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汉语词典将倾听定义为“用心细听”,即指细心听、专心听。倾听是人们日常进行交际的重要手段。人类文明的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借助语言来交流思想、吸收经验。“倾听”又比“听”要更深一个层次:它不但要求学生“听见”,
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倾听倦怠则通常是指心理能量在倾听过程中枯竭、耗尽,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疲劳、对倾听失去热情。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途径,是课堂上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三种研究方法:课堂录像观察、学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笔者通过观察三年级三节英语课的录像,对学生在课堂后半时出现的倾听倦怠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而后又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让学生剖析、评价自己在课堂中的倾听倦怠行为。
一、录像观察结果及分析
1.调查的设计和实施。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笔者对三年级的三节英语课进行了教学录像,然后根据教学录像来分析学生在课堂后半时出现的倾听倦怠行为。
2.通过录像初步观察到学生英语课堂后半时倾听倦怠问题行为。通过观看录像发现三年级学生在英语课堂后半时产生倾听倦怠常有以下几种表象:
为自己找事做:一截铅笔头或者一片纸屑、一块橡皮会让他们玩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或者东张西望,或者和别的小朋友偷偷地玩耍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现了有学生因为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渐渐养成了“啃咬手指”的行为习惯。这既是一种心理疾病,也是孩子产生倾听倦怠的表现。
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其实,这就是“假”听,至于老师和同学发出的信息,他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当老师请他回答问题时,很多时候是“一问三不知”。
二、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
录像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录像不可能全方位地了解学生产生课堂后半时倾听倦怠的原因,因此笔者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对学生的个别访谈。问卷调查采用了不记名课堂即时完成的方式,保证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本次调查共设38个项目,调查内容包括:①课堂后半时学生倾听状况;②课堂后半时教师教学活动设计;③学生倾听倦怠时教师采取的措施;④学生晚间睡眠情况。下面选取一些代表性的选项进行分析与讨论:
三、调查后的思考与建议
1.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后半时教学方法多样化。三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同时他们也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
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课堂后半时容易产生倾听倦怠,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时,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有创新意识,积极汲取古今中外教学法中的精华,灵活运用,常教常新,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激励学生始终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2.整合教学内容,课堂后半时教学灵活化。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自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来自于对学生深入的了解。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精讲巧练,深浅适度,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3.调控课堂,课堂后半时身心愉悦化。设疑与提问是英语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英语课堂调控的起承转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疑、提问的精心运筹。适当而且适时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走进课堂,面对学生,就应该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和蔼可亲。在课堂后半时,教师如果能适当地运用健康、幽默的语言,进行设疑与提问,同时辅以恰当的评价,会引发学生会心一笑,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倾听倦怠,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4.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家长紧密化。学生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会出现课堂后半时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教师要与家长常联系常沟通,教师作业布置要适当,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
倾听倦怠情况的产生也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学习,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而产生的保护性抑制。休息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措施。根据大脑皮层镶嵌式活动的特性,课间应采用活动性休息,教师切忌“拖堂”。
学校可以在教学环境上,多下功夫,声音、室温、光线、空气流通和课椅的安排都应满足小学生身心保健的要求。例如,教室的最理想温度应为摄氏20度左右,相对湿度为50%,教室窗户要大,最好悬挂窗帘,避免阳光直射;教室的天花板或墙壁宜采用浅灰色或淡绿色。
在英语课堂后半时的教学过程中,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如果教学设计平淡、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情感冷漠、教学定位不明确,学生怎能不产生倾听倦怠?要想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克服课堂后半时的倾听倦怠,教师就必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语言为载体,通过叙述、提问、分析、表演等多种活动把相关的语言知识、情感态度自然地渗透给学生,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成有机统一,从而提高英语课堂后半时的教学效率。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三小)
还要求学生对所听的内容进行欣赏、理解、批判等处理。倾听倦怠则通常是指心理能量在倾听过程中枯竭、耗尽,随之而来的是身体疲劳、对倾听失去热情。倾听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学习途径,是课堂上获取知识的有效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三种研究方法:课堂录像观察、学生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笔者通过观察三年级三节英语课的录像,对学生在课堂后半时出现的倾听倦怠的情况进行了研究,而后又采用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让学生剖析、评价自己在课堂中的倾听倦怠行为。
一、录像观察结果及分析
1.调查的设计和实施。为保证调查的客观性,笔者对三年级的三节英语课进行了教学录像,然后根据教学录像来分析学生在课堂后半时出现的倾听倦怠行为。
2.通过录像初步观察到学生英语课堂后半时倾听倦怠问题行为。通过观看录像发现三年级学生在英语课堂后半时产生倾听倦怠常有以下几种表象:
为自己找事做:一截铅笔头或者一片纸屑、一块橡皮会让他们玩得津津有味、忘乎所以;或者东张西望,或者和别的小朋友偷偷地玩耍等。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出现了有学生因为对课堂内容不感兴趣,渐渐养成了“啃咬手指”的行为习惯。这既是一种心理疾病,也是孩子产生倾听倦怠的表现。
努力表现出自己是在认真倾听的:双手平放在课桌上,身子挺得笔直,眼睛盯着教师或黑板一动也不动。其实,这就是“假”听,至于老师和同学发出的信息,他往往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当老师请他回答问题时,很多时候是“一问三不知”。
二、问卷调查与个别访谈
录像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录像不可能全方位地了解学生产生课堂后半时倾听倦怠的原因,因此笔者又进行了问卷调查并结合对学生的个别访谈。问卷调查采用了不记名课堂即时完成的方式,保证了调查结果的有效性。
本次调查共设38个项目,调查内容包括:①课堂后半时学生倾听状况;②课堂后半时教师教学活动设计;③学生倾听倦怠时教师采取的措施;④学生晚间睡眠情况。下面选取一些代表性的选项进行分析与讨论:
三、调查后的思考与建议
1.以学生为主体,课堂后半时教学方法多样化。三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活动、爱表现、善模仿等特点。他们的记忆力好,形象思维好,但缺乏理性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不强;他们爱玩、爱唱、爱游戏、爱活动;他们喜欢新鲜事物,对陌生语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们对英语的兴趣,同时他们也容易受情感因素的感染。
课堂枯燥乏味,学生的注意力肯定容易分散,课堂后半时容易产生倾听倦怠,因此在课堂教学的后半时,教师要顺应学生的心理,在教学方法上,教师应有创新意识,积极汲取古今中外教学法中的精华,灵活运用,常教常新,不拘泥于某种固定的模式。一个成功的英语教师要根据实际情况,在教学中不断探索培养小学生英语学习兴趣的途径与方法,激励学生始终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对英语乐学、善学、会学,学而忘我,乐此不疲。
2.整合教学内容,课堂后半时教学灵活化。灵活的教学方法来自于教师对教学内容的正确而深刻的理解,来自于对学生深入的了解。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应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力争做到精讲巧练,深浅适度,符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3.调控课堂,课堂后半时身心愉悦化。设疑与提问是英语教学课堂调控的常规武器。它是促进师生之间信息交流反馈,推动教学流程迅速向前拓展的重要契机。英语课堂调控的起承转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设疑、提问的精心运筹。适当而且适时的问题可以有效地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在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只要教师走进课堂,面对学生,就应该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和蔼可亲。在课堂后半时,教师如果能适当地运用健康、幽默的语言,进行设疑与提问,同时辅以恰当的评价,会引发学生会心一笑,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消除学生倾听倦怠,又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4.加强家校联系,学校家长紧密化。学生睡眠不足,大脑得不到充分休息,会出现课堂后半时注意力涣散的情况。教师要与家长常联系常沟通,教师作业布置要适当,家长要为孩子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
倾听倦怠情况的产生也可能是由于长时间学习,大脑未得到充分休息而产生的保护性抑制。休息是消除疲劳的重要措施。根据大脑皮层镶嵌式活动的特性,课间应采用活动性休息,教师切忌“拖堂”。
学校可以在教学环境上,多下功夫,声音、室温、光线、空气流通和课椅的安排都应满足小学生身心保健的要求。例如,教室的最理想温度应为摄氏20度左右,相对湿度为50%,教室窗户要大,最好悬挂窗帘,避免阳光直射;教室的天花板或墙壁宜采用浅灰色或淡绿色。
在英语课堂后半时的教学过程中,作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教师,如果教学设计平淡、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情感冷漠、教学定位不明确,学生怎能不产生倾听倦怠?要想使学生有效地学习语言,克服课堂后半时的倾听倦怠,教师就必须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以语言为载体,通过叙述、提问、分析、表演等多种活动把相关的语言知识、情感态度自然地渗透给学生,使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达成有机统一,从而提高英语课堂后半时的教学效率。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区三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