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630万人,比2009年多出20多万人。加上数十万2009届一直没有找到工作的毕业生,2010年大学生的就业竞争无疑会更为激烈。
距离毕业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里,大学生找工作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倒计时了。春节刚过,不少大学生比返城求职的农民工更早地回到了学校,同农民工相比,这批即将走出校园的大学生的求职路充满了更大的变数。
热门专业毕业生求职受冷遇
2月25日,虎年春节之后北京第一场招聘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节日的气息还未完全退去,上午不到9点,求职者就源源不断地赶到这里。
拿到招聘会的材料后,一些人赶紧埋头挑选可能的机会,而更多的人赶着进入场馆。很快,各个招聘摊位前就挤满了拿着简历的年轻人。
一些招聘网站介绍说,如果应届生想去参加招聘会必须赶早。一位参加招聘会的学生有些无奈地说:“早来的话,肯定也是不想和大家都挤在一起。因为那样的话,可能就变成价格竞争了。”
北京市总工会职介中心市场开发部部长郭希娜告诉记者,这次招聘会的单位有600家,比2009年的首场招聘会多了整整一倍,提供岗位达到1万多个。
据组织者介绍,这是一场综合性的招聘会,主要是面向社会。但记者在现场发现,实际上应聘者当中,大部分是应届或者毕业不久的大学生。
应聘的人群中,记者认识了天津大学法学专业的学生小武。虽然离毕业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但小武还是决定提前到北京试试水。
“我就是过来转一转,先看一看有没有比较大的企业吧,然后看看有没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职位。”小武说。
转了几圈,小武发现招法律岗位的单位非常少,于是他选择了一家正在招商务助理的企业。
小武对招聘人员说:“虽然我是学法律的,但是我觉得,我英语也过6级了,您看对专业的限制能不能放宽一点。”
专业不对口,小武只好跟招聘单位表示自己的英语很好。但这显然不是小武独有的优势。反而是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看到小武曾经是天津大学学生记者团团长,而且还是艺术专长,这才流露出特别的兴趣。
2006年,小武从甘肃武威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大学法学院,大学4年年年都获得一等奖学金,但是随着临近毕业,小武却开始感觉到,法学专业要找个对口的工作有多难。小武参加了几十场面试,但与法学有关的却只有3场。
小武的同学当中有60%选择了考研,有10%选择了出国或者自主创业,剩下的同学就去报考公务员,而他放寒假后就来到了北京的同学家,每天都出去找工作。
小武6岁开始学二胡,通过了二胡10级的考试,而且在学校参加了大量的活动,这次找工作的过程中,多方面的才能是他最大的优势。
经过一番努力,小武给几家单位留下了简历,但是能否真的获得进一步面试的机会,小武并不敢抱太大的希望。
小武对记者说:“很多企业都是要求有工作经验的,所以说在这种大型招聘会,对我们应届毕业生来说,相对就处于一个比较劣势的地位。”
尴尬的09届毕业生
其实,相对于还有几个月才真正毕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处境更为尴尬,他们是去年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
记者在现场就碰到了这样一位2009届学生郑泰。在参加招聘会的前一天,郑泰刚刚辞掉了原来的工作。郑泰对记者说:“因为我想破釜沉舟,让自己更加有魄力一些。希望能找到一份让我有拼劲去干、让我能全身心投入的工作。”
郑泰是天津商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009届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在一家出版社工作,当天的招聘会上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原则,无论用人单位提出什么要求都要尽量达到。
郑泰虽然有信心找到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但这种信心却不是特别的足。“因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本来就是一个特别明显的问题,我也不是特别优秀,也没有把握立马就能就业,还在努力吧!”
毕竟只工作了半年,而且之前所做的工作并不完全与专业对口,郑泰很快发现还有不少招聘单位的要求难以满足。
到了人气最旺的“三一重工”的展位,郑泰发现这里招聘市场营销人员,他打算争取一下。
面对招聘者的提问,由于什么条件都肯答应,郑泰赢得了一个意外的机会,而且就在招聘场馆的旁边直接参加了面试。
郑泰努力想表达自己,给面试人员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突如其来的机会还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面试很简短,郑泰走出来就告诉记者,他对自己的表现不太满意。
郑泰迫切地希望能够抓住这个工作机会。虽然能够看得出,郑泰给面试人员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但最终要赢得工作机会,却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企业又怎么看待这样一个大学生呢?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林健说:“如果还有比他更好的话,我就把他放弃了。我也有一个比较和选择,比如说下午或者明天我遇到的是有工作经验的,然后也熟悉这个行业的,能迅速上手的话,那企业的成本更低了。”
虽然招聘会上求职者人头攒动,简历更是投递无数,但大部分招聘单位却仅仅在众多简历中挑选几个进行现场面试。“这比我们要招的人数还差好多呢!”一家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说。
在看似红红火火的招聘会上,实际上找工作的大学生和招聘单位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这场招聘会上,2009年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在招聘企业扩招上体现了出来,特别是一些传统制造企业,这也说明经济景气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人气。但是大学生的愿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郭希娜表示,现在市场需求量最大的除了中高级技术方面的人才,就是蓝领和技工人才,但是大学生这块技能特别少。
大学毕业生回炉民办技校
小武在一所名校学了4年的法学,可是出来找工作的时候最能吸引用人单位的是他在写作、文艺等方面的特长。有半年工作经验的郑泰虽然有着破釜沉舟的勇气,但招聘单位看重的却是更快的产出。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也就踏进了另外一个校门。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所3G产业研发基地,记者惊讶地发现,这里已聚集了一批转换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在这里重新学习一项专业技能——3G手机的软件开发。
这个培训学校的学制是4到6个月,要收取1万到1.9万元的学费,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多数学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郑州大学国际贸易专业2009届毕业生崔亮亮是参加培训的学生中的一员。毕业一年,崔亮亮的同班同学从事跟国贸有关工作的只有一两人。
无奈之下,崔亮亮毕业之后选择了在北京一家证券公司做实习生,但是他还是觉得很迷茫。2009年12月,他决定放弃原有专业,参加3G手机软件设计的培训。
“去学一些东西,能充实我自己,让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现在除了吃饭、睡觉、走路,崔亮亮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平均每天要学习十一二个小时,而这也是培训学校里所有学生的状态。
虽然学得辛苦,但是大家再也不用担心工作的着落了。一位学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和1000多家企业有合作关系。“我们跟行业的贴近,是完全为这个行业、企业来培养人才的,现在我们有2000多名毕业生,现在我们统计的就业率是95%,截止到去年年底,我们统计的平均薪资是4185元。”
上了4年正规大学的崔亮亮找不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他参加了一所民办学校的培训,6个月的短期强化培训却可以帮他找到一个薪酬不错的职位,这听上去似乎有些出乎意料,但这的确是今天的高等教育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根据市场需求让学生踏踏实实地掌握一门技能,还是盲目设置一些听上去很美的专业呢,这个话题虽说不新了,但仍然值得思考。
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总裁王伯庆分析说:“和去年相比,大学生的就业仍然是困难的。目前的2010届的签约率最好的是中西部省份,这说明沿海省市还没有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领先地区。但过去经济好的情况下,沿海省份的签约率总是走在前面,现在中西部的签约率好,说明国家救市的政策首先影响到中西部的一些国有企业,不一定是对外的经济,而是对内的一些企业,所以,从这个情况来看的话,今年的大学生形势不容乐观。”
大学是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
曾在美国研究就业和教育问题十几年的王伯庆,2006年回国,开始专注于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
王伯庆表示:中国经济的回暖已经表现在毕业生签约薪资的回升上,但本科生和高职高专毕业生薪资回升的幅度却有很大的差距。根据2010届大学毕业生流向跟踪调查,2010届本科签约薪资比2009届的2141元上升了64元,上升幅度3%,高职高专签约薪资比2009届1724元高出227元,上升了约13%。
实际上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农民工、高职高专这些熟练工的需求超过了对本科学生的需求,这也是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一旦经济复苏,它首先是对高职高专学生需求的一个强劲复苏,而不是对本科生需求的强劲复苏。
2009年6月,王伯庆率领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就业蓝皮书,研究抽样达到44.4万人,对2008届大学生的就业流向、工作能力、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等作出了全面的研究分析。根据他的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与目前大学普遍的就业设置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不具备办学条件的,还继续开办这些红牌专业,我把它叫三鹿奶粉专业,”王伯庆语气坚定地说,“这样坑的是学生。你赚学生几万元钱没有关系,可是家长送孩子来这里学习4年,然后一生的事业都被你毁了,你想过没有?”
王伯庆分析说,考察大学生就业状况,最主要的一个指标是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而正是被他形象地比喻为“三鹿奶粉专业”的少数专业连续几年造成了大量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失业的状况。
根据调查,王伯庆发现,在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中间,有10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半年后还失业的竟然占了同期毕业生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
虽然每年这10个专业不尽一样,但是王伯庆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包括法学、英语、中文、国际贸易、计算机在内的8个专业连续在2007届、2008届失业最严重的10个专业中间榜上有名。
这些曾经的热门专业急速膨胀,我国2000多所高校几乎都开办了这些专业。
王伯庆举例说:“四川有一个农业大学,开办了新闻专业,还有体育专业、法学专业。但它的新闻专业学生出来找工作时,新闻媒体都不想面试他们,以致于四川省的报纸有一个标题叫做,‘说你是新闻专业,连新闻界的人都不相信’。”
王伯庆表示:在就业这个问题上,不完全是在数量上面,难在找一个薪资比较体面的工作和自己喜欢的工作。
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超过了30%,而毕业半年后还在失业的中国大学生中间有41%的人就过业。这两个统计数字,恰恰反映出大学的专业设置、大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与社会的需求存在相当的差异。
“在目前招生体制下,我有一个建议,把这些专业的失业情况由国家建立从中央到大学的三级预警体制。”王伯庆把这比作当年整顿国营企业,就是关掉那些办学特别差的红牌专业。
“我们只要把这几个专业控制好了,我们国家目前毕业半年后的失业量会降低三分之一,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率就会提高几个百分点。”王伯庆说。
正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唯有让人民看到教育的希望才能看到所有希望,教育的希望并不是一个空洞的许诺,也不是最后有一张大学文凭就能够代替。
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社会各界对新一轮教育改革充满了期待。
距离毕业只剩下几个月的时间里,大学生找工作已经进入到最后的倒计时了。春节刚过,不少大学生比返城求职的农民工更早地回到了学校,同农民工相比,这批即将走出校园的大学生的求职路充满了更大的变数。
热门专业毕业生求职受冷遇
2月25日,虎年春节之后北京第一场招聘会,在北京农业展览馆举办。节日的气息还未完全退去,上午不到9点,求职者就源源不断地赶到这里。
拿到招聘会的材料后,一些人赶紧埋头挑选可能的机会,而更多的人赶着进入场馆。很快,各个招聘摊位前就挤满了拿着简历的年轻人。
一些招聘网站介绍说,如果应届生想去参加招聘会必须赶早。一位参加招聘会的学生有些无奈地说:“早来的话,肯定也是不想和大家都挤在一起。因为那样的话,可能就变成价格竞争了。”
北京市总工会职介中心市场开发部部长郭希娜告诉记者,这次招聘会的单位有600家,比2009年的首场招聘会多了整整一倍,提供岗位达到1万多个。
据组织者介绍,这是一场综合性的招聘会,主要是面向社会。但记者在现场发现,实际上应聘者当中,大部分是应届或者毕业不久的大学生。
应聘的人群中,记者认识了天津大学法学专业的学生小武。虽然离毕业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但小武还是决定提前到北京试试水。
“我就是过来转一转,先看一看有没有比较大的企业吧,然后看看有没有自己比较感兴趣的职位。”小武说。
转了几圈,小武发现招法律岗位的单位非常少,于是他选择了一家正在招商务助理的企业。
小武对招聘人员说:“虽然我是学法律的,但是我觉得,我英语也过6级了,您看对专业的限制能不能放宽一点。”
专业不对口,小武只好跟招聘单位表示自己的英语很好。但这显然不是小武独有的优势。反而是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看到小武曾经是天津大学学生记者团团长,而且还是艺术专长,这才流露出特别的兴趣。
2006年,小武从甘肃武威以优异成绩考入天津大学法学院,大学4年年年都获得一等奖学金,但是随着临近毕业,小武却开始感觉到,法学专业要找个对口的工作有多难。小武参加了几十场面试,但与法学有关的却只有3场。
小武的同学当中有60%选择了考研,有10%选择了出国或者自主创业,剩下的同学就去报考公务员,而他放寒假后就来到了北京的同学家,每天都出去找工作。
小武6岁开始学二胡,通过了二胡10级的考试,而且在学校参加了大量的活动,这次找工作的过程中,多方面的才能是他最大的优势。
经过一番努力,小武给几家单位留下了简历,但是能否真的获得进一步面试的机会,小武并不敢抱太大的希望。
小武对记者说:“很多企业都是要求有工作经验的,所以说在这种大型招聘会,对我们应届毕业生来说,相对就处于一个比较劣势的地位。”
尴尬的09届毕业生
其实,相对于还有几个月才真正毕业的应届大学毕业生来说,还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处境更为尴尬,他们是去年的2009届大学毕业生。
记者在现场就碰到了这样一位2009届学生郑泰。在参加招聘会的前一天,郑泰刚刚辞掉了原来的工作。郑泰对记者说:“因为我想破釜沉舟,让自己更加有魄力一些。希望能找到一份让我有拼劲去干、让我能全身心投入的工作。”
郑泰是天津商业大学市场营销专业2009届的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在一家出版社工作,当天的招聘会上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原则,无论用人单位提出什么要求都要尽量达到。
郑泰虽然有信心找到一份与专业相关的工作,但这种信心却不是特别的足。“因为现在大学生就业难本来就是一个特别明显的问题,我也不是特别优秀,也没有把握立马就能就业,还在努力吧!”
毕竟只工作了半年,而且之前所做的工作并不完全与专业对口,郑泰很快发现还有不少招聘单位的要求难以满足。
到了人气最旺的“三一重工”的展位,郑泰发现这里招聘市场营销人员,他打算争取一下。
面对招聘者的提问,由于什么条件都肯答应,郑泰赢得了一个意外的机会,而且就在招聘场馆的旁边直接参加了面试。
郑泰努力想表达自己,给面试人员留下一个好印象,但突如其来的机会还是让他有些措手不及。面试很简短,郑泰走出来就告诉记者,他对自己的表现不太满意。
郑泰迫切地希望能够抓住这个工作机会。虽然能够看得出,郑泰给面试人员留下了一个很好的印象,但最终要赢得工作机会,却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企业又怎么看待这样一个大学生呢?
三一重机有限公司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林健说:“如果还有比他更好的话,我就把他放弃了。我也有一个比较和选择,比如说下午或者明天我遇到的是有工作经验的,然后也熟悉这个行业的,能迅速上手的话,那企业的成本更低了。”
虽然招聘会上求职者人头攒动,简历更是投递无数,但大部分招聘单位却仅仅在众多简历中挑选几个进行现场面试。“这比我们要招的人数还差好多呢!”一家招聘单位的工作人员说。
在看似红红火火的招聘会上,实际上找工作的大学生和招聘单位之间还存在着相当大的距离。
这场招聘会上,2009年宏观经济企稳回升的态势,在招聘企业扩招上体现了出来,特别是一些传统制造企业,这也说明经济景气带来了劳动力市场的人气。但是大学生的愿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差异。
郭希娜表示,现在市场需求量最大的除了中高级技术方面的人才,就是蓝领和技工人才,但是大学生这块技能特别少。
大学毕业生回炉民办技校
小武在一所名校学了4年的法学,可是出来找工作的时候最能吸引用人单位的是他在写作、文艺等方面的特长。有半年工作经验的郑泰虽然有着破釜沉舟的勇气,但招聘单位看重的却是更快的产出。也正因为如此,不少大学毕业生在走出校门之后也就踏进了另外一个校门。
在北京市朝阳区一所3G产业研发基地,记者惊讶地发现,这里已聚集了一批转换专业的大学毕业生,他们在这里重新学习一项专业技能——3G手机的软件开发。
这个培训学校的学制是4到6个月,要收取1万到1.9万元的学费,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多数学生,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
郑州大学国际贸易专业2009届毕业生崔亮亮是参加培训的学生中的一员。毕业一年,崔亮亮的同班同学从事跟国贸有关工作的只有一两人。
无奈之下,崔亮亮毕业之后选择了在北京一家证券公司做实习生,但是他还是觉得很迷茫。2009年12月,他决定放弃原有专业,参加3G手机软件设计的培训。
“去学一些东西,能充实我自己,让自己的价值体现出来。”现在除了吃饭、睡觉、走路,崔亮亮所有的时间都在学习,平均每天要学习十一二个小时,而这也是培训学校里所有学生的状态。
虽然学得辛苦,但是大家再也不用担心工作的着落了。一位学校的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和1000多家企业有合作关系。“我们跟行业的贴近,是完全为这个行业、企业来培养人才的,现在我们有2000多名毕业生,现在我们统计的就业率是95%,截止到去年年底,我们统计的平均薪资是4185元。”
上了4年正规大学的崔亮亮找不到一份专业对口的工作,而他参加了一所民办学校的培训,6个月的短期强化培训却可以帮他找到一个薪酬不错的职位,这听上去似乎有些出乎意料,但这的确是今天的高等教育需要面对的一个现实。是根据市场需求让学生踏踏实实地掌握一门技能,还是盲目设置一些听上去很美的专业呢,这个话题虽说不新了,但仍然值得思考。
麦可思人力资源信息管理咨询公司总裁王伯庆分析说:“和去年相比,大学生的就业仍然是困难的。目前的2010届的签约率最好的是中西部省份,这说明沿海省市还没有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领先地区。但过去经济好的情况下,沿海省份的签约率总是走在前面,现在中西部的签约率好,说明国家救市的政策首先影响到中西部的一些国有企业,不一定是对外的经济,而是对内的一些企业,所以,从这个情况来看的话,今年的大学生形势不容乐观。”
大学是计划经济的最后堡垒
曾在美国研究就业和教育问题十几年的王伯庆,2006年回国,开始专注于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
王伯庆表示:中国经济的回暖已经表现在毕业生签约薪资的回升上,但本科生和高职高专毕业生薪资回升的幅度却有很大的差距。根据2010届大学毕业生流向跟踪调查,2010届本科签约薪资比2009届的2141元上升了64元,上升幅度3%,高职高专签约薪资比2009届1724元高出227元,上升了约13%。
实际上我国的经济发展,对农民工、高职高专这些熟练工的需求超过了对本科学生的需求,这也是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一旦经济复苏,它首先是对高职高专学生需求的一个强劲复苏,而不是对本科生需求的强劲复苏。
2009年6月,王伯庆率领麦可思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编写了中国第一本就业蓝皮书,研究抽样达到44.4万人,对2008届大学生的就业流向、工作能力、大学毕业生的满意度等作出了全面的研究分析。根据他的调查研究,中国大学生就业的困难与目前大学普遍的就业设置存在着直接的关系。
“不具备办学条件的,还继续开办这些红牌专业,我把它叫三鹿奶粉专业,”王伯庆语气坚定地说,“这样坑的是学生。你赚学生几万元钱没有关系,可是家长送孩子来这里学习4年,然后一生的事业都被你毁了,你想过没有?”
王伯庆分析说,考察大学生就业状况,最主要的一个指标是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而正是被他形象地比喻为“三鹿奶粉专业”的少数专业连续几年造成了大量大学毕业生半年后失业的状况。
根据调查,王伯庆发现,在本科生和高职高专生中间,有10个专业的学生,毕业半年后还失业的竟然占了同期毕业生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
虽然每年这10个专业不尽一样,但是王伯庆却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包括法学、英语、中文、国际贸易、计算机在内的8个专业连续在2007届、2008届失业最严重的10个专业中间榜上有名。
这些曾经的热门专业急速膨胀,我国2000多所高校几乎都开办了这些专业。
王伯庆举例说:“四川有一个农业大学,开办了新闻专业,还有体育专业、法学专业。但它的新闻专业学生出来找工作时,新闻媒体都不想面试他们,以致于四川省的报纸有一个标题叫做,‘说你是新闻专业,连新闻界的人都不相信’。”
王伯庆表示:在就业这个问题上,不完全是在数量上面,难在找一个薪资比较体面的工作和自己喜欢的工作。
根据调查,目前我国大学生毕业半年内的离职率超过了30%,而毕业半年后还在失业的中国大学生中间有41%的人就过业。这两个统计数字,恰恰反映出大学的专业设置、大学生的能力和知识结构与社会的需求存在相当的差异。
“在目前招生体制下,我有一个建议,把这些专业的失业情况由国家建立从中央到大学的三级预警体制。”王伯庆把这比作当年整顿国营企业,就是关掉那些办学特别差的红牌专业。
“我们只要把这几个专业控制好了,我们国家目前毕业半年后的失业量会降低三分之一,我国的大学生就业率就会提高几个百分点。”王伯庆说。
正像温家宝总理所说的,唯有让人民看到教育的希望才能看到所有希望,教育的希望并不是一个空洞的许诺,也不是最后有一张大学文凭就能够代替。
2月28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小组办公室发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征求意见稿)。社会各界对新一轮教育改革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