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建立城镇居民医疗保障制度是完善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而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又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战略性举措之一。医疗保障制度改革这项涉及方方面面关系和亿万居民切身利益的极其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其成败是影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程的关键。本文分析了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以及完善方案的探讨
[关键词] 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 现状 对策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倍受关注,也是较为棘手、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牵涉多个领域,构成因素纠葛复杂。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形成一个覆盖面广的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开看病贵难题的第一把钥匙。因此,切实解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解决城镇所有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动医疗保险向城镇居民全员迈进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實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1]。
1、试点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1.1制度实践过程中的政府责任问题
在制度实践的过程中应明确和强化政府的责任。一些地区的地方财力有限,导致财政补贴资金难以落实,很大一部分参保居民的医疗费用仍得不到较好的保障。医疗消费需求、医疗成本、医疗支出费用以及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都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在加大,尤其导致县(市)政府的财政压力备受困扰。
1.2制度设计的缺陷有待完善
制度设计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补偿模式上。有的地区居民医保只能享受大病住院的补偿,因为未设置门诊诊疗项目和医疗补助,导致多数居民参保后享受不到任何医疗保障待遇,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参保积极性。
1.3制度中城镇居民的内涵界定不清,覆盖面小
在局部试点地区对城镇居民的内涵界定不清,如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农民工是否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定。各种因素的影响,居民的参保率不高,且已有的参保对象更多涉及老、幼、病、弱以及低收入和无收入者等社会弱势群体,制度覆盖面小。
1.4制度运行的抗风险能力有限
制度运行的抗风险能力主要与制度的覆盖面、统筹层次、基金的风险控制能力等几个因素有关,导致制度抗风险的能力较弱。由于试点地区的统筹层次多为县级、市级统筹,而这种较低的统筹层次不利于发挥出基金分散风险、调剂余缺、互助共济的作用。另外,由于缺乏内外部的双重监督体制,导致基金风险控制和监管的能力比较弱。
2、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探讨
2.1合理界定各级政府责任
任何政府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在公共服务改革中,我们们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实现责任互补。建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资助比例可参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因为这两种制度覆盖的都是弱势群体,并都具有半救助的性质。考虑到城镇居民的医疗消费比农村高,国家在制度的资助比例可以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多一些,城镇居民的征缴比例可以适当加大[2-3]。
2.2着力增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吸引力
根据各地情况适当提高保障范围。在当前的形势下,应该根据各地情况制定多种保障水平。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参保人员化解门诊医疗风险,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强居民医保制度的吸引力。[4]同时提高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医疗保险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2009年至今,很多城市都已或准备将居民医保的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
2.3明确城镇居民内涵和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对灵活就业人员中的低收入群体开放,而不可拘泥于“非从业城镇居民”这个狭小的范围。要尽快把大学生纳入正在试点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在具体制度设计和保障水平上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点[5]。
2.4委托专业健康保险公司进行日常事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由于医疗保险涉及到医、保、患等多重主体的利益,又加上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加大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控制难度。由于医疗保险的特殊性,需要高度专业化的人员进行监督、定损、核保及核赔等,因此需要较高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社保经办机构往往不具备这样的专业化人才和管理机制,建议社保经办机构和专业化的健康保险公司合作,委托专业健康保险公司进行日常事务管理和风险控制,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孙文基.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7):457-458.
[2]丛树海.论构建以大病保障为核心的医疗保障制度[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1):26-33.
[3]顾昕.走向全民医保———中国新医改的战略与战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4]王鸿勇.医疗保险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7,4:28-29
[5]刘继同.陈育德“一个制度、多种标准”与全民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J].人文杂志,2006(3):42-44.
[关键词] 医疗保险 城镇居民 现状 对策
“看病难,看病贵”是当今倍受关注,也是较为棘手、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牵涉多个领域,构成因素纠葛复杂。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决此问题的关键所在,形成一个覆盖面广的医疗保障体系是解开看病贵难题的第一把钥匙。因此,切实解决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解决城镇所有居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推动医疗保险向城镇居民全员迈进是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實现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重要手段和方式,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1]。
1、试点地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现状及问题
1.1制度实践过程中的政府责任问题
在制度实践的过程中应明确和强化政府的责任。一些地区的地方财力有限,导致财政补贴资金难以落实,很大一部分参保居民的医疗费用仍得不到较好的保障。医疗消费需求、医疗成本、医疗支出费用以及政府面临的财政压力都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不断加剧在加大,尤其导致县(市)政府的财政压力备受困扰。
1.2制度设计的缺陷有待完善
制度设计的缺陷主要表现在补偿模式上。有的地区居民医保只能享受大病住院的补偿,因为未设置门诊诊疗项目和医疗补助,导致多数居民参保后享受不到任何医疗保障待遇,直接影响到居民的参保积极性。
1.3制度中城镇居民的内涵界定不清,覆盖面小
在局部试点地区对城镇居民的内涵界定不清,如灵活就业人员和进城农民工是否纳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没有明确的规定。各种因素的影响,居民的参保率不高,且已有的参保对象更多涉及老、幼、病、弱以及低收入和无收入者等社会弱势群体,制度覆盖面小。
1.4制度运行的抗风险能力有限
制度运行的抗风险能力主要与制度的覆盖面、统筹层次、基金的风险控制能力等几个因素有关,导致制度抗风险的能力较弱。由于试点地区的统筹层次多为县级、市级统筹,而这种较低的统筹层次不利于发挥出基金分散风险、调剂余缺、互助共济的作用。另外,由于缺乏内外部的双重监督体制,导致基金风险控制和监管的能力比较弱。
2、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探讨
2.1合理界定各级政府责任
任何政府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在公共服务改革中,我们们应当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和社会的作用,实现责任互补。建议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资助比例可参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因为这两种制度覆盖的都是弱势群体,并都具有半救助的性质。考虑到城镇居民的医疗消费比农村高,国家在制度的资助比例可以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多一些,城镇居民的征缴比例可以适当加大[2-3]。
2.2着力增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吸引力
根据各地情况适当提高保障范围。在当前的形势下,应该根据各地情况制定多种保障水平。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参保人员化解门诊医疗风险,而且可以进一步增强居民医保制度的吸引力。[4]同时提高医疗保险的报销比例和医疗保险基金的最高支付限额,2009年至今,很多城市都已或准备将居民医保的最高支付限额提高到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左右。
2.3明确城镇居民内涵和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
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应对灵活就业人员中的低收入群体开放,而不可拘泥于“非从业城镇居民”这个狭小的范围。要尽快把大学生纳入正在试点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范围,在具体制度设计和保障水平上充分考虑大学生的特点[5]。
2.4委托专业健康保险公司进行日常事务管理和风险控制
由于医疗保险涉及到医、保、患等多重主体的利益,又加上医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容易诱发道德风险,加大医疗保险基金的风险控制难度。由于医疗保险的特殊性,需要高度专业化的人员进行监督、定损、核保及核赔等,因此需要较高的管理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社保经办机构往往不具备这样的专业化人才和管理机制,建议社保经办机构和专业化的健康保险公司合作,委托专业健康保险公司进行日常事务管理和风险控制,达到双赢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孙文基.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基本思路[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8,25(7):457-458.
[2]丛树海.论构建以大病保障为核心的医疗保障制度[J].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1):26-33.
[3]顾昕.走向全民医保———中国新医改的战略与战术[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8.
[4]王鸿勇.医疗保险改革的几个问题及对策[J].卫生经济研究2007,4:28-29
[5]刘继同.陈育德“一个制度、多种标准”与全民性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框架[J].人文杂志,2006(3):42-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