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在暗中,不断过滤的自我”

来源 :诗歌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ai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丽隽:《野渡》,《人民文学》2018年第9期
  在我的印象中,叶丽隽沉默、内敛,不知确否?
  ——是在一次会议上,我与叶丽隽匆匆见过,亦未交谈。但在此前的2013年,《扬子江诗刊》曾经与《文学报》《诗刊》《花城》等报刊搞过一个“六刊一报新世纪诗歌作品联展”,叶丽隽的诗被重点推出,时任主编子川先生嘱我对联展做一个述评,因此我得以较为集中地阅读了叶丽隽,发现她的诗作“生命的俗在与停滞经常会在动的自然与动的世界中予以表现,并且与它们内在呼应”。我发现叶丽隽的诗是那么优秀、那么独特!她的《春水吟》和《我记得这茫茫芦苇》,都是很多朋友所熟知的名篇,也很突出地体现了她的创作特点。这次读她的新作,又一次感受到她的诗中个体生命与自然万物之间的内在呼应。她的自我總是在俗世中,在自然里,生长、“攀爬”(《易弦记》)、“婆娑”(《将饮》)、反刍(《野蕨》),暗自在内心里隐忍、自省(《败酱草》),渴望着救渡(《野渡》),“凯觎”或向往着某种更加激越的状态(《春夜微醺》《激动史》)。我惊讶于叶丽隽为什么会有如此突出的自我意识,且将这种意识时时处处地自觉、贴切地呼应于自然?
  除了一些特殊的情况,叶丽隽的自我总是很弱,谦卑、真实、低调,很少昂扬。但无论是何种情况,她的自我又总是呼应于自然,生命与自然时时处于神秘交流和互为启示的状态,正是在这种交流与启示中,心灵的体验与人生思考得以丰厚,得以提升。《败酱草》一诗,简直就像是诗人自我的写照——
  “……我已远远地退后/败酱草一样/埋首于人世的低处/在苦涩的陈腐气中,沉溺并懂得/山野之间,有着本然的救赎/几乎是一种呼唤呢——怀揣一腔虚火/我惦念着郊外/乱丛之下,那清热解毒的草木/诚如,再粗鄙的个体,也需要一个隐蔽所/一个在暗中,不断过滤的自我”。
  叶丽隽于自然,极擅写草木。她在败酱草这里,发现了自己会心与认同的品格,“退后”和“埋首于人世的低处”,于“隐蔽”的“山野之间”去寻求“救赎”。但是在另一方面,她近乎又以草木为师,法于自然地反讽着自我。她“燎泡上唇”“怀揣一腔虚火”“惦念着”需要“清热解毒”——这是一个时时“在暗中,不断过滤的自我”。叶丽隽诗中自省式的“过滤”,使诗人的自我几乎在每一首诗中都有一次净化,都能得到有益的增进,同时也呈现出自我生命的真实与复杂。所以在《野蕨》——就是《诗经》所云的那“陟彼南山,言采其蕨”“那卷曲,脆弱于世/又欲触及四周”的野蕨中,她既从野蕨那里“回溯”向自己,复又在对“埋藏的自我”的“反复耕耘”中“升腾起火焰”。这样的“火焰”,也喻示着叶丽隽的自我中明亮的方面,如同《将饮》中的“悬钩子”,“它们依旧饱满、红亮”……叶丽隽常常会心于草木,呼应自然,但她的写作,又决不仅仅局限于此。在《野渡》《晨曲》《激动史》和《易弦记》等作品中,诚如我在前面所指出的,她的自我同样会在面对俗世、面对更加广阔的世界时转向自身,暗暗地进行对话、反刍和“过滤”,生成一个新的自我——在我对中国女性诗歌的有限阅读中,很少有人能够像叶丽隽这样具有如此自觉的自我意识和具有如此独特、美妙的自我生成机制。她在一些场合的沉默与内敛,也许正是一种自我的保持,抑或生成?
其他文献
这首挽歌的翻译,对我来说首先是出于“回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编选《最明亮与最黑暗的:二十家诺贝尔奖获奖诗人作品新译》时,我第一次读到它的中译本,即李笠翻译的《悼约翰·邓》,就深深地被它震动了.,可以说,这不仅是布罗茨基本人,也是整个二十世纪现代诗歌对我最有影响的诗作之一。  多年来,我时时想回到这首诗上来。而回到一首诗并真正进入一首诗的最好方式就是翻译。只是我手边的几本布罗茨基英译诗选都没有收入
苏黎,女,甘肃山丹县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在《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刊》《诗选刊》《中国诗歌》等刊物发表作品。出版有散文集《一滴滋润》,诗集《苏黎诗集》《月光谣》等。作品入选《中国年度最佳诗歌》《中国年度诗歌精选》等多种选本。参加过诗刊社第24届青春诗会。  白鹤林,本名唐瑞兵,1973年生,四川蓬溪人。现为绵阳市文化馆创作编辑。1993年开始发表作品。有诗歌收录国内数十种选本,及译介到外国。
雪落中山广场  我从广场这一头,走向  那一头的时候  你的脸,登时  变得煞白  扶梯上的灯光有些诡異  与我擦肩而过的时候  你,一下子  变得格外陌生  那些罹患感冒的钢铁和机器  即使无一例外地慢下来  方向盘一再向内  却始终无法接近你辟谷的内心  对于一枚硕大无朋的雪花而言  每一个入口  都有一条令人心碎的切线  无疾而终,又难以说得出口  而广场的每一个出口  都被命运的风沙蒙在鼓
哦,烈山  你的灯亮了,路亮了,山亮了,水亮了,村庄亮了  “大禹治水,烈山焚泽”,上古那场通天大火点亮了  人类文明  一代又一代, “掘炭人”在暗无天日的深渊里凿取光  明,于是  有了千頃南湖,环湖大道十里柳烟大朵大朵开放  有了万亩榴园,绿色燃烧浩瀚风景  大方寺的钟声穿越千年  陶罐下篝火燃旺了传说中的光明顶  瑞雪飘飘、春事烂漫,降下丰收的天庭乐章  雁阵追赶头脑风暴呼啸划过长空  人
《宫以整饬,园以萧散》 设计者:陈文康 刘潇弋设计理念:作为皇家园林,颐和园的显著特征是宫殿与园林并存。以东宫门宫廷区和佛香阁组群为代表的宫殿区表现出轴线对称、秩序井然的特点;以苏州街、谐趣园为代表的园中园则表现出曲折错落,灵活自由的特点。概括起来就是“宫以整饬,园以萧散”。这块场地正处于宫殿区南侧,紧邻文昌院,同时处于颐和园山水格局之下,与昆明湖、荷花池等园林景观关系密切。本方案便从此处入手,对
编者按:本科学校不理想,该同学最终通过“三跨”考入理想大学。  在充分发挥“内力”自省的同时,可以借助“外力”刺激来调节自我的学习态度和方式。一定要记住为你推开窗的,是你自己,而不是别人。  我是黄河科技学院工商管理专业的学生,久经考虑最终选择“三跨(跨专业、跨学校、跨地区)”,考研的方向是中国人民大学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专业。下面是我备战考研的“战略”分析,希望能给2021年的考研学子提供一些经验
一  珞珈山上,武汉大学的逸夫楼里面,曾经有三个学  院,西边是历史学院,中间是哲学学院,东边是文学院。  逸夫楼东面就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我常常想,人文  学科,像历史、文学、哲学、政治,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  文学作为一门学科,其独特性是什么?  我自己有一些浅显的思考。我觉得这些学科首先在  说话的方式和目标上是不一样的,文学的特点也体现在  这个地方。对于同样一个事件,历史、哲学、文学、
七夕的夜晚,我就是  那个仰望天河的人  多么遗憾,我看不清  有多少只鸟在振翅高飞  看不清鹊桥是否在重建  此刻,我宁愿相信  那些传说,都是真的  在这平凡的人间,我相信  牛郎来过,织女来过  我相信,流火的七月  也流传着万劫不复的爱情  在这平凡的人间,我熟悉  每一座山的高度  每一条河的走向,我甚至熟悉  那些鸟类飞翔的姿势  多么遺憾啊,沿着淡淡的月光  我就是看不到,天河的彼岸
你小巧的手掌  刚好握住了我粗糙的裸脚  你把地板上的碎趾甲  一粒一粒捡起,像是在捡拾  一段天上人間的爱情  午后阳光正好,在太仓  这古老的爱情发源地  浏河塘的流水也是缓慢的  周围的一切都静了下来  窗外,月季安逸的开着  双飞的大雁,正掠过长空  如果再安静一点就更好了  你的呼吸,就能轻易漫过  我的心跳,就能平复我  慢慢潮红的眼睛,在太仓  在这个美好如初的午后  我把这一切,都
柏桦:《南京组诗》,《钟山》2018年第2期  《南京组诗》,让我好生欢喜!  作为一位杰出的抒情诗人,柏桦以对“旧”的怀念和对“旧”的沉湎著名。“唯有旧日子带给我们幸福”,应该是柏桦最有名的诗句。根据《柏桦自撰文学年谱》,1988年8月,他结束了自己“荒唐的生活”而“赴南京农业大学教授英文”,1992年“离开南京,返回成都,从事写作”。“甚是快乐”、计约四年的南京生活形成了柏桦相当深刻的“南京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