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一对多”话语情境探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lulu0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体教育是“着眼于集体”,面向某个群体,而不是独对某个人的教育,以影响集体成员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形式。它是辅导员开展日常工作的常用形式,深入理解和体会它的内涵及特点,对辅导员有效开展集体教育活动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集体教育 辅导员 “一对多” 话语情境
  集体教育的吸引力,就在于通过集体或成员之间交往所产生的巨大的教育力量。辅导员不仅是集体的成员,还是集体教育的实施着,面对“一对多”的话语情境,如何有效地通过集体教育方式来开展好各项日常工作,是对辅导员个人素养、能力及教育智慧的综合检验。
  一、集体教育内涵的界定
  当前集体教育虽然被广泛采用,但不同研究和实践者对其内涵的理解却不尽相同。开宗明义,本文所探讨的集体教育是“着眼于集体”,面向某个群体而不是独对某个人的教育,以影响集体成员身心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形式,不特指集体主义信仰教育。教育实践中,有三种倾向可能影响我们对集体教育的理解:一是将集体教育中的共性塑造和个性发展对立起来,表现为以提倡“个性发展”为名忽视共性塑造,造成集体组织氛围自由散漫。诚然,在崇尚个性、讲求创新的时代,共性塑造和个性发展并不矛盾,集体教育就是要在理解和把握同代人共性的基础上兼顾“个性发展”,实现二者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共同致力于大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和精神风貌的培养,通过集体来培养教育个人,张扬个性是集体教育的应有之意。二是将集体教育中“集体主义信仰教育”与“一般道德教育”等同起来,或者将集体教育狭隘理解为“集体主义信仰教育”,这就可能造成由于忽视集体教育形式的运用而错失很多教育机会。三是将“集体教育”内容狭隘化理解的错误倾向,甚至将集体教育与外部灌输等同。集体教育作为一种历久弥新的教育形式,其内涵也随着教育实践的发展而与时俱进。集体教育形式不仅应用于课堂教学、还广泛应用于大学生社会实践、党团、志愿者等第二课堂活动中。集体教育不是一种“你讲我听”的教育,辅导员在集体教育中扮演的不是一种主导的身份,而是集体教育的参与者和协助者,集体教育的内容也涵盖集体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而深入。
  二、集体教育特征的思考
  集体教育的实施需要一定的载体,集体教育的内容就是其载体。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班集体建设是围绕学生的正常社会化和交往展开的,这一论述启迪我们对集体教育载体和特征的进一步思考。
  首先,集体教育是一种有导向性的教育,旨在促进大学生群体的社会化,包括主流意识形态传承及生活习惯和个人品质养成教育,要在尊重教育对象发展规律的前提下使他们的发展轨迹符合家庭和社会的期望。随着网络交往方式的普及,不少大学生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缺乏起码的人际交往技巧和意识,这些恰恰为他们在集体中接受教育提供了很好的契机,日常思想教育、行为规范和人际交往准则的引导等这些共性问题是集体教育的重点。
  其次,集体教育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全人教育”,旨在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目标。“全人教育”关注每个人智力、情感、社会性、物质性、艺术性、创造性与潜力的全面挖掘,强调人文精神的培养,注重生命的和谐与愉悦,它整合了以往“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两种教育观点,强调既要重视社会价值又要重视人的价值。相比较而言,今天的集体教育会更多地考虑大学生个体发展,因此它是一种广泛意义上的“全人教育”。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指出:“集体不仅是教育的客体,也是教育的主体”大学生不仅是教育对象,也是自我教育的力量,引导大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是发挥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效方式,也是对集体自身教育资源的利用。
  另外,集体教育是一种互动的教育。卢梭在《爱弥尔》中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向年青人讲什么道理,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说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标示它,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所了解。大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扮演着双重的角色—既是受教育者,受到来自辅导员施加的影响,也受到来自其他同学的影响,同时承担着一个教育者的身份,在自身接受他人影响的同时也时刻在对他人产生影响,这恰恰体现集体教育的独特魅力。更深层次的互动表现为集体成员在共同的活动中形成集体的舆论并且在心理上产生一种标准化的倾向—集体规范。集体成员在集体舆论的压力下, 行为符合集体期待, 符合集体规范, 就会得到集体的支持。这一方面会进一步强化他本人的行为, 更重要的是他充当起教育者的职能, 对其他集体成员形成示范效应。
  三、辅导员开展集体教育的策略
  在厘清集体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之后,那么,辅导员在开展集体教育时要把握哪些策略呢?
  首先,使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一致。在集体教育的过程中,设定合理的目标,采取适当的行动能够大大激发集体成员为实现集体的共同目标的信心,而集体目标要与个人目标相一致,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这个集体中愉快生活并有所收获,同时通过全员参与最大限度减少摩擦,增进集体内部和谐融洽氛围的形成。
  其次,通过集体中的典型人物来影响和教育个体。集体其他成员可以通过典型人物来实现“观察学习”。集体中的典型人物是多层次、多角度,涵盖的是指在集体中处于领导地位的,起支配作用的重要人物。当个体目标与集体目标一致性高时,个体更易于参考集体中其他成员的行为。辅导员可以创设相互学习的氛围,让个体寻找集体内的榜样,这些榜样最好是自己所熟悉的,既有亲切感又有威信。
  再次,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导向,坚定不移地传递正能量。在健康舆论导向方面,笔者认为要关注:人活着的意义,人如何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存,人为什么要有远大的理想,什么是真善美与假恶丑,什么是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学生对这五方面问题的探究和思考将伴随着集体教育的全过程。
  最后,注重利用从众的正效益。集体教育要考虑学生的心理需求,从众的正效益是集体教育的核心制度。个人受群体压力的影响,在知觉判断、信仰上表现出与群体大多数成员相一致的现象称为从众现象。从众现象既有积极作用的一面也有消极作用的一面,从众的正效应正是利用了其积极作用的一面,它可以相互激励情绪,建立良好社会氛围并使个体达到心理平衡。
  辅导员和大学生之间每天都在发生着双向、多向的交流和沟通。用心的辅导员就要在大量的实践中不断体验、感悟,探究沟通的艺术,充分发挥集体教育的优势,使之与其它教育方式相辅相成,最终达成互相包容和共同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张明.关于集体教育的综述[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2).
  [2]郭峰.集体教育与个性教育的辩证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2002,(12).
  [3]张文君.马卡连柯集体主义教育对高等教育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
其他文献
过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忙着做年饭——蒸馒头、蒸饺子……这些事在农村那可是过年必不可少的,蒸一锅热腾腾的馒头,意味着来年的日子蒸蒸日上。
期刊
花草、折扇、文人?看到这三个词,你是不是也像我一样在脑袋里打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这可还真是要动一番脑筋,不过,既然我们是学画画的,那就用绘画去寻找答案吧,马上就能解决这个令你头大的问题。
期刊
一、《羌族团裙》    1、花卉写生(图1-2)
期刊
作为经济特区的深圳,其文化特色不同于内陆其他城市,它缺少了一些古韵,而以新颖性、多样性、通俗性为特征。
期刊
由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承办的“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已在山西省得到了师生和家长的广泛认可。
期刊
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主办,中国校外教育杂志社承办了以“祖国·校园”为主题的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学生绘画书法作品比赛。
期刊
“中国校外教育·美术教育实践基地”    为繁荣少年儿童美术教育事业,促进校外少年儿童美术教师的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期刊
美国高校的社会捐赠制度被视为西方国家的典型模式。美国高校对社会捐赠经过长期的探索已经进入市场化运作,而且逐渐形成体系。随着高校之间竞争的加剧,而社会捐赠是影响美国高校排名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更加调动了高校的积极性。本文在追溯美国高校社会捐赠制度的发展史之余结合哈佛大学社会捐赠制度方面加以阐述。  美国高校 社会捐赠制度 哈佛大学  美国高等教育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一朵奇葩,美国高校的社会捐赠制度被当作典
期刊
中国和美国的节日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异。中国的节日主要源于农耕文明,美国的节日主要源于宗教及相关事件。通过对中国的清明节和美国的万圣节在起源、习俗和内涵方面的对比研究,旨在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中国文化,同时更加客观地了解美国文化,从而提高我们跨文化交际的效率。  中美节日 习俗 内涵  一、节日的概念和作用  节日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除了传统的庆祝活动外,节日也被赋予了更多的文化内涵
期刊
通过对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的现状、管理模式,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介绍了其主要做法与措施,对成效与相关经验进行分析总结,并结合当前对其发展趋势提出建议,旨在为在职攻读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模式提供参考。  专业学位 农业推广硕士 研究生教育  一、背景介绍  为了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1990年开始设置和试办专业学位教育,经过了20年的发展,到2011年硕士专业学位增至39个,招生人数累计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