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是每一位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本文从体育教学出发,探讨了“后进生”的厌学心理及兴趣培养。
关键词:体育教学;后进生;厌学心理;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18-1
一、“后进生”厌学的心理分析
1.意志力比较薄弱。学习较差的学生并不是没有努力争当优秀学生的愿望,只是由于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健全,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较好的控制能力,意志薄弱,结果往往决心特别大,计划也非常好,但实施起来却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坚持到底,当然达不到提高成绩的效果。良好的学习愿望与自己的主观努力往往不一致,学习进展缓慢,于是过一天算一天,久而久之便放弃努力。
2.信度心理。由于体育教师教法不当,课上教学内容要求和运动量的设计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及知、情、意、行均衡性的发展。教师教学作风武断,用惩罚手段来掩饰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言行不顺眼,学生作了努力不表扬,有了进步也不鼓励,“后进生”一旦出现误差,就开始批评、责备和训斥,他们认为挨批评是属于自己的,再怎么努力也是没用的。无形间诱发了学生反权威,反说教的信度危机,对教师的人格教育产生了怀疑,对正确的管教也产生抵触,师生间情感常态往往相悖,从而迁移为对正常的体育教学排斥、拒绝的态度。
3.畏难心理。由于应试教育带来过重的课业负担、家庭溺爱和中考竞争越来越激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学生淡化了体育锻炼的意识,思想认识上有排斥倾向,行为上对教师布置的内容和操练要求,取应付态度,消极“怠工”,随意回避较大负荷的体育活动,这在毕业班中相当普遍,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目标难以实施,影响了体育教学全程管理的效果。
4.自卑心理。心理学认为,人有各种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的需求,这些需求随着人的生长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中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自尊需要越来越强烈。因此体育“后进生”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后进生产生自卑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如动作不协调、力量不够、肥胖等因素,使得他们的动作屡次失败或不能完成,以至经常受到老师、同学,甚至家长的批评与轻视,自尊心多次受到了伤害。自卑心理正是自尊心多次受到挫伤以后产生的一种消极反抗的情感,是自尊心的另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是他们在学校、社会、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后果。
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1.转变学生思想,激发体育兴趣。当前中学教育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很多学生形成只要文化课成绩好,体育成绩不及格也能上大学的错误想法,从而使得不少学生对锻炼身体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不浓、上课比较散漫,在他们看来体育课上与不上都是一样。因此,在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课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转变学生思想和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就是通过各种各样有效的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的不正确认识,使上体育课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地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如结合一些体育明星的故事,让学生知道体育就在我们身边,并非高不可攀,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和体育锻炼在青少年身体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养成积极的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增强学好体育的信心,最终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
2.组织比赛,增强体育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巧妙引入竞争意识,能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潜力,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攻打炮台、投靶人、三足行等。这些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意面对全体学生,尽量地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对于竞赛项目我们还要巧妙地安排、不断地创新,只要有利于学生健康、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我们就可以将其引进到教学竞赛中来。对于传统的体育项目,我们也要在方法上加以变化,使学生感到新奇、充满活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3.体育教学中进行快乐教学。进行快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中是非常关键的,体育教学虽然不是一味追求快乐,但是体育教学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教学。注重过程的主动参与,注重情绪的积极体验,注重个性的独立解放,注重人际关系的宽松和谐,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的环境中,欢乐愉快的心境下,不知不觉地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得“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存”。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则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改善师生关系,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培养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有些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是从对体育教师的不信任开始的。其次,教学的形式以及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切忌采用死板的、教条的、程序化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自然会在积极的心态下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与锻炼。再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引入竞争机制。一般来说,中小学学生大多是比较争强好胜的,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集体观念。既使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时,如果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跑,学生不仅会在跑的过程中偷懒,而且还会失去锻炼的兴趣。如果采用直线接力或绕圆接力的方式进行,那么学生就会在竞争的心态下努力练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同样存在着后进学生已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问题关键是由于部分教师在把握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而导致多种类型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认真学习教育学、教学法、心理学,研究探索学生这一群体心理“断乳期”的基本特征和现代中学生的体育需求观,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校体育成为所有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体育教学;后进生;厌学心理;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3)14-018-1
一、“后进生”厌学的心理分析
1.意志力比较薄弱。学习较差的学生并不是没有努力争当优秀学生的愿望,只是由于他们的心理素质还不健全,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较好的控制能力,意志薄弱,结果往往决心特别大,计划也非常好,但实施起来却总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难坚持到底,当然达不到提高成绩的效果。良好的学习愿望与自己的主观努力往往不一致,学习进展缓慢,于是过一天算一天,久而久之便放弃努力。
2.信度心理。由于体育教师教法不当,课上教学内容要求和运动量的设计忽略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以及知、情、意、行均衡性的发展。教师教学作风武断,用惩罚手段来掩饰自己教学能力的不足,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言行不顺眼,学生作了努力不表扬,有了进步也不鼓励,“后进生”一旦出现误差,就开始批评、责备和训斥,他们认为挨批评是属于自己的,再怎么努力也是没用的。无形间诱发了学生反权威,反说教的信度危机,对教师的人格教育产生了怀疑,对正确的管教也产生抵触,师生间情感常态往往相悖,从而迁移为对正常的体育教学排斥、拒绝的态度。
3.畏难心理。由于应试教育带来过重的课业负担、家庭溺爱和中考竞争越来越激烈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学生淡化了体育锻炼的意识,思想认识上有排斥倾向,行为上对教师布置的内容和操练要求,取应付态度,消极“怠工”,随意回避较大负荷的体育活动,这在毕业班中相当普遍,从而使教师的教学目标难以实施,影响了体育教学全程管理的效果。
4.自卑心理。心理学认为,人有各种生理、心理、物质、精神的需求,这些需求随着人的生长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中学生正值青春期,他们的自尊需要越来越强烈。因此体育“后进生”也有着强烈的自尊心。后进生产生自卑现象的原因主要是:受自身因素的影响,如动作不协调、力量不够、肥胖等因素,使得他们的动作屡次失败或不能完成,以至经常受到老师、同学,甚至家长的批评与轻视,自尊心多次受到了伤害。自卑心理正是自尊心多次受到挫伤以后产生的一种消极反抗的情感,是自尊心的另一种极端的表现形式,是他们在学校、社会、家庭中所处的地位及人们对他们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后果。
二、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
1.转变学生思想,激发体育兴趣。当前中学教育由于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的影响存在着只注重学生的升学率,很多学生形成只要文化课成绩好,体育成绩不及格也能上大学的错误想法,从而使得不少学生对锻炼身体缺乏正确的认识,对体育课的学习兴趣不浓、上课比较散漫,在他们看来体育课上与不上都是一样。因此,在思想上转变学生对体育课学习兴趣非常重要,转变学生思想和对体育学习的兴趣,就是通过各种各样有效的方法转变学生对体育的不正确认识,使上体育课成为学生自觉的行为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以通过有目的地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如结合一些体育明星的故事,让学生知道体育就在我们身边,并非高不可攀,宣传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使学生了解体育的功能和体育锻炼在青少年身体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他们养成积极的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不断鼓励和引导学生消除自卑心理,增强学好体育的信心,最终实现由要我学到我要学的思想转变。
2.组织比赛,增强体育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巧妙引入竞争意识,能极大地激发出学生的潜力,使课堂气氛活跃,提高教学效果。在体育教学中我们经常开展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攻打炮台、投靶人、三足行等。这些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意识。在体育教学中我们应特别注意面对全体学生,尽量地给更多的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对于竞赛项目我们还要巧妙地安排、不断地创新,只要有利于学生健康、适合学生身心特点的,我们就可以将其引进到教学竞赛中来。对于传统的体育项目,我们也要在方法上加以变化,使学生感到新奇、充满活力,增强学生学习兴趣。
3.体育教学中进行快乐教学。进行快乐教学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中是非常关键的,体育教学虽然不是一味追求快乐,但是体育教学应该是一种快乐的教学。注重过程的主动参与,注重情绪的积极体验,注重个性的独立解放,注重人际关系的宽松和谐,使学生在轻松明快的环境中,欢乐愉快的心境下,不知不觉地获得身心的健康发展。使得“课伊始,趣已生”、“课已尽,趣犹存”。要想达到这一目的,则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首先,要改善师生关系,培养融洽的师生感情。在体育教学中师生间建立融洽的情感是培养与激发学生体育兴趣的先决条件。实践证明,有些学生对体育失去兴趣是从对体育教师的不信任开始的。其次,教学的形式以及教学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化,切忌采用死板的、教条的、程序化的教学方法,努力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在良好的课堂氛围中,学生自然会在积极的心态下主动参与体育活动与锻炼。再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材内容特点,引入竞争机制。一般来说,中小学学生大多是比较争强好胜的,在体育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集体观念。既使学生锻炼了身体,又能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比如在发展学生的速度素质时,如果让学生一组一组地跑,学生不仅会在跑的过程中偷懒,而且还会失去锻炼的兴趣。如果采用直线接力或绕圆接力的方式进行,那么学生就会在竞争的心态下努力练习,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体育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同样存在着后进学生已是一个无可争辩的事实,问题关键是由于部分教师在把握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掌握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而导致多种类型心理障碍的产生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端正教育思想,认真学习教育学、教学法、心理学,研究探索学生这一群体心理“断乳期”的基本特征和现代中学生的体育需求观,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校体育成为所有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