备课上狠下工夫,才能在上课时得心应手,讲解时左右逢源,答疑时从容应对;也惟有在备课上狠下工夫,才能实现有效教学,才能实现课堂效率的最大化,课堂效益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区丁沟镇中学(225235)
其他文献
耳廓烧伤38例临床分析与早期处理涟邵矿务局职工总医院扈祚良,伍志光耳廓烧伤常与全身烧伤并存,临床多见。早期多以抢救生命为主,耳廓创面因而得不到及时处理,或者处理不当造成伤面
本文研究了刚果红分光光度法测定茶叶中镁含量的方法。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镁离子含量在0~45μg/25mL范围内遵守朗伯比尔定律,检测限为3.8p,g/L,方法的表观摩尔吸光度为1.27×1
现今大规模网络群体异常事件往往由多个复杂安全事件融合,且这些安全事件之间隐藏着社会化利益与联系,表现出典型的群体性与控制性.对恶意网络群体事件的感知与响应是网络安
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是指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获得较多的语文基础知识,听、说、读、写能力得到较大的提高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以提升,语文的学习素养得以养成,语文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学生学习的过程是愉悦的。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有效的备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有效教学的前提是教师的有效备课。语文教师备课必须“备文
随着数据规模的不断增长,大数据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在众多数学模型中,因为概率模型可以将海量数据抽象成少量概率数据,所以它非常适合管理大数据.因此,研究大数据环境下的概率
汉字,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文字之一,积淀和传承了中华民族五千年所创造的刖l烂文化。汉字的书写历来为人们所讲究和重视,名家书法作品更被人们珍视收藏、观赏临摹。汉字书写,不
学习语文最难的是作文,感到困难的原因,也就通常所说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怎样才能让学生既有“米”,又成为“巧媳妇”呢?我们认为开源积流、循序渐进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一、开作文生活之源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丰富的生活是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源泉。要学生打开作文的生活源泉,取生活之“活水”,就需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从而
期刊
期刊
采用乙醚浸提、水蒸气蒸馏和溶剂萃取琯溪蜜柚鲜花的香气成分,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进行分析鉴定,首次鉴定出19种香气成分,并对其各种香气成分的相对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本文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