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东任城李氏查拳是我国长拳类优秀代表拳种,是查拳三大流派之一,也是回族拳术之一。它历史渊远流长,由明代始创,历经几百年的繁衍,历经李氏几代人的秉承和发展,技艺不断得到充实与提高,逐渐形成至今独具一格的完整技术体系。它以练习站桩、弹腿开始入门,套路求法,散手求真,循序渐进,求艺求形的技艺特色,吸引习武者逐渐进入求真的练功境界;以习艺尚德,学拳明理,艺德并举。开拓思维,启发悟性的查拳思想和独特的风格,深受广大爱好者的青睐。研究和挖掘李氏查拳,对于研究民族文化和民间武术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的人文和学术价值。
一、历史渊源
据李家《李氏祖谱》记载:“李氏先人‘阿里沙’,自唐朝安史之乱时,大食国曾派三千回兵助唐平乱,‘阿里沙’随军参战事后唐王将这批士兵赐居长安,为其修建清真寺并娶中国女子婚配,‘阿里沙’赐为李姓。他们谨守伊斯兰教教义和礼俗,子孙繁衍世代相传。明洪武二十七年(1395年),李氏由长安迁居山东,定居任城白家胡同。”
李家世代习武,自定居任城后,李家最早在任城所传播的拳术称之“阿里沙拳”,从此“阿里沙拳”广为流传。“阿里沙”系阿拉伯语的名字,中文译音其中“沙”的语音有时译读成“叉”、“插”音。“阿里沙拳”后称“叉拳”、“插拳”,清末民初,都如此称谓,后统称之“查拳”。在济宁有“任城叉拳阿里传,流传民间千余年。五形六合皆齐备,歌颂绝技念祖先。传授拳术整十路,内外刚柔宜相间”。这是任城习武之人,从古至今的口头禅。
李琪瑞(1761~1846年),生于一个回族武术世家。父辈习武,秉承家传,习练“阿里沙拳”及刀、枪、棍、棒。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为朝中护卫。他潜心研究明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唐顺之《武编》、何良臣《阵记》等兵法武技,在“阿里沙拳”的基础上吸取了前人的拳法、拳势、腿法等,融人“阿里沙拳”之中。如今李氏十路查拳动作中有多处近似于戚氏《拳经》动作,可见李琪瑞对前人的研究。他还汲取众家之长,创编了以拳法、腿法、掌法为主线的“十路捣捶”、“鹅掌式”、“截手拳”,是李氏查拳门所独有的套路。他在李氏查拳中还添加了特有的“爪型”,如“丁步插爪”(龙摆尾)、“盘腿插爪”(双龙出水)、“提膝插爪”(盘龙出洞)等独特的李氏查拳动作,这也更能体现出李氏查拳“五形”之说的“龙形”。丰富了李氏查拳门的内容。使李氏查拳动作更加丰满,结构更加合理,风格更加独特。李氏后人至今称李琪瑞为李氏查拳始宗。
李保太(1798~1873年),幼年随父亲李琪瑞习查拳及刀、枪、棍、棒。是“六路仙传母子锤”的创编人,李氏查拳第二代传人。
李振基(1834~1909年),字树嘉,九岁随父亲李保太习武,精通祖传查拳。1859年入朝为官,在抗击英法联军时被册封为粮草先锋官。1909年秋因病去世,为李氏查拳第三代传人。
李恩聚(1859~1932年),字会亭,(汇亭)1877年曾被河标营录为营官,因种种原因辞官,回家后在父亲李振基的支持下,离家出走,寻师访友。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设镖局。1909年由霍元甲亲聘于上海精武体育会任教。1928年参加国考被授予“勇士”称号。1932年因病去世,享年73岁。为李氏查拳第四代传人,李氏查拳代表人。因受家风影响,授徒极其严格,上海姚电侠、任城沙荣民,子女李龙彪、李凤彪、李瑞彪为主要传人。
沙荣民,1884年生于任城,回族,沙荣民从小爱武好侠,八岁师从任城李氏查拳代表人李恩聚研习查拳。由于沙荣民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怕吃苦,深得师父喜爱,李恩聚将祖传查拳及所有武功全部传授给沙荣民。为任城李氏查拳第五代传人。后人称之为“武圣人,沙四爷”,卒年不详。
李瑞彪(1895~1946年),字锦堂,出身于武术世家,自幼随伯父亲李恩聚在上海精武会习武,在伯父精心调教下,武成后留精武会任教。后受总会派往新加坡任南洋精武分会教练。使李氏查拳远传海外。1946年病逝于任城。为李氏查拳第五代传人。
李龙彪(1903~1989年),字凤池,幼年随父亲李恩聚,习练祖传武技,为李氏查拳第五代传人,查拳主要传播者。1913年随父亲进上海精武体育会,从师吴鉴泉习吴式太极拳兼学精武会所授武术科目,16岁获精武会高级毕业证书。1921年任精武会教习。1931年至1935年受总会委托赴广州精武分会任教。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他参加群众组织的义勇军北上支援马占山将军抗日,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五旅武术教官。1947年回上海精武总会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武术联谊会执行委员,全国第一届运动会武术裁判。1962年回任城,1982年任济宁市武术协会副主席。1986年被聘为山东省文史馆馆员。1989年2月病逝于济宁,终年86岁。授徒有刘东海、蔡清河、闫成民、儿子李常友等人。
李凤彪,李恩聚之女,1911年生于武术世家,自幼随父亲习李氏查拳。八岁进入精武会习武,为李氏查拳第五代传人。至今居住在上海精武体育会,下传儿子刘元。
刘东海,回族。1927年生于任城,李氏查拳第六代主要传人。1936年从师于查拳第五代传人沙荣民先生习查拳,后又师从于李龙彪先生研究李氏查拳。建国后曾多次参加全国及山东省武术比赛并获奖。1984年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获一等奖。1985年参加山东省体委组织的《查拳》一书的编写工作。曾任济宁市武术协会委员,济宁市聋哑人协会副主席,2003年因病去逝,享年76岁。其授徒宗锡元为第七代传人。
二、李氏查拳的内容、技法及特点
(一)李氏查拳的内容最初有十路查拳,以及刀枪棍各十趟套路。以后在不断与其它门派交流中逐渐补充了剑术、双钩、撅、双手带等器械。李氏查拳的徒手和器械对练内容非常丰富,有查拳对拆、铐子锤、十二腿、单刀枪、大刀枪、双钩进枪、扑刀枪、对扎枪、对劈刀、白手刀、白手枪、白手棍、大铲枪等。
1 腿法练习
李氏查拳重视腿法练习,其内容丰富,如:低踢、平踢、低踩、斜踩、蹬腿、踹腿、闯腿、扫腿、缠腿、腾空飞脚、双飞脚、腾空外摆腿等,在套路中都合理分布而又纵横交错在十趟拳术中。综合其腿法可以归结为十五个字,它们是:跺、弹、踢、踹、泼、扫、勾、挂、趟、排、缠、点、撩、截、拐。
2 拳法练习
李氏查拳以“捣捶”练习拳法,捣捶是由弓、马、仆、虚、歇、丁六种步型,拳、掌、勾三种手型;弹、挂、踹、箭、弹、缠等六种腿法;对、压、抡、砸、架、撩、栽、挑等主要拳法,以及五种掌法。六种步法,两种勾法,三种肘法,一种平衡动作组成的基本功套路练习,其中尤以突出功架,腿法和拳法为主。 3 套路分类
李氏查拳高级套路共十路查拳,经李家后人演练整理分别为:一路母子,二路连环,三路摇橹,四路八方,五路风魔,六路突袭,七路梅花,八路猛虎,九路飞龙,十路埋伏。
4 练功方法
李氏查拳练功方法是:1.以十路弹腿、三路花腿、十路捣捶为习练基础。2.以肩撞沙袋练肩力,抛沙袋练臂力,绞棒练手腕力。3.以腿缚沙袋负重弹跳,增强腿力。4.以拳击沙袋练拳法功力。5.以踢桩练习腿功。其次还有石锁、石担、提铁球、拉滑车、点钢钱眼等。
李氏查拳拳理有:“六合”即“里三合、外三合”,神与意、意与气、气与力;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跨“里外六合”。李氏查拳中很多攻防动作都归纳于“踢打摔拿”之中。在运用时,还要灵活机动。“十字要诀”即:缩、小、绵、软、巧、错、速、硬、脆、滑。
(二)李氏查拳的技击特点是重腿法,多摔法,不拘左右,搭手即发。其节奏特点是干净利索,动迅静定,动时如风驰电掣,定势时迅即静止稳定,其整体特点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同时,攻防意念贯注于一招一式,以气催力,精神融注拳势,呼吸配合动作,从而呈现出外形上完整一体,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风采。
(三)李氏查拳的风格特点有以下三点:1.套路剽悍,结构严谨。李氏十路查拳整体动作。以“四击”、“八法”、“十二型”和“六合”为主线,贯串整个拳术之中。眼明手快。步法灵活,朴实有力。动如脱兔,跳跃激烈,拳势伸展清楚,动作量大,拳势刚劲,敏捷健壮,内静外猛,守之如处女,攻之如猛虎。2.拳法连贯,结构严谨。拳法势势相承,善于运用内在的心意,表现出生动的气韵,如虹的气势,连环成招,一气呵成。起、承、转、合等变化多端。3.长拳短用,出手含蓄。拳脚齐发,上下并用,进而实退,退而实进,虚实并用,刚柔相济。轻灵稳固,灵活不滞,矫捷刚健,动作连串,协调顺畅,力点清晰。组合击打。
三、意义
李氏查拳历来注重习武者的道德品行,要求“学拳先明理,习艺先尚德”,其“明理尚德”的武德精神是李氏查拳经久不衰的内在支柱。具有增强体质、自卫防身、修身养性、艺术欣赏的作用。不仅有各种手法、腿法、身法、步法,还包含着屈伸、回环、旋转,还有平衡、跳跃等较复杂及难度动作,人体各个部位都要参与运动,要求肌肉活动量大,需氧量高,因而,可以使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发展呼吸系统的机能并提高肺活量。对提高人体的灵敏、速度、力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均有良好的影响。
李氏查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武术文化的一种,是李氏以及历代传人智慧的结晶,其发展过程始终与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着人类文明发达的程度,显示了人类在思想和实践上所能达到的智慧高度,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各族人民筑起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
1.宗锡元,1963年生于山东微山县。微山县政协委员,中国武协会员,中国武术六段,任城李氏查拳第七代传承人,微山县传统拳研究会会长。
2.陈安记,(1973年生人)男,硕士,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滨州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武术五段。
一、历史渊源
据李家《李氏祖谱》记载:“李氏先人‘阿里沙’,自唐朝安史之乱时,大食国曾派三千回兵助唐平乱,‘阿里沙’随军参战事后唐王将这批士兵赐居长安,为其修建清真寺并娶中国女子婚配,‘阿里沙’赐为李姓。他们谨守伊斯兰教教义和礼俗,子孙繁衍世代相传。明洪武二十七年(1395年),李氏由长安迁居山东,定居任城白家胡同。”
李家世代习武,自定居任城后,李家最早在任城所传播的拳术称之“阿里沙拳”,从此“阿里沙拳”广为流传。“阿里沙”系阿拉伯语的名字,中文译音其中“沙”的语音有时译读成“叉”、“插”音。“阿里沙拳”后称“叉拳”、“插拳”,清末民初,都如此称谓,后统称之“查拳”。在济宁有“任城叉拳阿里传,流传民间千余年。五形六合皆齐备,歌颂绝技念祖先。传授拳术整十路,内外刚柔宜相间”。这是任城习武之人,从古至今的口头禅。
李琪瑞(1761~1846年),生于一个回族武术世家。父辈习武,秉承家传,习练“阿里沙拳”及刀、枪、棍、棒。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为朝中护卫。他潜心研究明戚继光《纪效新书-拳经》、唐顺之《武编》、何良臣《阵记》等兵法武技,在“阿里沙拳”的基础上吸取了前人的拳法、拳势、腿法等,融人“阿里沙拳”之中。如今李氏十路查拳动作中有多处近似于戚氏《拳经》动作,可见李琪瑞对前人的研究。他还汲取众家之长,创编了以拳法、腿法、掌法为主线的“十路捣捶”、“鹅掌式”、“截手拳”,是李氏查拳门所独有的套路。他在李氏查拳中还添加了特有的“爪型”,如“丁步插爪”(龙摆尾)、“盘腿插爪”(双龙出水)、“提膝插爪”(盘龙出洞)等独特的李氏查拳动作,这也更能体现出李氏查拳“五形”之说的“龙形”。丰富了李氏查拳门的内容。使李氏查拳动作更加丰满,结构更加合理,风格更加独特。李氏后人至今称李琪瑞为李氏查拳始宗。
李保太(1798~1873年),幼年随父亲李琪瑞习查拳及刀、枪、棍、棒。是“六路仙传母子锤”的创编人,李氏查拳第二代传人。
李振基(1834~1909年),字树嘉,九岁随父亲李保太习武,精通祖传查拳。1859年入朝为官,在抗击英法联军时被册封为粮草先锋官。1909年秋因病去世,为李氏查拳第三代传人。
李恩聚(1859~1932年),字会亭,(汇亭)1877年曾被河标营录为营官,因种种原因辞官,回家后在父亲李振基的支持下,离家出走,寻师访友。光绪十五年(1889年)开设镖局。1909年由霍元甲亲聘于上海精武体育会任教。1928年参加国考被授予“勇士”称号。1932年因病去世,享年73岁。为李氏查拳第四代传人,李氏查拳代表人。因受家风影响,授徒极其严格,上海姚电侠、任城沙荣民,子女李龙彪、李凤彪、李瑞彪为主要传人。
沙荣民,1884年生于任城,回族,沙荣民从小爱武好侠,八岁师从任城李氏查拳代表人李恩聚研习查拳。由于沙荣民天资聪颖,勤奋好学,不怕吃苦,深得师父喜爱,李恩聚将祖传查拳及所有武功全部传授给沙荣民。为任城李氏查拳第五代传人。后人称之为“武圣人,沙四爷”,卒年不详。
李瑞彪(1895~1946年),字锦堂,出身于武术世家,自幼随伯父亲李恩聚在上海精武会习武,在伯父精心调教下,武成后留精武会任教。后受总会派往新加坡任南洋精武分会教练。使李氏查拳远传海外。1946年病逝于任城。为李氏查拳第五代传人。
李龙彪(1903~1989年),字凤池,幼年随父亲李恩聚,习练祖传武技,为李氏查拳第五代传人,查拳主要传播者。1913年随父亲进上海精武体育会,从师吴鉴泉习吴式太极拳兼学精武会所授武术科目,16岁获精武会高级毕业证书。1921年任精武会教习。1931年至1935年受总会委托赴广州精武分会任教。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爆发后,他参加群众组织的义勇军北上支援马占山将军抗日,曾任国民革命军独立五旅武术教官。1947年回上海精武总会任教,新中国成立后,任上海武术联谊会执行委员,全国第一届运动会武术裁判。1962年回任城,1982年任济宁市武术协会副主席。1986年被聘为山东省文史馆馆员。1989年2月病逝于济宁,终年86岁。授徒有刘东海、蔡清河、闫成民、儿子李常友等人。
李凤彪,李恩聚之女,1911年生于武术世家,自幼随父亲习李氏查拳。八岁进入精武会习武,为李氏查拳第五代传人。至今居住在上海精武体育会,下传儿子刘元。
刘东海,回族。1927年生于任城,李氏查拳第六代主要传人。1936年从师于查拳第五代传人沙荣民先生习查拳,后又师从于李龙彪先生研究李氏查拳。建国后曾多次参加全国及山东省武术比赛并获奖。1984年参加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获一等奖。1985年参加山东省体委组织的《查拳》一书的编写工作。曾任济宁市武术协会委员,济宁市聋哑人协会副主席,2003年因病去逝,享年76岁。其授徒宗锡元为第七代传人。
二、李氏查拳的内容、技法及特点
(一)李氏查拳的内容最初有十路查拳,以及刀枪棍各十趟套路。以后在不断与其它门派交流中逐渐补充了剑术、双钩、撅、双手带等器械。李氏查拳的徒手和器械对练内容非常丰富,有查拳对拆、铐子锤、十二腿、单刀枪、大刀枪、双钩进枪、扑刀枪、对扎枪、对劈刀、白手刀、白手枪、白手棍、大铲枪等。
1 腿法练习
李氏查拳重视腿法练习,其内容丰富,如:低踢、平踢、低踩、斜踩、蹬腿、踹腿、闯腿、扫腿、缠腿、腾空飞脚、双飞脚、腾空外摆腿等,在套路中都合理分布而又纵横交错在十趟拳术中。综合其腿法可以归结为十五个字,它们是:跺、弹、踢、踹、泼、扫、勾、挂、趟、排、缠、点、撩、截、拐。
2 拳法练习
李氏查拳以“捣捶”练习拳法,捣捶是由弓、马、仆、虚、歇、丁六种步型,拳、掌、勾三种手型;弹、挂、踹、箭、弹、缠等六种腿法;对、压、抡、砸、架、撩、栽、挑等主要拳法,以及五种掌法。六种步法,两种勾法,三种肘法,一种平衡动作组成的基本功套路练习,其中尤以突出功架,腿法和拳法为主。 3 套路分类
李氏查拳高级套路共十路查拳,经李家后人演练整理分别为:一路母子,二路连环,三路摇橹,四路八方,五路风魔,六路突袭,七路梅花,八路猛虎,九路飞龙,十路埋伏。
4 练功方法
李氏查拳练功方法是:1.以十路弹腿、三路花腿、十路捣捶为习练基础。2.以肩撞沙袋练肩力,抛沙袋练臂力,绞棒练手腕力。3.以腿缚沙袋负重弹跳,增强腿力。4.以拳击沙袋练拳法功力。5.以踢桩练习腿功。其次还有石锁、石担、提铁球、拉滑车、点钢钱眼等。
李氏查拳拳理有:“六合”即“里三合、外三合”,神与意、意与气、气与力;手与足、肘与膝、肩与跨“里外六合”。李氏查拳中很多攻防动作都归纳于“踢打摔拿”之中。在运用时,还要灵活机动。“十字要诀”即:缩、小、绵、软、巧、错、速、硬、脆、滑。
(二)李氏查拳的技击特点是重腿法,多摔法,不拘左右,搭手即发。其节奏特点是干净利索,动迅静定,动时如风驰电掣,定势时迅即静止稳定,其整体特点是形神兼备,内外合一,同时,攻防意念贯注于一招一式,以气催力,精神融注拳势,呼吸配合动作,从而呈现出外形上完整一体,形神兼备,内外合一的风采。
(三)李氏查拳的风格特点有以下三点:1.套路剽悍,结构严谨。李氏十路查拳整体动作。以“四击”、“八法”、“十二型”和“六合”为主线,贯串整个拳术之中。眼明手快。步法灵活,朴实有力。动如脱兔,跳跃激烈,拳势伸展清楚,动作量大,拳势刚劲,敏捷健壮,内静外猛,守之如处女,攻之如猛虎。2.拳法连贯,结构严谨。拳法势势相承,善于运用内在的心意,表现出生动的气韵,如虹的气势,连环成招,一气呵成。起、承、转、合等变化多端。3.长拳短用,出手含蓄。拳脚齐发,上下并用,进而实退,退而实进,虚实并用,刚柔相济。轻灵稳固,灵活不滞,矫捷刚健,动作连串,协调顺畅,力点清晰。组合击打。
三、意义
李氏查拳历来注重习武者的道德品行,要求“学拳先明理,习艺先尚德”,其“明理尚德”的武德精神是李氏查拳经久不衰的内在支柱。具有增强体质、自卫防身、修身养性、艺术欣赏的作用。不仅有各种手法、腿法、身法、步法,还包含着屈伸、回环、旋转,还有平衡、跳跃等较复杂及难度动作,人体各个部位都要参与运动,要求肌肉活动量大,需氧量高,因而,可以使心血管系统的机能得到改善,发展呼吸系统的机能并提高肺活量。对提高人体的灵敏、速度、力量和柔韧等身体素质均有良好的影响。
李氏查拳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武术文化的一种,是李氏以及历代传人智慧的结晶,其发展过程始终与灿烂的中华文明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体现着人类文明发达的程度,显示了人类在思想和实践上所能达到的智慧高度,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中国各族人民筑起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园。
作者简介
1.宗锡元,1963年生于山东微山县。微山县政协委员,中国武协会员,中国武术六段,任城李氏查拳第七代传承人,微山县传统拳研究会会长。
2.陈安记,(1973年生人)男,硕士,山东省沾化县第一中学高级教师,滨州市武术协会副秘书长,中国武术五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