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教育部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装备学校的计算机室、多媒体室、校园网络等,各种教育资源和服务平台也应运而生。教育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通过将信息技术和教学实践进行深度整合、充分利用设备和软件的优势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度和教学质量必将是未来教育领域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策略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践融合的内涵
2012年3月,中国教育部发布了《信息教育发展十年规划(2012-2022年)》,指出信息技术应充分融入教育和教学中,信息化应引领教育理念的开展,在教育模式上进行创新,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起到主导作用,倡导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实践融合和教学的实践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从“整合”到“融合”,从“课程”到注重“教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具有新的内涵和意义,并深入到具体学科教学中以达到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实践融合”尚未定义统一的概念。中国科学家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实践融合”的概念,创造了一个基于信息的教学环境,以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以“独立,探究,合作”为特征,可以充分利用老师的领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从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热情和创造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采用“领导与主体为基础”的教学结构。何克康教授认为,这一定义与“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整合”的内涵相吻合,并指出该定义所包含的三个基本过程,即建立基于信息的教学环境,显着提高教学学科质量,从而促进教育体制的变革。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的必然性
假设根据教学实践的需求和改革的愿望发展相关信息技术,我们能否实现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的更好融合?实际上,关于信息技术研究的需要和教学学科改革的发展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例如信息技术的应用以监控学习质量,但这只是对学习效果的技术检验,仍然不是对学科教学模型本身的探索。当前的信息技术还不足以构成教学学科的基本模式。毕竟,教学科目具有自己的特点,必须遵守相关规律,并且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满足一些当地的教育改革需求。许多地方不需要或排斥信息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能够渗透到学科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这是两者融合与创新的真正体现。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遵守教育发展规律。实际上,教育改革已回到教育本身。教育必须遵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激发对学科兴趣的需求,仍然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完成教育改革和创新是教育事业完成建德育人的基本任务的关键。当前,教育教学应注重加强理想信念、社会主义和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的教育,深化学习方法的改革,以科学研究、跨学科学习等为基础大力促进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改变这些学习模式吗?现有的信息技术可能会在相关的学习方法中形成某种形式。在生活教育、实践教育和德育等领域,信息技术可能无法达到引起根本改变的效果。当前,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培育人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教育培训人才的基本特征不会发生很大变化,也就是说,我们仍然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践和道德教育。
3.现代信息技术与学习融合
3.1了解技术的统一性和技术的普遍性
信息技术不仅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而且是支持学生学习的工具,有效地将其用于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沟通与协作、情感体验的提升,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人工智能、大数据集、云计算、多媒体技术等新兴技术形式为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实践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很容易模糊教育的本质。在使用技术进行教学时,不知道可以使用多少技术来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成果。对部分应用程序和技术的使用了解不足。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教学方法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应的教学形式的不同,这无疑需要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这也是教无定法、重在用法的体现。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时,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某些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点,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使技术适应在教学层面,保持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连贯性,促进信息化教学技术体系的发展,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的深度学习的定性目标。归根结底都应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运用特定技术或多种技术为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帮助,创造轻松学习的教学环境。
3.2在技术支持下的适用性发展
在实践中,一些教师的将知识概念的教学方式机械地复制了其他学科的现有模式,用它来教授自己的学科而没有进行适用性方面的思考,并且主观地认为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学科的实践融合。信息技术是否适合纳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可以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进行协调,技术的使用旨在提高学习效果。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以清晰,标准化和特定的方式设计和提出学习目标,使教师可以轻松地观察和评估教学效果。一般而言,将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必须以学科课程的目标和课堂教学的目标为基础,以学生为基础,结合当地的教学实践,发挥教育智慧,并创造性地实施和应用以获得最佳教学收益。
3.3垂直深度下的教学实践融合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有很多老师把整个课程变成一个简单的示范课程,却忽略了关于主题的逻辑思维;在创建多媒体培训材料时,对形式的过度追求和缺乏内涵使教学脱离了主题。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特征。信息技术与教学学科深入融合和实施而不是灌输表面知识。随着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教学体系的发展和实施(基于培养各学科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学科教学体系中,有必要清楚地理解学科内涵的深度和基础,掌握基本能力、知识培养的总体方向,从巨大的信息资源中提取关键资源,并将应用程序功能与资源整合和扩展,以激发学生发展更高层次的思维。一般而言,信息技术价值的合理性应在明确的教学结构和学科特征的情况下使用,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具备发展现代社会所需的必要素质和关键技能。
结 语
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作为认知工具,创造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重构和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估方法,以整体优化为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參考文献
[1]覃佳君,黄茵茵.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J]. 中国农村教育,2020(05):47-48.
[2]王华本,朱良月,鹿建银. Proteus在《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2020(04):46-48.
[3]王红梅. 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研究[J]. 科技视界,2020(04):71-72.
[4]柏植,许海峰.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科技视界,2020(04):125-126.
[5]赵月. 国内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对比研究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02):3-5+13.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策略
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实践融合的内涵
2012年3月,中国教育部发布了《信息教育发展十年规划(2012-2022年)》,指出信息技术应充分融入教育和教学中,信息化应引领教育理念的开展,在教育模式上进行创新,充分利用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起到主导作用,倡导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实践融合和教学的实践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计算机教育的发展。从“整合”到“融合”,从“课程”到注重“教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具有新的内涵和意义,并深入到具体学科教学中以达到教育体制改革的目标。目前,“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实践融合”尚未定义统一的概念。中国科学家从一开始就提出了“信息技术与课程的实践融合”的概念,创造了一个基于信息的教学环境,以实施新的教学方法,以“独立,探究,合作”为特征,可以充分利用老师的领导作用,突出学生的主导地位,从而发展学生的主动性、热情和创造力。
传统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以教师为导向”的教学采用“领导与主体为基础”的教学结构。何克康教授认为,这一定义与“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深度整合”的内涵相吻合,并指出该定义所包含的三个基本过程,即建立基于信息的教学环境,显着提高教学学科质量,从而促进教育体制的变革。
2.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的必然性
假设根据教学实践的需求和改革的愿望发展相关信息技术,我们能否实现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的更好融合?实际上,关于信息技术研究的需要和教学学科改革的发展已经进行了很多研究,例如信息技术的应用以监控学习质量,但这只是对学习效果的技术检验,仍然不是对学科教学模型本身的探索。当前的信息技术还不足以构成教学学科的基本模式。毕竟,教学科目具有自己的特点,必须遵守相关规律,并且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来满足一些当地的教育改革需求。许多地方不需要或排斥信息技术。从这个意义上讲,技术能够渗透到学科教学实践中,促进教学模式的改革,这是两者融合与创新的真正体现。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我们遵守教育发展规律。实际上,教育改革已回到教育本身。教育必须遵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身心发展的特征以及激发对学科兴趣的需求,仍然需要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完成教育改革和创新是教育事业完成建德育人的基本任务的关键。当前,教育教学应注重加强理想信念、社会主义和道德教育的基本价值的教育,深化学习方法的改革,以科学研究、跨学科学习等为基础大力促进学习。信息技术可以改变这些学习模式吗?现有的信息技术可能会在相关的学习方法中形成某种形式。在生活教育、实践教育和德育等领域,信息技术可能无法达到引起根本改变的效果。当前,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对培育人才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但是教育培训人才的基本特征不会发生很大变化,也就是说,我们仍然需要对学生进行实践和道德教育。
3.现代信息技术与学习融合
3.1了解技术的统一性和技术的普遍性
信息技术不仅是帮助教师进行教学的工具,而且是支持学生学习的工具,有效地将其用于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沟通与协作、情感体验的提升,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人工智能、大数据集、云计算、多媒体技术等新兴技术形式为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的实践融合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很容易模糊教育的本质。在使用技术进行教学时,不知道可以使用多少技术来获得高质量的学习成果。对部分应用程序和技术的使用了解不足。信息技术的发展导致教学方法的变化趋势以及相应的教学形式的不同,这无疑需要提高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这也是教无定法、重在用法的体现。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时,我们必须充分了解某些技术的优缺点,以及如何发挥其在教学中的独特作用,找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联系点,并精心设计课堂教学以使技术适应在教学层面,保持信息技术与教学的连贯性,促进信息化教学技术体系的发展,实现教师教学和学生的深度学习的定性目标。归根结底都应该根据教学需要,适当运用特定技术或多种技术为教学实践提供有效的帮助,创造轻松学习的教学环境。
3.2在技术支持下的适用性发展
在实践中,一些教师的将知识概念的教学方式机械地复制了其他学科的现有模式,用它来教授自己的学科而没有进行适用性方面的思考,并且主观地认为这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学科的实践融合。信息技术是否适合纳入各个学科的教学中?信息技术和学科教学可以在相互渗透的过程中进行协调,技术的使用旨在提高学习效果。根据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课程目标最大程度地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根据新的课程标准,以清晰,标准化和特定的方式设计和提出学习目标,使教师可以轻松地观察和评估教学效果。一般而言,将信息技术与各个学科的教学相结合,必须以学科课程的目标和课堂教学的目标为基础,以学生为基础,结合当地的教学实践,发挥教育智慧,并创造性地实施和应用以获得最佳教学收益。
3.3垂直深度下的教学实践融合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仍然有很多老师把整个课程变成一个简单的示范课程,却忽略了关于主题的逻辑思维;在创建多媒体培训材料时,对形式的过度追求和缺乏内涵使教学脱离了主题。不同的学科具有不同的知识结构和特征。信息技术与教学学科深入融合和实施而不是灌输表面知识。随着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教学体系的发展和实施(基于培养各学科的“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在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学科教学体系中,有必要清楚地理解学科内涵的深度和基础,掌握基本能力、知识培养的总体方向,从巨大的信息资源中提取关键资源,并将应用程序功能与资源整合和扩展,以激发学生发展更高层次的思维。一般而言,信息技术价值的合理性应在明确的教学结构和学科特征的情况下使用,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具备发展现代社会所需的必要素质和关键技能。
结 语
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的指导下,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为主要特征的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作为认知工具,创造学习环境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重构和整合优质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学习方法和评估方法,以整体优化为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达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參考文献
[1]覃佳君,黄茵茵. 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深度融合的策略探究[J]. 中国农村教育,2020(05):47-48.
[2]王华本,朱良月,鹿建银. Proteus在《数字逻辑电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 科技视界,2020(04):46-48.
[3]王红梅. 基于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混合式教学有效性研究[J]. 科技视界,2020(04):71-72.
[4]柏植,许海峰. 《信号与系统》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J]. 科技视界,2020(04):125-126.
[5]赵月. 国内高校知识产权信息服务对比研究分析[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20(02):3-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