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和平法图集,指出非框架梁结构设计中的常见错误,提出了非框架梁结构设计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供设计人员参考。
关键词:非框架梁;次梁;结构设计
非框架梁即两端不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是砌体结构及和混凝土结构中常见梁,因其两端均不与框架柱相连,所以是结构中的非抗震构件,笔者在多年的结构识图教学过程中发现其在设计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结合11G101-1图集做简要说明。
一、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
问题一:实际工程中非框架梁下部纵筋在端支座锚固长度不满足图集要求。
某幼儿园部分梁平法施工图如图1所示,非框架梁LL13的下部纵筋为,根据非框架梁配筋构造,见图3,梁下部纵筋在端支座可直锚,锚固长度为12d=12×25=300mm,假定保护层为25mm,则主梁宽度应大于等于325mm才能满足次梁下部纵筋直锚要求,否则应弯锚或机械锚固,弯钩或机械锚固形式见图集第55页,其锚固长度的投影长度可取为基本锚固长度的60%,0.6Lab=0.6×35×25=525mm,显然弯锚对支座宽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工程根本做不到。
如果次梁中有受扭腰筋,见图2,根据图集注6,梁下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应为La,按C30混凝土计算La=35d=35×25=875mm, 显然支座宽度不足,应弯锚,弯锚构造要求见图1,伸入支座水平段应≥0.6Lab=0.6×35×25=525mm,显然支座宽度不满足次梁纵筋锚固长度水平段要求。
问题二:负弯矩筋截断存在盲区
根据图集要求,主次梁节点“设计按铰接时”,边支座负弯矩筋在端跨净跨的Ln1/5处截断;主次梁节点“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即按刚节点计算时,边支座负弯矩筋在端跨净跨的Ln1/3处截断。根据注10,“设计按铰接时”“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由设计指定,经过调查,几乎没有设计院在出图时具体说明哪些主次梁节点按“铰接”哪些主次梁节点按“刚接”设计。其次,按照图集要求,即便是按铰接对待,上部纵筋的锚固长度水平段也应满足≥0.35 Lab基本要求,以图1为例,上部通长筋为,其0.35 Lab=0.35×35×14=172mm,假定主梁保护层厚度为25mm,已知箍筋直径8mm,上部通长筋直径20mm,则主梁宽度应≥172+25+8+20=225mm,主梁宽度显然不足。
二、结构设计改进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无受扭腰筋时,下部应考虑设计为直锚,可以适当采用较小的钢筋直径和适当增大主梁截面宽度。无需弯锚,应为弯锚对主梁宽度要求更大。
(二)有受扭腰筋时,因支座宽度不足直锚,下部纵筋往往采用弯锚,此时必须增大主梁截面宽度,使其满足次梁纵筋≥0.6Lab条件。
(三)如次梁端支座有负筋截断,设计院应指明主次梁节点是按“铰接”还是“刚接”。另外,设计人员应核算支座宽度是否够“铰接”或“刚接”的条件。
以上是笔者对非框架梁结构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供设计人员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 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
关键词:非框架梁;次梁;结构设计
非框架梁即两端不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是砌体结构及和混凝土结构中常见梁,因其两端均不与框架柱相连,所以是结构中的非抗震构件,笔者在多年的结构识图教学过程中发现其在设计中存在一系列问题,下面就这些问题结合11G101-1图集做简要说明。
一、结构设计中存在问题
问题一:实际工程中非框架梁下部纵筋在端支座锚固长度不满足图集要求。
某幼儿园部分梁平法施工图如图1所示,非框架梁LL13的下部纵筋为,根据非框架梁配筋构造,见图3,梁下部纵筋在端支座可直锚,锚固长度为12d=12×25=300mm,假定保护层为25mm,则主梁宽度应大于等于325mm才能满足次梁下部纵筋直锚要求,否则应弯锚或机械锚固,弯钩或机械锚固形式见图集第55页,其锚固长度的投影长度可取为基本锚固长度的60%,0.6Lab=0.6×35×25=525mm,显然弯锚对支座宽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工程根本做不到。
如果次梁中有受扭腰筋,见图2,根据图集注6,梁下部纵筋锚入支座长度应为La,按C30混凝土计算La=35d=35×25=875mm, 显然支座宽度不足,应弯锚,弯锚构造要求见图1,伸入支座水平段应≥0.6Lab=0.6×35×25=525mm,显然支座宽度不满足次梁纵筋锚固长度水平段要求。
问题二:负弯矩筋截断存在盲区
根据图集要求,主次梁节点“设计按铰接时”,边支座负弯矩筋在端跨净跨的Ln1/5处截断;主次梁节点“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即按刚节点计算时,边支座负弯矩筋在端跨净跨的Ln1/3处截断。根据注10,“设计按铰接时”“充分利用钢筋的抗拉强度时”由设计指定,经过调查,几乎没有设计院在出图时具体说明哪些主次梁节点按“铰接”哪些主次梁节点按“刚接”设计。其次,按照图集要求,即便是按铰接对待,上部纵筋的锚固长度水平段也应满足≥0.35 Lab基本要求,以图1为例,上部通长筋为,其0.35 Lab=0.35×35×14=172mm,假定主梁保护层厚度为25mm,已知箍筋直径8mm,上部通长筋直径20mm,则主梁宽度应≥172+25+8+20=225mm,主梁宽度显然不足。
二、结构设计改进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无受扭腰筋时,下部应考虑设计为直锚,可以适当采用较小的钢筋直径和适当增大主梁截面宽度。无需弯锚,应为弯锚对主梁宽度要求更大。
(二)有受扭腰筋时,因支座宽度不足直锚,下部纵筋往往采用弯锚,此时必须增大主梁截面宽度,使其满足次梁纵筋≥0.6Lab条件。
(三)如次梁端支座有负筋截断,设计院应指明主次梁节点是按“铰接”还是“刚接”。另外,设计人员应核算支座宽度是否够“铰接”或“刚接”的条件。
以上是笔者对非框架梁结构设计问题的几点思考,供设计人员参考应用。
参考文献:
[1] GB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
[2] 11G101-1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则和构造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