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世界性趋势,我国已对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文章针对湖北大冶资源枯竭的现状,在透视深层次原因的基础上,根据该市经济发展的五年规划,从享受优惠政策、引进外资、结构调整、创建名牌、环境保护等八个方面,提出了湖北大冶市经济转变的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关键词:湖北大冶 资源枯竭 经济转型 着力点
湖北大冶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由于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轮”驱动,使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问题集中出现,并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突出的矛盾。2008年3月,湖北大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国家将予以政策倾斜。由此可以看出,今后的五到十年,是湖北大冶市全面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矛盾与关系。
湖北大冶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深层次原因透析
近年来湖北大冶市经济社会运行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冶金、建材、食品、机电等四大特色鲜明,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民营经济已成为湖北大冶市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其经济总量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湖北大冶市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与全国、全省先进县(市)经济发展状况相对比,湖北大冶市在发展上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全国和全省各先进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比来看,湖北大冶市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从全省范围来看,虽然近年来湖北大冶经济综合实力一直稳居全省“十强县(市)”之列,但综合竞争力却被评定为B级,处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二方阵,仙桃、潜江、天门、汉川等四个县市综合竞争力评定为A级,排在第一方阵。这不难看出湖北大冶市有些硬性指标已有倒退趋势: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湖北大冶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外贸出口、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环境保护投资指数等指标位置都有所后移。
从当前的情况看,湖北大冶市受资源枯竭影响,产业发展、体制转型和结构转性的压力仍在不断加大,由此造成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身发展遇到的诸多矛盾和困难已无法按照旧的发展思路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矿产资源不合理利用制约了湖北大冶市非金属矿产业发展的速度
1、矿产资源勘查投入力度不足。国家对地勘费的支持急剧减少,商业性勘查机制尚未形成,主要矿产的资源储量无法满足矿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国有大中型矿山的接替资源紧缺,寻找深部矿、外围矿、盲矿的难度加大。非金属矿产的勘查程度普遍不高,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不合理。矿业结构尚需调整。“大矿小开”、“大矿小企业”、“小矿大企业”等现象也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程度低且缺乏统筹规划,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少,影响了资源利用效益。对煤矿、砖瓦粘土等限采矿种的限制力度不够。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模小。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全市139个矿床中,大型矿床占6%,中型矿床占21%,小型矿床占73%。近98%的小型矿山与“矿业大市”的称谓极不协调,小矿过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矿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大矿小开、整矿零开,缺少起骨干作用的大、中型矿山,又由于矿山生产技术含量低,集约化程度差,粗放式经营,形不成合理的生产规模,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资源严重浪费,矿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一直不足,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4、科技含量低,深加工力度不够。湖北大冶市采矿科技含量低,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小矿多、民营开采多,少数矿业主为追求最大经济效益,资源开采回采率低,平均不足70%。小选厂过多过滥,造成回收率低,大部分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加工链条短,资源附加值低。
(二)失业人口和社会压力影响了湖北大冶市非金属矿产业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湖北大冶市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逐年攀升。其中,主要是采掘业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与1985年采掘业鼎盛时期的10万采掘大军相比,截至2007年底,相关资源产业从业人员减少了约5万人。因为矿山开采征地导致4万多农民失地,生活逐步陷于贫困。同时,还有国有矿山企业失业的2.1万人,这一包袱也留给湖北大冶市。龙角山、铜山口、大箕铺等3个因矿而兴的乡镇由盛转衰,其中两镇被撤消建制。全市破产关停矿山企业及相关产业安置资金缺口高达3.5亿元,社保资金缺口达5亿元,失地农民生活保障资金缺口为1.7亿元。
(三)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阻碍湖北大冶市非金属矿产业发展的前进步伐
从三次产业比例看,湖北大冶市的产业结构比例与经济发达城市相比不够协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1.85∶53.24∶34.91,而发达城市产业结构比例呈“倒金字塔”型发展,即第一产业比例较低,第二、三产业比例较高。
从长远分析看,产业结构不合理将严重制约湖北大冶市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先进制造业没有形成规模。传统重工业重而不优、重而不精、重而小、重而散。建材、冶金、采掘等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但规模小,多数企业属于国家宏观调控中被限制、被淘汰的企业。第二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还没有上规模。重工业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更没有形成集群发展之势。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支柱产业少,“三高一低”企业数量多,抗风险能力差,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一旦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限制关停,则市域经济发展的压力非常大。
(四)生态环境被破坏影响了湖北大冶市非金属矿产业发展的创建活力
1、资源浪费较严重。非金属矿山和小型金属矿山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平均不足70%,大部分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小选厂过多过滥,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的普遍存在都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矿业开发与环境协调不够紧密。湖北大冶市走的是依托矿产资源开发,建立资源开发型产业的传统发展道路,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贯彻的不够。采剥作业方式的粗放导致植被和自然景观遭到破坏,采选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石、废水、废气也对大气、土壤、水体造成了较大程度的污染,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矿山生态环境的监测不完善、不系统,对环境恢复治理的意识和投入均有欠缺。
3、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因长期的粗放式开发,矿山环境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于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地表水下降、重金属污染等,致使大量农田无法耕种,受灾面积达8万亩以上。全市排放“三废”的厂矿企业200多个,占总数的60%以上,12条主要港渠中有10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矿区粉尘污染严重,大气环境质量下降,170家大小尾砂库中有25家存在重大危险隐患。这些问题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也对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
湖北大冶市经济转型的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新世纪新阶段湖北大冶市经济发展总的思路是:一是紧扣一条主线——紧扣经济转型这条主线。二是依托两个载体——依托省级开发区湖北大冶市经济开发区和省管工业园灵成工业园,用五年时间把湖北大冶市经济开发区城西北工业新区打造成一个20平方公里的科技型、生态型新园区;把灵成工业园打造成以武汉重冶公司为龙头的模具钢、特钢、重型装备特色园区。三是打造三个产业集群板块——依托现有基础,整合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打造钢铁、水泥、保健食品加工三个集约发展的经济板块。四是突出四大重点——围绕结构调优、机制调优、生态创优、环境创优,坚持“优”字当先、“好”字当先来抓好经济工作。五是做强“五大基地”——做强中国保健酒基地、中部地区原材料工业基地、中部地区新型建材工业基地、武汉城市圈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湖北省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从当前和长远来看,湖北大冶市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着力点应该突出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享受优惠政策。武汉城市圈已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城镇布局规划》将黄石明确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而湖北大冶市作为黄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已具备承接武汉城市圈辐射的现实条件和产业基础。因此,湖北大冶市也将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尤其是武汉正在和即将实施的100万辆汽车、80万吨乙烯和富士康等投资几百亿的大项目,为发展先进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有利契机。随着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湖北大冶的参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提高科技含量。国内非矿产业技术水平整体偏低,开采精细化不够、开采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矿产品加工技术不高,以卖原矿和粗加工产品为主。国外在技术上有很大优势,开采精细化,一些大型公司多从我国购入原材料,加工后返销我国。这个时候,我国非金属行业急需提高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因此,湖北大冶市首先要提高非矿产品科技含量。在非矿产品的高纯化、超细化、功能化、特性化、专用化、系列化技术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次,加强非金属矿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化技术装备研发,通过非金属矿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化技术装备研发,全面提升非金属矿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构建非金属矿工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第三,转变招商理念。大力引进外资和项目建设力度,转变招商观念,针对工作实际,变“招商引资”为“选商选资”,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创新招商引资方法,通过网上招商、中介代理招商、以商招商、专业小分队招商等形式,实现招商引资在引进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尖端技术和优秀人才等方面的新突破。坚持内资与外资并举,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基础上,制定有效政策,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激活内资,鼓励本地老板投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把发展重点产业与实施“回归工程”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培植更多的投资创业主体。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激励考核机制,将其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第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做强做优传统产业。继续以重点骨干企业为支撑,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促进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冶金产业以新冶特钢、兴成钢铁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无缝钢管、不锈钢管、精密铸件等延伸加工产品,建材产业以华祥水泥、尖峰水泥、成美水泥、晨茂铝材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建材。
第五,发展高新产业。大力发展以富士康配套产业园、登峰公司、斯瑞尔换热器、徐风环保科技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以鹿山化工、楚天化工、立峰纺织、广东伟嘉、依嘉制衣为龙头的医药化工和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烟花爆竹、民爆器材产业安全有序发展。
第六,提升服务档次。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发展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特色市场。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旅游、文化、餐饮、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业、中介、社区服务业。加快建设罗桥物流园区。加快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开工建设一家五星级宾馆,争创一个4A级景区。
第七,实施名牌战略。通过“重点扶持一批、大力提升一批、开发储备一批、引进嫁接一批”,加大名牌产品的培植力度,创建更多的省、国家级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将优势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精、新兴产业做大、农业品牌做响,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八,加强环境保护。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目前产业现状却是资源高消耗、低产出,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是对子孙后代的极不负责任的。湖北大冶市也应该提高社会责任感,引导行业走向低消耗、高产出的发展方向。在开发矿产资源时,既不能因保护环境而不开采利用矿产资源,又不能只顾开采资源而不管环境保护与垦复工作。湖北大冶市的生态破坏较严重,水土流失,地表破坏,要逐步恢复,进行矿区治理。加大审批开发项目的环保措施和复垦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不误。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关键词:湖北大冶 资源枯竭 经济转型 着力点
湖北大冶市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由于传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双轮”驱动,使环境污染与资源短缺问题集中出现,并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瓶颈,也是可持续发展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最突出的矛盾。2008年3月,湖北大冶市被确定为全国首批12个资源枯竭城市之一,国家将予以政策倾斜。由此可以看出,今后的五到十年,是湖北大冶市全面推进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迈向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时期,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的矛盾与关系。
湖北大冶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深层次原因透析
近年来湖北大冶市经济社会运行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市域经济规模不断壮大,经济运行质量不断提高,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冶金、建材、食品、机电等四大特色鲜明,具有一定竞争优势的支柱产业已基本形成。民营经济已成为湖北大冶市经济发展的强力支撑,其经济总量已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
湖北大冶市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与全国、全省先进县(市)经济发展状况相对比,湖北大冶市在发展上仍存在较大的差距。从全国和全省各先进县(市)的经济发展状况对比来看,湖北大冶市的经济发展总体水平呈下降趋势。从全省范围来看,虽然近年来湖北大冶经济综合实力一直稳居全省“十强县(市)”之列,但综合竞争力却被评定为B级,处于县域经济发展的第二方阵,仙桃、潜江、天门、汉川等四个县市综合竞争力评定为A级,排在第一方阵。这不难看出湖北大冶市有些硬性指标已有倒退趋势:在全省县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考核中,湖北大冶经济社会发展指数、外贸出口、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利用外资、环境保护投资指数等指标位置都有所后移。
从当前的情况看,湖北大冶市受资源枯竭影响,产业发展、体制转型和结构转性的压力仍在不断加大,由此造成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自身发展遇到的诸多矛盾和困难已无法按照旧的发展思路加以解决。主要表现在:
(一)矿产资源不合理利用制约了湖北大冶市非金属矿产业发展的速度
1、矿产资源勘查投入力度不足。国家对地勘费的支持急剧减少,商业性勘查机制尚未形成,主要矿产的资源储量无法满足矿业持续发展的要求,国有大中型矿山的接替资源紧缺,寻找深部矿、外围矿、盲矿的难度加大。非金属矿产的勘查程度普遍不高,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开发的深度和广度。
2、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布局不合理。矿业结构尚需调整。“大矿小开”、“大矿小企业”、“小矿大企业”等现象也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非金属矿产的开发利用程度低且缺乏统筹规划,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少,影响了资源利用效益。对煤矿、砖瓦粘土等限采矿种的限制力度不够。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总体规模小。矿床规模以中、小型为主。全市139个矿床中,大型矿床占6%,中型矿床占21%,小型矿床占73%。近98%的小型矿山与“矿业大市”的称谓极不协调,小矿过多难以形成规模效应。矿山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大矿小开、整矿零开,缺少起骨干作用的大、中型矿山,又由于矿山生产技术含量低,集约化程度差,粗放式经营,形不成合理的生产规模,盲目投资,重复建设,资源严重浪费,矿业产值在工业总产值中所占比例一直不足,没有形成产业优势。
4、科技含量低,深加工力度不够。湖北大冶市采矿科技含量低,造成资源浪费严重。由于小矿多、民营开采多,少数矿业主为追求最大经济效益,资源开采回采率低,平均不足70%。小选厂过多过滥,造成回收率低,大部分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加工链条短,资源附加值低。
(二)失业人口和社会压力影响了湖北大冶市非金属矿产业发展的动力
近年来,湖北大冶市失业人数不断增加,失业率逐年攀升。其中,主要是采掘业及相关产业从业人员比重下降,与1985年采掘业鼎盛时期的10万采掘大军相比,截至2007年底,相关资源产业从业人员减少了约5万人。因为矿山开采征地导致4万多农民失地,生活逐步陷于贫困。同时,还有国有矿山企业失业的2.1万人,这一包袱也留给湖北大冶市。龙角山、铜山口、大箕铺等3个因矿而兴的乡镇由盛转衰,其中两镇被撤消建制。全市破产关停矿山企业及相关产业安置资金缺口高达3.5亿元,社保资金缺口达5亿元,失地农民生活保障资金缺口为1.7亿元。
(三)产业结构不够合理阻碍湖北大冶市非金属矿产业发展的前进步伐
从三次产业比例看,湖北大冶市的产业结构比例与经济发达城市相比不够协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11.85∶53.24∶34.91,而发达城市产业结构比例呈“倒金字塔”型发展,即第一产业比例较低,第二、三产业比例较高。
从长远分析看,产业结构不合理将严重制约湖北大冶市经济的持续发展。第二产业结构不合理,先进制造业没有形成规模。传统重工业重而不优、重而不精、重而小、重而散。建材、冶金、采掘等传统产业比重过大,但规模小,多数企业属于国家宏观调控中被限制、被淘汰的企业。第二产业规模化程度低,先进制造业的发展还没有上规模。重工业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更没有形成集群发展之势。工业企业规模偏小,支柱产业少,“三高一低”企业数量多,抗风险能力差,高污染、高耗能企业一旦受国家宏观政策调整限制关停,则市域经济发展的压力非常大。
(四)生态环境被破坏影响了湖北大冶市非金属矿产业发展的创建活力
1、资源浪费较严重。非金属矿山和小型金属矿山的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平均不足70%,大部分共伴生矿产的综合利用水平不高,小选厂过多过滥,采富弃贫、采易弃难现象的普遍存在都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2、矿业开发与环境协调不够紧密。湖北大冶市走的是依托矿产资源开发,建立资源开发型产业的传统发展道路,对“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方针贯彻的不够。采剥作业方式的粗放导致植被和自然景观遭到破坏,采选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石、废水、废气也对大气、土壤、水体造成了较大程度的污染,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常发生,矿山生态环境的监测不完善、不系统,对环境恢复治理的意识和投入均有欠缺。
3、地质灾害频发,生态环境恶化。因长期的粗放式开发,矿山环境和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由于河道淤塞、河床抬高、地表水下降、重金属污染等,致使大量农田无法耕种,受灾面积达8万亩以上。全市排放“三废”的厂矿企业200多个,占总数的60%以上,12条主要港渠中有10条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主要矿区粉尘污染严重,大气环境质量下降,170家大小尾砂库中有25家存在重大危险隐患。这些问题直接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生命财产安全,也对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影响。
湖北大冶市经济转型的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新世纪新阶段湖北大冶市经济发展总的思路是:一是紧扣一条主线——紧扣经济转型这条主线。二是依托两个载体——依托省级开发区湖北大冶市经济开发区和省管工业园灵成工业园,用五年时间把湖北大冶市经济开发区城西北工业新区打造成一个20平方公里的科技型、生态型新园区;把灵成工业园打造成以武汉重冶公司为龙头的模具钢、特钢、重型装备特色园区。三是打造三个产业集群板块——依托现有基础,整合各类资源和生产要素,打造钢铁、水泥、保健食品加工三个集约发展的经济板块。四是突出四大重点——围绕结构调优、机制调优、生态创优、环境创优,坚持“优”字当先、“好”字当先来抓好经济工作。五是做强“五大基地”——做强中国保健酒基地、中部地区原材料工业基地、中部地区新型建材工业基地、武汉城市圈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湖北省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从当前和长远来看,湖北大冶市资源城市经济转型的着力点应该突出以下八个方面:
第一,享受优惠政策。武汉城市圈已被国家批准为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城市圈城镇布局规划》将黄石明确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而湖北大冶市作为黄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增强,已具备承接武汉城市圈辐射的现实条件和产业基础。因此,湖北大冶市也将在体制机制创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享受到更多的优惠政策。尤其是武汉正在和即将实施的100万辆汽车、80万吨乙烯和富士康等投资几百亿的大项目,为发展先进制造业、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了有利契机。随着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湖北大冶的参与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第二,提高科技含量。国内非矿产业技术水平整体偏低,开采精细化不够、开采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矿产品加工技术不高,以卖原矿和粗加工产品为主。国外在技术上有很大优势,开采精细化,一些大型公司多从我国购入原材料,加工后返销我国。这个时候,我国非金属行业急需提高技术水平和科技含量。因此,湖北大冶市首先要提高非矿产品科技含量。在非矿产品的高纯化、超细化、功能化、特性化、专用化、系列化技术方面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其次,加强非金属矿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化技术装备研发,通过非金属矿应用基础研究和工程化技术装备研发,全面提升非金属矿开发利用技术水平,构建非金属矿工业发展的技术支撑。
第三,转变招商理念。大力引进外资和项目建设力度,转变招商观念,针对工作实际,变“招商引资”为“选商选资”,着力引进一批技术含量高、产业关联度大、带动作用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大项目好项目。创新招商引资方法,通过网上招商、中介代理招商、以商招商、专业小分队招商等形式,实现招商引资在引进知名企业、知名品牌、尖端技术和优秀人才等方面的新突破。坚持内资与外资并举,在大力引进外资的基础上,制定有效政策,采取积极措施进一步激活内资,鼓励本地老板投资重点产业重点项目,把发展重点产业与实施“回归工程”结合起来,鼓励和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创业,培植更多的投资创业主体。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激励考核机制,将其作为年终考核的主要内容,对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责任制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单位,实行一票否决。
第四,调整产业结构。实施改造提升工程,做强做优传统产业。继续以重点骨干企业为支撑,加快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促进资源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冶金产业以新冶特钢、兴成钢铁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无缝钢管、不锈钢管、精密铸件等延伸加工产品,建材产业以华祥水泥、尖峰水泥、成美水泥、晨茂铝材等企业为龙头,重点发展新型干法水泥和新型建材。
第五,发展高新产业。大力发展以富士康配套产业园、登峰公司、斯瑞尔换热器、徐风环保科技为龙头的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以鹿山化工、楚天化工、立峰纺织、广东伟嘉、依嘉制衣为龙头的医药化工和纺织服装产业,促进烟花爆竹、民爆器材产业安全有序发展。
第六,提升服务档次。加强市场体系建设,发展一批专业批发市场和特色市场。积极发展现代物流、旅游、文化、餐饮、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业、中介、社区服务业。加快建设罗桥物流园区。加快旅游资源的区域整合,开工建设一家五星级宾馆,争创一个4A级景区。
第七,实施名牌战略。通过“重点扶持一批、大力提升一批、开发储备一批、引进嫁接一批”,加大名牌产品的培植力度,创建更多的省、国家级名牌产品和免检产品,将优势产业做强、特色产业做精、新兴产业做大、农业品牌做响,提升产业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第八,加强环境保护。我国是一个人均资源贫乏的国家,目前产业现状却是资源高消耗、低产出,这种“寅吃卯粮”的做法是对子孙后代的极不负责任的。湖北大冶市也应该提高社会责任感,引导行业走向低消耗、高产出的发展方向。在开发矿产资源时,既不能因保护环境而不开采利用矿产资源,又不能只顾开采资源而不管环境保护与垦复工作。湖北大冶市的生态破坏较严重,水土流失,地表破坏,要逐步恢复,进行矿区治理。加大审批开发项目的环保措施和复垦工作的监督力度,确保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两不误。
(作者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