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波德里亚深受索绪尔和罗兰·巴特的影响,在前两位著名符号学理论学家的基础上,对符号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丰富了符号学的内容。其中,他提出的“仿真”或者说“超真实”理论对当代社会存在的符号暴力现象有很大的启发。通过波德里亚的符号学观点来分析符号暴力现象,对于审视这种现象具有重大的社会意义。
【关键词】波德里亚 符号学 “仿真” 符号暴力
让·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是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他的思想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斗争、转换的写照,他从现代性立场转向符号决定一切,又进而在对“符号/意义”解构的基础上转向彻底的后现代主义、虚无主义。①他与现代性社会逐渐叛离,因此他常常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者。在索绪尔和巴特的影响下,他运用符号学理论研究消费社会、媒介和信息等内容,虽然他本人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符号学理论,但他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对符号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索绪尔与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的研究自上个世纪下半叶以来得到快速的发展,关于符号学的著作颇丰,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符号学家,其中首当提到的就是索绪尔和罗兰巴特。
索绪尔本人其实并没有正式出版过关于符号学理论的书籍,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其学生整理的课堂讲义编集而成,提出了符号的概念:“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但是在日常使用上,这个术语一般只指音响形象,例如指词”,“我们建议保留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能指和所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②索绪尔提出的符号学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符号学理论,但是对后来的许多学者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著名的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皮尔士、格雷马斯等等。而波德里亚也是其中被影响者之一,他关于符号学的观点是承袭了索绪尔的理论,同时在此基础上有了扩展。
罗兰·巴特曾是波德里亚非常尊敬的学者,所以他受到巴特的影响也非常之大。罗兰·巴特在符号学理论上做出的贡献并不亚于索绪尔。他发表了《符号学原理》一书,对符号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为后来的学者进行符号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合适的理论指南。他继承了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但是又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符号学并不属于语言学,相反,语言学应该是符号学的一个部分。这个看法与索绪尔恰恰相反。另外,他提出“神话”这个概念,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他认为“神话是一种语言”,“它是一种意指作用的方式,一种形式”,神话学就是力图揭示种种伪造的“自然法则”,也就是发现隐藏于日常世界背后的种种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制造者的企图。他承袭索绪尔的符号学的观点,与结构主义相结合,开辟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研究之路。他在《符号学原理》中,按索绪尔提出的命题,将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讨论抽象为四组二元对立的概念: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组合与系统、外延与内涵。这种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可说是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论。③巴特还发展出了他独特的符号学架构,并将之广泛应用到文学、文化现象及一般性事物研究,为符号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二、波德里亚关于符号学的继承与发扬
索绪尔在提出能指和所指的两个方面时,并没有提到物质方面的观点,他提到“语言符号所包含的两项要素都是心理的,而且由联想的纽带连接在我们的脑子里”,④“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⑤。从这里可以看出,索绪尔明确强调了对物质本身的忽视,而波德里亚提出的“仿真”和“超现实”的概念,也是摒弃了对事物本身的观照,更注重符号背后所构建的意义。他实现的超越是直接省略掉“所指”,直接提出由“能指”所表达和建构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仿真的世界,与实际的世界并不相同,给人的感觉比真实世界还要真实,呈现出一个“超真实”的世界。另外,索绪尔提出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也被波德里亚吸收,他提出在仿真时,人们可以任意创造出各种符号,随着这种符号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传播而逐渐被认可,这也是“超现实”世界显现的第一个步骤。
然而,不仅是索绪尔,罗兰·巴特对波德里亚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启发,他出版的《物体系》就是在巴特的课堂下完成的,他的《符号交换与死亡》、《消费社会》也都不同程度地运用到了符号学理论。巴特所做的一切不是让人们发现真理、发现秘密,而是让人们领会如何重新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如何用不同于常识和习惯的眼光去看待一切。⑥他将符号学运用于实践研究的方式也使波德里亚受到启发,他将符号学观念运用到更加广泛的社会研究当中,更深入社会本质的深层,批判资本主义的统治,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生活,以至于许多后来的后现代主义学者把波德里亚当成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奠基者。
同时,在借鉴索绪尔和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符号学之后,波德里亚将这种理论运用到他提出的消费社会的理论中,把消费进行了符号学的阐释。在他的《消费社会》中,他提到商品的符号化、消费的符号化,提出了物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的第三种价值,即符号价值。他还认为符号对消费行为具有统治的能力,通过对消费的统治从而统治世界,他对于这种符号所构建的世界抱有很深的担心与忧虑。所以他提出“象征交换”观念对符号消费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认为象征交换是打破符号统治的唯一途径。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中,他明确提出符号与象征的对立,并从符号与象征的关系探讨西方文化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现代化过程来说明现代性。⑦
三、当代社会的符号暴力
“符号暴力”是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布尔迪厄提出来的,他把话语看成是压榨统治人民的专制,对它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并把这种专制称作“符号暴力”。“话语”从符号学的角度可以解释为语言符号,它通过言语来构建已知事物。如他所说,语言和符号带来的是一种“温和的暴力”,他认为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无不存在语言权力和符号暴力,在《语言与符号权力》这本著作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符号权力”通过语言符号的创造和描述来确定或者改变被统治者对于世界的景象和视域,进而强化或改变了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和行动,这与传媒的话语建构有着相似之处。 语言符号和景观符号可以被看成是话语的两种具体表达形式。“话语”这个词可大可小,小到一句具体的语言运用,大到意识形态的抽象表现。这些语言符号和景观符号时常被运用,成为一种符号暴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它们在很多时候都把中国塑造为一个贫穷落后、封建保守的国家,在影片中,中国人时常以一种艰险狡诈的形象出现。好莱坞电影发展几十年,其关于中国形象的描述与呈现几乎始终没有太多改变。这些“落后”、“杂乱”、“拥挤”的景观符号以有形的形式和隐形的话语意义呈现在荧幕上,看似无意却有意地隐晦表达使西方人对于中国的幻想一直处于不尽人意的状态,而事实并不是如此。
四、符号暴力与波德里亚“仿真”、“超现实”理论
波德里亚提到的“仿真”和“超真实”理论与符号暴力的形成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论仿真》一书中,波德里亚通过将社会发展的阶段分析成拟像的秩序或客体得以复制的形式,要想区分客体与设计好用来复制客体的模型,或者要区分现实与对现实的表征,都变得越来越困难了。⑧这里的“仿真”不仅仅是语言符号上的,也有视觉符号上的仿真。
笔者认为,“仿真”的制造者最明显不过的就是今天的传媒,它们对于话语的制造与传播极具仿真色彩。不仅如此,媒介对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宣传话语实际上就是一种符号暴力的体现。它通过忽视或者批判其他具有反抗意识的思想意识,以此来强制人们接受其自身的主流意识,大众也接受了所谓“公认的”符号的意义,以此作为自身语言符号表达的意义,这个意义不断被普及、被传播,最后不仅是媒介,还有大众自身,为大众描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实际上,这个世界与实际的世界相差甚远,但却成为了一个“超真实”的世界,大众生活在这个媒介通过符号和话语建构的世界中却茫然不知。其实,符号本身并不具有暴力性,主要在于符号、语言的使用者所处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所反映出来的社会规约和权力、政治规约才体现出了暴力倾向。⑨
要解决由“仿真”所带来的符号暴力似乎很难,甚至说没有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因为仿真制造者所处的权力关系太过复杂,很难把符号变成纯粹的不带意识形态的沟通与表达的工具。其次,符号暴力作为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存在,要改变这一状况几乎不可能。再次,大众毫不知情地沉浸在媒介或者说各种权力机构的符号暴力之中,服从于看似“集体”的意志,很少会去思考语言符号使用和宣传的作用。唯一能做的只有不对他人施加“符号暴力”,并对外来的符号暴力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个体意识,保持思想上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①张天勇:《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波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
②④⑤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著,高明凯 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2、100、101
③丁和根,《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符号学方法》,《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3):81-86
⑥汪民安:《谁是罗兰·巴特》,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23
⑦王涵淑,《试析波德里亚的符号与象征》,《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3):183-185
⑧道格拉斯·凯纳尔 著,陈维振、陈明达、王峰 译:《波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30
⑨韩巍峰,《语言的强制性规范——从索绪尔的语言社会观看“符号暴力”》,《中州大学学报》,2008(2):56-58
(作者: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2012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
【关键词】波德里亚 符号学 “仿真” 符号暴力
让·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是当代法国著名的哲学家、社会学家。他的思想是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斗争、转换的写照,他从现代性立场转向符号决定一切,又进而在对“符号/意义”解构的基础上转向彻底的后现代主义、虚无主义。①他与现代性社会逐渐叛离,因此他常常被认为是后现代主义者。在索绪尔和巴特的影响下,他运用符号学理论研究消费社会、媒介和信息等内容,虽然他本人没有提出一套完整的符号学理论,但他的一些独到的见解对符号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一、索绪尔与罗兰·巴特的符号学理论
符号学的研究自上个世纪下半叶以来得到快速的发展,关于符号学的著作颇丰,也涌现出了许多著名的符号学家,其中首当提到的就是索绪尔和罗兰巴特。
索绪尔本人其实并没有正式出版过关于符号学理论的书籍,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由其学生整理的课堂讲义编集而成,提出了符号的概念:“我们把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叫做符号,但是在日常使用上,这个术语一般只指音响形象,例如指词”,“我们建议保留符号这个词表示整体,用能指和所指分别代替概念和音响形象”。②索绪尔提出的符号学并没有形成系统的符号学理论,但是对后来的许多学者产生了重大影响,包括著名的列维·斯特劳斯、罗兰·巴特、皮尔士、格雷马斯等等。而波德里亚也是其中被影响者之一,他关于符号学的观点是承袭了索绪尔的理论,同时在此基础上有了扩展。
罗兰·巴特曾是波德里亚非常尊敬的学者,所以他受到巴特的影响也非常之大。罗兰·巴特在符号学理论上做出的贡献并不亚于索绪尔。他发表了《符号学原理》一书,对符号学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总结,为后来的学者进行符号学研究提供了一个非常合适的理论指南。他继承了索绪尔的符号学理论,但是又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他认为符号学并不属于语言学,相反,语言学应该是符号学的一个部分。这个看法与索绪尔恰恰相反。另外,他提出“神话”这个概念,强调意识形态的作用,他认为“神话是一种语言”,“它是一种意指作用的方式,一种形式”,神话学就是力图揭示种种伪造的“自然法则”,也就是发现隐藏于日常世界背后的种种观念以及这些观念制造者的企图。他承袭索绪尔的符号学的观点,与结构主义相结合,开辟了结构主义符号学的研究之路。他在《符号学原理》中,按索绪尔提出的命题,将对符号和符号系统的讨论抽象为四组二元对立的概念: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组合与系统、外延与内涵。这种二元对立的分析方法,可说是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一种基本方法论。③巴特还发展出了他独特的符号学架构,并将之广泛应用到文学、文化现象及一般性事物研究,为符号学开创了一片新天地。
二、波德里亚关于符号学的继承与发扬
索绪尔在提出能指和所指的两个方面时,并没有提到物质方面的观点,他提到“语言符号所包含的两项要素都是心理的,而且由联想的纽带连接在我们的脑子里”,④“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⑤。从这里可以看出,索绪尔明确强调了对物质本身的忽视,而波德里亚提出的“仿真”和“超现实”的概念,也是摒弃了对事物本身的观照,更注重符号背后所构建的意义。他实现的超越是直接省略掉“所指”,直接提出由“能指”所表达和建构的世界,这个世界是仿真的世界,与实际的世界并不相同,给人的感觉比真实世界还要真实,呈现出一个“超真实”的世界。另外,索绪尔提出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也被波德里亚吸收,他提出在仿真时,人们可以任意创造出各种符号,随着这种符号在空间和时间上的传播而逐渐被认可,这也是“超现实”世界显现的第一个步骤。
然而,不仅是索绪尔,罗兰·巴特对波德里亚的研究也具有重大的启发,他出版的《物体系》就是在巴特的课堂下完成的,他的《符号交换与死亡》、《消费社会》也都不同程度地运用到了符号学理论。巴特所做的一切不是让人们发现真理、发现秘密,而是让人们领会如何重新看待我们周围的世界,如何用不同于常识和习惯的眼光去看待一切。⑥他将符号学运用于实践研究的方式也使波德里亚受到启发,他将符号学观念运用到更加广泛的社会研究当中,更深入社会本质的深层,批判资本主义的统治,抨击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生活,以至于许多后来的后现代主义学者把波德里亚当成是后现代主义的理论奠基者。
同时,在借鉴索绪尔和罗兰·巴特的结构主义符号学之后,波德里亚将这种理论运用到他提出的消费社会的理论中,把消费进行了符号学的阐释。在他的《消费社会》中,他提到商品的符号化、消费的符号化,提出了物在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的第三种价值,即符号价值。他还认为符号对消费行为具有统治的能力,通过对消费的统治从而统治世界,他对于这种符号所构建的世界抱有很深的担心与忧虑。所以他提出“象征交换”观念对符号消费社会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认为象征交换是打破符号统治的唯一途径。在《象征交换与死亡》中,他明确提出符号与象征的对立,并从符号与象征的关系探讨西方文化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现代化过程来说明现代性。⑦
三、当代社会的符号暴力
“符号暴力”是当代法国最具国际性影响的思想大师布尔迪厄提出来的,他把话语看成是压榨统治人民的专制,对它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并把这种专制称作“符号暴力”。“话语”从符号学的角度可以解释为语言符号,它通过言语来构建已知事物。如他所说,语言和符号带来的是一种“温和的暴力”,他认为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无不存在语言权力和符号暴力,在《语言与符号权力》这本著作中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符号权力”通过语言符号的创造和描述来确定或者改变被统治者对于世界的景象和视域,进而强化或改变了他们对于世界的看法和行动,这与传媒的话语建构有着相似之处。 语言符号和景观符号可以被看成是话语的两种具体表达形式。“话语”这个词可大可小,小到一句具体的语言运用,大到意识形态的抽象表现。这些语言符号和景观符号时常被运用,成为一种符号暴力。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好莱坞电影,它们在很多时候都把中国塑造为一个贫穷落后、封建保守的国家,在影片中,中国人时常以一种艰险狡诈的形象出现。好莱坞电影发展几十年,其关于中国形象的描述与呈现几乎始终没有太多改变。这些“落后”、“杂乱”、“拥挤”的景观符号以有形的形式和隐形的话语意义呈现在荧幕上,看似无意却有意地隐晦表达使西方人对于中国的幻想一直处于不尽人意的状态,而事实并不是如此。
四、符号暴力与波德里亚“仿真”、“超现实”理论
波德里亚提到的“仿真”和“超真实”理论与符号暴力的形成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论仿真》一书中,波德里亚通过将社会发展的阶段分析成拟像的秩序或客体得以复制的形式,要想区分客体与设计好用来复制客体的模型,或者要区分现实与对现实的表征,都变得越来越困难了。⑧这里的“仿真”不仅仅是语言符号上的,也有视觉符号上的仿真。
笔者认为,“仿真”的制造者最明显不过的就是今天的传媒,它们对于话语的制造与传播极具仿真色彩。不仅如此,媒介对于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的宣传话语实际上就是一种符号暴力的体现。它通过忽视或者批判其他具有反抗意识的思想意识,以此来强制人们接受其自身的主流意识,大众也接受了所谓“公认的”符号的意义,以此作为自身语言符号表达的意义,这个意义不断被普及、被传播,最后不仅是媒介,还有大众自身,为大众描述了一个“真实”的世界,而实际上,这个世界与实际的世界相差甚远,但却成为了一个“超真实”的世界,大众生活在这个媒介通过符号和话语建构的世界中却茫然不知。其实,符号本身并不具有暴力性,主要在于符号、语言的使用者所处的社会结构和权力关系所反映出来的社会规约和权力、政治规约才体现出了暴力倾向。⑨
要解决由“仿真”所带来的符号暴力似乎很难,甚至说没有方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因为仿真制造者所处的权力关系太过复杂,很难把符号变成纯粹的不带意识形态的沟通与表达的工具。其次,符号暴力作为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而存在,要改变这一状况几乎不可能。再次,大众毫不知情地沉浸在媒介或者说各种权力机构的符号暴力之中,服从于看似“集体”的意志,很少会去思考语言符号使用和宣传的作用。唯一能做的只有不对他人施加“符号暴力”,并对外来的符号暴力保持清醒的头脑,树立个体意识,保持思想上的独立性。
参考文献
①张天勇:《社会符号化——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波德里亚后期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2
②④⑤费尔迪南·德·索绪尔 著,高明凯 译:《普通语言学教程》,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102、100、101
③丁和根,《论大众传播研究的符号学方法》,《新闻与传播研究》,2002(3):81-86
⑥汪民安:《谁是罗兰·巴特》,江苏: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23
⑦王涵淑,《试析波德里亚的符号与象征》,《剑南文学(经典教苑)》,2012(3):183-185
⑧道格拉斯·凯纳尔 著,陈维振、陈明达、王峰 译:《波德里亚:批判性的读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230
⑨韩巍峰,《语言的强制性规范——从索绪尔的语言社会观看“符号暴力”》,《中州大学学报》,2008(2):56-58
(作者: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2012级研究生)
责编:周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