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提出更高要求,“大类招生”成为高校发展的主要发现。“大类招生”具有其优势的同时,也给专业分流后重组班级的建设带来了严峻挑战。优化班委会选拔培养机制、创新班级活动、配备专业教师作为班主任以及利用网络平台完善管理机制,均可有效帮助重组班级加强班级建设,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关键词: 专业分流;班级建设;凝聚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与考试招生制度在不断改革。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诸多尝试中,“大类招生”成为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向。所谓“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学习基础知识1-2年后,再根据兴趣与成绩双向选择,进行专业分流。专业分流后,会按专业重新组建新的班级。
班级,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发展人际关系,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场所。班级建设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适应能力。但经专业分流后的重组班级也面临一些问题,班级建设遭遇严峻挑战。
一、专业分流后班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班级凝聚力不强,班级活动缺乏活力
学生初入大学时,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和新鲜感,在这段时间更加勇于探索和尝试,是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的建立人际关系的时期。所有学生皆来自五湖四海,所面对的每个人和每个组织皆为未知。在这段时间,通过与新室友、新同学的沟通和交流,以及通过为军训、运动会、班级风采大赛等集体活动,学生对班级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但在专业分流之后,学生已经经过至少一年的大学生活,不仅已有稳定的社交圈,且好奇心也大幅下降,学生更倾向于与原班级的同学往来。即使为了班级管理,根据专业重新调整了宿舍,大多数学生也仅仅与新宿舍的舍友能熟悉起来,而新班级的其他同学除了上课几乎没有一起活动的机会,甚至出现一个学期下来还叫不全同班同学名字的情况。同时,学生对于新班委不熟悉、信任感不強,导致班委号召力低、活动开展难度大。因此,重组班级凝聚力低,班级日常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2、专业认知度认可度低,班风学风建设面临挑战
“大类招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减少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有利于高校内部资源整合等。专业分流,一般来说是以学生意愿和成绩为原则进行双向选择的,学生此时对所在的大类有了一定了解,其意愿通常受社会需求、前辈意见、学业难度、发展前景等多个因素影响。但由于学生并未深入开展专业学习,对专业了解程度有限,且学生个体也存在差异,因此盲目跟风选择热门专业的情况屡屡发生。优秀的学生能如愿以偿进入自己理想的专业,而相对较差的学生就会集中到相对冷门的专业。在冷门专业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制力本身就相对薄弱,且对专业认可度低,因此对于学习和班级活动态度消极,班级涣散、学风不正普遍存在于这类班级中,也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难题。
二、对重组班级建设的探索与建议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针对这些问题,全国高校广大管理人员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认为需要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措施,才能做好重组新班级的建设工作,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优化班委会选拔培养机制,发挥学生模范带头作用
班委会的选举,是班级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在专业分流后的重组班级中,根据前文所述,学生更倾向于和原班级的同学交往,且相对冷门专业中学习较差的同学比较集中,若是没有强有力的核心,新班级的建设将十分困难。大学的班干部承担的工作更为复杂多样,更考验个人的能力和信念。因此,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参与到班委的选拔中。前期,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通过学习成绩、学生活动和同学关系等方面挖掘部分人才,并予以引导和鼓励。选定班委后,要对班委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并在每位班委对自身及他人的工作都有了解的基础上强调团结协作。同时,要建立合理的考核体制,涉及道德品质、学习成绩、工作效果、同学认可度等多个方面。辅导员和班主任可适当指导班干部,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工作。
第二,加强对非班委学生的教育。大学的班级日常管理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且事务繁多,与中学时代老师深度参与、事务单一的情况不同,因此除了班委本身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之外,非班委学生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在班委会选举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应客观公正的进行选择。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出现矛盾,应和班委进行沟通而不是消极应对甚至对立。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促使全班学生学习生活更加便利。
2、创新班级活动,打造班级特色品牌
班级活动与班级文化建设关系十分密切的,一个集体需有自己的文化,才能有核心有灵魂,才能凝聚起来。班级建设有重心,班级同学才有目标,当所有同学都向一个方向努力时,班级建设才能更快更好的产生成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传统的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拘于形式,对于重组班级的教育意义有限。
班级活动的开展可以依托学校及学院的平台,以校院主题活动为契机,融入专业特色,创新班级活动。如笔者所在的材料学院,每年举办的材料文化节,根据专业设立多项专业竞赛。由于大一学生尚未接触专业课,大三学生已将重心转移到复习考研上,因此主力参赛成员为刚刚完成班级重组的大二年级学生。各专业都有对应的比赛,正是一个了解专业特色、探索未知领域的好机会。在此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可以做出既新颖、又符合大学生水平的班级特色活动。另外,可以与相应的校内外机构单位联系,将班级特色活动打造成一个长期的品牌活动,让同学们多次、广泛的参与,在为同一份事业努力的过程中加强班级凝聚力。
3、配备专业班主任,提高专业认同感
专业分流后,特别是对于冷门专业班级,如果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班级必将出现学习氛围较差、组织纪律性不强、班级涣散等多方面问题。而改善这些问题最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感。
如果能在专业分流前通过聘请资深教授或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帮助学生做好规划,理性选择专业,也能有效避免盲目跟风选专业、冷热门专业失衡的情况,有利于班级建设和学生个人发展。“大类招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需要探索的问题还有很多,本文着重对专业分流后重组班级建设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但每个学校、每个学院乃至每个专业,所面临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班级管理制度。另外,制定科学的专业分流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大类招生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也必将对专业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提供帮助。我们必须不断思考和尝试,才能真正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苏琼.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1):88-89.
[2] 朱敏. 大类招生对高校班级建设带来的挑战及对策刍议[J]. 科教文汇旬刊, 2015(12):126-127.
[3] 杨赫岩, 齐春雷, 王勇,等. 大类招生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工作新思路[J]. 高等农业教育, 2017(2):89-91.
[4] 沈超. "专业引领,朋辈互助"探索专业分流背景下的班级体建设——以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类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 29(9):53-54.
[5] 王毅兵, 王媛媛. 药学院大类招生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模式探析[J]. 江苏科技信息, 2017(18):25-27.
关键词: 专业分流;班级建设;凝聚力
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我国高等教育体制、人才培养模式与考试招生制度在不断改革。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趋向于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对高等教育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诸多尝试中,“大类招生”成为高校发展的主要方向。所谓“大类招生”,是指高校将相同或相近学科门类,通常是同院系的专业合并,按一个大类招生。学生入学学习基础知识1-2年后,再根据兴趣与成绩双向选择,进行专业分流。专业分流后,会按专业重新组建新的班级。
班级,是学校组织学生进行学习和开展活动的基本单位,也是学生发展人际关系,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重要场所。班级建设的成效,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自我发展和适应能力。但经专业分流后的重组班级也面临一些问题,班级建设遭遇严峻挑战。
一、专业分流后班级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班级凝聚力不强,班级活动缺乏活力
学生初入大学时,对大学生活充满好奇和新鲜感,在这段时间更加勇于探索和尝试,是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的关键时期,也是最佳的建立人际关系的时期。所有学生皆来自五湖四海,所面对的每个人和每个组织皆为未知。在这段时间,通过与新室友、新同学的沟通和交流,以及通过为军训、运动会、班级风采大赛等集体活动,学生对班级产生了强烈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但在专业分流之后,学生已经经过至少一年的大学生活,不仅已有稳定的社交圈,且好奇心也大幅下降,学生更倾向于与原班级的同学往来。即使为了班级管理,根据专业重新调整了宿舍,大多数学生也仅仅与新宿舍的舍友能熟悉起来,而新班级的其他同学除了上课几乎没有一起活动的机会,甚至出现一个学期下来还叫不全同班同学名字的情况。同时,学生对于新班委不熟悉、信任感不強,导致班委号召力低、活动开展难度大。因此,重组班级凝聚力低,班级日常管理工作难以顺利开展。
2、专业认知度认可度低,班风学风建设面临挑战
“大类招生”的优势主要表现在有利于提高人才素质,减少高考填报志愿的盲目性,有利于高校内部资源整合等。专业分流,一般来说是以学生意愿和成绩为原则进行双向选择的,学生此时对所在的大类有了一定了解,其意愿通常受社会需求、前辈意见、学业难度、发展前景等多个因素影响。但由于学生并未深入开展专业学习,对专业了解程度有限,且学生个体也存在差异,因此盲目跟风选择热门专业的情况屡屡发生。优秀的学生能如愿以偿进入自己理想的专业,而相对较差的学生就会集中到相对冷门的专业。在冷门专业班级中,学生的学习能力、自制力本身就相对薄弱,且对专业认可度低,因此对于学习和班级活动态度消极,班级涣散、学风不正普遍存在于这类班级中,也是班级建设的一个难题。
二、对重组班级建设的探索与建议
基于以上的分析和思考,针对这些问题,全国高校广大管理人员纷纷给出了自己的见解,笔者根据实际工作经验,认为需要通过多角度、全方位的措施,才能做好重组新班级的建设工作,保证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优化班委会选拔培养机制,发挥学生模范带头作用
班委会的选举,是班级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尤其是在专业分流后的重组班级中,根据前文所述,学生更倾向于和原班级的同学交往,且相对冷门专业中学习较差的同学比较集中,若是没有强有力的核心,新班级的建设将十分困难。大学的班干部承担的工作更为复杂多样,更考验个人的能力和信念。因此,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建议。
第一,辅导员和班主任要参与到班委的选拔中。前期,辅导员和班主任可以通过学习成绩、学生活动和同学关系等方面挖掘部分人才,并予以引导和鼓励。选定班委后,要对班委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并在每位班委对自身及他人的工作都有了解的基础上强调团结协作。同时,要建立合理的考核体制,涉及道德品质、学习成绩、工作效果、同学认可度等多个方面。辅导员和班主任可适当指导班干部,帮助他们更好的完成工作。
第二,加强对非班委学生的教育。大学的班级日常管理主要由学生自主完成且事务繁多,与中学时代老师深度参与、事务单一的情况不同,因此除了班委本身的工作能力和责任心之外,非班委学生的配合是十分重要的。在班委会选举的过程中,所有学生都应客观公正的进行选择。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如果出现矛盾,应和班委进行沟通而不是消极应对甚至对立。班级工作的顺利开展,才能促使全班学生学习生活更加便利。
2、创新班级活动,打造班级特色品牌
班级活动与班级文化建设关系十分密切的,一个集体需有自己的文化,才能有核心有灵魂,才能凝聚起来。班级建设有重心,班级同学才有目标,当所有同学都向一个方向努力时,班级建设才能更快更好的产生成效,逐步实现目标的过程会产生梯次激励效应,形成强大的班级凝聚力。传统的主题班会和团日活动拘于形式,对于重组班级的教育意义有限。
班级活动的开展可以依托学校及学院的平台,以校院主题活动为契机,融入专业特色,创新班级活动。如笔者所在的材料学院,每年举办的材料文化节,根据专业设立多项专业竞赛。由于大一学生尚未接触专业课,大三学生已将重心转移到复习考研上,因此主力参赛成员为刚刚完成班级重组的大二年级学生。各专业都有对应的比赛,正是一个了解专业特色、探索未知领域的好机会。在此基础上,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就可以做出既新颖、又符合大学生水平的班级特色活动。另外,可以与相应的校内外机构单位联系,将班级特色活动打造成一个长期的品牌活动,让同学们多次、广泛的参与,在为同一份事业努力的过程中加强班级凝聚力。
3、配备专业班主任,提高专业认同感
专业分流后,特别是对于冷门专业班级,如果不能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班级必将出现学习氛围较差、组织纪律性不强、班级涣散等多方面问题。而改善这些问题最首要的一步,就是要提高学生对于专业的认同感。
如果能在专业分流前通过聘请资深教授或青年教师担任班主任,对学生进行专业引导,帮助学生做好规划,理性选择专业,也能有效避免盲目跟风选专业、冷热门专业失衡的情况,有利于班级建设和学生个人发展。“大类招生”是时代发展的大势,所需要探索的问题还有很多,本文着重对专业分流后重组班级建设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但每个学校、每个学院乃至每个专业,所面临的情况是不同的,因此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适的班级管理制度。另外,制定科学的专业分流机制,进一步完善与大类招生相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也必将对专业班级建设和管理的提供帮助。我们必须不断思考和尝试,才能真正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唐苏琼. 高校实施大类招生的利弊分析[J]. 中国高教研究, 2009(1):88-89.
[2] 朱敏. 大类招生对高校班级建设带来的挑战及对策刍议[J]. 科教文汇旬刊, 2015(12):126-127.
[3] 杨赫岩, 齐春雷, 王勇,等. 大类招生背景下的班级管理工作新思路[J]. 高等农业教育, 2017(2):89-91.
[4] 沈超. "专业引领,朋辈互助"探索专业分流背景下的班级体建设——以浙江师范大学工商管理类为例[J].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 29(9):53-54.
[5] 王毅兵, 王媛媛. 药学院大类招生模式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模式探析[J]. 江苏科技信息, 2017(18):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