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七十年代开始的声势浩大的教学改革,到现在已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但是有一个老大难的问题仍然困扰着广大的语文老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的语文老师。农村中小学生基本功普遍很差。就拿我校近几年来语文试卷分析和平时学生做的语文、政史类的作业分析统计来看,试卷、作业书写端正,字迹清楚字形较美观(而这些都不得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的要求)的不到4%,而书写潦草,字形较差的将近70%,其中有15%的试卷,字迹令人难以——分辨,字形“面目可憎”。作文中错别字现象也十分严重,错别字在10个以上,不堪设想,这些初中毕业生走上社会后,我们年轻公民的文化素质将是怎样的状况,我们社会的文化整体水平将会降到怎样的地步。
要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就要从教育入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是学校中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那么,语文教学中需要进行哪些素质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思维素质、心理素质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素质,这几个方面缺少任何一项都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又不是语文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想象,一个书写似满纸涂鸦,作文错别字连篇,讲话则词不达意的人,能在今后听社会上站稳脚跟吗?
为什么教改搞了几十年,农村中小学生语文基本功差的现象至今仍如此严重地存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思想上不够重视。有些教师,特别是是有些青年教师,把教改跟语文基本功训练对立起来,在他们看来,提倡训练语文基本功,这是传统教育的做法,认为搞教改就是要打破这些“传统”。于是不少教师只追求语文教学课堂中的热热闹闹,而不肯引导学生扎扎实实训练基本功。
其次,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意识模糊,据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六年约2160课时,占上课总时数的五分之二,初中三年约500课时,占上课总数的六分之一左右。安排这么多的课时教学语文,能说主阵地不在课堂?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从所周知的原因,从大面积来看主阵地意识己经相当模式糊。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有一些老师便于工作从课内损失课外补上打主意,致使学生的课业负担久重不减。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强化主阵地意识,努力上好每堂课,使学生每堂正课都有所得。至于课外主要不是用来做习题,而是为他们提供学习和运用语文良好条件,促其全面发展。
再者是方法上指导少,训练量不足,任何一种基本功的训练都有一定的规律。姑且以书定来讲,如何执笔,如何运笔,如何结体,如何布局,都有一些科学的方法,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有计划地指导。点拨的语言不在多少,而在于要让学生真正开窍。可是在我们现有的日常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自己就没有很好地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结果当然只能以己之惛惛,使学生惛惛了。说实在的,当前,学生的作业量是不轻的,但几乎者是对准确了中考的“模拟训练”,学生整天泡在这类题海中,真正属于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量量是不足。古往今来,曾能收到一定的成效,可是今天的学生练字,一天打渔三天晒网;即便是坐下来练字,也是心不在焉地乱涂几笔交差了事。就算这样的训练量,也少得可怜。
最后是未能把握语文教学的主攻方向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考核成绩的培养上。目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是过了头,而是有所忽视。例如从一些学校开设的“公开课”,不引导学生查字、释词、炼句、读篇可以略见一斑,对语文基本能力考核成績的培养是厚此薄彼,考试内容考多的,读写能力考核成绩就是层层加码,考试内容考勤制度很少的听说能力则不屑一顾。其实,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考核成绩的形成又离不开基础知识——字、词、句、篇,以及包含在文章之中的语法、修辞、逻辑和文学常识。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语文教学形式上的单篇性和内容上的综合性相结合的特点所决定的。抓住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这个主攻方面,就能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思想教育的渗透,智力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是各有所本,就能一一落实。
我觉得,要真正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老大难的问题,出路只有一条: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要落实处,而这个实处,也是只有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
要提高我们的民族素质,就要从教育入手,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这是学校中一切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根本任务。那么,语文教学中需要进行哪些素质教育呢?我认为主要应全面提高学生思想素质、思维素质、心理素质和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素质,这几个方面缺少任何一项都将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而语文基本功的训练又不是语文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不可想象,一个书写似满纸涂鸦,作文错别字连篇,讲话则词不达意的人,能在今后听社会上站稳脚跟吗?
为什么教改搞了几十年,农村中小学生语文基本功差的现象至今仍如此严重地存在呢?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思想上不够重视。有些教师,特别是是有些青年教师,把教改跟语文基本功训练对立起来,在他们看来,提倡训练语文基本功,这是传统教育的做法,认为搞教改就是要打破这些“传统”。于是不少教师只追求语文教学课堂中的热热闹闹,而不肯引导学生扎扎实实训练基本功。
其次,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意识模糊,据了解,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小学六年约2160课时,占上课总时数的五分之二,初中三年约500课时,占上课总数的六分之一左右。安排这么多的课时教学语文,能说主阵地不在课堂?而现在的实际情况是,由于从所周知的原因,从大面积来看主阵地意识己经相当模式糊。课堂教学效益不高,有一些老师便于工作从课内损失课外补上打主意,致使学生的课业负担久重不减。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是:强化主阵地意识,努力上好每堂课,使学生每堂正课都有所得。至于课外主要不是用来做习题,而是为他们提供学习和运用语文良好条件,促其全面发展。
再者是方法上指导少,训练量不足,任何一种基本功的训练都有一定的规律。姑且以书定来讲,如何执笔,如何运笔,如何结体,如何布局,都有一些科学的方法,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有计划地指导。点拨的语言不在多少,而在于要让学生真正开窍。可是在我们现有的日常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自己就没有很好地掌握书写的基本方法,结果当然只能以己之惛惛,使学生惛惛了。说实在的,当前,学生的作业量是不轻的,但几乎者是对准确了中考的“模拟训练”,学生整天泡在这类题海中,真正属于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量量是不足。古往今来,曾能收到一定的成效,可是今天的学生练字,一天打渔三天晒网;即便是坐下来练字,也是心不在焉地乱涂几笔交差了事。就算这样的训练量,也少得可怜。
最后是未能把握语文教学的主攻方向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考核成绩的培养上。目前,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不是过了头,而是有所忽视。例如从一些学校开设的“公开课”,不引导学生查字、释词、炼句、读篇可以略见一斑,对语文基本能力考核成績的培养是厚此薄彼,考试内容考多的,读写能力考核成绩就是层层加码,考试内容考勤制度很少的听说能力则不屑一顾。其实,读写听说能力是语文的基本能力,这些能力考核成绩的形成又离不开基础知识——字、词、句、篇,以及包含在文章之中的语法、修辞、逻辑和文学常识。这是由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思想性、语文教学形式上的单篇性和内容上的综合性相结合的特点所决定的。抓住了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这个主攻方面,就能为大面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打下了厚实的基础,思想教育的渗透,智力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就是各有所本,就能一一落实。
我觉得,要真正解决语文教学中存在的诸多老大难的问题,出路只有一条:语文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要落实处,而这个实处,也是只有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