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戏剧》一直保持着敏锐的有关戏剧命运的学术嗅觉,前两天杂志社抛给我关于未来戏剧理想范本的几个话题,邀我应答。我的即兴反应只有八个字:未来戏剧,还是戏剧。显然,这样的回答过于草率了,忽然想到一个主意,何不让我的学生们说说他们的想法呢?于是我在编剧学博、硕士(包括在读和已经获得学位的)微信群中转发了该命题,不出所料,年轻人反应热烈。下面的内容就是部分年轻人的观点择要,供方家批评指正。 陆军(上海戏剧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我个人认为,未来戏剧的关键词是“哲思”。人类戏剧史留给我们的经验是,戏剧需要精彩动人的故事与形象,但这些是“壳”,在这层壳下面包裹的是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思考,所以“哲思”比较准确,它是“核”。当下的戏剧很多距离生活太远,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思考,而哲思的戏剧应该是去除了光鲜的舞台效果,去往生活深处。
未来戏剧的关键词是:虚拟现实、角色扮演、无限戏剧。
我设想的未来戏剧,将基于成熟的VR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戏剧样式,它有两大特点:一、彻底打破固有的观演关系,观众身在其中既可以选择旁观,也可以扮演剧中角色,虽然场景、情节都是虚拟的,但其体验将达到异常逼真的程度。
二、以往的戏剧都是“有限戏剧”,即在时间上有着明确的开端与终结,而未来戏剧则是没有时间边界的“无限戏剧”,不存在一个确定的终点。
我觉得未来戏剧首先要看科技和艺术博弈的结果。如果科技占上风,那戏剧艺术也许会被颠覆。也许未来会有戏剧院线,像电影院线一样,上演可复制的、让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演出。另一种是艺术占上风,人们主观选择保留根本的戏剧形式,只从文本本身、創作题材、舞美等角度加以变化和探索。但这种相对保守的做法,是大多数戏剧创作者没有真正感受过科技给艺术带来的震撼和改变造成的。我更倾向前者,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完全颠覆很多东西了,戏剧也不会是个例外。
未来戏剧的关键词应是“圆通”。圆是圆满,要圆满不能有缺。凡观者皆能从中有所得有所感,不以长幼贵贱而有差别。通是无碍,事理无碍、技法无碍、格局无碍,故信手拈来全是妙用。这是我认为最理想的范本。
当下戏剧人应该向内用力而不是向外,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关于未来戏剧的预测,关键词可能是“形式”。当多数观众已经习惯于影视叙事、互动网络、科技设备等大众娱乐后,除了既有的传统戏剧,新的戏剧型态可能得跟外在的科技、噱头结合,才能吸引新观众,因为剧场还是商业的。
形式之外,未来戏剧最可能涉及的是题材的开发,其关键词是“政策”。囿于政策或国情、民情,中国大陆相较于欧美当代戏剧,较少演出禁忌题材。这些题材可能牵涉政治、犯罪,也可能牵涉到人类难以言喻的不法不伦不义及“不正常”。未来戏剧如果没有过多的政策限制、创作指示,或许会是更精彩的新局面。同时,我也认为无论题材多耸动、多骇人听闻、多么不为善良风俗所接受,但它的核心一定不能离开“人情”,不是漫无边际地天马行空、单纯博人眼球。
我的感觉是,未来戏剧可能更戏剧。就像绘画艺术从追求逼真到注重心灵的挥洒,当绚烂多彩的外部技术充斥生活的时候,人们对戏剧的要求仍然要回归对人、自我、社会等等的表达。也像目前已出现工业向手工回溯的迹象一样,或许会有更多人愿意追求现场表演的“同呼吸共命运”的“在场感”,这比看大荧幕更多“亲密接触”。以前穿工业皮鞋是潮流,现在穿手工鞋更有品味,以前看戏剧是另类,未来看戏剧是精英,如果这成为趋势,就会有越来越多“附势”之人。
戏剧还是得观照人,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如果戏剧最本质的东西没了,所有的形式都可能只是一种噱头。我们不拒绝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这是一种有益尝试,但首先得有扎实的戏剧,得聚焦人。其实我们国内的戏剧创作,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是好难回答,因为不管多么厉害的戏剧家,都是在自己的立场上观察、实践、发问,不太容易有全息的观照和准确的预测。对于未来戏剧的瞭望也只能尝试着进行。每个世代的观众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故事原型和讲述方式,每个世代的戏剧家都有自己特别认同的编剧技法和戏剧观念。譬如说古典时期的戏剧家在抒情造境上格外突出,对文词的掌握和运用是现代作家很难比拟的,但是现代作家的现代精神和路数繁多的编剧技巧又是古典剧作家难以拥有的,这是时代的局限和历史的选择,不是依靠人力可以轻易改变的。
但是我们又会发现不管技巧怎么改变,形式如何演进,留下来的经典作品都是关注“人”的作品,这是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未来杰出的戏剧作品也大抵如此。当然,现在科技的发展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它一定会给戏剧带来非常巨大的,甚至颠覆性的改变,对此我没有任何疑异。但是根据我们对过去经验的梳理,还是可以保有对写“人”的信心——艺术历史和戏剧历史都告诉我们,舞台上出现的某种狂热潮流在当时不管声势多么浩大,都会得到一定的理性的反拨,哪怕最后未来科技以非常强势的态势真正“颠覆”戏剧,肯定也已经和戏剧艺术的内部弹性达成了平衡,关注“人”的核心不会变。
未来戏剧的发展方向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大众的教育和审美修养,以及戏剧人内心的修炼所决定的,因此理论上有无限可能。但肯定是同每个人心目中的理想范本存在矛盾和冲突的。
根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学者的观点,当物质条件达到一定高峰的时候,文化艺术的发展会呈现出一个波谷。证明人类的精神探索会被物质享受以及高度资本化和商品化的经济行为严重阻碍。每当出现这样的极端情况,有识之士会抢先在民众集体意识得到启蒙之前,率先思考我是谁、从何而来、去往何方,得出的结论必然会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我们其实正身处在物质繁荣和精神贫乏的极端对照中,因此我个人认为在未来几十年,真正意义上的戏剧人将履行部分宗教人员的职能,把戏剧变为包容性更广更深的一种精神洗礼仪式。 当然,这就同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初期的境遇一样,会遭受经济、政治、宗教、民众集体意识的冲击,甚至是迫害。所以,戏剧人必须敢于牺牲、锲而不舍,并且只有少数人才有资格称之为真正意义的戏剧人。
我认为这样的戏剧人会走出一条现实主义―荒诞派结合质朴戏剧(贫困戏剧)、残酷戏剧―古典主义的创作道路。
未来戏剧如果是特指新媒体戏剧,那么就像3D电影《阿凡达》当年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电影观念和技术的革命一样。3D、IMAX迅速变成后来许多电影的制作与放映方式,然而真正受观众喜爱的还是那些剧本扎实、人物鲜明的影片。所以技术层面的更迭对戏剧的发展并不起决定作用。未来戏剧无论是特指新媒体的“未来戏剧”还是“未来的戏剧”,戏剧的关键词永远都是“对人的观照”。
具体未来的戏剧能变成什么样子,真的很难回答。我认为戏剧的本质应该不会变化,对人的观照,对社会的记录,这些戏剧的灵魂不应丢弃。但我觉得表达形式可能会随着社会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剧本创作的风格,表达方式将会更加自由。只要本质在,任何千奇百怪的剧本我都能接受。
我认为,笼统地说,未来戏剧的专业化分类会更明确。一方面,服务市场的作品对于大众需求和审美的适应会比现在进步很多,就像好莱坞的商业片一样会有系统的创作方法,世界科技发展之后戏剧会更趋近于游戏,参与感互动感更强。另一方面,艺术探索类的作品也会有更专业的创作方法和发行渠道。最后呢,戏剧的广义概念会延展,很多服务于宣传、教育的门类会自成体系。
很多人认为舞台视觉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势必会破坏戏剧的故事内核,我觉得这是一种偏激的先入为主,如同“男人有钱就变坏”的毫无逻辑的判断,我始终坚信,有钱后变坏的男人天性中一定有弱点,外因只能将其放大和发酵。同样,对于话剧舞台的科技元素融入并不会真的摧毁故事本身,所能打破的只是传统舞台叙事的方法,很多假定性元素会被解码和重新编排,同样很多逼真和夸张的模式会重新建构,“故事”会以一种新的、充满时代感的面孔回归到舞台上。
我觉得未来戏剧会在价值观和视听技术方面有比较大的转型。一方面,随着时代发展,很多传统伦理价值受到挑战,戏剧内核也得与时俱进。现代最典型的就是直面戏剧,戳破现实假象,对已有观念提出质疑。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也会开启艺术的全新世界。视听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时,观众和艺术的关系也会被改变。比如VR技术运用于戏剧,就能拉近观众和艺术的距离,观众被赋予更多自由,能更深刻地发现自我并找到新的看世界的方式。
我认为未来戏剧将会越加地两极化。一方面,观众层越来越年轻化,他们对于戏剧的渴求是“轻松”“刺激”“IP”“偶像”,商业戏剧将会更加有规則地系统呈现。而另一方面,属于戏剧的“仪式感”是我追求的关键词。虽然未来戏剧从文本上会有更碎片化的呈现,但其内核,对于人的关注依旧不会改变。
未来戏剧,会在表现形式、展示空间上有进一步的创造,但我更关注戏剧是否“有情有义”。有情感,需真诚,要食人间烟火;有意义,可思辨,影响人生态度。未来,只有走入人心的戏剧,才能永恒。
我觉得未来戏剧这个词本身就是在玩概念,难道还有未来电影、未来电视、未来网络吗?电影出来戏剧没有消失,电视出来电影也没有消失,新媒体的今天电视也不会消失。我们谈的戏剧就是那个传统的东西,何来未来戏剧?我倒是更想谈谈戏剧的未来。未来,戏剧应该坚持传统的舞台表现形式,深耕故事、情怀、价值观。
现在的所谓新媒体剧、弹幕剧,包括沉浸式戏剧、肢体剧等等,充其量是一场场表演秀,是没有生命力的。当然这些形式不是不可以有,关键看是否能为内容服务。戏剧的未来恰恰在于能否踏踏实实地把传统的故事模版都学会,是否能把创作者的情怀有机地融入其中,家国情怀也好,亲情友情爱情也好。故事和情怀是戏剧的娱乐属性,千百年来没有变过,只要人性不变,千万年后也不会变。价值观是思想层面,可以说是戏剧的教育属性,它是通过人物表现的,这个可以变,甚至要与时俱进。我觉得每个戏剧人只要把故事、情怀、价值观三者学好、想好、做扎实了,而不是去搞那些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戏剧的未来就不用担心。
我认为未来戏剧的关键词是“归真”。毋庸置疑,艺术的生命力,来自于探索更广阔的表现可能,戏剧也不例外。然而,无论怎样探索终归还是要回归戏剧的本质。未来戏剧会有多种样貌,观演关系可能会被彻底打破,时空关系可能需要重新确立,这些永不停歇的实验与开掘,也是戏剧的生命力所在,所以我说“归真”,而不说“返璞”。归的什么真,简而言之就是“真人”与“真情”。真人,横向就是对人的现实观照,纵向就是“从哪来,到哪去”的人生哲学思考;真情,横向是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纵向就是历史长河中的民族文化基因。未来戏剧的“归真”,是一切探索实验的目的,也是本源。当我们离莎士比亚越远,也许就越渴望那个王子的呢喃,当我们离开牡丹亭越久,也许就越怀念那曲径通幽、婉转低徊。
我认为未来戏剧在形式上会有很大的突破,一方面是观演关系的突破,比如沉浸式戏剧和VR技术的运用;另一方面未来戏剧对于舞台的选择可以多样化,打破剧院的传统形式的舞台,充分利用自然人文环境因素,将舞台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只要是符合剧本内容的环境就可以成为舞台。所有这一切都是基于科学技术以及运用理念的发展和提升。在内容上我认为未来戏剧和现在的戏剧所要观照的本质没有太大改变,一是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现实困境,二是提出能够引领思潮的先进观点和思想。
未来戏剧的关键词是 “好看”。虽然是最简单粗暴直白的两个字,却是对好作品最高的要求,是非常难达到的。无论是戏剧作品还是影视作品,抑或是小说或者其他艺术作品,窃以为,好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好看的作品,观众才能看进去,只有看进去了,才能谈后面的思辨与思考,理解与升华。
我心目中理想戏剧的范本,就是普通观众可以觉得很好看,很感动,深深地被剧情吸引,与此同时也会有所思考,甚至某种程度上被教化。而有层次的观众,能读出“好看”背后的深意。 我觉得未来戏剧虽然会在形式上有很多突破,但是在内容方面,戏剧工作者与观众会越来越看重故事本身的思想性。这是因为戏剧的观众将会越来越趋向专业化,观剧时不止会看重演员的演技,更会关注编剧能否讲好一个有思想力的好故事。
谈到未来戏剧,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形式上的变化,近年来的确可以看到不少戏剧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实践,未来戏剧在形式上一定会有更多探索,越来越自由。但是,戏剧本质永远不会变。未来戏剧的关键词,我认为是“戏即人生”,也就是有戏,且能真实反映当下,并对现实有深入和独特的思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作品属于遥远的、过去的作品,当时的观众爱看,为什么今天还是有那么多人在研读、观摩,并为之感动?我认为一方面是故事本身很有戏、很精彩;另一方面,观众可以通过这些作品,窥见人的精神世界及社会的风情风貌,这也是我认为戏剧作品最有价值和魅力的地方。未来是一个时间范畴,过去的人对戏剧的欣赏和评判标准到现在从未过时,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好的作品总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未来的戏剧肯定是多样化的,没有任何一种样式能够统领天下。但是,承接又突破传统,停不下来的探索和实验,一定是戏剧人努力的方向。提到理想的戏剧,我想它不是政治性的、也不是商业化的、更不是形式主义的,而一定是与当代人的生活和精神状况息息相关的。当然,这不仅包括运营理念、剧团组织方式、还包括剧本和剧场观念的更新。这种更新更具有独立性,它不再依附于戏剧之外的评价体系,而是在多重矛盾的较量中拓出一片天地。
我认为未来戏剧的发展趋势,其中一方面是将戏剧运用在除了剧场以外的环境中,学校、医院、社区以及“被压迫者”所存在的地方等。利用戏剧的元素和技巧,去关注和调节人的社会活动和精神世界。导演和编剧应该尽量摒弃自己“全知者”的姿态,避免向观众说教。观众与戏剧创作者的身份已经在改变,下一步要做的不仅是让观众在戏剧里感受,而且还要让他们在戏剧里改变自己,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未来戏剧可能和表演者自身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会更贴近于内在生命能量和精神力量的展示,最终还是会“返璞归真”,表演者不必去扮演什么角色,而是在观众面前更赤裸。因为哲思需要在静谧内向的情境中进行,所以应该避免过度的感官刺激。
戏剧无论在什么时期始终是对人的关注,问题在于触及的深度。
未来戏剧更倾向于形式和技术方面,比如VR技术对戏剧观感的更新,更大程度呈现环境细节,拓展戏剧的展演形式,内容可能服务于技术。另外,随着市场化的探索,更多更年轻观众的参与,戏剧内容可能更加碎片化。
融合还是坚守仍会是未来戏剧家们探讨的核心内容。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戏剧家们带去了更多的表达形式和手段,也带去了更多的思考。我相信,未来戏剧一方面会以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方式带给人们更极致震撼的视听感受;另一方面,仍然会有戏剧家坚持最原始的戏剧观和手段,让传统戏剧样式得以延续。
1.关于未来戏剧
就目前戏剧的生存状况来看,未来几十年的戏剧,大抵在着力的方向上不会变,只是程度加深而已。正如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些先锋戏剧对传统戏剧界限做的突破至今未被拓展一样,我并不认为未来几十年戏剧家会有本质上的超越。比如谢克纳的环境戏剧对观演关系的颠覆,不管是沉浸式戏剧还是其他利用VR或网络直播等方式让观众参与演出的戏剧,都不过是在西方戏剧家上世纪开辟的道路上行走罢了!这种戏需要一个很好的把控者才有可能走向参与者的内心,否则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上的互动,新的观演关系成了噱头。目前随着戏剧市场性的加重,很多试图另辟蹊径的戏剧人恰恰陷入了这种尴尬境地。
但若未来更多的有专业基础的戏剧人加入这个市场,那么在几十年以后,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是重复前人,却总归能成为艺术的戏剧作品。因此,这未来戏剧的关键词便是:融合。具体来说,其一,新技术与戏剧艺术的融合;其二,从形式到内容的融合;其三,西方理念与中国审美接受的融合。
2.关于理想范本
很遗憾,我能预想的未来几十年戏剧的形态,与我心中的理想范本南辕北辙。就目前活跃的戏剧人的探索性作品来看,未来戏剧可能会呈现游戏化、感官化、大众化的状态,因为一来观众参与程度加深,可以设计很多好玩的游戏式互动,二来技术带来的感官新体验的成分比故事层面带来的内在体验成分更多,三来随着戏剧边缘模糊性愈甚(从舞台到剧场再到户外,从演出到走向行为艺术、社会事件、治疗、人类表演),对叙事和舞台的规则彻底打破,人人可以做戏。于是戏剧不再是小众艺术,也不是战争年代的功利化工具,而是有点艺术含量的商品。
我不喜欢这种没有界限的艺术品,因为每种艺术都是由特定规则而成就其审美品质的,否则,它完全可以另外命名。故而,我心中的理想范本,一定是带着传统戏剧品质的作品:无论喜剧悲剧都要有严肃的思想性,不拘一格地叙述着要素齐全的故事,可以杂糅但必须专业的舞台语汇,进剧场为了精神追求而非娱乐放松的观众。每一次去剧院,都期待能让自己心灵震颤,带着深沉的怜悯和莫名的恐惧走回家,接下去数日都沉浸在对生而为人的忧伤中无法自拔,这种对灵魂的击打和洗礼,是多么极致的审美快感!或许未来的戏剧通过它的方式也能使个别观众产生这种审美快感,但我始终认为,形式上的集体参与,技术上的感官刺激,新媒体带来的随时互动等等方式,反而会影响精神上共鸣的纯粹程度及数量。
3.关于樊篱和舟楫
之所以在理想范本中强调传统、文学和专业,是针对现在表导编三方面都存在盲目膜拜西学的现象,甚至不打好现实主义基础就要反叛传统,没有专业积累尚不懂戏剧本质就要玩戏剧,过于倚靠形式而没有定力诉诸文学,显得浮夸和狭隘。总而言之,如果我们把眼光从向着西方转为向着古典,把魄力用在尊重本质前提下的超越经典而非突破边界,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用专业的积累和才思建立符合中国审美的新经典,从故事到情感再化入哲思,而非外来和尚众多花样、盛极一时、抛却文学性却打着哲理和后现代旗号进行着不知所云的戏剧玩耍。
未来戏剧,这是一个多么使人情绪激昂浮想联翩的词语啊!未来有无限可能,未来意味着改良、创新,甚至是颠覆!但若把“未来”放置在漫长而又无垠的宇宙时空中,它仍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认为,未来戏剧的关键词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延续,正是因为薪火相传、前仆后继,才能够海纳百川、历久弥新。任何戏剧形式及内容上的发展与创新,最终都要回归戏剧的本质,抵达戏剧的灵魂。
我认为任何艺术载体都拥有一个从“收敛”走向“释放”再回归“收敛”的嬗变规律,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我們时代的戏剧正处于第一个进阶。所以我以为的未来戏剧,是依托于未来技术、未来接受美学、未来价值观所能展现的,更为极致的,更关注人本身的戏剧。
未来戏剧是人的延伸,也会进一步重塑人与戏剧之间的关系,变成观众自发探索、协同创造的绝妙体验,当下的浸入式戏剧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即使形式千变万化,戏剧永远不可能演变成一场有情节的真人游戏。未来戏剧最关注的核心始终将是人类本身,价值观的多元化给了戏剧一个更大的释放空间,戏剧在形式的载体下将会把对人的探索演绎向极致。尽管现在,诸多充满“未来感”的形式美让戏剧变得华而不实,但观念往往是先于人的。未来会是技术与艺术螺旋式迸发的时代,有幸学习戏剧,我们将亲临这场伟大。
我个人认为,未来戏剧的关键词是“哲思”。人类戏剧史留给我们的经验是,戏剧需要精彩动人的故事与形象,但这些是“壳”,在这层壳下面包裹的是对人类生存境遇的思考,所以“哲思”比较准确,它是“核”。当下的戏剧很多距离生活太远,也缺乏真正意义上的思考,而哲思的戏剧应该是去除了光鲜的舞台效果,去往生活深处。
未来戏剧的关键词是:虚拟现实、角色扮演、无限戏剧。
我设想的未来戏剧,将基于成熟的VR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不同于以往的新的戏剧样式,它有两大特点:一、彻底打破固有的观演关系,观众身在其中既可以选择旁观,也可以扮演剧中角色,虽然场景、情节都是虚拟的,但其体验将达到异常逼真的程度。
二、以往的戏剧都是“有限戏剧”,即在时间上有着明确的开端与终结,而未来戏剧则是没有时间边界的“无限戏剧”,不存在一个确定的终点。
我觉得未来戏剧首先要看科技和艺术博弈的结果。如果科技占上风,那戏剧艺术也许会被颠覆。也许未来会有戏剧院线,像电影院线一样,上演可复制的、让人身临其境的真实演出。另一种是艺术占上风,人们主观选择保留根本的戏剧形式,只从文本本身、創作题材、舞美等角度加以变化和探索。但这种相对保守的做法,是大多数戏剧创作者没有真正感受过科技给艺术带来的震撼和改变造成的。我更倾向前者,科学技术已经可以完全颠覆很多东西了,戏剧也不会是个例外。
未来戏剧的关键词应是“圆通”。圆是圆满,要圆满不能有缺。凡观者皆能从中有所得有所感,不以长幼贵贱而有差别。通是无碍,事理无碍、技法无碍、格局无碍,故信手拈来全是妙用。这是我认为最理想的范本。
当下戏剧人应该向内用力而不是向外,不假方便、自得心开。
关于未来戏剧的预测,关键词可能是“形式”。当多数观众已经习惯于影视叙事、互动网络、科技设备等大众娱乐后,除了既有的传统戏剧,新的戏剧型态可能得跟外在的科技、噱头结合,才能吸引新观众,因为剧场还是商业的。
形式之外,未来戏剧最可能涉及的是题材的开发,其关键词是“政策”。囿于政策或国情、民情,中国大陆相较于欧美当代戏剧,较少演出禁忌题材。这些题材可能牵涉政治、犯罪,也可能牵涉到人类难以言喻的不法不伦不义及“不正常”。未来戏剧如果没有过多的政策限制、创作指示,或许会是更精彩的新局面。同时,我也认为无论题材多耸动、多骇人听闻、多么不为善良风俗所接受,但它的核心一定不能离开“人情”,不是漫无边际地天马行空、单纯博人眼球。
我的感觉是,未来戏剧可能更戏剧。就像绘画艺术从追求逼真到注重心灵的挥洒,当绚烂多彩的外部技术充斥生活的时候,人们对戏剧的要求仍然要回归对人、自我、社会等等的表达。也像目前已出现工业向手工回溯的迹象一样,或许会有更多人愿意追求现场表演的“同呼吸共命运”的“在场感”,这比看大荧幕更多“亲密接触”。以前穿工业皮鞋是潮流,现在穿手工鞋更有品味,以前看戏剧是另类,未来看戏剧是精英,如果这成为趋势,就会有越来越多“附势”之人。
戏剧还是得观照人,人的思想、人的情感。如果戏剧最本质的东西没了,所有的形式都可能只是一种噱头。我们不拒绝科技与艺术的融合,这是一种有益尝试,但首先得有扎实的戏剧,得聚焦人。其实我们国内的戏剧创作,还是“路漫漫其修远兮”。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是好难回答,因为不管多么厉害的戏剧家,都是在自己的立场上观察、实践、发问,不太容易有全息的观照和准确的预测。对于未来戏剧的瞭望也只能尝试着进行。每个世代的观众都有自己特别喜欢的故事原型和讲述方式,每个世代的戏剧家都有自己特别认同的编剧技法和戏剧观念。譬如说古典时期的戏剧家在抒情造境上格外突出,对文词的掌握和运用是现代作家很难比拟的,但是现代作家的现代精神和路数繁多的编剧技巧又是古典剧作家难以拥有的,这是时代的局限和历史的选择,不是依靠人力可以轻易改变的。
但是我们又会发现不管技巧怎么改变,形式如何演进,留下来的经典作品都是关注“人”的作品,这是一条一以贯之的主线。未来杰出的戏剧作品也大抵如此。当然,现在科技的发展是“数千年未有之变局”,它一定会给戏剧带来非常巨大的,甚至颠覆性的改变,对此我没有任何疑异。但是根据我们对过去经验的梳理,还是可以保有对写“人”的信心——艺术历史和戏剧历史都告诉我们,舞台上出现的某种狂热潮流在当时不管声势多么浩大,都会得到一定的理性的反拨,哪怕最后未来科技以非常强势的态势真正“颠覆”戏剧,肯定也已经和戏剧艺术的内部弹性达成了平衡,关注“人”的核心不会变。
未来戏剧的发展方向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大众的教育和审美修养,以及戏剧人内心的修炼所决定的,因此理论上有无限可能。但肯定是同每个人心目中的理想范本存在矛盾和冲突的。
根据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学者的观点,当物质条件达到一定高峰的时候,文化艺术的发展会呈现出一个波谷。证明人类的精神探索会被物质享受以及高度资本化和商品化的经济行为严重阻碍。每当出现这样的极端情况,有识之士会抢先在民众集体意识得到启蒙之前,率先思考我是谁、从何而来、去往何方,得出的结论必然会在前人的基础上更进一步。
我们其实正身处在物质繁荣和精神贫乏的极端对照中,因此我个人认为在未来几十年,真正意义上的戏剧人将履行部分宗教人员的职能,把戏剧变为包容性更广更深的一种精神洗礼仪式。 当然,这就同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初期的境遇一样,会遭受经济、政治、宗教、民众集体意识的冲击,甚至是迫害。所以,戏剧人必须敢于牺牲、锲而不舍,并且只有少数人才有资格称之为真正意义的戏剧人。
我认为这样的戏剧人会走出一条现实主义―荒诞派结合质朴戏剧(贫困戏剧)、残酷戏剧―古典主义的创作道路。
未来戏剧如果是特指新媒体戏剧,那么就像3D电影《阿凡达》当年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电影观念和技术的革命一样。3D、IMAX迅速变成后来许多电影的制作与放映方式,然而真正受观众喜爱的还是那些剧本扎实、人物鲜明的影片。所以技术层面的更迭对戏剧的发展并不起决定作用。未来戏剧无论是特指新媒体的“未来戏剧”还是“未来的戏剧”,戏剧的关键词永远都是“对人的观照”。
具体未来的戏剧能变成什么样子,真的很难回答。我认为戏剧的本质应该不会变化,对人的观照,对社会的记录,这些戏剧的灵魂不应丢弃。但我觉得表达形式可能会随着社会的变化、科技的进步呈现出更多的可能性,剧本创作的风格,表达方式将会更加自由。只要本质在,任何千奇百怪的剧本我都能接受。
我认为,笼统地说,未来戏剧的专业化分类会更明确。一方面,服务市场的作品对于大众需求和审美的适应会比现在进步很多,就像好莱坞的商业片一样会有系统的创作方法,世界科技发展之后戏剧会更趋近于游戏,参与感互动感更强。另一方面,艺术探索类的作品也会有更专业的创作方法和发行渠道。最后呢,戏剧的广义概念会延展,很多服务于宣传、教育的门类会自成体系。
很多人认为舞台视觉技术的多元化发展势必会破坏戏剧的故事内核,我觉得这是一种偏激的先入为主,如同“男人有钱就变坏”的毫无逻辑的判断,我始终坚信,有钱后变坏的男人天性中一定有弱点,外因只能将其放大和发酵。同样,对于话剧舞台的科技元素融入并不会真的摧毁故事本身,所能打破的只是传统舞台叙事的方法,很多假定性元素会被解码和重新编排,同样很多逼真和夸张的模式会重新建构,“故事”会以一种新的、充满时代感的面孔回归到舞台上。
我觉得未来戏剧会在价值观和视听技术方面有比较大的转型。一方面,随着时代发展,很多传统伦理价值受到挑战,戏剧内核也得与时俱进。现代最典型的就是直面戏剧,戳破现实假象,对已有观念提出质疑。另一方面,多媒体技术也会开启艺术的全新世界。视听技术有了新的发展时,观众和艺术的关系也会被改变。比如VR技术运用于戏剧,就能拉近观众和艺术的距离,观众被赋予更多自由,能更深刻地发现自我并找到新的看世界的方式。
我认为未来戏剧将会越加地两极化。一方面,观众层越来越年轻化,他们对于戏剧的渴求是“轻松”“刺激”“IP”“偶像”,商业戏剧将会更加有规則地系统呈现。而另一方面,属于戏剧的“仪式感”是我追求的关键词。虽然未来戏剧从文本上会有更碎片化的呈现,但其内核,对于人的关注依旧不会改变。
未来戏剧,会在表现形式、展示空间上有进一步的创造,但我更关注戏剧是否“有情有义”。有情感,需真诚,要食人间烟火;有意义,可思辨,影响人生态度。未来,只有走入人心的戏剧,才能永恒。
我觉得未来戏剧这个词本身就是在玩概念,难道还有未来电影、未来电视、未来网络吗?电影出来戏剧没有消失,电视出来电影也没有消失,新媒体的今天电视也不会消失。我们谈的戏剧就是那个传统的东西,何来未来戏剧?我倒是更想谈谈戏剧的未来。未来,戏剧应该坚持传统的舞台表现形式,深耕故事、情怀、价值观。
现在的所谓新媒体剧、弹幕剧,包括沉浸式戏剧、肢体剧等等,充其量是一场场表演秀,是没有生命力的。当然这些形式不是不可以有,关键看是否能为内容服务。戏剧的未来恰恰在于能否踏踏实实地把传统的故事模版都学会,是否能把创作者的情怀有机地融入其中,家国情怀也好,亲情友情爱情也好。故事和情怀是戏剧的娱乐属性,千百年来没有变过,只要人性不变,千万年后也不会变。价值观是思想层面,可以说是戏剧的教育属性,它是通过人物表现的,这个可以变,甚至要与时俱进。我觉得每个戏剧人只要把故事、情怀、价值观三者学好、想好、做扎实了,而不是去搞那些形式上的标新立异,戏剧的未来就不用担心。
我认为未来戏剧的关键词是“归真”。毋庸置疑,艺术的生命力,来自于探索更广阔的表现可能,戏剧也不例外。然而,无论怎样探索终归还是要回归戏剧的本质。未来戏剧会有多种样貌,观演关系可能会被彻底打破,时空关系可能需要重新确立,这些永不停歇的实验与开掘,也是戏剧的生命力所在,所以我说“归真”,而不说“返璞”。归的什么真,简而言之就是“真人”与“真情”。真人,横向就是对人的现实观照,纵向就是“从哪来,到哪去”的人生哲学思考;真情,横向是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纵向就是历史长河中的民族文化基因。未来戏剧的“归真”,是一切探索实验的目的,也是本源。当我们离莎士比亚越远,也许就越渴望那个王子的呢喃,当我们离开牡丹亭越久,也许就越怀念那曲径通幽、婉转低徊。
我认为未来戏剧在形式上会有很大的突破,一方面是观演关系的突破,比如沉浸式戏剧和VR技术的运用;另一方面未来戏剧对于舞台的选择可以多样化,打破剧院的传统形式的舞台,充分利用自然人文环境因素,将舞台延伸到更广阔的天地,只要是符合剧本内容的环境就可以成为舞台。所有这一切都是基于科学技术以及运用理念的发展和提升。在内容上我认为未来戏剧和现在的戏剧所要观照的本质没有太大改变,一是反映当下现实生活、现实困境,二是提出能够引领思潮的先进观点和思想。
未来戏剧的关键词是 “好看”。虽然是最简单粗暴直白的两个字,却是对好作品最高的要求,是非常难达到的。无论是戏剧作品还是影视作品,抑或是小说或者其他艺术作品,窃以为,好看,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只有好看的作品,观众才能看进去,只有看进去了,才能谈后面的思辨与思考,理解与升华。
我心目中理想戏剧的范本,就是普通观众可以觉得很好看,很感动,深深地被剧情吸引,与此同时也会有所思考,甚至某种程度上被教化。而有层次的观众,能读出“好看”背后的深意。 我觉得未来戏剧虽然会在形式上有很多突破,但是在内容方面,戏剧工作者与观众会越来越看重故事本身的思想性。这是因为戏剧的观众将会越来越趋向专业化,观剧时不止会看重演员的演技,更会关注编剧能否讲好一个有思想力的好故事。
谈到未来戏剧,不可避免地要提到形式上的变化,近年来的确可以看到不少戏剧与多媒体相结合的实践,未来戏剧在形式上一定会有更多探索,越来越自由。但是,戏剧本质永远不会变。未来戏剧的关键词,我认为是“戏即人生”,也就是有戏,且能真实反映当下,并对现实有深入和独特的思考。莎士比亚和汤显祖的作品属于遥远的、过去的作品,当时的观众爱看,为什么今天还是有那么多人在研读、观摩,并为之感动?我认为一方面是故事本身很有戏、很精彩;另一方面,观众可以通过这些作品,窥见人的精神世界及社会的风情风貌,这也是我认为戏剧作品最有价值和魅力的地方。未来是一个时间范畴,过去的人对戏剧的欣赏和评判标准到现在从未过时,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好的作品总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未来的戏剧肯定是多样化的,没有任何一种样式能够统领天下。但是,承接又突破传统,停不下来的探索和实验,一定是戏剧人努力的方向。提到理想的戏剧,我想它不是政治性的、也不是商业化的、更不是形式主义的,而一定是与当代人的生活和精神状况息息相关的。当然,这不仅包括运营理念、剧团组织方式、还包括剧本和剧场观念的更新。这种更新更具有独立性,它不再依附于戏剧之外的评价体系,而是在多重矛盾的较量中拓出一片天地。
我认为未来戏剧的发展趋势,其中一方面是将戏剧运用在除了剧场以外的环境中,学校、医院、社区以及“被压迫者”所存在的地方等。利用戏剧的元素和技巧,去关注和调节人的社会活动和精神世界。导演和编剧应该尽量摒弃自己“全知者”的姿态,避免向观众说教。观众与戏剧创作者的身份已经在改变,下一步要做的不仅是让观众在戏剧里感受,而且还要让他们在戏剧里改变自己,改善与他人的关系。
未来戏剧可能和表演者自身的关系越来越密切,会更贴近于内在生命能量和精神力量的展示,最终还是会“返璞归真”,表演者不必去扮演什么角色,而是在观众面前更赤裸。因为哲思需要在静谧内向的情境中进行,所以应该避免过度的感官刺激。
戏剧无论在什么时期始终是对人的关注,问题在于触及的深度。
未来戏剧更倾向于形式和技术方面,比如VR技术对戏剧观感的更新,更大程度呈现环境细节,拓展戏剧的展演形式,内容可能服务于技术。另外,随着市场化的探索,更多更年轻观众的参与,戏剧内容可能更加碎片化。
融合还是坚守仍会是未来戏剧家们探讨的核心内容。科技的迅猛发展给戏剧家们带去了更多的表达形式和手段,也带去了更多的思考。我相信,未来戏剧一方面会以我们现在无法想象的方式带给人们更极致震撼的视听感受;另一方面,仍然会有戏剧家坚持最原始的戏剧观和手段,让传统戏剧样式得以延续。
1.关于未来戏剧
就目前戏剧的生存状况来看,未来几十年的戏剧,大抵在着力的方向上不会变,只是程度加深而已。正如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一些先锋戏剧对传统戏剧界限做的突破至今未被拓展一样,我并不认为未来几十年戏剧家会有本质上的超越。比如谢克纳的环境戏剧对观演关系的颠覆,不管是沉浸式戏剧还是其他利用VR或网络直播等方式让观众参与演出的戏剧,都不过是在西方戏剧家上世纪开辟的道路上行走罢了!这种戏需要一个很好的把控者才有可能走向参与者的内心,否则我们看到的只是表面上的互动,新的观演关系成了噱头。目前随着戏剧市场性的加重,很多试图另辟蹊径的戏剧人恰恰陷入了这种尴尬境地。
但若未来更多的有专业基础的戏剧人加入这个市场,那么在几十年以后,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是重复前人,却总归能成为艺术的戏剧作品。因此,这未来戏剧的关键词便是:融合。具体来说,其一,新技术与戏剧艺术的融合;其二,从形式到内容的融合;其三,西方理念与中国审美接受的融合。
2.关于理想范本
很遗憾,我能预想的未来几十年戏剧的形态,与我心中的理想范本南辕北辙。就目前活跃的戏剧人的探索性作品来看,未来戏剧可能会呈现游戏化、感官化、大众化的状态,因为一来观众参与程度加深,可以设计很多好玩的游戏式互动,二来技术带来的感官新体验的成分比故事层面带来的内在体验成分更多,三来随着戏剧边缘模糊性愈甚(从舞台到剧场再到户外,从演出到走向行为艺术、社会事件、治疗、人类表演),对叙事和舞台的规则彻底打破,人人可以做戏。于是戏剧不再是小众艺术,也不是战争年代的功利化工具,而是有点艺术含量的商品。
我不喜欢这种没有界限的艺术品,因为每种艺术都是由特定规则而成就其审美品质的,否则,它完全可以另外命名。故而,我心中的理想范本,一定是带着传统戏剧品质的作品:无论喜剧悲剧都要有严肃的思想性,不拘一格地叙述着要素齐全的故事,可以杂糅但必须专业的舞台语汇,进剧场为了精神追求而非娱乐放松的观众。每一次去剧院,都期待能让自己心灵震颤,带着深沉的怜悯和莫名的恐惧走回家,接下去数日都沉浸在对生而为人的忧伤中无法自拔,这种对灵魂的击打和洗礼,是多么极致的审美快感!或许未来的戏剧通过它的方式也能使个别观众产生这种审美快感,但我始终认为,形式上的集体参与,技术上的感官刺激,新媒体带来的随时互动等等方式,反而会影响精神上共鸣的纯粹程度及数量。
3.关于樊篱和舟楫
之所以在理想范本中强调传统、文学和专业,是针对现在表导编三方面都存在盲目膜拜西学的现象,甚至不打好现实主义基础就要反叛传统,没有专业积累尚不懂戏剧本质就要玩戏剧,过于倚靠形式而没有定力诉诸文学,显得浮夸和狭隘。总而言之,如果我们把眼光从向着西方转为向着古典,把魄力用在尊重本质前提下的超越经典而非突破边界,那么我们完全可以用专业的积累和才思建立符合中国审美的新经典,从故事到情感再化入哲思,而非外来和尚众多花样、盛极一时、抛却文学性却打着哲理和后现代旗号进行着不知所云的戏剧玩耍。
未来戏剧,这是一个多么使人情绪激昂浮想联翩的词语啊!未来有无限可能,未来意味着改良、创新,甚至是颠覆!但若把“未来”放置在漫长而又无垠的宇宙时空中,它仍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认为,未来戏剧的关键词是“传承”。人类文明的发展与延续,正是因为薪火相传、前仆后继,才能够海纳百川、历久弥新。任何戏剧形式及内容上的发展与创新,最终都要回归戏剧的本质,抵达戏剧的灵魂。
我认为任何艺术载体都拥有一个从“收敛”走向“释放”再回归“收敛”的嬗变规律,无论是形式还是内容,我們时代的戏剧正处于第一个进阶。所以我以为的未来戏剧,是依托于未来技术、未来接受美学、未来价值观所能展现的,更为极致的,更关注人本身的戏剧。
未来戏剧是人的延伸,也会进一步重塑人与戏剧之间的关系,变成观众自发探索、协同创造的绝妙体验,当下的浸入式戏剧就是一个很好的开始。但即使形式千变万化,戏剧永远不可能演变成一场有情节的真人游戏。未来戏剧最关注的核心始终将是人类本身,价值观的多元化给了戏剧一个更大的释放空间,戏剧在形式的载体下将会把对人的探索演绎向极致。尽管现在,诸多充满“未来感”的形式美让戏剧变得华而不实,但观念往往是先于人的。未来会是技术与艺术螺旋式迸发的时代,有幸学习戏剧,我们将亲临这场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