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文化对语言的传播有重要作用,二者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故翻译不只是语言交流的问题,更是文化的互通。但不同的历史、社会环境及文化差异等各种因素的存在使得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工作困难重重。本文将以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的两个英译本作对比,逐一评析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制度文化负载词和精神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并从两位译者处理的得失中,总结翻译文化负载词的几种常用方法。
[关键词]红楼梦 翻译 文化负载词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1-0056-02
语言(Language)不仅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基石,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因素总是有机地、无孔不入地滲透进语言的各个层面。语言在其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无数的“文化沉淀物”,形成了许多文化负载词(Culturally-loaded Vocabulary)。不同语言中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主要通过文化负载词表现出来。所以在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时要求译者能够真正成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既要忠实地传达出译文原本民族文化的灵魂与精髓,又要恰当考虑到它国文化的信仰观念、审美习俗及读者的理解接受能力等。
而《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它作为一种文学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不仅在中国的民族文化潮流中经久不衰,并且在异域文化里也通过其译文不断传播、发展。但《红楼梦》中包含巨量代表传统时代的词语,也就是文化负载词的存在,使得其翻译工作困难重重,其译文水平亦是参差不齐。在《红楼梦》数十种英译版本中,其中大卫·霍克斯(以下简称霍)和杨宪益夫妇(以下简称杨)的全译本堪为上乘,难分伯仲。本文将以这两个版本为例,对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加以对比评析。
一、杨、霍译本负载词翻译策略分析
(一)物质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物质文化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交通及生产工具、建筑风格等方面,主要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创造的产品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由于各民族生活习惯不同,所用物质当然也会有很大差异。而《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则包含了大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物质。请先看杨、霍二人如何对汉文化中特有的物质名词进行翻译的。
例1.原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杨译:…Both mansions were resplendent with new door-gods, couplets, tablets and New-Year charms.
霍译:…In both mansions new door-gods had been pasted up on all the doors, the inscribed boards at the sides and over the tops of gateways had been repainted, and fresh ‘good luck’ slips—auspicious couplets written in the best calligraphy on strips of scarlet paper—had been pasted up at the sides of all the entrances.
“门神、联对、挂牌、桃符”等物多为中华民族所特有,而其中的联对即为春联,和桃符亦是一回事。联对是红纸写的,桃符则是挂在柱子上的“抱柱”,是木质或竹质的对联。随着社会习俗文化的变迁,春联逐渐取代桃符,《红楼梦》时代家用桃符的多为豪门贵戚之家。杨译时采用减译法,将桃符与联对直接对等,只翻译出对联,选择性忽视桃符,在此处就过于简单粗暴。他忽视了译文读者对中国传统习俗文化的了解程度,没有向译文读者传达出春联和桃符的统一与区别,亦没有将两者的具体文化内涵传达出来。而霍在此处采用意译,他的翻译细致而形象,在翻译时虽没有将桃符直接译出,但他的译文传达出原文之意。霍译本既显示出豪门贵戚家族的气派,又传达出桃符之形、春联之意,比较忠实地重现原本要表达的文化内义及其隐藏信息,因此此处霍译版本明显优于杨译。
(二)社会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而这些不同产生了社会文化负载词,在《红楼梦》中,就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社会文化负载词。其中,该书中既有对传统节日、生活礼节、婚祭喜丧等习俗的描写,又夹杂着包罗万象的历史典故等。而这类负载词进行英译时对译者的汉文化背景知识要求比较高,且以例看杨霍二人的翻译方法。
例2.原文:……贾母内院搭了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戏,昆、弋两腔俱有。
杨译:…A small stage was set up in the Lady Dowager’s inner courtyard and a new troupe of young actresses had been hired who were able to perform both Kunqu and Yiyang operas.
霍译:…A dear little stage had been erected in the courtyard outside Grandmother Jia’s apartment and a newly trained troupe of child actors able to perform both Kun-qu and the noisier Yi-qiang type of plays had been engaged. 《红楼梦》中写到戏剧的地方非常多,因在原本成书期间可以说是近古戏剧的鼎盛时期。现在演戏组织叫“剧团”,《红楼梦》时代叫“班子”。这里的“新出的小戏”是指新出演的戏班子,而这种加“小”字的戏班子,都是年幼的儿童出演,就是“娃娃班”。译者若不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忽略这个重要的“小”字,就会对译文读者有一定误导作用。杨译时将其译为“young”不能准确传达演员年龄,远不如霍克斯的“孩童演员”形象。因此霍的译文比较忠实地向译文读者传达了“小戏”一词的习俗内义和文化背景。对其中的“昆、弋两腔”的翻译,两位作者都采用了音译法,已在最大程度上向译语读者传达了原文的内容。但总体上霍在此句的翻译更加详实、形象,明显优于杨译版本。
(三)制度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制度文化是由传统、习惯、经验与知识积累形成的,其内涵包括各种成文的和习惯的行为模式与行为规范。而《红楼梦》中包含了许多与中国封建社会相关的风俗制度、官场礼节、称呼用语等。其中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科举制度等尤为突出。尤其是对中国特有的家族文化——家族制度的描写,反映出了人们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念。
例3.原文:……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杨译:…I was so carried away by joy and sorrow at sight of my little cousin, I forgot our Old Ancestress. I deserve to be caned.”…
霍译:…It made me want to laugh and cry all at the same time.I’m afraid I quite forgot about you, Grannie dear.I deserve to be spanked, don’t I?’…
“老祖宗”这一称呼在《红楼梦》中有特殊的民族文化内义,既反映了贾母在家族中年龄之高,又表明了她在贾府中地位和权威的至上。在中国传统家庭制度中讲究“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格局。即使贾母已到晚年退至幕后,不再亲自理事,但对于家中大事的安排、决策仍由她做主,其在家庭制度中仍拥有绝对权,是整个贾府的核心。翻译时,杨将“老祖宗”译为Old Ancestress,这既达到了字面意义的对等,亦传达出了贾母有威望、受尊敬深层涵义。而霍克斯采用直译的方法,只是将Grannie(奶奶)一词简单地套用,虽然在意思上二者是对等的,但它并没有传达出“老祖宗”一词在中国传统家庭制度中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四)精神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精神文化包含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反映了著者当代社会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及人们的社会状态、主要信仰等。精神文化较之以上三种文化属于更深的层面。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占据了中国人的精神领域。所以《红楼梦》就包含了众多与佛教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4.原文:……直着声叫喊说:“快请进那位菩萨来救我!……贾瑞一把拉住人连叫:“菩萨救我!”
杨译: …he loudly implored his servants to bring the priest in. …When they complied he seized hold of the Taoist and cried: “Save me, Bodhisattva! Save me!”
霍译: …‘Quick, tell the holy man to come in and save me!’… ‘Holy one, save me!’ he cried out again and again.
在本例中,“Bodhisattva”是中国佛教中的“菩萨”,具有浓厚的东方宗教色彩,杨译时尽量靠近原作并通过译文让读者理解中国的宗教文化。至于霍的译文就带有典型的基督教文化色彩,他把“菩萨”意译转化成了“Holy one(上帝)”,而这带有明显的基督教文化的成分。虽然霍在翻译时考虑到了西方读者的宗教背景和接受心理,将读者置于主要地位,做到了译本更好地服务于译文读者的要求。但问题在于Holy one或者holy man等词语它们与贾敬以及他当时所处的整个社会人的宗教信仰是相矛盾的。此时,读者就不清楚贾敬及他周围的人的信仰到底是西方基督教还是佛教。而这,则是对原文本意思的违背,亦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相比之下,杨在此处的直译一法更为合适。
二、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总结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举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译者想要做到绝对等值地再现原语词汇的语言文化和文化内涵是不可能的,但达到有效等值则是可能的,这就需要译者运用多种方法对原文本进行恰当翻译。
1.在对可以直译的词语句子进行翻译时要简洁明了,忠于原文,同时尽量保持原本的民族文化特色并不失原文的语言特色。
2.在翻译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可以采用直译加注或意译加注的方法,以便保持源语的语言特色,同时又能够充分有效地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
3.对于那些不能用译语直接表达的负载词可以采用音译或意译的方法。音译法可以保留源语的文化特征,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发展。而意译法能够比较恰当地传达出源语文化信息,使译文读者更容易理解接受。
4.在翻译一些极其特殊的文化负载词时,比如在现代中外都不存在的物件或中西文化理解差异巨大时,可以使用替换法。既要努力表达出原文意思情感,又不至于引起译文读者的误解。
三、结语
对《红楼梦》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的探讨多不胜数。本文对其相关翻译方法及问题进行简单介绍分析,总结出针对不同词语句子的不同翻译方法。总之,在文化负载词的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对源语和译语有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在深入领会原作精髓的基础上,认真揣摩中西文化的思想观念差异,同时兼顾译语读者的理解能力,才能真正地将源语文化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Yang,Hsien-yi,
[关键词]红楼梦 翻译 文化负载词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5)11-0056-02
语言(Language)不仅是人类沟通交流的工具,而且是文化的基石,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因素总是有机地、无孔不入地滲透进语言的各个层面。语言在其自身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积累了无数的“文化沉淀物”,形成了许多文化负载词(Culturally-loaded Vocabulary)。不同语言中浓厚的民族色彩和鲜明的文化个性主要通过文化负载词表现出来。所以在对文化负载词进行翻译时要求译者能够真正成为不同民族文化交流的桥梁,既要忠实地传达出译文原本民族文化的灵魂与精髓,又要恰当考虑到它国文化的信仰观念、审美习俗及读者的理解接受能力等。
而《红楼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标志之一,与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紧紧联系在一起,它作为一种文学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不仅在中国的民族文化潮流中经久不衰,并且在异域文化里也通过其译文不断传播、发展。但《红楼梦》中包含巨量代表传统时代的词语,也就是文化负载词的存在,使得其翻译工作困难重重,其译文水平亦是参差不齐。在《红楼梦》数十种英译版本中,其中大卫·霍克斯(以下简称霍)和杨宪益夫妇(以下简称杨)的全译本堪为上乘,难分伯仲。本文将以这两个版本为例,对其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处理加以对比评析。
一、杨、霍译本负载词翻译策略分析
(一)物质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物质文化包括饮食文化、服饰文化、交通及生产工具、建筑风格等方面,主要是指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而创造的产品及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由于各民族生活习惯不同,所用物质当然也会有很大差异。而《红楼梦》作为中国古典小说则包含了大量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物质。请先看杨、霍二人如何对汉文化中特有的物质名词进行翻译的。
例1.原文:……两府中都换了门神、联对、挂牌,新油了桃符,焕然一新。
杨译:…Both mansions were resplendent with new door-gods, couplets, tablets and New-Year charms.
霍译:…In both mansions new door-gods had been pasted up on all the doors, the inscribed boards at the sides and over the tops of gateways had been repainted, and fresh ‘good luck’ slips—auspicious couplets written in the best calligraphy on strips of scarlet paper—had been pasted up at the sides of all the entrances.
“门神、联对、挂牌、桃符”等物多为中华民族所特有,而其中的联对即为春联,和桃符亦是一回事。联对是红纸写的,桃符则是挂在柱子上的“抱柱”,是木质或竹质的对联。随着社会习俗文化的变迁,春联逐渐取代桃符,《红楼梦》时代家用桃符的多为豪门贵戚之家。杨译时采用减译法,将桃符与联对直接对等,只翻译出对联,选择性忽视桃符,在此处就过于简单粗暴。他忽视了译文读者对中国传统习俗文化的了解程度,没有向译文读者传达出春联和桃符的统一与区别,亦没有将两者的具体文化内涵传达出来。而霍在此处采用意译,他的翻译细致而形象,在翻译时虽没有将桃符直接译出,但他的译文传达出原文之意。霍译本既显示出豪门贵戚家族的气派,又传达出桃符之形、春联之意,比较忠实地重现原本要表达的文化内义及其隐藏信息,因此此处霍译版本明显优于杨译。
(二)社会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演变过程中,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模式等。而这些不同产生了社会文化负载词,在《红楼梦》中,就包含了相当一部分的社会文化负载词。其中,该书中既有对传统节日、生活礼节、婚祭喜丧等习俗的描写,又夹杂着包罗万象的历史典故等。而这类负载词进行英译时对译者的汉文化背景知识要求比较高,且以例看杨霍二人的翻译方法。
例2.原文:……贾母内院搭了小巧戏台,定了一班新出的小戏,昆、弋两腔俱有。
杨译:…A small stage was set up in the Lady Dowager’s inner courtyard and a new troupe of young actresses had been hired who were able to perform both Kunqu and Yiyang operas.
霍译:…A dear little stage had been erected in the courtyard outside Grandmother Jia’s apartment and a newly trained troupe of child actors able to perform both Kun-qu and the noisier Yi-qiang type of plays had been engaged. 《红楼梦》中写到戏剧的地方非常多,因在原本成书期间可以说是近古戏剧的鼎盛时期。现在演戏组织叫“剧团”,《红楼梦》时代叫“班子”。这里的“新出的小戏”是指新出演的戏班子,而这种加“小”字的戏班子,都是年幼的儿童出演,就是“娃娃班”。译者若不了解历史文化背景,忽略这个重要的“小”字,就会对译文读者有一定误导作用。杨译时将其译为“young”不能准确传达演员年龄,远不如霍克斯的“孩童演员”形象。因此霍的译文比较忠实地向译文读者传达了“小戏”一词的习俗内义和文化背景。对其中的“昆、弋两腔”的翻译,两位作者都采用了音译法,已在最大程度上向译语读者传达了原文的内容。但总体上霍在此句的翻译更加详实、形象,明显优于杨译版本。
(三)制度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制度文化是由传统、习惯、经验与知识积累形成的,其内涵包括各种成文的和习惯的行为模式与行为规范。而《红楼梦》中包含了许多与中国封建社会相关的风俗制度、官场礼节、称呼用语等。其中生活制度、家庭制度、社会制度、科举制度等尤为突出。尤其是对中国特有的家族文化——家族制度的描写,反映出了人们当时的社会价值观和伦理道德观念。
例3.原文:……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
杨译:…I was so carried away by joy and sorrow at sight of my little cousin, I forgot our Old Ancestress. I deserve to be caned.”…
霍译:…It made me want to laugh and cry all at the same time.I’m afraid I quite forgot about you, Grannie dear.I deserve to be spanked, don’t I?’…
“老祖宗”这一称呼在《红楼梦》中有特殊的民族文化内义,既反映了贾母在家族中年龄之高,又表明了她在贾府中地位和权威的至上。在中国传统家庭制度中讲究“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格局。即使贾母已到晚年退至幕后,不再亲自理事,但对于家中大事的安排、决策仍由她做主,其在家庭制度中仍拥有绝对权,是整个贾府的核心。翻译时,杨将“老祖宗”译为Old Ancestress,这既达到了字面意义的对等,亦传达出了贾母有威望、受尊敬深层涵义。而霍克斯采用直译的方法,只是将Grannie(奶奶)一词简单地套用,虽然在意思上二者是对等的,但它并没有传达出“老祖宗”一词在中国传统家庭制度中所代表的文化内涵。
(四)精神文化负载词的英译
精神文化包含宗教信仰、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反映了著者当代社会主流文化意识形态及人们的社会状态、主要信仰等。精神文化较之以上三种文化属于更深的层面。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占据了中国人的精神领域。所以《红楼梦》就包含了众多与佛教相关的语言表达方式。
例4.原文:……直着声叫喊说:“快请进那位菩萨来救我!……贾瑞一把拉住人连叫:“菩萨救我!”
杨译: …he loudly implored his servants to bring the priest in. …When they complied he seized hold of the Taoist and cried: “Save me, Bodhisattva! Save me!”
霍译: …‘Quick, tell the holy man to come in and save me!’… ‘Holy one, save me!’ he cried out again and again.
在本例中,“Bodhisattva”是中国佛教中的“菩萨”,具有浓厚的东方宗教色彩,杨译时尽量靠近原作并通过译文让读者理解中国的宗教文化。至于霍的译文就带有典型的基督教文化色彩,他把“菩萨”意译转化成了“Holy one(上帝)”,而这带有明显的基督教文化的成分。虽然霍在翻译时考虑到了西方读者的宗教背景和接受心理,将读者置于主要地位,做到了译本更好地服务于译文读者的要求。但问题在于Holy one或者holy man等词语它们与贾敬以及他当时所处的整个社会人的宗教信仰是相矛盾的。此时,读者就不清楚贾敬及他周围的人的信仰到底是西方基督教还是佛教。而这,则是对原文本意思的违背,亦容易引起读者的误解,相比之下,杨在此处的直译一法更为合适。
二、负载词的翻译策略总结
从上述四个方面的举例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一项十分复杂而又艰巨的任务。译者想要做到绝对等值地再现原语词汇的语言文化和文化内涵是不可能的,但达到有效等值则是可能的,这就需要译者运用多种方法对原文本进行恰当翻译。
1.在对可以直译的词语句子进行翻译时要简洁明了,忠于原文,同时尽量保持原本的民族文化特色并不失原文的语言特色。
2.在翻译文化内涵极其丰富的文化负载词时,译者可以采用直译加注或意译加注的方法,以便保持源语的语言特色,同时又能够充分有效地传递原文的文化内涵。
3.对于那些不能用译语直接表达的负载词可以采用音译或意译的方法。音译法可以保留源语的文化特征,有利于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和发展。而意译法能够比较恰当地传达出源语文化信息,使译文读者更容易理解接受。
4.在翻译一些极其特殊的文化负载词时,比如在现代中外都不存在的物件或中西文化理解差异巨大时,可以使用替换法。既要努力表达出原文意思情感,又不至于引起译文读者的误解。
三、结语
对《红楼梦》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的探讨多不胜数。本文对其相关翻译方法及问题进行简单介绍分析,总结出针对不同词语句子的不同翻译方法。总之,在文化负载词的实际翻译过程中,译者要对源语和译语有熟练的掌握和应用,在深入领会原作精髓的基础上,认真揣摩中西文化的思想观念差异,同时兼顾译语读者的理解能力,才能真正地将源语文化中文化负载词的文化内涵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Yang,Hsien-y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