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董坐与螺溪石
董坐从小就对自己的名字很不满意。不好称呼又感到没有特别的意义,曾经想到要改名字,然而岁月却在“憨头刻石头”的日子里过去了,耿耿于怀于改名的心愿却并没有实现,不过工作却慢慢与名字连接在了一起,或许是姓名影响人的命运,出生下来亲人给孩子的名字,就好像是安排好他所走的路途。因此,我为董坐改写一则《董坐刻砚铭记》曰:“家父说艺我倾听,传承砚雕是我幸。搜寻沃野螺溪石,雕刀錾子留我名。定心细琢是本性,运刀趣味忘我情。名利于我淡如影,双手雕砚我心清。名诗绝旬称我心,雕入石中砚成品。此生心血赋予砚,代代子孙看得见。人人说道螺溪砚。董坐全家一片天。”
后来,自己花费很长的时间,去思考姓名与本身工作的意义——姓“董”与“懂”同音,“坐”与“座”又是同意,“坐”是两个人坐在土地上,石头又是从土中出来的,找寻石头是离不开土的,而雕刻工作更需要长久的“坐”着,“坐”与“做”同意就意味着“知坐也要知做,知坐也要知行。”因此,姓名犹如随时叮咛着董坐必须努力自己的工作。后来。我与董坐谈到他的姓名,就随口说出:“董坐、懂座,雕石打坐,且做且过,雕石入定,石头变成佛祖,来顾腹肚;董坐、懂座,知行知坐,石雕工作苦在口中,乐在心头,螺溪石头经过董坐的手个个都能成佛,都被石痴收走,排在自己的案桌。董坐,懂座,耕石成砚,砚可磨墨,石头的命运掌握在董坐之手,不被董坐看上眼的石头,都被浑浊的溪水流走,沉入海底永不回头。”这该是董坐与螺溪石的关系最为贴切的诠释吧。
最近,一位杨胤甲先生为董坐写了两首诗:“浊溪孕育螺溪石,墨黑枣红黛绿玉。名家巧思磨新砚,瑰丽惊艳台湾岛,细细品赏韵味深,精进技艺永新传。”与“台湾黑玉螺溪砚,名家巧艺雕琢磨。蕴含意境耐寻味,产业观光知性游。珍贵馈赠无价宝,螺溪石砚极艺品。”不管诗是否合乎诗句平仄与对仗,这样的句子也表达了董坐与螺溪石的密切关系。董坐的姓名与石头、土地、雕刻已经结合为一体了,二水地区也因为董坐的石雕而丰富起来,在获得文声奖时。文建会主委曾说:“董坐夫妇热爱艺术,更爱乡土,他们将位于二水街上的楼房,免费提供二水文史工作者使用,并建立一座石雕艺术馆,馆内陈列着董坐历年来的精心之作百余件,同时也展出其父董壬申的遗作和四位子女的作品。他们向彰化县二水乡注入了文化活水,更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也为爱石砚的人士提供了一个心灵休息的文化天地,并带动制砚人才,热忱导引石砚艺术爱好者走进宁静美妙的砚雕世界里。”浊水溪的石头也因为经过董坐的手,运刀成艺而被人收藏,变成艺术欣赏的珍品,世世代代留传下去。董坐将与二水齐名,与浊水溪之水的永恒,永远流在自己的土地上。
浊水溪伴砚雕情
中国文人因喜好琴、棋、书、画而发展出中国的水墨画。绘水墨画必须品砚、笔、墨、纸,并称“文房四宝”。这是古代读书人不可或缺的工具,翻开史籍,古代的砚材有铁、铜、银、石、瓦、陶、玉、瓷等,其中又以石砚为最多。国内出名的砚台有广东端溪出产的“端砚”与江西省歙溪出产的“歙砚”。
在台湾,我们将砚台称为“墨盘”,最出名的砚台是出产在二水浊水溪的螺溪砚,这条台湾最长的河流,溪水长年混浊,水质特异,灌溉出来的稻米称“浊水米”,特别好吃。而浊水溪中的石头也因石质特别而被取名“螺溪石”,其雕刻出来的墨盘称“螺溪砚”。
“螺溪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浊水溪上游信义乡的双龙村、地利村一带为主要产地,而浊水溪自双龙村以下的水里、集集、名间、二水及浊水溪支流的十八重溪、郡坑溪等河床都产有螺溪砚石材。
在二水出生的董坐,其父亲董壬申也是一个砚雕的高手,从小董坐跟随父亲出入浊水溪间,或许因为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说法,出入浊水溪的董坐,在与父亲找寻螺溪石、雕琢石砚的过程中,耳濡目染的也做了雕琢石砚的工作。刚开始或许是靠刻石砚、卖砚台为生,到了1982年,为了推广螺溪砚,并多招揽生意,在二水地区开设一间螺溪砚的门市部,本着“食好斗相报”的观点,介绍经济适用的砚台,同时也来推展地方特有的砚雕产业。
当时,没有人相信二水地区可以以专卖石砚谋生,于是有人预测,可能不超过三个月门市部就必须打烊了。颇具信心的董坐,抱着宁可餐风饮露,也要度过难关的心态,为了推广螺溪砚,到处去参加各项民间民俗的技艺展览,塑造二水成为一个以螺溪砚为名的市镇,将只是工艺性的石砚,慢慢地向艺术的境界推进。以前的螺溪砚造型都以“实用”与“单一”为主,董坐想到“保持现状,就是落伍”的金言,希望能够有所突破,以便号召艺术家投入到石砚艺术的创作中。
近二十年来,董坐为了排除艺术创作中的匠气,试图突破自己局限性的思维,有空闲的时间便认真阅读各项美学书籍,以及一些思考性的哲理书刊,以弥补少年失学的遗憾。他更相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艺术创作定有所助益。于是他畅游名山胜水,参观艺术圣地,比如:游历长江三峡、造访日本去亲近富士山、参观各种佛像、石雕艺术,希望能打开自己创作的眼界。
记得在“九二一”地震以前,我与刘环月先生为了去拍摄浊水溪的相关影片,特地去找黄坐先生,请他带我们去浊水溪河床采风,他一边介绍浊水溪,一边说他的砚雕生涯。谈他的砚雕理想,并从石缘谈到他的人生哲学,他说:“其实同样在河床滚动的石头,也有不相同的命运,我在找寻石材时,常思考‘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的意义,我找寻的是适合砚雕的螺溪石材,透过双眼去寻觅,被发现的石头我带回来,经过构想,再经过我的手与雕刀,赋予它各种不同形象后,变成了有生命的艺术品,陈列在石雕艺术馆。当有人欣赏它之后,就可能被收藏了,被收藏家当作宝贝来照顾,供奉在办公桌或橱柜中,过着安详的日子。如果没有被我发现的好材料,遇到采砂石的人,同样被载走,运去做工程用,有的用在桥梁上,有的放入建筑房屋中,也可能被搅碎后铺柏油路。这种不相同的际遇,或许也是石头的命运吧!有的石头随着溪水流入了大海中,永远见不到了……”那天的闲聊中,我发现董坐也是一个能言善道的石雕家,而他的人生哲学来自于生活——从雕石中领悟到的道理,难怪禅师告诉我们:道就是生活,他善于在思考中去领悟生活的哲思。后来我们发现,其实他的思想都雕刻在他的砚台上,砚台上记录着他的生命历程。
螺溪砚上的风景
七月四日的晚上,我带着员林社区大学台湾文学班的同学去竹山探望李足惠小姐后,又带着他们去户外教学活动,拜访二水乡的董坐,并参观其石雕艺术馆,在馆中我们看到以董坐伉俪名字为字首的墨宝:“董永如今制砚台,坐看云中仙女来。凤舞龙飞凝雕艺,娇妻贤助共挥才。”四个短句写出了董坐与夫人凤娇小姐共同创立的石雕事业的如意生活与砚雕成就。
我们浏览陈列在石雕艺术馆内的作 品,有四艺系列——用不同的造型制作了琴,棋、书、画的石砚。这该是读书人的最爱,在读书与休闲的生活中,来丰富生命的途径吧!
另外。董坐先生也用中国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的理论制作系列作品,用造型去表达五行中的意象。五行中的相生相克是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生命哲学。我们的生活受五行观念影响重大。
传统的台湾社会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影响,求神拜佛时都祈求福、禄、寿、吉祥等心情,董坐在乡村长大,无形中也受到这种想法的影响,表现在作品中便是砚上风景有:家和万事兴、喜缔鸳鸯、福临满堂、事事平安、龙腾岁吉祥、地龙盘升祥如意……。龙在董坐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原因为,龙是帝王的象征。又属水,是吉祥物。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龙,但这个图腾是我们所熟悉的,他的代表作“九龙砚”是一件成功的作品。在1993年曾受文建会邀请,参加台北国际传统工艺大展,令人赞不绝口。
还有费了四个月时间雕刻出的“十二生肖”石砚,在一个砚台上雕了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此作品的主题作者强调“静而能专、动而能圆、安而能定、是用万年”。而当我看到这十二生肖时,我却想到一首童谣“一鼠贼仔名,二牛驶犁兄,三虎爬山坪,四兔游东京,五龙皇帝命,六蛇予人惊,七马跑兵营,八羊食草岭,九猴爬树头,十鸡啼三声。十一狗仔顾门埕,十二猪是菜刀命”。这些生肖就像活在童年的记忆,立刻浮现在我脑海中。
运用了“金鼠爬牛角,金银财宝满犄角”的是一件富有本土意义的作品,有水牛的图像,又有一只老鼠爬上牛角,有人说“猫鼠人牛角允当当”,意思是说:好事是跑不掉的。也有雕刻王维的诗句:“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雏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这个《田子砚》试图表达陶渊明的淡然生活境界,与其田园闲云野鹤之生活乐趣。
除了这些生活上的感触之外,董坐也关心绿色大地,在灾后也创作了“地震系列”作品,比如:石岗乡丰碑桥、新草岭潭、九九峰等,这些在地震时变貌的景观,董坐用砚上的图案记录了下来。然而,天灾破坏了这些景观,董坐就思考“永续传承”的问题,用葫芦造型涌现不断的水流,是福、禄的暗喻,是一种川流不息的象征。另外,《一道曙光》是否意味着毁灭之后有了新的转机?因为宇宙总是生生不息的,这样的作品可以看出董坐在寻找超越自己的可能性。图案上半圆型的图案,利用递减的渐层效果,用透视理论去表现消失点的原理。在抽象的表达中仍然维持着自然的韵味。
而《和气》是利用近年来引起台湾人喜爱的南极企鹅,作为砚台上的图案风景,运用现代社会的现象,去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相互尊重。不可以为争权夺利而失去和谐;才能有祥瑞和气的社会,给现在的政坛一点省思的暗示。
《地龙迎春岁吉祥》是2001年受政府之邀创作的作品,展出后受到了很好的评价,利用蛇年蛇的造型,运用石头上的黑色、枣红色、黛绿色等自然色,董坐成功地创作出了这件作品。
我总是在想:艺术的可贵在于不断地求新求变;每一个艺术家,都随时随地的创新他的观念,运用不同的符号在表现。雕石砚的董坐,已经迈向石砚雕刻的艺术,他不仅追求砚的实用性,更追求砚的艺术性,在砚雕中独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
董坐从小就对自己的名字很不满意。不好称呼又感到没有特别的意义,曾经想到要改名字,然而岁月却在“憨头刻石头”的日子里过去了,耿耿于怀于改名的心愿却并没有实现,不过工作却慢慢与名字连接在了一起,或许是姓名影响人的命运,出生下来亲人给孩子的名字,就好像是安排好他所走的路途。因此,我为董坐改写一则《董坐刻砚铭记》曰:“家父说艺我倾听,传承砚雕是我幸。搜寻沃野螺溪石,雕刀錾子留我名。定心细琢是本性,运刀趣味忘我情。名利于我淡如影,双手雕砚我心清。名诗绝旬称我心,雕入石中砚成品。此生心血赋予砚,代代子孙看得见。人人说道螺溪砚。董坐全家一片天。”
后来,自己花费很长的时间,去思考姓名与本身工作的意义——姓“董”与“懂”同音,“坐”与“座”又是同意,“坐”是两个人坐在土地上,石头又是从土中出来的,找寻石头是离不开土的,而雕刻工作更需要长久的“坐”着,“坐”与“做”同意就意味着“知坐也要知做,知坐也要知行。”因此,姓名犹如随时叮咛着董坐必须努力自己的工作。后来。我与董坐谈到他的姓名,就随口说出:“董坐、懂座,雕石打坐,且做且过,雕石入定,石头变成佛祖,来顾腹肚;董坐、懂座,知行知坐,石雕工作苦在口中,乐在心头,螺溪石头经过董坐的手个个都能成佛,都被石痴收走,排在自己的案桌。董坐,懂座,耕石成砚,砚可磨墨,石头的命运掌握在董坐之手,不被董坐看上眼的石头,都被浑浊的溪水流走,沉入海底永不回头。”这该是董坐与螺溪石的关系最为贴切的诠释吧。
最近,一位杨胤甲先生为董坐写了两首诗:“浊溪孕育螺溪石,墨黑枣红黛绿玉。名家巧思磨新砚,瑰丽惊艳台湾岛,细细品赏韵味深,精进技艺永新传。”与“台湾黑玉螺溪砚,名家巧艺雕琢磨。蕴含意境耐寻味,产业观光知性游。珍贵馈赠无价宝,螺溪石砚极艺品。”不管诗是否合乎诗句平仄与对仗,这样的句子也表达了董坐与螺溪石的密切关系。董坐的姓名与石头、土地、雕刻已经结合为一体了,二水地区也因为董坐的石雕而丰富起来,在获得文声奖时。文建会主委曾说:“董坐夫妇热爱艺术,更爱乡土,他们将位于二水街上的楼房,免费提供二水文史工作者使用,并建立一座石雕艺术馆,馆内陈列着董坐历年来的精心之作百余件,同时也展出其父董壬申的遗作和四位子女的作品。他们向彰化县二水乡注入了文化活水,更增添了浓厚的艺术气息,也为爱石砚的人士提供了一个心灵休息的文化天地,并带动制砚人才,热忱导引石砚艺术爱好者走进宁静美妙的砚雕世界里。”浊水溪的石头也因为经过董坐的手,运刀成艺而被人收藏,变成艺术欣赏的珍品,世世代代留传下去。董坐将与二水齐名,与浊水溪之水的永恒,永远流在自己的土地上。
浊水溪伴砚雕情
中国文人因喜好琴、棋、书、画而发展出中国的水墨画。绘水墨画必须品砚、笔、墨、纸,并称“文房四宝”。这是古代读书人不可或缺的工具,翻开史籍,古代的砚材有铁、铜、银、石、瓦、陶、玉、瓷等,其中又以石砚为最多。国内出名的砚台有广东端溪出产的“端砚”与江西省歙溪出产的“歙砚”。
在台湾,我们将砚台称为“墨盘”,最出名的砚台是出产在二水浊水溪的螺溪砚,这条台湾最长的河流,溪水长年混浊,水质特异,灌溉出来的稻米称“浊水米”,特别好吃。而浊水溪中的石头也因石质特别而被取名“螺溪石”,其雕刻出来的墨盘称“螺溪砚”。
“螺溪砚”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浊水溪上游信义乡的双龙村、地利村一带为主要产地,而浊水溪自双龙村以下的水里、集集、名间、二水及浊水溪支流的十八重溪、郡坑溪等河床都产有螺溪砚石材。
在二水出生的董坐,其父亲董壬申也是一个砚雕的高手,从小董坐跟随父亲出入浊水溪间,或许因为有“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说法,出入浊水溪的董坐,在与父亲找寻螺溪石、雕琢石砚的过程中,耳濡目染的也做了雕琢石砚的工作。刚开始或许是靠刻石砚、卖砚台为生,到了1982年,为了推广螺溪砚,并多招揽生意,在二水地区开设一间螺溪砚的门市部,本着“食好斗相报”的观点,介绍经济适用的砚台,同时也来推展地方特有的砚雕产业。
当时,没有人相信二水地区可以以专卖石砚谋生,于是有人预测,可能不超过三个月门市部就必须打烊了。颇具信心的董坐,抱着宁可餐风饮露,也要度过难关的心态,为了推广螺溪砚,到处去参加各项民间民俗的技艺展览,塑造二水成为一个以螺溪砚为名的市镇,将只是工艺性的石砚,慢慢地向艺术的境界推进。以前的螺溪砚造型都以“实用”与“单一”为主,董坐想到“保持现状,就是落伍”的金言,希望能够有所突破,以便号召艺术家投入到石砚艺术的创作中。
近二十年来,董坐为了排除艺术创作中的匠气,试图突破自己局限性的思维,有空闲的时间便认真阅读各项美学书籍,以及一些思考性的哲理书刊,以弥补少年失学的遗憾。他更相信“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艺术创作定有所助益。于是他畅游名山胜水,参观艺术圣地,比如:游历长江三峡、造访日本去亲近富士山、参观各种佛像、石雕艺术,希望能打开自己创作的眼界。
记得在“九二一”地震以前,我与刘环月先生为了去拍摄浊水溪的相关影片,特地去找黄坐先生,请他带我们去浊水溪河床采风,他一边介绍浊水溪,一边说他的砚雕生涯。谈他的砚雕理想,并从石缘谈到他的人生哲学,他说:“其实同样在河床滚动的石头,也有不相同的命运,我在找寻石材时,常思考‘天生我材必有用’这句话的意义,我找寻的是适合砚雕的螺溪石材,透过双眼去寻觅,被发现的石头我带回来,经过构想,再经过我的手与雕刀,赋予它各种不同形象后,变成了有生命的艺术品,陈列在石雕艺术馆。当有人欣赏它之后,就可能被收藏了,被收藏家当作宝贝来照顾,供奉在办公桌或橱柜中,过着安详的日子。如果没有被我发现的好材料,遇到采砂石的人,同样被载走,运去做工程用,有的用在桥梁上,有的放入建筑房屋中,也可能被搅碎后铺柏油路。这种不相同的际遇,或许也是石头的命运吧!有的石头随着溪水流入了大海中,永远见不到了……”那天的闲聊中,我发现董坐也是一个能言善道的石雕家,而他的人生哲学来自于生活——从雕石中领悟到的道理,难怪禅师告诉我们:道就是生活,他善于在思考中去领悟生活的哲思。后来我们发现,其实他的思想都雕刻在他的砚台上,砚台上记录着他的生命历程。
螺溪砚上的风景
七月四日的晚上,我带着员林社区大学台湾文学班的同学去竹山探望李足惠小姐后,又带着他们去户外教学活动,拜访二水乡的董坐,并参观其石雕艺术馆,在馆中我们看到以董坐伉俪名字为字首的墨宝:“董永如今制砚台,坐看云中仙女来。凤舞龙飞凝雕艺,娇妻贤助共挥才。”四个短句写出了董坐与夫人凤娇小姐共同创立的石雕事业的如意生活与砚雕成就。
我们浏览陈列在石雕艺术馆内的作 品,有四艺系列——用不同的造型制作了琴,棋、书、画的石砚。这该是读书人的最爱,在读书与休闲的生活中,来丰富生命的途径吧!
另外。董坐先生也用中国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的理论制作系列作品,用造型去表达五行中的意象。五行中的相生相克是中国传统文化流传下来的生命哲学。我们的生活受五行观念影响重大。
传统的台湾社会受到了宗教信仰的影响,求神拜佛时都祈求福、禄、寿、吉祥等心情,董坐在乡村长大,无形中也受到这种想法的影响,表现在作品中便是砚上风景有:家和万事兴、喜缔鸳鸯、福临满堂、事事平安、龙腾岁吉祥、地龙盘升祥如意……。龙在董坐的作品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原因为,龙是帝王的象征。又属水,是吉祥物。我们虽然没有见过龙,但这个图腾是我们所熟悉的,他的代表作“九龙砚”是一件成功的作品。在1993年曾受文建会邀请,参加台北国际传统工艺大展,令人赞不绝口。
还有费了四个月时间雕刻出的“十二生肖”石砚,在一个砚台上雕了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此作品的主题作者强调“静而能专、动而能圆、安而能定、是用万年”。而当我看到这十二生肖时,我却想到一首童谣“一鼠贼仔名,二牛驶犁兄,三虎爬山坪,四兔游东京,五龙皇帝命,六蛇予人惊,七马跑兵营,八羊食草岭,九猴爬树头,十鸡啼三声。十一狗仔顾门埕,十二猪是菜刀命”。这些生肖就像活在童年的记忆,立刻浮现在我脑海中。
运用了“金鼠爬牛角,金银财宝满犄角”的是一件富有本土意义的作品,有水牛的图像,又有一只老鼠爬上牛角,有人说“猫鼠人牛角允当当”,意思是说:好事是跑不掉的。也有雕刻王维的诗句:“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雉雏麦苗秀,蚕眠桑叶稀。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这个《田子砚》试图表达陶渊明的淡然生活境界,与其田园闲云野鹤之生活乐趣。
除了这些生活上的感触之外,董坐也关心绿色大地,在灾后也创作了“地震系列”作品,比如:石岗乡丰碑桥、新草岭潭、九九峰等,这些在地震时变貌的景观,董坐用砚上的图案记录了下来。然而,天灾破坏了这些景观,董坐就思考“永续传承”的问题,用葫芦造型涌现不断的水流,是福、禄的暗喻,是一种川流不息的象征。另外,《一道曙光》是否意味着毁灭之后有了新的转机?因为宇宙总是生生不息的,这样的作品可以看出董坐在寻找超越自己的可能性。图案上半圆型的图案,利用递减的渐层效果,用透视理论去表现消失点的原理。在抽象的表达中仍然维持着自然的韵味。
而《和气》是利用近年来引起台湾人喜爱的南极企鹅,作为砚台上的图案风景,运用现代社会的现象,去表现人与人之间的关心与相互尊重。不可以为争权夺利而失去和谐;才能有祥瑞和气的社会,给现在的政坛一点省思的暗示。
《地龙迎春岁吉祥》是2001年受政府之邀创作的作品,展出后受到了很好的评价,利用蛇年蛇的造型,运用石头上的黑色、枣红色、黛绿色等自然色,董坐成功地创作出了这件作品。
我总是在想:艺术的可贵在于不断地求新求变;每一个艺术家,都随时随地的创新他的观念,运用不同的符号在表现。雕石砚的董坐,已经迈向石砚雕刻的艺术,他不仅追求砚的实用性,更追求砚的艺术性,在砚雕中独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