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2014年1月1日实行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为准确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而引入“双分录”的账务处理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制度只注重预算收入与支出而忽视了单位资产、负债、净资产要素的准确反映。但是,从实践中来看,双分录也给许多单位提供了提前列支或延迟列支的途径,本文对于行政单位会计“双分录”核算进行了探讨,希望可以给同行带来帮助。
关键词: 行政单位;会计;双分录核算
【中图分类号】 F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5-0191-02
1 “双分录”以及“双分录”核算的缘由
会计科目是反映和监督会计内容,完成会计核算的手段,新《制度》完善了行政单位会计科目,新增了部分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会计科目。会计分录是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运用设定的会计科目,标明其借贷方向和金额的会计记录,是会计处理的重要环节。行政单位 “双分录”是指对行政单位资产、负债等的增减变化使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对收入、支出等的增减变化使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如果一笔经济业务既存在收入、支出的增减变化,同时又存在非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增减变化的情形,那么这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就要按规定使用“双分录”核算。这样可以全面地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及预算执行情况。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使用“双分录”,是由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特点及目标决定的。
新《制度》规定,行政单位的收入、支出需要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但很多资产、负债在收付实现制下不能全面地反映,“雙分录”会计核算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双分录”会计核算使行政单位在保持收入、支出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不变的前提下,能较为全面地反映行政單位的资产、负债等情况。
新《制度》规定,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协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这样的会计核算目标决定了对行政单位某些经济业务采用“双分录”的会计核算方法,能较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 “双分录”在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中的使用范围
通过“双分录”的核算,在记录单位预算收支的同时,记录预算收支活动对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影响,能够满足会计核算目标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原会计制度中针对“固定资产”的“双分录”核算,设置“固定基金”作为“固定资产”的对应科目,表示固定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新制度在净资产核算科目中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增设了“资产基金”、“待偿债净资产”两个“双分录”的专用会计科目。
“资产基金”核算行政单位的七个非货币性资产占用净资产的金额。分别按照七个非货币性资产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待偿债净资产”核算行政单位因购买物资或服务以及工程建设等发生的两个负债科目,相对应要在净资产中抵减的金额。“资产基金”期末贷方余额,“待偿债净资产”期末借方余额。
行政单位“双分录”核算情况,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情形:
一是在非流动资产科目核算中,行政单位使用了“双分录”。包括“无形资产”、“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
二是在流动资产科目核算中,行政单位使用了“双分录”。包括“预付账款”、“存货”等。
三是在流动负债科目核算中,行政单位使用了“双分录”。即“应付账款”的核算。
四是在长期负债科目核算中,行政单位使用了“双分录”。即“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3 “双分录”在会计核算中的问题研究
3.1 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可通过会计息算化方法记账解决
从上面两个账务处理案例不难看出,新会计制度下“双分录”核算方法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原会计制度只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双分录”核算,记账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新会制度对所有非货币性资产和部分负债都要求采用“双分录”核算,核算范围的扩大无疑使行政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增大了不少。在会计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可以通过采用会计电算化记账的方法予以减轻。目前,部分行政单位已经采用会计电算化方法记账,有利于缓解“双分录”核算方法带来的记账繁琐的困难,但有些行政单位可能由于经济困难或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实行会计电算化,而是采用落后的手工记账方
法进行记账,不利于有效开展工作。
3.2 分层次培训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由于制度的原因,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因为工资和职务晋升与专业技术职称不挂钩。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人员重视程度不够,部分财务人员甚至是临时指派的,对财务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受到了影响。
3.3 单靠“双分录”核算不能确保单位负债信息的准确性,结合内部控制制度才是有效途径
单靠“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不能确保单位负债信息的准确性,比如行政单位管理人员在外面签单欠账,如果不及时回单位做挂账处理,财务人员很难做到及时准确地反映单位负债,也就不能准确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这就是说,再好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能保证负债信息的准确性,只有结合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单位进行严格管理,才能确保单位负债信息的准确性。内部控制制度是适合本单位内部进行自我激励约束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各类支出的审核把关工作,督促职工及时报账,要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财务工作计划和控制方案。总之,新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是一项重大变革,创新在于通过扩大“双分录”核算范围,达到既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又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目的,弥补了原会计制度的不足,“双分录”在新制度中起到了穿针引线、全面兼顾的作用。
4 结语
笔者认为,即使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也应该在实施相关配套措施中明确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等科目余额列示范围,这样才能减少预算单位随意列支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繁荣.行政单位会计“双分录”的意义及运用[J].财会月刊.2014.12上
[2] 魏鹏.行政单位“双分录”会计核算概述[J].新智慧财经版,2014.03
[3] 李峻.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双分录”应用问题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5.06
[4] 李国红.当前行政单位实施“双分录”核算相关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6
关键词: 行政单位;会计;双分录核算
【中图分类号】 F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5-0191-02
1 “双分录”以及“双分录”核算的缘由
会计科目是反映和监督会计内容,完成会计核算的手段,新《制度》完善了行政单位会计科目,新增了部分资产类、负债类、净资产类会计科目。会计分录是根据发生的经济业务,运用设定的会计科目,标明其借贷方向和金额的会计记录,是会计处理的重要环节。行政单位 “双分录”是指对行政单位资产、负债等的增减变化使用权责发生制进行核算,对收入、支出等的增减变化使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如果一笔经济业务既存在收入、支出的增减变化,同时又存在非货币性资产或负债的增减变化的情形,那么这笔经济业务的会计处理就要按规定使用“双分录”核算。这样可以全面地反映行政单位的财务状况及预算执行情况。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使用“双分录”,是由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特点及目标决定的。
新《制度》规定,行政单位的收入、支出需要采用收付实现制进行核算,但很多资产、负债在收付实现制下不能全面地反映,“雙分录”会计核算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双分录”会计核算使行政单位在保持收入、支出按照收付实现制核算不变的前提下,能较为全面地反映行政單位的资产、负债等情况。
新《制度》规定,行政单位会计核算目标是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与行政单位财务状况、预算执行情况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行政单位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协助会计信息使用者进行管理、监督和决策。这样的会计核算目标决定了对行政单位某些经济业务采用“双分录”的会计核算方法,能较好地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2 “双分录”在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中的使用范围
通过“双分录”的核算,在记录单位预算收支的同时,记录预算收支活动对资产、负债和净资产的影响,能够满足会计核算目标和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不同需求。原会计制度中针对“固定资产”的“双分录”核算,设置“固定基金”作为“固定资产”的对应科目,表示固定资产在净资产中占用的金额;新制度在净资产核算科目中取消了“固定基金”科目,增设了“资产基金”、“待偿债净资产”两个“双分录”的专用会计科目。
“资产基金”核算行政单位的七个非货币性资产占用净资产的金额。分别按照七个非货币性资产设置明细科目,进行明细核算。“待偿债净资产”核算行政单位因购买物资或服务以及工程建设等发生的两个负债科目,相对应要在净资产中抵减的金额。“资产基金”期末贷方余额,“待偿债净资产”期末借方余额。
行政单位“双分录”核算情况,笔者认为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类情形:
一是在非流动资产科目核算中,行政单位使用了“双分录”。包括“无形资产”、“ 在建工程”、“ 固定资产”、“政府储备物资”、“公共基础设施”等。
二是在流动资产科目核算中,行政单位使用了“双分录”。包括“预付账款”、“存货”等。
三是在流动负债科目核算中,行政单位使用了“双分录”。即“应付账款”的核算。
四是在长期负债科目核算中,行政单位使用了“双分录”。即“长期应付款”的核算。
3 “双分录”在会计核算中的问题研究
3.1 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可通过会计息算化方法记账解决
从上面两个账务处理案例不难看出,新会计制度下“双分录”核算方法加大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原会计制度只要求对固定资产进行“双分录”核算,记账方法相对比较简单,新会制度对所有非货币性资产和部分负债都要求采用“双分录”核算,核算范围的扩大无疑使行政单位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增大了不少。在会计信息化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会计人员的工作量可以通过采用会计电算化记账的方法予以减轻。目前,部分行政单位已经采用会计电算化方法记账,有利于缓解“双分录”核算方法带来的记账繁琐的困难,但有些行政单位可能由于经济困难或领导重视程度不够,还没有实行会计电算化,而是采用落后的手工记账方
法进行记账,不利于有效开展工作。
3.2 分层次培训会计人员,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由于制度的原因,行政单位会计人员学习积极性不高,因为工资和职务晋升与专业技术职称不挂钩。单位负责人对财务人员重视程度不够,部分财务人员甚至是临时指派的,对财务专业知识知之甚少,财务管理工作因此受到了影响。
3.3 单靠“双分录”核算不能确保单位负债信息的准确性,结合内部控制制度才是有效途径
单靠“双分录”会计核算方法不能确保单位负债信息的准确性,比如行政单位管理人员在外面签单欠账,如果不及时回单位做挂账处理,财务人员很难做到及时准确地反映单位负债,也就不能准确反映单位的财务状况。这就是说,再好的会计核算方法也不能保证负债信息的准确性,只有结合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单位进行严格管理,才能确保单位负债信息的准确性。内部控制制度是适合本单位内部进行自我激励约束的财务管理制度。要切实履行职责,认真做好各类支出的审核把关工作,督促职工及时报账,要创新财务管理方法,建立健全一套科学的财务工作计划和控制方案。总之,新修订的《行政单位会计制度》的颁布实施是一项重大变革,创新在于通过扩大“双分录”核算范围,达到既反映行政单位财务状况,又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目的,弥补了原会计制度的不足,“双分录”在新制度中起到了穿针引线、全面兼顾的作用。
4 结语
笔者认为,即使政府会计制度实施后,也应该在实施相关配套措施中明确预付账款、应付账款等科目余额列示范围,这样才能减少预算单位随意列支的现象发生。
参考文献
[1] 刘繁荣.行政单位会计“双分录”的意义及运用[J].财会月刊.2014.12上
[2] 魏鹏.行政单位“双分录”会计核算概述[J].新智慧财经版,2014.03
[3] 李峻.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双分录”应用问题探析[J].财务与会计,2015.06
[4] 李国红.当前行政单位实施“双分录”核算相关问题研究[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