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内容
教科书83页例1、84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旋转的意义和旋转三要素,感悟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会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4.感受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旋转的意义,感悟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规范的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钟面),学具(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二年级时,我们认识了物体的两种运动现象,谁能说说是哪两种现象?”
学生:平移和旋转。(若学生忘记了,教师可做适当提示:一种是沿直线运动,一种是曲线运动。若学生能顺利说出两种运动,则让学生用手势比划比划是怎样运动的)
(设计说明:通过复习,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后面新内容的学习找到连接点和起点。)
2.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教师:下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种物体的运动,请同学认真观察,判断分别属于什么现象?
学生:旋转现象。
教师: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交流。
3.小结揭题
教师:物体围绕一个点(或轴)转动的现象,叫做旋转。(板书)同学们能轻松得判断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旋转现象里还有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究图形中的旋转。
板书课题:旋转
(设计说明: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旋转现象给“旋转”定义,为后面深入探究旋转现象作铺垫。)
二、新课
1.教学例1:感知旋转三要素,深入体会旋转的意义
(1)感知旋转方向:(出示钟面)
教师:旋转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钟面,谁能找找钟表里的旋转现象?
学生交流。(钟面指针的转动)
教师小结:我们把和钟表指针转动方向相同的旋转方向叫顺时针方向,与钟表指针转动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叫逆时针方向。(板书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2)感知旋转中心
教师:(教师拨动指针转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拨动指针转动,指针移动时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体会指针自始至终都围绕一个点转动,教师说明这个点叫做旋转的中心。在旋转方向下面板书旋转中心)
(3)感知旋转角度
教师:老师把时针从12拨动到1,谁知道指针旋转了多少呢?为什么?
教师对发言的同学做出评价,并说明只能从起点到终点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度。(板书:旋转角度。)
(设计说明:钟面是一个圆形的,可以把它看做一个周角。学生已经学过一个周角是180度,钟面上的12个数字把周角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30度。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能完成这个知识的迁移。)
教师:指针从12拨动到1,谁能用一句话完整的描述一下这个旋转过程?
学生交流。
教师再拨其它度数,让学生描述。(完成教科书第83页的例1)
讨论: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几方面去描述?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和角度,我们把这三个叫作旋转三要素。(在黑板上完善刚才的板书)
(4)归纳总结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意义
(结合钟表指针和课件图示小结)
教师:我们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了,谁能说说什么是旋转呢?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物体围绕着某一点或某条轴转动的现象,叫作旋转。(设计说明: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叙述和教师的引导,虽然表述得不一定规范,数学语言不太精准,但基本能表达正确。)
(5)议一议:钟摆的摆动和荡秋千是不是旋转现象?
學生交流。
教师小结:(用自制教具说明)钟摆运动是钟摆围绕一个点做局部圆周运动,而且在摆动中既包含了顺时针旋转,又包含了逆时针旋转。旋转的角度是任意的。
(设计说明:生活中的有些旋转现象可能不够典型,容易淡化概念的本质,甚至产生歧义,对学生建立正确表象产生干扰,这里特意选用教科书上的典型实例,钟摆、秋千等,充分感知旋转现象。)
(6)反馈练习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旋转的意义和旋转三要素,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掌握了没有。请完成教科书第83页的做一做。
2.教学例2: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旋转现象还有没有其它特征呢?
(课件出示例2)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将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每次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学生回答若有问题,教师可作适当提示,抓住:谁变谁没变,当学生找到大小、形状没变时,问问学生怎样证明,为后面教学旋转的性质作铺垫)
(2)归纳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谁能归纳一下旋转有什么特征呢?(学生交流时教师作相应的板书: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变化;对应点到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长度相等、对应角度一样。)
3.教学例3:画旋转后的图形
教师:我们旋转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那么怎样来画旋转后的图形呢?
(课件出示例3)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先让学根据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独立思考怎么画。
(3)交流。
(4)教师讲解画法,学生在题卡上完成。
(5)反馈练习:完成教科书第84页的做一做。
三、全课小结
1.学习内容整理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设计说明:在总结回顾中,进一步理解提升所学知识。)
教师小结,研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图片欣赏
(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说明:通过对图片欣赏,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真谛。)
3.课后延展
教师:你还想知道旋转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或网络,下节课来交流。
(设计说明: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四、板书设计
旋转
意义:物体围绕着某一个点(或某条轴)转动的现象,叫作旋转。
教科书83页例1、84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旋转的意义和旋转三要素,感悟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2.会用数学语言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
3.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顺时针旋转90度后的图形。
4.感受旋转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感知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旋转的意义,感悟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学难点:用数学语言规范的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钟面),学具(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教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二年级时,我们认识了物体的两种运动现象,谁能说说是哪两种现象?”
学生:平移和旋转。(若学生忘记了,教师可做适当提示:一种是沿直线运动,一种是曲线运动。若学生能顺利说出两种运动,则让学生用手势比划比划是怎样运动的)
(设计说明:通过复习,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为后面新内容的学习找到连接点和起点。)
2.引入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教师:下面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几种物体的运动,请同学认真观察,判断分别属于什么现象?
学生:旋转现象。
教师:你是怎么判断出来的?
学生交流。
3.小结揭题
教师:物体围绕一个点(或轴)转动的现象,叫做旋转。(板书)同学们能轻松得判断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旋转现象里还有哪些知识,这节课我们接着来探究图形中的旋转。
板书课题:旋转
(设计说明:通过生活实例进一步唤醒学生的已有知识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不同物体的旋转现象给“旋转”定义,为后面深入探究旋转现象作铺垫。)
二、新课
1.教学例1:感知旋转三要素,深入体会旋转的意义
(1)感知旋转方向:(出示钟面)
教师:旋转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很普遍,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钟面,谁能找找钟表里的旋转现象?
学生交流。(钟面指针的转动)
教师小结:我们把和钟表指针转动方向相同的旋转方向叫顺时针方向,与钟表指针转动方向相反的旋转方向叫逆时针方向。(板书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
(2)感知旋转中心
教师:(教师拨动指针转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老师拨动指针转动,指针移动时是怎样变化的?(让学生体会指针自始至终都围绕一个点转动,教师说明这个点叫做旋转的中心。在旋转方向下面板书旋转中心)
(3)感知旋转角度
教师:老师把时针从12拨动到1,谁知道指针旋转了多少呢?为什么?
教师对发言的同学做出评价,并说明只能从起点到终点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度。(板书:旋转角度。)
(设计说明:钟面是一个圆形的,可以把它看做一个周角。学生已经学过一个周角是180度,钟面上的12个数字把周角平均分成12份,每份是30度。作为五年级的学生,能完成这个知识的迁移。)
教师:指针从12拨动到1,谁能用一句话完整的描述一下这个旋转过程?
学生交流。
教师再拨其它度数,让学生描述。(完成教科书第83页的例1)
讨论: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应该从哪几方面去描述?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要把一个旋转现象描述清楚,不仅要说清楚是什么在旋转,运动起止位置,更重要的是要说清楚旋转围绕的点,方向和角度,我们把这三个叫作旋转三要素。(在黑板上完善刚才的板书)
(4)归纳总结进一步体会旋转的意义
(结合钟表指针和课件图示小结)
教师:我们会描述旋转运动的过程了,谁能说说什么是旋转呢?
学生交流。
教师小结:物体围绕着某一点或某条轴转动的现象,叫作旋转。(设计说明: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观察,叙述和教师的引导,虽然表述得不一定规范,数学语言不太精准,但基本能表达正确。)
(5)议一议:钟摆的摆动和荡秋千是不是旋转现象?
學生交流。
教师小结:(用自制教具说明)钟摆运动是钟摆围绕一个点做局部圆周运动,而且在摆动中既包含了顺时针旋转,又包含了逆时针旋转。旋转的角度是任意的。
(设计说明:生活中的有些旋转现象可能不够典型,容易淡化概念的本质,甚至产生歧义,对学生建立正确表象产生干扰,这里特意选用教科书上的典型实例,钟摆、秋千等,充分感知旋转现象。)
(6)反馈练习
教师:刚才我们已经认识了旋转的意义和旋转三要素,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掌握了没有。请完成教科书第83页的做一做。
2.教学例2:探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旋转现象还有没有其它特征呢?
(课件出示例2)
(1)引导学生理解题意
将直角三角尺固定在方格纸上,每次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观察三角尺的位置是如何变化的。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巡视,学生回答若有问题,教师可作适当提示,抓住:谁变谁没变,当学生找到大小、形状没变时,问问学生怎样证明,为后面教学旋转的性质作铺垫)
(2)归纳旋转的特征和性质
教师:谁能归纳一下旋转有什么特征呢?(学生交流时教师作相应的板书:形状、大小不变,位置发生变化;对应点到中心的距离相等、对应线段长度相等、对应角度一样。)
3.教学例3:画旋转后的图形
教师:我们旋转现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理解,那么怎样来画旋转后的图形呢?
(课件出示例3)
(1)引导学生读题,理解题意。
(2)先让学根据旋转的特征和性质,独立思考怎么画。
(3)交流。
(4)教师讲解画法,学生在题卡上完成。
(5)反馈练习:完成教科书第84页的做一做。
三、全课小结
1.学习内容整理
教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学生交流。
(设计说明:在总结回顾中,进一步理解提升所学知识。)
教师小结,研究旋转的特征和性质,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出许多美丽的图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2.图片欣赏
(课件出示图片)
(设计说明:通过对图片欣赏,让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源于生活又回归生活的真谛。)
3.课后延展
教师:你还想知道旋转的哪些知识,请同学们查阅资料或网络,下节课来交流。
(设计说明:为后续教学做准备。)
四、板书设计
旋转
意义:物体围绕着某一个点(或某条轴)转动的现象,叫作旋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