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微血管形态变化,为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本研究以捐献的20例新鲜人尸体的肝脏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经临床确诊的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患者.肝脏用生理盐水灌洗后,分别经肝动脉、门静脉、胆总管灌注不同颜色树脂.灌注成功后进行肝脏腐蚀,定位兴趣区(肿瘤及周围部位),观察其微血管形态及变化.结果 20例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标本,可测量肿瘤共有64个.其中直
【机 构】
:
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外科,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外科,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瘤外科,100038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微血管形态变化,为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的临床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本研究以捐献的20例新鲜人尸体的肝脏为研究对象.所有研究对象均为经临床确诊的结直肠癌肝脏转移患者.肝脏用生理盐水灌洗后,分别经肝动脉、门静脉、胆总管灌注不同颜色树脂.灌注成功后进行肝脏腐蚀,定位兴趣区(肿瘤及周围部位),观察其微血管形态及变化.结果 20例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标本,可测量肿瘤共有64个.其中直径>3 cm肿瘤有23个,≤3 cm的41个.肿瘤大体分为:单发结节型、多发结节型、弥漫型.其中>3 cm的肿瘤主要以肝动脉供血为主(21/23),≤3 cm的肿瘤主要以门静脉供血为主(36/41;P=0.004).扫描电镜提示: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微血管结构形态复杂,主要分为封闭的环形、分叉状、螺旋状、网格状,并且肿瘤直径不同,其微血管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不同直径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血供来源不同、微血管结构不同.这些特点对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瘤的临床治疗有重要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 了解激光消融在离体和活体肝组织的消融特性和温度变化,为临床制定消融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7W和5W两种功率激光仪对离体猪肝进行单针单点消融;采用5W功率激光仪对活体兔肝进行单针单点消融.两者能量输出均为1800J.观察不同功率激光在体内外肝组织造成的消融范围、形态以及5W功率激光消融过程中的温度变化.结果 激光消融灶为光纤向前发射形成,呈类椭圆形.消融灶从内向外可分为黑色碳化区及褐白色坏死
目的 评估热消融术后残留肝癌病灶的生物学活性以及联合索拉非尼对残留肿瘤组织增殖及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建立兔VX2移植肝癌模型,随机分为三组:空白对照组(n=7)、微波消融组(n=7)、以及微波消融联合索拉非尼治疗组(n=7).微波消融参数设定为20 W×1 min,肿瘤均有残留.对照组行开腹假手术.联合治疗组术后1~10 d每日以索拉非尼灌胃,剂量20 mg/kg;对照组与消融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
目的 探讨在Whipple术中保护异位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并绕门静脉后方上行的肝总动脉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海医院胰腺外科2011年9月至2013年5月4例Whipple手术资料.4例患者肝总动脉均异位起源于肠系膜上动脉并绕门静脉后方上行,总结避免此种异位肝总动脉损伤的方法.结果 按照我们的方法,4例患者在Whipple术时均未损伤异位的肝总动脉.手术时间160~215 mi
目的 探讨胆总管探查金属探条致胆总管远段穿通伤(PIDC)后行胆总管T管引流(DBT)+腹膜后间隙引流的疗效.方法 对我科2010-2012年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术中发生胆总管远段穿通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例发生胆总管穿通伤的患者术中行胆总管T管引流+腹膜后间隙引流,术后给予禁食、胃肠减压、营养支持、抗生素等治疗,均顺利康复.结论 对于单纯胆总管远段由金属探条所致穿通伤患者,在确保
目的 分析腹膜后软组织肉瘤的预后和放射治疗作用.方法75例中,50例为首程治疗,25例为局部复发后再治疗.50例初治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其中13例接受术后放射治疗.25例外院术后复发再治疗患者有16例接受手术,其中3例接受术后放射治疗,另9例接受单纯放射治疗.结果全组、初程和复发再治疗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39%、40%和37%.全组患者手术完整切除、部分切除和未切除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52.7%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轻中度胰腺炎患者实施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可行性及手术时机.方法 将26例确诊后经保守治疗病情平稳、发病48 h内行LC术轻中度胆囊结石伴胰腺炎的患者列为早期LC组,与58例延期手术组的临床资料作对照研究.结果 所有LC手术成功.早期手术组术后第1、3、5、7天的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血尿淀粉酶、碱性磷酸酶与延期手术组入院治疗第1、3、5、7天比较,差异无统计
目的 对比分析射频消融(RFA)与再次手术切除(SRR)对符合米兰标准的术后复发性肝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检索PubMed、Ovi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收集2013年12月前公开发表的比较射频消融与再次手术切除治疗符合米兰标准复发性肝细胞癌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的文献.两名研究人员对纳入研究文献进行独立的质量评价后,提取两组患者生存
目的 探讨肝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的影像特征,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证实的肝脏EHE的CT和MRI表现及临床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6例行CT检查,6例行MRI检查,4例同时行CT、MRI检查.其中4例采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结果 16例肝脏EHE中,6例为单发,10例为多发.10例CT平扫呈不均匀较低密度,其中4例病灶内细小钙化灶.MRI T1WI显示病灶
全内脏转位(situs inversus totalis,SIT)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畸形.在自然人群中的发生率仅为0.005% ~0.025%[1].SIT供者在临床中更为罕见,大多数外科医生对此种情况经验较少.至2012年12月,本院共完成SIT供者器官切取2例,现总结报告如下,旨在为今后SIT供者器官切取工作提供临床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