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教育”需要新眼光

来源 :教育与职业·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fvg454545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的外延在逐渐扩大,其内涵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教育不再被单纯理解、规范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而成为人的一种生存、生活方式。教育也不再单纯是学校和教师的任务,家庭、从业单位、职能部门、社会、国家等,先后加入教育的行列,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从事着教育人的活动,形成了一种全新的“大教育”格局。
  因此,传统意义上的教育主体性理论,亟须有所创新。从这个角度看,袁小鹏教授的《教育多元主体论》(湖北人民出版社)就是一种理论的超越和突破。这种超越和突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一个相当宽阔的视域提出了“教育多元主体”这个重要概念,并且进行了比较深入的分析,初步勾勒了“教育多元主体论”的理论框架,这是对传统教育主体性理论的超越;二是突破了教育实践发展的现实成就,从分析教育实践和发展趋势入手,大胆进行总结、演绎和归纳,前瞻性地提出理论假设,这是对教育实践现状的超越。
  教育主体论是一个超学科的特殊命题,既受哲学理论研究的影响,也受教育发展状况的限制。过去教育主体理论的多种学说从来都是在教育和教学“内部”讨论教育的主体性。随着教育外延延伸和内涵的扩大,昔日作用于学生的很多“外部”要素不断演变成教育的“内部”要素,实践的发展呼吁理论重建。教育多元主体论从一个更宏大的视角和更宽阔的视域确认了教育活动的各個主体——教师、学生、作为社会集合形式的学校、教学班级和其他教育组织的集合体——家庭、社会、国家等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作用及其本质属性,揭示了各个教育主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规律,这就为理论研究的深入发展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和范式,表现了研究者的创新精神。
  理论总是与实践紧密相连而又指导实践向纵深发展的,教育实践的发展期待着理论创新,我们期盼有更多的学者从更广阔的视域研究教育,提出全新的观点,并因此推动中国教育的发展。
其他文献
[摘要]大学生创业素质所包含的内容大部分属于隐性课程知识的范畴。隐性课程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多方位开发创业教育隐性课程,努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实效性。  [关键词]隐性课程 学生创业素质 培养  [作者简介]马从兵(1972— ),男,江苏淮安人,淮阴工学院江淮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江苏 淮安 223001)  [基金
[摘要]评价一堂课是不是好课,其新标准的三个基本原则,一是突出能力目标,二是用项目任务训练学生能力,三是要以学生为主体,重塑了职业教育新理念。适合“一堂好课”新标准的三个基本原则的高职课程应是“项目化”课程。为此,必须在新的高职教育理念指导下,对现有课程进行“项目化”课程改革。要按照“总结经验、巩固成果,深化改革、稳步推进,全员参与、鼓励创新,重点实施、重在效果”的总原则进一步推进“项目化”课程改
抵押权是一种优先受偿的权利,在同一抵押权上允许多个抵押权的存在,在这个情况下就涉及到抵押权顺位的问题。顺位固定主义与升进主义对于如果次序在先的抵押权因实行以外的原因
学界对洛克和卢梭思想的接触,也有百年时间了,其间虽然有人谈及二位的教育思想,但更多的是在教育学意义上论述的,割裂了教育的两者各自思想体系中的位置。但是,缺乏的终究会补上的。  近期三联哈佛燕京学术丛书里推出的《自由与教育——洛克与卢梭的教育哲学》一书可谓是国内学界对二者思想解读的一大推进。  虽然同样是重视教育,但显然在不同社会和国家的教育内容和目标是迥异的。孔子的教育要人知书达礼,柏拉图的教育里
去年年底,我听了IBM大中华区总裁钱大群先生的一次演讲。在演讲的最后,钱大群说了一个让我回味很久的话题——诚信经营。就IBM而言,这几年它在中国发展了几千家代理公司;这些
实行高年级本科生导师制是针对高年级本科生特点采取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为了做好这项工作,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积极调动广大师生的积极性,完善双向选择机制,明确工作目标和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