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在社会上属于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他们家庭弱势、学习弱势、心态弱势,所以他们身上问题非常多,需要我们给以更多的特殊的关注,对这样一类特殊群体我们必须以“全心”、“专心”、“关心”、“爱心”、“网心”、“耐心”、“玩心”等方式方法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中职生;弱势群体;存在问题;教育对策
从十一五发展规划至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均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工作目标,经过五年多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规模到质量都有了跨越式发展,高中阶段职普比例基本达到了1:1。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改善民生、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国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中正越来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仅仅从生源来看,可以发现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属于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弱势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大多来自弱势家庭,家长以“三低”(包括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和就业水平)水平为主要特点;二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有着与普通高中学生相差极大的心态,不少中职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常常感到前途无望。面对这样一批行为习惯养成差、心理问题较多、家庭教育失位、价值观混乱、是非观缺失的学生,职业教育压力巨大,这样一类特殊群体我们将用“全心”、“专心”、“关心”、“爱心”、“网心”、“耐心”、“玩心”等方式方法使广大中职生重拾信心、再鼓勇气、挺起胸膛、扎实前行、赢的人生、赢得未来。
1.中职生现状分析
从学生来源上,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来自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学生质量上,他们多是应试教育的被淘汰者,社会的弃儿;从学生品德品格上,他们身上养成了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1.1 中职生家庭情况
1.1.1 父母情况
中职生父母90%以上来自农村、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职业大多为农民、工人、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民工、小生意从业人员等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只有极少数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更是凤毛麟角。文化水平,70%以上为初、高中毕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只有小学生水平。
1.1.2 家庭情况
中职生70%的家庭收入只是解决温饱,并没有过多的收入为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也有个别家庭做生意收入较好,但认识水平的不足使他们不知如何教育子女。从家庭完整度来看,中职生50%以上的家庭不够完整,有父母离异单亲的、有父母分居的、有空巢家庭与祖辈一起生活得、更有甚者,十五六岁自己一人生活的,家庭教育、家庭关爱缺失使中职生们过早的品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1.2 中职生初中学校情况
首先看团员比例,据我校中职生新生入校后调查,团员在每班所占比例大约为5%左右,有些专业班甚至没有一名团员,其次在初中任过班、团干部的几乎没有,能有一两个任过课代表的就不错了,即使有,也是文艺或体育等学科。至于获奖情况少之又少,文化课根本就不可能,在学校成绩基本居于本班倒数十名是之内,只有极少数中等及其偏下学生。
1.3 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动机与目的
1.3.1 学一技之长,走就业之路
在中职生中有一少部分学生属于能理智分析自己兴趣爱好、学业成绩及自己的追求的,這些学生能清醒的认识到费尽心血用在文化课学习将来也不一定有好的前途,于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了中职学校,决定学一技之长,走就业之路。
1.3.2 初中厌学、或学习成绩较差,认为学技能比较容易、比较轻松
这一部分学生在初中学习成绩差,跟不上基础教育的要求,“在学校不受老师待见,在家庭常遭父母责怪”,早已产生了厌学情绪,正苦于无法摆脱文化课学习的烦恼,他们主观的认为学技术比较容易,也可以摆脱文化课学习的苦恼,于是就选择了中职学校。
1.3.3 辍学在家,在社会流逛,未能找到合适工作
这极少数学生应该说是上一类学生的一个发展与延续,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辍学之后流入社会又未能找到合适的落脚点,无奈之下走入中职学校。
1.3.4 盲目随大流,跟随要好的已确定读中职的同学进入学校
此类学生没有主见,家长又无法控制,当然学习成绩也不是太好,看到自己要好的同学去中职学习,为了还能与玩伴做同学继续在一起,不管自己喜欢与否毅然随同学进入中职学校。
1.3.5 家长逼迫
有更多学生已基本被家长放弃,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差、脑子笨,升高中升大学无望,于是家长挑选一个他们认为有前途的专业把孩子送进中职学校,而且他们觉得孩子还小,这时进入社会很不放心,有一个学校管着,即使学不到手艺也不至于学坏,抱着让学校给看孩子的心态送孩子读中职。
2.中职生思想状况分析
通过对中职生及其家庭的分析,通过对中职生迈进中职学校的初衷以及种种内在外在因素的梳理,我们会发现中职生的思想状况存在以下特点:
2.1 价值观混乱、是非观缺失
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长期的不能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使这些学生一直被边缘化,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断反抗、不断叛逆,由于我们教育的问题使他们在价值观形成期未能使主流价值思想意识占据他们的大脑,长此以来他们对是非的判断出现了偏差,因此现在的中职生对真善美、假丑恶判断不清,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难辨是非,无从选择。思想决定行为,如此迷失的学生怎能一心一意的投入学习生活之中去。
2.2 学习目的不明确
除部分为就业或为对口升学而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外,其他学生上中职学校的目的根本就不明确,有初中厌学的、辍学的、有盲目跟风的、有家长逼迫的等等,因此更多的学生从一开始就不知道来中职学校干什么,他们很少能俯下身子、静下心来走进课堂。
2.3 行为习惯养成差
在基础教育阶段,他们不过是文化课成绩距现有的教育考察标准有一定差距而已,得到的却是“在学校不受老师待见,在家庭常遭父母责怪”。因此处于叛逆期的他们会因为学习成绩问题诱发他们一些过激不良行为,如果学校、老师、家长对这样的学生再有不当的批评、处罚等,那么这些学生们可能会破罐破摔,“差生”就这样炼成了。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没有形成的良好的做人修养。现在我们中职学校面临的绝大多数是这样的学生。“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我们的教育难度可想而知。
2.4 心理问题较多
从心理问题诱发的成因看很多中职生是需要关注的心理危机对象,如家庭变故有不安全感,人际冲突明显者;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者等。而中职生多达50%以上的单亲家庭;基础教育阶段在班级不受关注、师生关系紧张,至于学习困难更毋庸赘述,因此中职生中隐藏着很严重的心理问题隐患,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2.5 家庭教育失位
由于中职生家长职业、学历所限,再加上家庭完整状况使得中职生很难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忙于生计不管不顾的、有单亲失爱或隔代生活有代沟而一味娇宠惯养的、有文化水平所限缺少办法的,以至于造成家庭教育或简单粗暴、或溺爱有加,或粗放放任、听之任之,许多家长对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孩子行为有偏差,认为是学校没有教好,有的甚至认为是被学校教坏了。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总之家庭缺少爱的氛围与环境,缺少必要的理解与沟通,或者出现不正常的畸形的爱,长期的缺少家庭关爱,会使这些孩子的心灵受到严重摧残,形成自私、孤僻、自卑、暴力、焦虑等不良人格。
3.对策与措施
3.1 “全心”面对
“全心”就是全体教职工每人心里都要装着育人这件中职学校的头等大事,全体参与育人。因此中职学校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强化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为育人的主体每一位教职员工要时时刻刻体现在每人具体细小的工作中,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师要把每一节课作为育人的战场,寓德育于每次教学过程之中,职员要把德育融入每次与学生接触的服务管理之中,此外学校要做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让他们在适合中职生发展的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健康成长。
3.2 “专心”保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专业队伍强力保障
班主任工作是中职学校最基层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班主任必须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切实做好学生工作。2009年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2010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0]14号),随后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如何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做出明确指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作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一支专业队伍,既是是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又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在学校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沟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校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教学任务,加大班主任工作量的计算权重,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关心班主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干部选拔等方面向一线班主任倾斜,充分保障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待遇。同时把班主任工作职责落到实处,积极做好班主任选拔培养工作,切实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工作水平。
3.3 “关心”到位,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其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首先培养一支既自身心理健康,又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始终以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其次上好心理健康课程,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此外充分发挥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利用好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通过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等方法手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职业生涯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3.4 “爱心”常伴,爱字当头,多种标准评价学生
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当今基础教育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的教育制度的受害者。评价标准的单一是罪魁祸首,所以我们切不可重蹈覆辙。以前学业成绩做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使他们失去了老师的关注、关爱,现在我们一定要重拾爱心、大施爱心,让爱心“泛滥”,以我们的爱的潮水去浸润他们,溶解他们那颗冰冷、孤寂、怨恨的心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开展赏识教育,多以积极、正面、赏识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行为,最大限度的去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有成就感、被认同感,恢复自尊心、自信心,进而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改进评价机制,将文化成绩、实践能力、技能比赛、劳动态度、尊敬师长等等方面综合评价,让他们在学校生活的不同方面展现自我价值,重塑自我形象。
3.5 “耐心“常存,允许学生问题出现反复,要有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职生由于本身已形成了好多不良的习惯,这本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即使是改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方可完成。因此,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视这个现实,并且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具备水滴石穿、铁杵磨针的精神;“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期望一劳永逸,否则会适得其反,陷入原来在基础教育阶段久治不愈的怪圈,使教育一直在原地打转,不能产生任何效果。
3.6 “玩心“常有,做好载体,活动引领,曲径通幽
美国教育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有各种潜在的能力,中职生文化课学习不行,并不意味其他学科以及实践能力不行。如果我们的办学还和基础教育学校一样,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学生整天除了教室还是教室,这样势必又会造成了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因此我们必须创新德育载体,以丰富的德育活动去吸引他们参与其中,诸如文体活动、第二课堂、兴趣班、各种主题活动周、活动月等等,让学生在“玩”中体现自身价值;我们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课的分量,把课堂当做学生自我发挥、自我展示的舞台,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7 “网心“共促,架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德育网络,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诚如前文所述职业学校学生家长个人素质不高、家庭问题多多、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知之甚少,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更缺乏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此外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且有蔓延之势,尤其是对中职生的不良影响更大。诸如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淫秽光盘、淫秽图书等等。要转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做到:首先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要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完善家访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常态化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加强学校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献计献策,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实现学校家庭互动,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连贯和延续。其次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一要提高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氛围。二要加大对家长的培训力度。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其三是协调各部门创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整治网吧、电子游戏厅、治理淫秽光盘和淫秽图书等,做好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整合各種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活动平台,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促进,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格局。
参考文献
[1]特殊弱势群体中职学生能否重拾仰望天空的信心[R].第一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综述,2009(6).
[2]毛方明.中职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界,2009(12).
[3]释永信.关于加强对青少年弱势群体的教育援助和社会关怀的建议[R].2010-3-7.
[4]鄢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J].辽宁教育,2007(6).
[5]董婷婷.浅析中职心理弱势学生的心理危机状况[J].魅力中国,2009(10).
【关键词】中职生;弱势群体;存在问题;教育对策
从十一五发展规划至十二五发展规划我国均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工作目标,经过五年多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从规模到质量都有了跨越式发展,高中阶段职普比例基本达到了1:1。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改善民生、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教育强国和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中正越来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然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却面临着很大的挑战,仅仅从生源来看,可以发现绝大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属于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其弱势主要表现为三方面:一是大多来自弱势家庭,家长以“三低”(包括文化水平、收入水平和就业水平)水平为主要特点;二是在基础教育阶段处于学生群体中的弱势,是应试教育的失败者、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是有着与普通高中学生相差极大的心态,不少中职生自卑心理比较严重,常常感到前途无望。面对这样一批行为习惯养成差、心理问题较多、家庭教育失位、价值观混乱、是非观缺失的学生,职业教育压力巨大,这样一类特殊群体我们将用“全心”、“专心”、“关心”、“爱心”、“网心”、“耐心”、“玩心”等方式方法使广大中职生重拾信心、再鼓勇气、挺起胸膛、扎实前行、赢的人生、赢得未来。
1.中职生现状分析
从学生来源上,他们大多来自农村、来自城市中低收入家庭,来自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从学生质量上,他们多是应试教育的被淘汰者,社会的弃儿;从学生品德品格上,他们身上养成了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
1.1 中职生家庭情况
1.1.1 父母情况
中职生父母90%以上来自农村、城市中低收入家庭。职业大多为农民、工人、下岗再就业人员、农民工、小生意从业人员等城市中低收入人群。只有极少数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更是凤毛麟角。文化水平,70%以上为初、高中毕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只有小学生水平。
1.1.2 家庭情况
中职生70%的家庭收入只是解决温饱,并没有过多的收入为子女提供更优质的教育,也有个别家庭做生意收入较好,但认识水平的不足使他们不知如何教育子女。从家庭完整度来看,中职生50%以上的家庭不够完整,有父母离异单亲的、有父母分居的、有空巢家庭与祖辈一起生活得、更有甚者,十五六岁自己一人生活的,家庭教育、家庭关爱缺失使中职生们过早的品尝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1.2 中职生初中学校情况
首先看团员比例,据我校中职生新生入校后调查,团员在每班所占比例大约为5%左右,有些专业班甚至没有一名团员,其次在初中任过班、团干部的几乎没有,能有一两个任过课代表的就不错了,即使有,也是文艺或体育等学科。至于获奖情况少之又少,文化课根本就不可能,在学校成绩基本居于本班倒数十名是之内,只有极少数中等及其偏下学生。
1.3 读中等职业学校的动机与目的
1.3.1 学一技之长,走就业之路
在中职生中有一少部分学生属于能理智分析自己兴趣爱好、学业成绩及自己的追求的,這些学生能清醒的认识到费尽心血用在文化课学习将来也不一定有好的前途,于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选择了中职学校,决定学一技之长,走就业之路。
1.3.2 初中厌学、或学习成绩较差,认为学技能比较容易、比较轻松
这一部分学生在初中学习成绩差,跟不上基础教育的要求,“在学校不受老师待见,在家庭常遭父母责怪”,早已产生了厌学情绪,正苦于无法摆脱文化课学习的烦恼,他们主观的认为学技术比较容易,也可以摆脱文化课学习的苦恼,于是就选择了中职学校。
1.3.3 辍学在家,在社会流逛,未能找到合适工作
这极少数学生应该说是上一类学生的一个发展与延续,他们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辍学之后流入社会又未能找到合适的落脚点,无奈之下走入中职学校。
1.3.4 盲目随大流,跟随要好的已确定读中职的同学进入学校
此类学生没有主见,家长又无法控制,当然学习成绩也不是太好,看到自己要好的同学去中职学习,为了还能与玩伴做同学继续在一起,不管自己喜欢与否毅然随同学进入中职学校。
1.3.5 家长逼迫
有更多学生已基本被家长放弃,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学习差、脑子笨,升高中升大学无望,于是家长挑选一个他们认为有前途的专业把孩子送进中职学校,而且他们觉得孩子还小,这时进入社会很不放心,有一个学校管着,即使学不到手艺也不至于学坏,抱着让学校给看孩子的心态送孩子读中职。
2.中职生思想状况分析
通过对中职生及其家庭的分析,通过对中职生迈进中职学校的初衷以及种种内在外在因素的梳理,我们会发现中职生的思想状况存在以下特点:
2.1 价值观混乱、是非观缺失
在基础教育阶段由于长期的不能适应应试教育的要求,使这些学生一直被边缘化,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他们不断反抗、不断叛逆,由于我们教育的问题使他们在价值观形成期未能使主流价值思想意识占据他们的大脑,长此以来他们对是非的判断出现了偏差,因此现在的中职生对真善美、假丑恶判断不清,对纷繁复杂的社会难辨是非,无从选择。思想决定行为,如此迷失的学生怎能一心一意的投入学习生活之中去。
2.2 学习目的不明确
除部分为就业或为对口升学而上中职学校的学生外,其他学生上中职学校的目的根本就不明确,有初中厌学的、辍学的、有盲目跟风的、有家长逼迫的等等,因此更多的学生从一开始就不知道来中职学校干什么,他们很少能俯下身子、静下心来走进课堂。
2.3 行为习惯养成差
在基础教育阶段,他们不过是文化课成绩距现有的教育考察标准有一定差距而已,得到的却是“在学校不受老师待见,在家庭常遭父母责怪”。因此处于叛逆期的他们会因为学习成绩问题诱发他们一些过激不良行为,如果学校、老师、家长对这样的学生再有不当的批评、处罚等,那么这些学生们可能会破罐破摔,“差生”就这样炼成了。他们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没有形成的良好的做人修养。现在我们中职学校面临的绝大多数是这样的学生。“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我们的教育难度可想而知。
2.4 心理问题较多
从心理问题诱发的成因看很多中职生是需要关注的心理危机对象,如家庭变故有不安全感,人际冲突明显者;感到社会支持系统长期缺乏或丧失者,学习压力过大、学习困难者等。而中职生多达50%以上的单亲家庭;基础教育阶段在班级不受关注、师生关系紧张,至于学习困难更毋庸赘述,因此中职生中隐藏着很严重的心理问题隐患,必须给予高度关注。
2.5 家庭教育失位
由于中职生家长职业、学历所限,再加上家庭完整状况使得中职生很难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有忙于生计不管不顾的、有单亲失爱或隔代生活有代沟而一味娇宠惯养的、有文化水平所限缺少办法的,以至于造成家庭教育或简单粗暴、或溺爱有加,或粗放放任、听之任之,许多家长对自己在孩子成长中的教育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孩子行为有偏差,认为是学校没有教好,有的甚至认为是被学校教坏了。把自己应负的责任推得一干二净。总之家庭缺少爱的氛围与环境,缺少必要的理解与沟通,或者出现不正常的畸形的爱,长期的缺少家庭关爱,会使这些孩子的心灵受到严重摧残,形成自私、孤僻、自卑、暴力、焦虑等不良人格。
3.对策与措施
3.1 “全心”面对
“全心”就是全体教职工每人心里都要装着育人这件中职学校的头等大事,全体参与育人。因此中职学校必须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强化德育工作,真正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做为育人的主体每一位教职员工要时时刻刻体现在每人具体细小的工作中,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师要把每一节课作为育人的战场,寓德育于每次教学过程之中,职员要把德育融入每次与学生接触的服务管理之中,此外学校要做好的校园文化建设,让他们在适合中职生发展的浓浓的文化氛围之中健康成长。
3.2 “专心”保障,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以专业队伍强力保障
班主任工作是中职学校最基层的管理工作,班主任工作的质量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班主任必须有良好的素质,才能切实做好学生工作。2009年教育部等六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意见》(教职成〔2009〕11号),2010年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印发了《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教职成[2010]14号),随后发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如何充分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在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成长做出明确指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作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工作的一支专业队伍,既是是中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又是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骨干力量,是中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在学校实施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沟通学校、家庭和用人单位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切实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中职学校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教学任务,加大班主任工作量的计算权重,提高班主任津贴标准,关心班主任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必要的条件,在绩效考核、职称评聘、评先评优、干部选拔等方面向一线班主任倾斜,充分保障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的待遇。同时把班主任工作职责落到实处,积极做好班主任选拔培养工作,切实提高班主任队伍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工作水平。
3.3 “关心”到位,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关注其心理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
首先培养一支既自身心理健康,又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始终以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的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中去。其次上好心理健康课程,融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和操作性为一体,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心理训练、心理指导,学以致用,真正提高学生抗挫折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减少心理障碍及其他心理问题,全面提高学生心理素质。此外充分发挥专业的心理辅导教师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利用好学校心理咨询室,心理阅览室,心理活动室,通过心理咨询电话热线、心理健康、心理保健等专题讲座等方法手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生活辅导,职业生涯指导等并建立健全学生心理档案,作为班主任、任课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依据。
3.4 “爱心”常伴,爱字当头,多种标准评价学生
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是当今基础教育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的教育制度的受害者。评价标准的单一是罪魁祸首,所以我们切不可重蹈覆辙。以前学业成绩做为唯一标准的评价使他们失去了老师的关注、关爱,现在我们一定要重拾爱心、大施爱心,让爱心“泛滥”,以我们的爱的潮水去浸润他们,溶解他们那颗冰冷、孤寂、怨恨的心灵。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应充分开展赏识教育,多以积极、正面、赏识的角度去看待他们的行为,最大限度的去发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让他们有成就感、被认同感,恢复自尊心、自信心,进而以积极向上的心态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去。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改进评价机制,将文化成绩、实践能力、技能比赛、劳动态度、尊敬师长等等方面综合评价,让他们在学校生活的不同方面展现自我价值,重塑自我形象。
3.5 “耐心“常存,允许学生问题出现反复,要有反复抓、抓反复的思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职生由于本身已形成了好多不良的习惯,这本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即使是改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方可完成。因此,每一位职业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正视这个现实,并且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具备水滴石穿、铁杵磨针的精神;“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千万不能急于求成,期望一劳永逸,否则会适得其反,陷入原来在基础教育阶段久治不愈的怪圈,使教育一直在原地打转,不能产生任何效果。
3.6 “玩心“常有,做好载体,活动引领,曲径通幽
美国教育家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有各种潜在的能力,中职生文化课学习不行,并不意味其他学科以及实践能力不行。如果我们的办学还和基础教育学校一样,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学生整天除了教室还是教室,这样势必又会造成了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不足,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因此我们必须创新德育载体,以丰富的德育活动去吸引他们参与其中,诸如文体活动、第二课堂、兴趣班、各种主题活动周、活动月等等,让学生在“玩”中体现自身价值;我们还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增加实践课的分量,把课堂当做学生自我发挥、自我展示的舞台,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3.7 “网心“共促,架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校、家庭、社会一体的德育网络,为学生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诚如前文所述职业学校学生家长个人素质不高、家庭问题多多、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知之甚少,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却认识不足,更缺乏教育子女的正确方法。此外不良的社会环境因素对学生的影响不可小觑,且有蔓延之势,尤其是对中职生的不良影响更大。诸如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淫秽光盘、淫秽图书等等。要转变这种现状我们必须做到:首先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要把德育工作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完善家访制度、家长委员会制度,常态化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加强学校同家长的联系与沟通,请家长为学校管理和德育工作献计献策,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实现学校家庭互动,保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连贯和延续。其次发挥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一要提高广大家长对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形成良好的家庭教育社会氛围。二要加大对家长的培训力度。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科学教育子女的能力。其三是协调各部门创建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净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力度,整治网吧、电子游戏厅、治理淫秽光盘和淫秽图书等,做好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重点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整合各種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未成年人成长的活动平台,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促进,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格局。
参考文献
[1]特殊弱势群体中职学生能否重拾仰望天空的信心[R].第一次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综述,2009(6).
[2]毛方明.中职毕业生就业弱势群体的现状与对策[J].教育界,2009(12).
[3]释永信.关于加强对青少年弱势群体的教育援助和社会关怀的建议[R].2010-3-7.
[4]鄢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初探[J].辽宁教育,2007(6).
[5]董婷婷.浅析中职心理弱势学生的心理危机状况[J].魅力中国,20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