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仰望昆仑
青海多山,多高山。当你接近庞大的山脉,你的心、你的情,便会无比开阔。仿佛已经开始接受人生各个阶段的模拟和暗示。
金盏花还在盛开,清澈的河流在湟源峡谷急速穿行。
越过日月山顶,天空蔚蓝,草地葱绿,翠珠般碧绿的湖水在阳光下闪耀。岸边,油菜花是黄的,青稞是绿的。再往西,便没了青稞,没了油菜花,只剩下赭色的土地、纯净的天空与黄绿的草原组成的西部风景。
两天之后,绵延不绝的昆仑山横亘在眼前,恍若到了另一个世界。
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任蓝色气息扑入心怀。
身边的王宗仁老师上百次进入昆仑,但依然和我一样激动不已。
他在思念他的战友,倒在这片高地上的每一位英雄。
他为我讲过太多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慕生忠的故事、一枚戒指的故事、一个工程师的故事、一个战士的故事。他们都是日夜守护在青藏线上的解放军战士,为拉萨运输物资、为格拉输油管道的安全、为通讯线路通畅。
昆仑山不似我想象的那般高峻挺拔,整个身形恍若一座巨大的高地。平静庄严,肃穆矜持,昂头瞩目,只为着遥望远方。
路边,莲座状的野草遍布山坡。粗糙的石砾间,紫色的、黄色的、蓝色的野花鲜艳夺目,显示着生命的奇迹。
无疑,这座西起新疆南部帕米尔高原,连接西藏北部,向东绵延至青海东部,横卧于中国西部的巨大山脉,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延伸面积最大的山;是万山之祖、众山之王,是中华大地真正的脊梁。
在它庞大的山系中,东西走向的阿尔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成为数条大河的分水岭,而山岭间宽浅的谷地和丘陵则宽广无际,布满了晶莹剔透的湖泊。同时,它又像突兀的巨龙,把青海分成了两半,一半是青藏高原,另一半是柴达木盆地干旱区。无论从南向北,无论从北向南,只要翻越昆仑山,经过昆仑山口,截然不同的气候特征、各具特色的地貌与不同種类的生物,便会一一呈现在你的面前。
阳光洒落。长江源头的北支源流楚玛尔河,在可可西里宽阔的胸膛上,如美妇身影,曲折柔美;如高原阳光,光洁明亮。青藏线上的老兵、作家王宗仁摘下帽子,肃立在宽广的土地上。良久,良久!
对中国远古先民来说,昆仑山是遥远、神秘的。海拔60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险峻巍峨,广阔无垠的荒漠、草原充满了未可知的恐怖。是《山海经》第一次记载了西王母和昆仑山;是《山海经》第一次讲述了皇帝战蚩尤、升驾于昆仑之宫的传说;是《山海经》第一次叙述了大禹治水、导河积石的故事。而三千年前,“周穆王命造父驭车,乘八骏西巡昆仑,会西王母,乐而忘返”的故事,足以说明,中原文明与西部牧业文明的第一次碰撞只能是在昆仑山。而《山海经》中所描述的瑶池,便是烟波浩渺、美丽如银的青海湖。
《山海经》中,西王母是主宰人间祸福、掌握长生不老之药,“披发、戴胜、善啸”的女神;《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是一位雍容华贵、仪态万方、风雅唱和的女王。但无可置疑的是,这位羌族母系社会阶段的女性代表,俨然是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统治着青海湖流域到柴达木盆地南沿昆仑山中段,这片碧草连天、牛羊成群的肥美之地的一位王者。如果上溯到更远,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其文化之根和发展之脉息,也都和西王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轩辕黄帝与蚩尤决战的关键时刻,是西王母的鼎力相助,才使轩辕黄帝取得了胜利。
玉珠峰就在眼前,与昆仑山西北面的玉虚峰遥遥相望。
草原上空荡荡的,如果你发现一座山近在眼前,其实是你的错觉。
山像天边那样辽远,你只能把河流、高山、草原通过想象连接起来。
站在青藏公路上,玉珠峰似乎就在你的眼前,伸手可触。你可以沿着一道浅坡走向平坦的草地,向玉珠峰靠近;你也可以抬脚便走,在你预计的时间内到达。但,这个过程并没有那么简单。你目力所及之处,远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容易到达,甚至超过了你的能力范围。于是,你只能叹息。这就是玉珠峰首先给我的启示。
草原上静悄悄的,没有尽头,也没有归程。茫茫原野,你只能气喘吁吁、负重前行。不变的是自然,变的是人的内心。天堂的路上,没有死亡,只有灵魂的飞翔。当我站在昆仑山口,遥望满身披雪的玉珠峰,呼唤着已经离开人世,曾经为这片土地的安宁献出生命的勇士,我感受到的,是离开这个世界的人脱身而去,飞向天空的身影。
许多人构想过征服、缩短与山的距离、与心的距离,但无济于事。
玉珠峰矗立在格尔木市和玉树州交界之地,是昆仑山东段的最高峰,平均气温10摄氏度,海拔最高点6181米。峰顶被远古冰雪覆盖,周边是研究价值极高的大陆冰川。玉珠峰山体多变,但大部分山势较为平缓,6000万年间形成的积雪坚硬而密实,极少发生冰崩现象。纵深的冰层中,保存了大量的宇宙、天文、地理信息。南缓北陡的山形地貌为登山者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海拔4000米到6000米的山体,既适合扎营,又适合专业登山队调整和提高技术能力。南坡路线清楚明了,容易攀登,北坡距离不远,路线相对复杂,又为勇于挑战的登山者提供了三条登上玉珠峰的冰川,途中还会遇到冰壁、冰裂缝等复杂地形,完全可以使登山者体会到攀登的乐趣和艰辛。
在楚玛尔河藏羚羊保护站停留期间,我遇见了一位登山者,他来自南方,有着不甚健壮的身子,却很灵巧。他不是来游玩的,只为自己一生的向往,与大自然亲近的热望。他说,登上玉珠峰,是出于对这座大山的敬畏,是为了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历练自己。
从远处看,玉珠峰优雅平静,如梦如幻。北侧的西大滩,是世界上冰雪形态最为丰富多样的地区。蓝色的晴空下,大境巍峨,小景精致,辽阔的草原清新而洁净。
这时,一只苍鹰出现在天宇,再次提醒我与玉珠峰很远很远,还需谨慎、修炼。
山水有灵。神山不可能被征服,只需仰视,只需默默相守。 我为此感恩东方美神西王母,感恩这片浩荡的土地上,为人类做出贡献、牺牲自己的英雄。
荒原可可西里
当可可西里这片雄踞于青藏高原的旷野,被全世界瞩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地的时候,最应该感到欣慰的是生活在这片高地的藏羚羊、野牦牛、白唇鹿、雪莲和紫花针茅,还是终年守候在可可西里,面对死亡和恐惧,淡然一笑的巡山队员呢?对于这片长期习惯孤独、沉默不语、不善张扬,曾经遭受过蹂躏的大地而言,又将意味着什么?
乘车宛转而上,无人之地可可西里,中国大地上最美丽的一片土地,在巍峨的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徐徐展开。
太阳在头顶高悬,可可西里腹地辽阔、肃穆、庄严。黄绿参差的草地、翠珠般闪烁的湖水、赭黄的土地、绵延的雪山,在湛蓝的天空下像大海一样波澜壮阔、缓缓起伏。
我似乎掉进了陌生的苍穹,感觉到它的高深莫测。我没有奔跑的勇气,脚下像踩着弹力十足的海绵,摇摇晃晃。但可可西里依然平静、依然浩瀚,让我渺小的身躯不知置身何处。
这是我第三次进入可可西里,一次比一次吃力。虽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可怕,但我还是放慢了脚步,调整了呼吸,我没有别的奢望,只想再次扑进它的怀抱,细细品味它独有的体味,那属于人类沉思默想、心潮翻滚的东西。
白云在轻轻地飘,把天空打扫得干干净净。宽广的谷地上,密集的湖泊卓乃湖、太阳湖、可可西里湖、库赛湖、科考湖、西金乌兰湖如珍珠洒落,如群星荟萃,在散发着异香的大地上轻轻荡漾。
放眼望去,遥远的天边是布喀达坂山巅的皑皑积雪,它是可可西里最雄伟、高峻的山峰,正无比自豪地向人类阐释着地壳发生巨变后大自然皈依的真理,以证明伟大的先哲曾经讲述过的美妙寓言。
任何美的事物都在运动中行进,人们只能借助自己的悟性,领会可可西里罕见的美。无论从南向北,无论从北向南,可可西里总是在咏叹中,诉说着过去血雨腥风、硝烟弥漫的故事。而故事如此驚悸,带我陷入梦境,让我凝神注视、倾尽全力。在这片孕育苦难、光明和理想的大地上,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可可西里高寒缺氧,神圣而寂寞。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数以万计的野生动物藏羚羊、野牦牛、西藏野驴、白唇鹿、雪豹、金雕、盘羊、棕熊、藏原羚、藏雪鸡、红隼却义无反顾地占领了这片面临宿命之痛的奇谲之地,活跃着荒野之上令人瞠目的生物链。
为此我激动不已,心中涌起难以描述的波澜。
我知道,这一切是因遍布可可西里的雪山冰峰、荒漠戈壁;是因长时间的日照,强烈的温差,充足的水源、食物,清新的空气,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人类的干扰,更确切地说,是因为守卫可可西里的巡山队员,在历经20年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的艰辛努力,赶走凶残的盗猎分子后,保存了青藏高原特有物种、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和其他哺乳动物完整的栖息地,让它们潜在的摆脱了生存威胁,才使可可西里拥有了这般舒畅自由、这般干净明朗的天地。
而植物的种类也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山峦之上莲座状的,以细绒遮蔽身体的野生植物遍布山坡、沙砾,惊现出生命的奇迹。
为了存活,驼绒藜、马先蒿、垂头菊、毛猴花、水柏枝、钻叶风毛菊匍匐于地,扎下了深深的根;为了证实自己的存在,多刺绿绒蒿、垫状点地梅、蓝花棘豆、迭裂黄堇、微孔草开出了鲜艳迷人的花。
在可可西里,您无法忽略这些生灵的存在,它们生命的庄严与伟岸。它们是荒野的伴侣、月亮的情人;它们不惧风寒,任天地荒芜,只管在通往湖泊、伸向小溪的山坡上不停地歌唱,歌唱。给予人类的启示,不仅仅是火,是爱,是洗礼,更是无言的珍重、呵护与嘱托,是人类应该倾力付出,应该给予这些朴素而滚烫的生命,并与其同在、同呼吸、共命运的美德与修养。
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可可西里植株矮小、匍匐在地的野花更强大辉煌的生命;还有什么比这些野花纯净透明、秀丽芬芳的颜色更夺目的色彩,它们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同南极、北极同誉的世界第三极,它们有着人类无法企及的高度。
阳光洒落。披上一层金色的楚玛尔河缓缓流淌,如美妇身影,曲折柔美;如高原阳光,通透明亮。拥住泥土昂首向上的模样,为的是黑夜来临之前,再一次向神山布喀达坂雪峰顶礼膜拜。
就在我沉思不语的时候,草原深处出现了一群矫健的藏羚羊,由远及近,奔突而来,扬起的四蹄在空旷的草地上,卷起阵阵尘土,杂沓激越。
我凝神静气,我按捺住汹涌的激情,我眼见奔波的藏羚羊齐刷刷停下脚步,微闭深褐色美目,把俊俏的头颅伸进无比清凉的圣水之中……
荒原上没有声息,只有心脏在胸中怦怦作响。
这是多年未遇的场面。我惊喜,我能亲眼目睹这样的美。
美妙的生命
4月的可可西里,于清冷的风中,开始了植物群落新生命的又一次轮回。成群结队、身怀六甲的雌藏羚羊携带幼羚,正沿着千年万年踏出的茫茫古道,前往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产仔育幼。
这是神奇的、充满艰辛的生命通道。至今,藏羚羊的研究者也无法用科学、缜密的理论解释这一现象。
好在,这是藏羚羊自己的事,并不渴望人类的解读。
可可西里荒无人烟。严酷的自然环境下,暗藏着勃勃生机。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棕熊、藏原羚、高原鼠兔以顽强的生命力,保持着这片土地纯粹、完整、原始的生态系统,赋予了这片土地异常活跃的野性美。
2017年,波兰当地时间7月7日15时16分,中国“青海可可西里”在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通过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自此,可可西里,这片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山梁”、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的广袤大地便进入了极具独特生态审美价值、荒野品格的自然景观范畴,上升为国家保护的层面,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保护。 前方,便是诱人的卓乃湖。那软缎似的,刚刚融化的蓝色湖水,紫光闪耀,呼唤着来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和新疆阿尔金山地区繁殖育幼的雌藏羚羊。
匍匐水柏枝已经盛开。唐古特微孔草、雪灵芝、青海翠雀花、点地梅就要露出新芽。它们在此生存了上万年,它们或秀丽、或沧桑的面容,代表着可可西里两百多种野生植物的命运。它们伸展四肢,不得不匍匐在地,是为了吸纳地心甘霖,储存能量;它们昂头向上,精神矍铄,是为了于短促盛夏,完成生长、开花、结果、孕育新生命的过程。
荒野是候鸟和留鸟的最佳庇护所。如密西西比海岸荒野海边的灌木丛,让迁徙中的热带鸟,穿越开阔水域到达中美洲、南美洲;如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的荒野,一千多万个海鸟巢,为全球一半的帝雁提供了越冬地。可可西里也同样如此,是大型食草动物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与杂食动物棕熊、食肉动物狼和狐重要的避难所。
人类文明越是发展,越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自然事物的可贵。它们蕴含的价值是城市文明无法给予的;它们天然的野性,是人类贴近真实、亲近自然的途径。
特别是可可西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盗猎者唯利是图的残忍暴行,使藏羚羊面临生存危机、濒临灭绝。为保存藏羚羊完整的生命周期栖息地,雌藏羚羊长途迁徙、聚集产仔的路线不受人类干扰破坏,可可西里管理局的巡山队员们生死置之度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惨重代价。
请不要略去他们的名字,他们是杰桑·索南达杰、奇卡·扎巴多杰、才嘎、布琼、布周、旦正扎西、嘎瑪才旦、才仁桑周、王周太、王海林、罗延海、尕玛土旦、拉龙才仁、文尕宫保、赵新录、詹江龙、普错才仁、秋培扎西和年轻的队员龙周才加和袁广明……
他们的故乡在三江源头,他们的情与爱在可可西里。他们在平均海拔4600米、面积4.5万平方公里的荒野上苦苦支撑,练就了岩石般坚强的意志、大海般宽广的胸怀。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引领人类将道德关怀扩展到动物界,将目光转向地球的本质,也必将推进人类求得万物平等,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每一种生命拥有生存权利的文明进程。
迁徙的路,遥远、神秘,犹如魔道。
藏羚羊清澈的眼眸眺望着远方。
朝阳,映红了布喀达坂山峰的皑皑白雪。卓乃湖畔年复一年积聚热量的产房,尚留有一丝温暖的气息。高寒生态系统与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相互交织的这片热土,是祖先传下来的产仔之地、藏羚羊记忆中的天堂。
描述过藏羚羊迁徙过程的作家辛光武———我的父亲曾告诉我,动物的迁徙是生物学界的老话题。藏羚羊、凤蝶、飞蝗、大雁、驯鹿、北美野牛的迁徙,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课题。几千年来,藏羚羊群在海拔5000米的阿鲁盆地和可可西里荒原上自由往来。迁徙路线的两边,大多是海拔6000米以上,永远被冰雪覆盖的高山群峰,而散居于昆仑山下和阿尔金山一带待产的雌性藏羚羊,身体沉重,为保护胎儿免遭天敌侵害,必须小心谨慎,组成团队,沿着记忆中的路线,前往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太阳湖,完成生命中一年一度的产仔生育史。
此时,卓乃湖、太阳湖相对一年其他季节较为干燥,风沙也较少。平均最低气温5.3摄氏度,最高可达10- 20摄氏度。全年降水也几乎集中在这个季节。湖泊虽为咸水,但入水河流是含有盐碱物质及多种微量元素的淡水。茂密的苔草类、蒿草类及良好的禾本科植物,红景天、高山大黄、风毛菊、绿绒蒿这些极具药用性质的植物群落,又为雌藏羚羊提供了繁殖期间必需的营养。
与此同时,父亲还惊讶地发现,湖周围,细腻的胶泥表土,干结成了一个个瓦片状的凹形碟盘。雌藏羚羊产仔前后,常卧在上面,挤压出的奶水,不会渗漏,成了许多水鸟争食的美食,而水鸟的粪便富含氮磷钙,又成了母羊和出生不久的小仔喜欢舔食的食物。
如此流畅、如此优美的生存之道、食物链,像花瓣一样张开在荒野上。像月亮的银辉,像风和黎明,雕塑出可可西里奇谲的荒野景观,而庞大的山脉、险峻的冰川、艳丽的湖泊群和河流湿地,则记载着地球演变的历史和生命进化过程的精髓。
遗憾的是,写这篇文章时,没能与卓乃湖保护站站长秋培扎西取得联系,不然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呈现给大家。
这就是藏羚羊,这个美妙的生命在可可西里这片荒野,走入生命审美的一段历程。
作者简介:辛茜,女,散文家,评论家。著有散文集《眼睛里的蓝》《灵动的水》《茜草为红》《一望成雪》,长篇散文《燧火的赠品》《我的青海湖》,长篇报告文学《尕布龙的高地》等。现居西宁。
青海多山,多高山。当你接近庞大的山脉,你的心、你的情,便会无比开阔。仿佛已经开始接受人生各个阶段的模拟和暗示。
金盏花还在盛开,清澈的河流在湟源峡谷急速穿行。
越过日月山顶,天空蔚蓝,草地葱绿,翠珠般碧绿的湖水在阳光下闪耀。岸边,油菜花是黄的,青稞是绿的。再往西,便没了青稞,没了油菜花,只剩下赭色的土地、纯净的天空与黄绿的草原组成的西部风景。
两天之后,绵延不绝的昆仑山横亘在眼前,恍若到了另一个世界。
我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眼前的一切,任蓝色气息扑入心怀。
身边的王宗仁老师上百次进入昆仑,但依然和我一样激动不已。
他在思念他的战友,倒在这片高地上的每一位英雄。
他为我讲过太多的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深深地印在他的脑海。慕生忠的故事、一枚戒指的故事、一个工程师的故事、一个战士的故事。他们都是日夜守护在青藏线上的解放军战士,为拉萨运输物资、为格拉输油管道的安全、为通讯线路通畅。
昆仑山不似我想象的那般高峻挺拔,整个身形恍若一座巨大的高地。平静庄严,肃穆矜持,昂头瞩目,只为着遥望远方。
路边,莲座状的野草遍布山坡。粗糙的石砾间,紫色的、黄色的、蓝色的野花鲜艳夺目,显示着生命的奇迹。
无疑,这座西起新疆南部帕米尔高原,连接西藏北部,向东绵延至青海东部,横卧于中国西部的巨大山脉,是地球上平均海拔最高、延伸面积最大的山;是万山之祖、众山之王,是中华大地真正的脊梁。
在它庞大的山系中,东西走向的阿尔金山、祁连山、唐古拉山,成为数条大河的分水岭,而山岭间宽浅的谷地和丘陵则宽广无际,布满了晶莹剔透的湖泊。同时,它又像突兀的巨龙,把青海分成了两半,一半是青藏高原,另一半是柴达木盆地干旱区。无论从南向北,无论从北向南,只要翻越昆仑山,经过昆仑山口,截然不同的气候特征、各具特色的地貌与不同種类的生物,便会一一呈现在你的面前。
阳光洒落。长江源头的北支源流楚玛尔河,在可可西里宽阔的胸膛上,如美妇身影,曲折柔美;如高原阳光,光洁明亮。青藏线上的老兵、作家王宗仁摘下帽子,肃立在宽广的土地上。良久,良久!
对中国远古先民来说,昆仑山是遥远、神秘的。海拔6000米以上的冰雪世界险峻巍峨,广阔无垠的荒漠、草原充满了未可知的恐怖。是《山海经》第一次记载了西王母和昆仑山;是《山海经》第一次讲述了皇帝战蚩尤、升驾于昆仑之宫的传说;是《山海经》第一次叙述了大禹治水、导河积石的故事。而三千年前,“周穆王命造父驭车,乘八骏西巡昆仑,会西王母,乐而忘返”的故事,足以说明,中原文明与西部牧业文明的第一次碰撞只能是在昆仑山。而《山海经》中所描述的瑶池,便是烟波浩渺、美丽如银的青海湖。
《山海经》中,西王母是主宰人间祸福、掌握长生不老之药,“披发、戴胜、善啸”的女神;《穆天子传》中,西王母是一位雍容华贵、仪态万方、风雅唱和的女王。但无可置疑的是,这位羌族母系社会阶段的女性代表,俨然是人类社会初始阶段,统治着青海湖流域到柴达木盆地南沿昆仑山中段,这片碧草连天、牛羊成群的肥美之地的一位王者。如果上溯到更远,中华民族尊为人文始祖的轩辕黄帝,其文化之根和发展之脉息,也都和西王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轩辕黄帝与蚩尤决战的关键时刻,是西王母的鼎力相助,才使轩辕黄帝取得了胜利。
玉珠峰就在眼前,与昆仑山西北面的玉虚峰遥遥相望。
草原上空荡荡的,如果你发现一座山近在眼前,其实是你的错觉。
山像天边那样辽远,你只能把河流、高山、草原通过想象连接起来。
站在青藏公路上,玉珠峰似乎就在你的眼前,伸手可触。你可以沿着一道浅坡走向平坦的草地,向玉珠峰靠近;你也可以抬脚便走,在你预计的时间内到达。但,这个过程并没有那么简单。你目力所及之处,远不如你想象的那么容易到达,甚至超过了你的能力范围。于是,你只能叹息。这就是玉珠峰首先给我的启示。
草原上静悄悄的,没有尽头,也没有归程。茫茫原野,你只能气喘吁吁、负重前行。不变的是自然,变的是人的内心。天堂的路上,没有死亡,只有灵魂的飞翔。当我站在昆仑山口,遥望满身披雪的玉珠峰,呼唤着已经离开人世,曾经为这片土地的安宁献出生命的勇士,我感受到的,是离开这个世界的人脱身而去,飞向天空的身影。
许多人构想过征服、缩短与山的距离、与心的距离,但无济于事。
玉珠峰矗立在格尔木市和玉树州交界之地,是昆仑山东段的最高峰,平均气温10摄氏度,海拔最高点6181米。峰顶被远古冰雪覆盖,周边是研究价值极高的大陆冰川。玉珠峰山体多变,但大部分山势较为平缓,6000万年间形成的积雪坚硬而密实,极少发生冰崩现象。纵深的冰层中,保存了大量的宇宙、天文、地理信息。南缓北陡的山形地貌为登山者提供了理想的条件。海拔4000米到6000米的山体,既适合扎营,又适合专业登山队调整和提高技术能力。南坡路线清楚明了,容易攀登,北坡距离不远,路线相对复杂,又为勇于挑战的登山者提供了三条登上玉珠峰的冰川,途中还会遇到冰壁、冰裂缝等复杂地形,完全可以使登山者体会到攀登的乐趣和艰辛。
在楚玛尔河藏羚羊保护站停留期间,我遇见了一位登山者,他来自南方,有着不甚健壮的身子,却很灵巧。他不是来游玩的,只为自己一生的向往,与大自然亲近的热望。他说,登上玉珠峰,是出于对这座大山的敬畏,是为了培养自己坚强的意志力,历练自己。
从远处看,玉珠峰优雅平静,如梦如幻。北侧的西大滩,是世界上冰雪形态最为丰富多样的地区。蓝色的晴空下,大境巍峨,小景精致,辽阔的草原清新而洁净。
这时,一只苍鹰出现在天宇,再次提醒我与玉珠峰很远很远,还需谨慎、修炼。
山水有灵。神山不可能被征服,只需仰视,只需默默相守。 我为此感恩东方美神西王母,感恩这片浩荡的土地上,为人类做出贡献、牺牲自己的英雄。
荒原可可西里
当可可西里这片雄踞于青藏高原的旷野,被全世界瞩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1处世界遗产地的时候,最应该感到欣慰的是生活在这片高地的藏羚羊、野牦牛、白唇鹿、雪莲和紫花针茅,还是终年守候在可可西里,面对死亡和恐惧,淡然一笑的巡山队员呢?对于这片长期习惯孤独、沉默不语、不善张扬,曾经遭受过蹂躏的大地而言,又将意味着什么?
乘车宛转而上,无人之地可可西里,中国大地上最美丽的一片土地,在巍峨的唐古拉山和昆仑山之间徐徐展开。
太阳在头顶高悬,可可西里腹地辽阔、肃穆、庄严。黄绿参差的草地、翠珠般闪烁的湖水、赭黄的土地、绵延的雪山,在湛蓝的天空下像大海一样波澜壮阔、缓缓起伏。
我似乎掉进了陌生的苍穹,感觉到它的高深莫测。我没有奔跑的勇气,脚下像踩着弹力十足的海绵,摇摇晃晃。但可可西里依然平静、依然浩瀚,让我渺小的身躯不知置身何处。
这是我第三次进入可可西里,一次比一次吃力。虽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般可怕,但我还是放慢了脚步,调整了呼吸,我没有别的奢望,只想再次扑进它的怀抱,细细品味它独有的体味,那属于人类沉思默想、心潮翻滚的东西。
白云在轻轻地飘,把天空打扫得干干净净。宽广的谷地上,密集的湖泊卓乃湖、太阳湖、可可西里湖、库赛湖、科考湖、西金乌兰湖如珍珠洒落,如群星荟萃,在散发着异香的大地上轻轻荡漾。
放眼望去,遥远的天边是布喀达坂山巅的皑皑积雪,它是可可西里最雄伟、高峻的山峰,正无比自豪地向人类阐释着地壳发生巨变后大自然皈依的真理,以证明伟大的先哲曾经讲述过的美妙寓言。
任何美的事物都在运动中行进,人们只能借助自己的悟性,领会可可西里罕见的美。无论从南向北,无论从北向南,可可西里总是在咏叹中,诉说着过去血雨腥风、硝烟弥漫的故事。而故事如此驚悸,带我陷入梦境,让我凝神注视、倾尽全力。在这片孕育苦难、光明和理想的大地上,每一种生命的存在都具有非凡的意义。
可可西里高寒缺氧,神圣而寂寞。可是,不知什么时候,数以万计的野生动物藏羚羊、野牦牛、西藏野驴、白唇鹿、雪豹、金雕、盘羊、棕熊、藏原羚、藏雪鸡、红隼却义无反顾地占领了这片面临宿命之痛的奇谲之地,活跃着荒野之上令人瞠目的生物链。
为此我激动不已,心中涌起难以描述的波澜。
我知道,这一切是因遍布可可西里的雪山冰峰、荒漠戈壁;是因长时间的日照,强烈的温差,充足的水源、食物,清新的空气,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创造了条件。更重要的是,因为没有人类的干扰,更确切地说,是因为守卫可可西里的巡山队员,在历经20年爬冰卧雪、风餐露宿的艰辛努力,赶走凶残的盗猎分子后,保存了青藏高原特有物种、濒临灭绝的藏羚羊和其他哺乳动物完整的栖息地,让它们潜在的摆脱了生存威胁,才使可可西里拥有了这般舒畅自由、这般干净明朗的天地。
而植物的种类也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山峦之上莲座状的,以细绒遮蔽身体的野生植物遍布山坡、沙砾,惊现出生命的奇迹。
为了存活,驼绒藜、马先蒿、垂头菊、毛猴花、水柏枝、钻叶风毛菊匍匐于地,扎下了深深的根;为了证实自己的存在,多刺绿绒蒿、垫状点地梅、蓝花棘豆、迭裂黄堇、微孔草开出了鲜艳迷人的花。
在可可西里,您无法忽略这些生灵的存在,它们生命的庄严与伟岸。它们是荒野的伴侣、月亮的情人;它们不惧风寒,任天地荒芜,只管在通往湖泊、伸向小溪的山坡上不停地歌唱,歌唱。给予人类的启示,不仅仅是火,是爱,是洗礼,更是无言的珍重、呵护与嘱托,是人类应该倾力付出,应该给予这些朴素而滚烫的生命,并与其同在、同呼吸、共命运的美德与修养。
不知道,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比可可西里植株矮小、匍匐在地的野花更强大辉煌的生命;还有什么比这些野花纯净透明、秀丽芬芳的颜色更夺目的色彩,它们生活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同南极、北极同誉的世界第三极,它们有着人类无法企及的高度。
阳光洒落。披上一层金色的楚玛尔河缓缓流淌,如美妇身影,曲折柔美;如高原阳光,通透明亮。拥住泥土昂首向上的模样,为的是黑夜来临之前,再一次向神山布喀达坂雪峰顶礼膜拜。
就在我沉思不语的时候,草原深处出现了一群矫健的藏羚羊,由远及近,奔突而来,扬起的四蹄在空旷的草地上,卷起阵阵尘土,杂沓激越。
我凝神静气,我按捺住汹涌的激情,我眼见奔波的藏羚羊齐刷刷停下脚步,微闭深褐色美目,把俊俏的头颅伸进无比清凉的圣水之中……
荒原上没有声息,只有心脏在胸中怦怦作响。
这是多年未遇的场面。我惊喜,我能亲眼目睹这样的美。
美妙的生命
4月的可可西里,于清冷的风中,开始了植物群落新生命的又一次轮回。成群结队、身怀六甲的雌藏羚羊携带幼羚,正沿着千年万年踏出的茫茫古道,前往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产仔育幼。
这是神奇的、充满艰辛的生命通道。至今,藏羚羊的研究者也无法用科学、缜密的理论解释这一现象。
好在,这是藏羚羊自己的事,并不渴望人类的解读。
可可西里荒无人烟。严酷的自然环境下,暗藏着勃勃生机。野牦牛、藏羚羊、藏野驴、棕熊、藏原羚、高原鼠兔以顽强的生命力,保持着这片土地纯粹、完整、原始的生态系统,赋予了这片土地异常活跃的野性美。
2017年,波兰当地时间7月7日15时16分,中国“青海可可西里”在第41届世界遗产委员会大会上通过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面积最大的世界自然遗产地。自此,可可西里,这片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山梁”、藏语意为“美丽的少女”的广袤大地便进入了极具独特生态审美价值、荒野品格的自然景观范畴,上升为国家保护的层面,受到法律法规的严格保护。 前方,便是诱人的卓乃湖。那软缎似的,刚刚融化的蓝色湖水,紫光闪耀,呼唤着来自青海三江源、西藏羌塘和新疆阿尔金山地区繁殖育幼的雌藏羚羊。
匍匐水柏枝已经盛开。唐古特微孔草、雪灵芝、青海翠雀花、点地梅就要露出新芽。它们在此生存了上万年,它们或秀丽、或沧桑的面容,代表着可可西里两百多种野生植物的命运。它们伸展四肢,不得不匍匐在地,是为了吸纳地心甘霖,储存能量;它们昂头向上,精神矍铄,是为了于短促盛夏,完成生长、开花、结果、孕育新生命的过程。
荒野是候鸟和留鸟的最佳庇护所。如密西西比海岸荒野海边的灌木丛,让迁徙中的热带鸟,穿越开阔水域到达中美洲、南美洲;如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的荒野,一千多万个海鸟巢,为全球一半的帝雁提供了越冬地。可可西里也同样如此,是大型食草动物野牦牛、藏野驴、藏羚羊与杂食动物棕熊、食肉动物狼和狐重要的避难所。
人类文明越是发展,越能够深刻地感受到,自然事物的可贵。它们蕴含的价值是城市文明无法给予的;它们天然的野性,是人类贴近真实、亲近自然的途径。
特别是可可西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盗猎者唯利是图的残忍暴行,使藏羚羊面临生存危机、濒临灭绝。为保存藏羚羊完整的生命周期栖息地,雌藏羚羊长途迁徙、聚集产仔的路线不受人类干扰破坏,可可西里管理局的巡山队员们生死置之度外,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惨重代价。
请不要略去他们的名字,他们是杰桑·索南达杰、奇卡·扎巴多杰、才嘎、布琼、布周、旦正扎西、嘎瑪才旦、才仁桑周、王周太、王海林、罗延海、尕玛土旦、拉龙才仁、文尕宫保、赵新录、詹江龙、普错才仁、秋培扎西和年轻的队员龙周才加和袁广明……
他们的故乡在三江源头,他们的情与爱在可可西里。他们在平均海拔4600米、面积4.5万平方公里的荒野上苦苦支撑,练就了岩石般坚强的意志、大海般宽广的胸怀。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引领人类将道德关怀扩展到动物界,将目光转向地球的本质,也必将推进人类求得万物平等,与自然和谐相处,让每一种生命拥有生存权利的文明进程。
迁徙的路,遥远、神秘,犹如魔道。
藏羚羊清澈的眼眸眺望着远方。
朝阳,映红了布喀达坂山峰的皑皑白雪。卓乃湖畔年复一年积聚热量的产房,尚留有一丝温暖的气息。高寒生态系统与高原湿地生态系统相互交织的这片热土,是祖先传下来的产仔之地、藏羚羊记忆中的天堂。
描述过藏羚羊迁徙过程的作家辛光武———我的父亲曾告诉我,动物的迁徙是生物学界的老话题。藏羚羊、凤蝶、飞蝗、大雁、驯鹿、北美野牛的迁徙,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研究课题。几千年来,藏羚羊群在海拔5000米的阿鲁盆地和可可西里荒原上自由往来。迁徙路线的两边,大多是海拔6000米以上,永远被冰雪覆盖的高山群峰,而散居于昆仑山下和阿尔金山一带待产的雌性藏羚羊,身体沉重,为保护胎儿免遭天敌侵害,必须小心谨慎,组成团队,沿着记忆中的路线,前往可可西里腹地卓乃湖、太阳湖,完成生命中一年一度的产仔生育史。
此时,卓乃湖、太阳湖相对一年其他季节较为干燥,风沙也较少。平均最低气温5.3摄氏度,最高可达10- 20摄氏度。全年降水也几乎集中在这个季节。湖泊虽为咸水,但入水河流是含有盐碱物质及多种微量元素的淡水。茂密的苔草类、蒿草类及良好的禾本科植物,红景天、高山大黄、风毛菊、绿绒蒿这些极具药用性质的植物群落,又为雌藏羚羊提供了繁殖期间必需的营养。
与此同时,父亲还惊讶地发现,湖周围,细腻的胶泥表土,干结成了一个个瓦片状的凹形碟盘。雌藏羚羊产仔前后,常卧在上面,挤压出的奶水,不会渗漏,成了许多水鸟争食的美食,而水鸟的粪便富含氮磷钙,又成了母羊和出生不久的小仔喜欢舔食的食物。
如此流畅、如此优美的生存之道、食物链,像花瓣一样张开在荒野上。像月亮的银辉,像风和黎明,雕塑出可可西里奇谲的荒野景观,而庞大的山脉、险峻的冰川、艳丽的湖泊群和河流湿地,则记载着地球演变的历史和生命进化过程的精髓。
遗憾的是,写这篇文章时,没能与卓乃湖保护站站长秋培扎西取得联系,不然还有更精彩的故事呈现给大家。
这就是藏羚羊,这个美妙的生命在可可西里这片荒野,走入生命审美的一段历程。
作者简介:辛茜,女,散文家,评论家。著有散文集《眼睛里的蓝》《灵动的水》《茜草为红》《一望成雪》,长篇散文《燧火的赠品》《我的青海湖》,长篇报告文学《尕布龙的高地》等。现居西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