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电子商务在近几年需求大,且其发展迅速,给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路径。但是由于农村产业发展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融资方面资金的缺乏,以及相关电商人才的匾乏,导致农村电子商务在扶贫工作中遇到了瓶颈。因此,本文一方面分析电商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需求,一方面分析电商在农村精准扶贫中的制约因素,然后提出对策,为贫困户稳定脱贫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电商;精准扶贫;需求与制约
一、引言
为了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扶贫开发理念。精准扶贫的路径有很多,如金融扶贫,发展产业扶贫等,本文主要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扶贫工作。电商扶贫主要是依靠互联网思维,帮助贫困户提升电子商务运用能力,并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以及包装,促进长期销售,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以便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
二、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
(一)“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农业是我国传统的基础产业,部分农户在偏远的山区,交通的不发达,导致运输成本太高。随着“互联网+”的提出,使互联网+农业产生巨大潜力。但是要把互联网与农产品联系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要解决电商人才培养、产品标准化、服务体系、以及政策坏境的系统等问题。亟需用现代化手段改善。农村电商联合物流业正推动农业的现代化進程,从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到配送整个流程实现互联网化操作和管理[1]。与政府共同构建集约化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在区域内形成多种协同能力结构,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为本地商贸、农贸、电商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和数据化供应链服务。截止到2016年8月底,菜鸟网络已经在全国28个省市区,覆盖了430个县、1.9万个行政村,为农村物流的打通做出了重要探索[2]。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打通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户生产效率,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二)建立淘宝村精准扶贫
淘宝村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表明,到2014年年底为止,中国国内的上网人数规模已经达到6.49亿左右,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4]。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购物,在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购物的人数已达到7714万,年增长率为40.6%,从中反映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快速发展,给建立淘宝村创造了条件。建立淘宝村,使得电商入户,各农村网商主要采用自产自销的方式,自己组织进货、生产和销售环节,并通过淘宝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经营,鼓励贫苦户自主创业。乡镇政府部门可以整合乡村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并进行统一标准化生产,使该产品更好的投向市场,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其中,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为龙头的电商企业也为建立淘宝村创造了机会。阿里巴巴集团于2014年10月推出了以“千县万村”计划为主体新的农村战略,这个计划将于未来的3到5年内,以100亿元建立一个完整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该体系将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
与此同时,京东、苏宁等国内著名电子商务平台也推出了各有特色的农村电商计划[5],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助力。根据阿里研究院统计,截至2016年8月底,在全国共发现1311个淘宝村,广泛分布在18个省市区。这样农村网商可以通过电商创业,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三、农村电子商务在扶贫工作中的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知道,随着互联网普及,城镇化发展及相关政策落地,农村居民也开始有了运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购物的习惯,一则价格实惠,二则方便快捷,给贫困户们省去多余的成本开销,下面从两点进行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在扶贫工作中的需求:
(一)电子商务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需求分析
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以及农业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来完成。一般来说,贫困户生产规模较小,市场需求量大,贫困户生产的产品自己销售的话,不但效率低,而且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极其高。但是市场回报率低,与所付出的成本不成正比,而使用电子商务便能很好的解决贫困户与市场的对接问题,使之降低贫困户的购买成本,在销售环节实现规模化和统一化,使得贫困户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从网络购买农资降低成本、通过透明生产提升质量、通过网络平台互动提升价值、通过减少流通环节,以此提高农民收入[2]。
(二)电子商务在农村生活方面的需求分析
农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而且没有大型超市、商场等购物场所,但是却不能每天到县上或镇上进行购置物料,使得购物或娱乐十分不便。贫困户的收入较低,若是能有实惠的价格且便利购物的条件,对贫困户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如今,电子商务网站以较低的商品价格和快捷的运输正在吸引着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不仅给贫困户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降低了贫困户的生活成本。
四、农村贫困户在应用电子商务时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贫困户生产技术有限,当地产品特色不明显
电子商务推动精准扶贫,抓手就是推进电商与农村、农业、农民相结合,特别把电商与农产品市场相结合,但在电商充分融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制约瓶颈。由于贫困户身处偏远地区,接受的知识有限,能力有限,生产技术无法跟上现代化,再加上各贫困户是分散种植,属于小规模经营,无法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导致各贫困户生产出来的产品种类不一,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无法与外部市场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户在网上销售的规模不断扩大,有许多农户开始“跟风”生产,导致大量的农产品涌现,其中不乏有相似的农产品。不仅影响了当地产品的特色形象,还很难保证网上市场上的产品的质量,导致网友们不知从何挑选优良的特色产品,使得贫困户生产的产品在同行业市场上缺失了竞争力。这样不但影响了当地农户的收益,而且损害了当地产品的品牌价值,不利于贫困户稳定脱贫。 (二)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投入力度不足
现今,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整体推进难度大。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位于偏远地区,农村互联网建设跟不上,公共上网资源有限导致信息不畅,媒介难以渗入到农村偏远地区。交通设施方面,许多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还较差,限制了物流的发展。由于农产品需要保持新鲜,使得农产品在储存时间和配送时间都需付出极大的成本。
(三)农村电商融资困难
扶贫工作的主要推手在于资金的支持,电商扶贫作为新生扶贫工程,更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特别是财政支持[5]。如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比较良好,市场需求较大,但因农村电商发展和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一些金融机构没有给予过多的支持,致使资金成为农村电商扶贫的瓶颈,很难扩大经营,导致农村电商发展停滞不前。
(四)农村电商人才缺乏
由于农村教育水平有限,农民受到的教育较少,尤其是七八十年代的农民,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再加上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深,不愿去接受电子商务的出现以及使用。农村地区对于电商扶贫的培训机构培训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机构管理混乱,在培训规模、培训能力上都無法满足农村电商扶贫的发展。
五、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品牌战略,主打特色产品
建立农产品品牌,能够在市场上有标识度,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促进标准化生产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品牌:
1.创建农产品商标注册
农产品的品牌代表其市场价值,农产品的商标也具有区别功能,便于消费者进行识别。因此,贫困户在网上经营特色产品时应积极注册商标,维护品牌形象和网店声誉,奠定在市场上的地位。
2.打造特色产品
选择当地优良的品种来种植,主要打造一种当地产品来进行外销,打响市场。其次,质量也是不可疏忽的,是农产品创建品牌形象的根本。可以请外来农产品专家进行种植指导,使当地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利有利于销售。
(二)丰富金融形式,拓宽融资途径
扩大农业的生产,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首先,政府部门应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为贫困户争取到更多的政府对农村电商扶贫的资助,使贫困户可以减少对资金的担忧,大力发展自己的农产品产业。其次,增加小额信贷和金额机构的支持。同时乡镇政府部门应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使其能够放宽对贫困户的贷款额度以及评估信用机制,加强对贫困户电子商务创业的支持。此外,为了增强金融机构对贫困户的支持力度,还应增强社会借贷的信用体系,宣传农户需信用消费。
(三)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知识普及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广的前提,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之一是缺乏计算机操作技术和知识,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加强农村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农民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电子商务的应用,充分调动农民对电子商务的热情;乡镇政府部门应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或具有电子商务知识的人员对贫困户进行培训,使贫困户能够基本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以及可以运用,从而能够为贫困户经营电子商务网站奠定基础。
乡镇政府部门应引入水平高且能让贫困户们听懂的电商培训机构,同时也对对培训对象进行一些甄选,对其中一些素质相对好,文化水平相对高的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先锋,进而引导更多的贫困户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使用。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下的需求是极大的,随着互联网的覆盖深度和广度的加强,电子商务对于扶贫工作的开展是有帮助的。同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物流系统的不断发展,都有利于贫困户销售当地产品,提升当地产品效益。另外,创造特色产品的品牌形象,能够有利于打响市场,增加品牌带来的产品溢值提高贫困户的收入,能够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于津津.“互联网+农业”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业蓬勃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6(16).
[2]阿里研究院.“新农业·新乡村——农业电子商务论坛”在苏州举办.2016-09-07.
[3]王嘉伟.“十三五”时期特困地区电商扶贫现状与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6(04).
[4]阿里研究院.农村网络消费报告[J].中国电信业,2015(12).
[5]李丹青.“互联网+”战略下的电商扶贫:瓶颈、优势、导向——基于农村电商扶贫的现实考察[J].当代经济,2016(12).
作者简介:赵霞(1979-),女,河南焦作人,博士,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
关键词:农村电商;精准扶贫;需求与制约
一、引言
为了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的扶贫开发理念。精准扶贫的路径有很多,如金融扶贫,发展产业扶贫等,本文主要从农村电子商务研究扶贫工作。电商扶贫主要是依靠互联网思维,帮助贫困户提升电子商务运用能力,并对当地特色农产品进行标准化生产以及包装,促进长期销售,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以便帮助贫困户稳定脱贫。
二、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中的应用
(一)“互联网+农业”精准扶贫
如何解决“三农”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农业是我国传统的基础产业,部分农户在偏远的山区,交通的不发达,导致运输成本太高。随着“互联网+”的提出,使互联网+农业产生巨大潜力。但是要把互联网与农产品联系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其中要解决电商人才培养、产品标准化、服务体系、以及政策坏境的系统等问题。亟需用现代化手段改善。农村电商联合物流业正推动农业的现代化進程,从农产品的生产、销售到配送整个流程实现互联网化操作和管理[1]。与政府共同构建集约化公共物流基础设施,在区域内形成多种协同能力结构,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的物流服务体系为本地商贸、农贸、电商提供便捷高效的物流服务和数据化供应链服务。截止到2016年8月底,菜鸟网络已经在全国28个省市区,覆盖了430个县、1.9万个行政村,为农村物流的打通做出了重要探索[2]。通过建立标准化生产,打通农业产业链,提高农户生产效率,为贫困户脱贫致富奠定基础。
(二)建立淘宝村精准扶贫
淘宝村是指活跃网店数量达到当地家庭户数10%以上、电子商务年交易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村庄[3]。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的统计数据表明,到2014年年底为止,中国国内的上网人数规模已经达到6.49亿左右,其中,农村网民规模达1.78亿[4]。越来越多的农民使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购物,在淘宝等电子商务网站购物的人数已达到7714万,年增长率为40.6%,从中反映了电子商务在农村的快速发展,给建立淘宝村创造了条件。建立淘宝村,使得电商入户,各农村网商主要采用自产自销的方式,自己组织进货、生产和销售环节,并通过淘宝等电子商务交易平台进行经营,鼓励贫苦户自主创业。乡镇政府部门可以整合乡村优势,打造自己的特色产品,并进行统一标准化生产,使该产品更好的投向市场,提升市场的竞争力。其中,以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为龙头的电商企业也为建立淘宝村创造了机会。阿里巴巴集团于2014年10月推出了以“千县万村”计划为主体新的农村战略,这个计划将于未来的3到5年内,以100亿元建立一个完整的农村电商服务体系,该体系将覆盖1000个县、10万个行政村。
与此同时,京东、苏宁等国内著名电子商务平台也推出了各有特色的农村电商计划[5],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助力。根据阿里研究院统计,截至2016年8月底,在全国共发现1311个淘宝村,广泛分布在18个省市区。这样农村网商可以通过电商创业,增加收入,摆脱贫困。
三、农村电子商务在扶贫工作中的需求分析
通过调查我们可以知道,随着互联网普及,城镇化发展及相关政策落地,农村居民也开始有了运用电子商务网站进行购物的习惯,一则价格实惠,二则方便快捷,给贫困户们省去多余的成本开销,下面从两点进行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在扶贫工作中的需求:
(一)电子商务在农业生产方面的需求分析
农户在种植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料,以及农业生产完成后的销售都可以通过电子商务来完成。一般来说,贫困户生产规模较小,市场需求量大,贫困户生产的产品自己销售的话,不但效率低,而且交通成本和时间成本都极其高。但是市场回报率低,与所付出的成本不成正比,而使用电子商务便能很好的解决贫困户与市场的对接问题,使之降低贫困户的购买成本,在销售环节实现规模化和统一化,使得贫困户生产的产品在市场上具有竞争力。从网络购买农资降低成本、通过透明生产提升质量、通过网络平台互动提升价值、通过减少流通环节,以此提高农民收入[2]。
(二)电子商务在农村生活方面的需求分析
农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而且没有大型超市、商场等购物场所,但是却不能每天到县上或镇上进行购置物料,使得购物或娱乐十分不便。贫困户的收入较低,若是能有实惠的价格且便利购物的条件,对贫困户来说是非常有利的。如今,电子商务网站以较低的商品价格和快捷的运输正在吸引着更多的贫困户参与进来,不仅给贫困户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也降低了贫困户的生活成本。
四、农村贫困户在应用电子商务时的制约因素分析
(一)贫困户生产技术有限,当地产品特色不明显
电子商务推动精准扶贫,抓手就是推进电商与农村、农业、农民相结合,特别把电商与农产品市场相结合,但在电商充分融入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制约瓶颈。由于贫困户身处偏远地区,接受的知识有限,能力有限,生产技术无法跟上现代化,再加上各贫困户是分散种植,属于小规模经营,无法实现标准化规模化的生产经营,导致各贫困户生产出来的产品种类不一,质量也参差不齐,因此无法与外部市场形成长期的合作关系。随着农村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农户在网上销售的规模不断扩大,有许多农户开始“跟风”生产,导致大量的农产品涌现,其中不乏有相似的农产品。不仅影响了当地产品的特色形象,还很难保证网上市场上的产品的质量,导致网友们不知从何挑选优良的特色产品,使得贫困户生产的产品在同行业市场上缺失了竞争力。这样不但影响了当地农户的收益,而且损害了当地产品的品牌价值,不利于贫困户稳定脱贫。 (二)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不够完善,投入力度不足
现今,大部分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整体推进难度大。在中国大部分农村地区都位于偏远地区,农村互联网建设跟不上,公共上网资源有限导致信息不畅,媒介难以渗入到农村偏远地区。交通设施方面,许多农村地区的交通条件还较差,限制了物流的发展。由于农产品需要保持新鲜,使得农产品在储存时间和配送时间都需付出极大的成本。
(三)农村电商融资困难
扶贫工作的主要推手在于资金的支持,电商扶贫作为新生扶贫工程,更需要充足的资金支持,特别是财政支持[5]。如今,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比较良好,市场需求较大,但因农村电商发展和盈利模式尚不清晰,一些金融机构没有给予过多的支持,致使资金成为农村电商扶贫的瓶颈,很难扩大经营,导致农村电商发展停滞不前。
(四)农村电商人才缺乏
由于农村教育水平有限,农民受到的教育较少,尤其是七八十年代的农民,他们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弱,再加上对电子商务的认识不深,不愿去接受电子商务的出现以及使用。农村地区对于电商扶贫的培训机构培训水平参差不齐,培训机构管理混乱,在培训规模、培训能力上都無法满足农村电商扶贫的发展。
五、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的对策及建议
(一)建立品牌战略,主打特色产品
建立农产品品牌,能够在市场上有标识度,有利于农产品的销售,促进标准化生产管理,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品牌:
1.创建农产品商标注册
农产品的品牌代表其市场价值,农产品的商标也具有区别功能,便于消费者进行识别。因此,贫困户在网上经营特色产品时应积极注册商标,维护品牌形象和网店声誉,奠定在市场上的地位。
2.打造特色产品
选择当地优良的品种来种植,主要打造一种当地产品来进行外销,打响市场。其次,质量也是不可疏忽的,是农产品创建品牌形象的根本。可以请外来农产品专家进行种植指导,使当地的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有利有利于销售。
(二)丰富金融形式,拓宽融资途径
扩大农业的生产,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首先,政府部门应把惠农政策落到实处,为贫困户争取到更多的政府对农村电商扶贫的资助,使贫困户可以减少对资金的担忧,大力发展自己的农产品产业。其次,增加小额信贷和金额机构的支持。同时乡镇政府部门应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使其能够放宽对贫困户的贷款额度以及评估信用机制,加强对贫困户电子商务创业的支持。此外,为了增强金融机构对贫困户的支持力度,还应增强社会借贷的信用体系,宣传农户需信用消费。
(三)培养农村电子商务人才
加强农村电子商务知识普及是农产品电子商务推广的前提,制约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因素之一是缺乏计算机操作技术和知识,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就必须加强农村教育力度,让更多的农民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熟悉电子商务的应用,充分调动农民对电子商务的热情;乡镇政府部门应制定激励政策,鼓励大学生返乡或具有电子商务知识的人员对贫困户进行培训,使贫困户能够基本了解电子商务的知识以及可以运用,从而能够为贫困户经营电子商务网站奠定基础。
乡镇政府部门应引入水平高且能让贫困户们听懂的电商培训机构,同时也对对培训对象进行一些甄选,对其中一些素质相对好,文化水平相对高的农户进行重点培训,充分发挥他们在这方面的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鼓励他们成为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先锋,进而引导更多的贫困户深入了解电子商务的使用。
六、总结与展望
通过分析,农村电子商务在精准扶贫下的需求是极大的,随着互联网的覆盖深度和广度的加强,电子商务对于扶贫工作的开展是有帮助的。同时,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以及物流系统的不断发展,都有利于贫困户销售当地产品,提升当地产品效益。另外,创造特色产品的品牌形象,能够有利于打响市场,增加品牌带来的产品溢值提高贫困户的收入,能够为贫困户稳定脱贫创造条件。
【参考文献】
[1]于津津.“互联网+农业”助推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业蓬勃发展[J].商场现代化,2016(16).
[2]阿里研究院.“新农业·新乡村——农业电子商务论坛”在苏州举办.2016-09-07.
[3]王嘉伟.“十三五”时期特困地区电商扶贫现状与模式创新研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6(04).
[4]阿里研究院.农村网络消费报告[J].中国电信业,2015(12).
[5]李丹青.“互联网+”战略下的电商扶贫:瓶颈、优势、导向——基于农村电商扶贫的现实考察[J].当代经济,2016(12).
作者简介:赵霞(1979-),女,河南焦作人,博士,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国民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