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综合分析的基础上的传统认知模式之间的混淆中药和中医和西医的集成,探讨中医不能完全回归传统文化的独立和发展,也不能继续实践“集成中医和西医”或“中医现代化”,并解释和测量中医传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而是使创新中药——模式识别,建立了“复杂的作为一个整体——国家医疗模式”,中国和西方医学的正确认知关系,促进中国和西方医学的和谐发展,为了使中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仅可以保持传统优势和特点,并能吸收西方现代科学,甚至整个新知识和新技术,从而促进其更快的发展。
关键词: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中医学;发展
引言
中医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集成中医和西医或中医的现代化中药没有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甚至影响了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建设也纷纷兴起。然而,片面强调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并不能解决影响中医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今天的发展中医不仅应该加强的回归和认知“中国传统文化”,但也吸收所有有用的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其科学性建立中医认识的新模式和新系统,以满足中医的发展需要根据新的条件。
1.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創新才能更好的传承,创新是传承的目的,是中医药事业的生命力。计划的大纲的创新和发展中医的基本原则明确指出创新和发展中医的继承与创新并重,协调发展中医和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相互促进,集成多学科。继承是对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进行保存、探索、理解和利用;创新是丰富、发展和完善中医药,为未来新医学的建立奠定基础。推进自主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灵魂。通过开展自主创新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基于文献和理论的原始创新和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医中医创新和加强建设的条件,中医的科技创新体系。
2.中医学蕴含着健康观
2.1中医药正渗透到健康中国建设中的方方面面
伤寒方剂流传后世,因其应用临床、有效、持久、新颖。热因其独特的疗效和对温病诊治的贡献而备受关注。我们的工作是解决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理论问题,解决提高中医药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能力的问题,指导解决中医药现代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的问题。否则,我们将失去生存的空间,更不用说发展和未来。理论的作用是认识和解释现象,指导实践和解决问题,后者更有价值。我们不应该陶醉于现有的中医理论模型的成功,这些模型似乎“完美地解释了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应该不断地引导中医改进,以解决实际问题。当代中医药正渗透到健康中国建设的各个方面,这对中医从业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巨大机遇。
2.2中医学具有生命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的振兴必须依靠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觉醒。中医具有生命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在人们崇尚真善美的今天,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有必要融入人文哲学和生命科学,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中医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经历了一系列的盛衰。从西学东渐、中西碰撞,到近代推进中西医结合,逐渐走向中西医并重,中医药的创新日益增多。继承和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没有传承的发展,必然会成为无根之树、无源之水,发展最终无法持续。我们更加注重发展,因为发展就是最好的传承,没有发展,传承就无从谈起。
3.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中医药文化自身的不足
中医理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后世学者几千年的总结、检验和阐释,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然而,由于历史的限制,以及中医文化本身存在着许多保守、落后甚至是糟粕的内容,阻碍了近代中医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
3.2科研“西化”的倾向
中医工作者在基础理论、医史文献、临床诊疗、中药制剂、针灸原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然而,大多数科学研究都偏离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动物实验几乎已经成为中医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忽视符合中医学科发展规律的研究将导致中医学术研究的整体“西化”。
3.3西方科学主义崛起的冲击
随着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19世纪三大发现,以及20世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引入,人们开始用科学概念来审视自己和宇宙。尽管中医和现代医学是基于目标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但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历来是基于部门在踹,把理解和类比的思维方法为主,而非逻辑推理,数学描述和实验测试的方法。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取向显然与西方现代思维不相符合。
3.4强中医药思维方式培养
中医思想的基础是中医文化。因此,它有助于加强中医文献的研究,如中国古代书籍和历史痕迹,算出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理解他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这有利于中医思维的培养。借鉴师徒传承模式,通过讲座、研讨、社会实践、讲座等方式,亲身体验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潜移默化地培养中医思维。
3.5加大科普力度
例如,鼓励各大医院和医学院编辑校报、宣传册、科普公告栏、报纸等科普读物和宣传册。中医药文化普及活动,如专家讲座、专题节主题活动、中医药标本制作、中医药表演、中小学中医药普及活动等;中医药数字化科普博物馆、中医药主题公园、中医药展览馆建设积极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积极推进网络媒体科学活动。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关于生命和疾病的知识,以及与这些知识相关的实践和技能的表现。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继承和发展中医的唯一途径就是继承中医的传统。它的传承和传播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4.创建中医药认知新模式,促进中医学发展
正确认识中西医关系,促进中西医和谐发展。“复杂性-整体状态医学模型”是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的,既注重对每个因素或物质的理解、把握和加工,又不忽视其作用的初始条件。通过“国家分析和处理”,实现生物组织和个人因素的整体复杂性或物质之间的相互连接,不仅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准确地理解中西医学之间的关系,但也使中国和西方医学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更能促进双方的和谐发展。西医在“单因素线性分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生命本身是整体的,仅仅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综合和改进。中医辨证中的“状态分析与治疗”是一种比前者更先进的“多因素非线性综合分析”的认知方法。但也需要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提高和提高其状态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5.结束语
国家应设立专门的中医药发展工作机构,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制定中医药的长远发展规划。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政策,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氛围。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不断创造和发展中医药原创性成果。逐步建立自己的中医药标准体系,合理搭建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平台。只有各方积极协调,共同努力,中医才能得到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谦.确立中医药战略地位的重要意义[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5):88-97.
[2] 江淑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民间中医事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3,23(9):31-32.
[3] 徐思群,靳琦,王慧,等.我国居民中医药科普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6):413-419.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
关键词: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中医学;发展
引言
中医文化的研究和建设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尤其是近几十年来,集成中医和西医或中医的现代化中药没有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甚至影响了中医药的继承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研究与建设也纷纷兴起。然而,片面强调回归“中国传统文化”并不能解决影响中医传承和发展的问题。今天的发展中医不仅应该加强的回归和认知“中国传统文化”,但也吸收所有有用的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认识其科学性建立中医认识的新模式和新系统,以满足中医的发展需要根据新的条件。
1.中医药文化的创新发展
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創新才能更好的传承,创新是传承的目的,是中医药事业的生命力。计划的大纲的创新和发展中医的基本原则明确指出创新和发展中医的继承与创新并重,协调发展中医和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相互促进,集成多学科。继承是对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进行保存、探索、理解和利用;创新是丰富、发展和完善中医药,为未来新医学的建立奠定基础。推进自主创新是中医药发展的灵魂。通过开展自主创新中医临床实践的基础上,基于文献和理论的原始创新和有效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引进、消化和吸收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中医中医创新和加强建设的条件,中医的科技创新体系。
2.中医学蕴含着健康观
2.1中医药正渗透到健康中国建设中的方方面面
伤寒方剂流传后世,因其应用临床、有效、持久、新颖。热因其独特的疗效和对温病诊治的贡献而备受关注。我们的工作是解决当前中医药发展面临的理论问题,解决提高中医药促进健康、预防和治疗能力的问题,指导解决中医药现代化、工业化和国际化的问题。否则,我们将失去生存的空间,更不用说发展和未来。理论的作用是认识和解释现象,指导实践和解决问题,后者更有价值。我们不应该陶醉于现有的中医理论模型的成功,这些模型似乎“完美地解释了已经发生的事情”,我们应该不断地引导中医改进,以解决实际问题。当代中医药正渗透到健康中国建设的各个方面,这对中医从业者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是中医药发展的巨大机遇。
2.2中医学具有生命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
中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的振兴必须依靠民族文化的自信和觉醒。中医具有生命科学和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在人们崇尚真善美的今天,中医的理论和实践有必要融入人文哲学和生命科学,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
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中医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经历了一系列的盛衰。从西学东渐、中西碰撞,到近代推进中西医结合,逐渐走向中西医并重,中医药的创新日益增多。继承和发展都是不可缺少的。继承是发展的前提。没有传承的发展,必然会成为无根之树、无源之水,发展最终无法持续。我们更加注重发展,因为发展就是最好的传承,没有发展,传承就无从谈起。
3.医药认知模式创新与中医学发展存在的问题
3.1中医药文化自身的不足
中医理论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经过后世学者几千年的总结、检验和阐释,并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然而,由于历史的限制,以及中医文化本身存在着许多保守、落后甚至是糟粕的内容,阻碍了近代中医文化的传承、传播和创新发展。
3.2科研“西化”的倾向
中医工作者在基础理论、医史文献、临床诊疗、中药制剂、针灸原理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也取得了丰硕的科学研究成果。然而,大多数科学研究都偏离了中医理论体系的指导。动物实验几乎已经成为中医研究中最重要的方法,忽视符合中医学科发展规律的研究将导致中医学术研究的整体“西化”。
3.3西方科学主义崛起的冲击
随着17世纪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19世纪三大发现,以及20世纪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引入,人们开始用科学概念来审视自己和宇宙。尽管中医和现代医学是基于目标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现象为研究对象,研究预防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目的,但中医理论和临床研究历来是基于部门在踹,把理解和类比的思维方法为主,而非逻辑推理,数学描述和实验测试的方法。中医药文化的价值取向显然与西方现代思维不相符合。
3.4强中医药思维方式培养
中医思想的基础是中医文化。因此,它有助于加强中医文献的研究,如中国古代书籍和历史痕迹,算出古代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理解他们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这有利于中医思维的培养。借鉴师徒传承模式,通过讲座、研讨、社会实践、讲座等方式,亲身体验中医专家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潜移默化地培养中医思维。
3.5加大科普力度
例如,鼓励各大医院和医学院编辑校报、宣传册、科普公告栏、报纸等科普读物和宣传册。中医药文化普及活动,如专家讲座、专题节主题活动、中医药标本制作、中医药表演、中小学中医药普及活动等;中医药数字化科普博物馆、中医药主题公园、中医药展览馆建设积极发展中医药文化旅游;积极推进网络媒体科学活动。
中医(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是中华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创造的关于生命和疾病的知识,以及与这些知识相关的实践和技能的表现。中医有着悠久的历史,继承和发展中医的唯一途径就是继承中医的传统。它的传承和传播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意识具有重要意义。
4.创建中医药认知新模式,促进中医学发展
正确认识中西医关系,促进中西医和谐发展。“复杂性-整体状态医学模型”是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的,既注重对每个因素或物质的理解、把握和加工,又不忽视其作用的初始条件。通过“国家分析和处理”,实现生物组织和个人因素的整体复杂性或物质之间的相互连接,不仅使我们能够更清楚地、准确地理解中西医学之间的关系,但也使中国和西方医学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更能促进双方的和谐发展。西医在“单因素线性分析”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但由于生命本身是整体的,仅仅分析是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的综合和改进。中医辨证中的“状态分析与治疗”是一种比前者更先进的“多因素非线性综合分析”的认知方法。但也需要新的技术和方法来提高和提高其状态分析和处理的能力和水平。
5.结束语
国家应设立专门的中医药发展工作机构,从顶层设计的角度制定中医药的长远发展规划。有必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发展规律的法律政策,为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提供宽松的环境。要加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宣传教育,营造有利于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氛围。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和临床应用研究,不断创造和发展中医药原创性成果。逐步建立自己的中医药标准体系,合理搭建有利于中医药发展的平台。只有各方积极协调,共同努力,中医才能得到继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贾谦.确立中医药战略地位的重要意义[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5,7(5):88-97.
[2] 江淑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展民间中医事业[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3,23(9):31-32.
[3] 徐思群,靳琦,王慧,等.我国居民中医药科普知识认知情况调查研究[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38(6):413-419.
山东协和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