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媒体环境对学生心理过程、人际交往、人格形成等方面诸多困扰,基于自媒体环境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学校要发挥自媒体的优势,改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另一方面,要分析自媒体对心理健康教育带来的挑战,不断探索教育的新模式。
关键词:自媒体 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8(c)-0185-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发展,自媒体已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媒体时代中,所有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发布者、传播者,对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生作为最大的自媒体使用群体,自媒体环境一方面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存在诸多困扰,但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新的思路。因此,加强学生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自媒体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1 对心理过程的影响
在自媒体环境中,有着海量而丰富的资源,也存在诸多不同的价值观,以及良莠不齐的信息。在自媒体环境下,丰富的资源得到了整合,有利于学生获取各类教育教学信息。但是,由于自媒体信息生产主体的庞大数量以及复杂性,使自媒体信息中也充斥着大量的腐朽思想、不良的意识形态、不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腐化堕落的生活理念等[1]。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正处于发展形成期,面对开放的网络中各类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敏锐性不高,极易受到不良思想以及负性事件的冲击,使其价值观念产生偏离,形成不正确的道德认识和价值取向,从而动摇了心理健康的基础。
1.2 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自媒体技术的便捷性,使学生交往范围极大扩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交往对象,并通过建立虚拟群实现经常性的交流。同时,在虚拟的环境中,交往具有非功利化特点,人的身份具有隐蔽性,可以畅所欲言,倾吐心声,舒解心中的块垒,使心理中的负面因素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减轻心理的压力。但是,在自媒体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减少了,而主要依赖信息化符号。因为在虚拟环境中的人际交往情感体验是间接的,缺乏感性体验,其交往的实效性不足。如果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交际,就会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减少现实中参与实质性交往的机会,使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受到影响。当其现实的人际交往受到挫折时,又往往从网络社会中寻求抚慰,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对现实产生冷漠的心理,出现压抑、苦闷、孤独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另外,由于网络身份的隐蔽性,给很多别有居心的人创造了可乘之机,使交往安全受到威胁。多发的网络安全事件又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防范心理,也导致了心理上的忧虑与多疑。
1.3 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人的心理動力和行为模式深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在自媒体的网络环境中,人们会形成一种特定的网络心理特征,即由于长期处于网络环境中形成的与环境相适应的心理动力和个性特征。在自媒体环境中,学生心理发展更加复杂,突出表现在即有稳定性,也有波动性;既有批判性,又有创造性;既有自主性,又有从众性等。由于自媒体使人人都成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其言论自由权被无限放大,因此助推了人们追求自由、追求个性、强调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等。但同时,这种缺乏约束的环境,也使学生在心理动力和行为模式上表现得随心所欲、过于放纵。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规范对于自媒体主体形成的约束性大大降低,使人们的自媒体行为表现出一种突破规范的狂欢与放纵,和现实中的表现有非常大的差异[2]。
2 自媒体环境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2.1 构建基于自媒体环境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基于自媒体应用的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构建,要在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整体规划,并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第一,要建设官方认证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使其成为学生获取和学习心理知识的重要途径。网络平台要利用网络优势大力优化教学资源,并按照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分设不同的栏目和内容。要加强网络教育平台与自媒体的融合,以网络教育平台为中心,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电脑、手机等设备为终端,以微信、微博、公众号等为学习工具,构建综合类互联网学习平台。使师生可以通过自媒体工具和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测评、心理自测等。平台的设计要丰富活泼,改善和丰富知识呈现的方式,通过视频心理短片、微视频、动漫、影视作品等生动灵活的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利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次,加强网络咨询。心理健康教师通过自媒体网络的信息服务和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学生可以实名咨询,也可以化名咨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隐私,使其勇于面对和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实现在线问题,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地交流相关知识,教师也能够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因自媒体应用不受时空的局限,可以实时进行,因此可成为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也可以成为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渠道。再次,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按照课程体系的要求,丰富网络教育平台资源,将重要的知识与理论都以网络课程的方式置于平台资源内,使学生按照自己的问题、需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学习效率。通过全方位、立体化、丰富多彩的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体系,营造一种科学健康的氛围,使学生在网络学习与交流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成长、完善人格。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有效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网络生活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2.2 改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面对自媒体环境下给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要发挥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并改进其方式方法。传统的教育方式有交流深入、连贯持续、针对性强等优势,尤其面对较为严重的个体心理问题,如有的学生出现较严重的抑郁、焦虑、强迫等症状,教师可以及时介入进行科学干预,预防出现严重的危害后果。在发挥优势的同时,也要改进教育方式,与网络教育相结合,使二者优势互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心理问题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需要[3]。如开展体验式教学,通过播放心理短片,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特定情景下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变化规律,对心理知识有科学的认识。还可以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强体验的真实性,深化对心理知识的认知。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思政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之才,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并在正确价值观念的引领下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所以,在开展心理健康网络教育、传统教育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进去,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互为保障。
2.3 打造新型师资队伍
在自媒体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系统心理学领域训练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科学分析自媒体对学生心理、情感、思维方式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因此,需要打造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
教学中改变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师“去中心化”教学。一是充分利用网络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自媒体交流;二是通过设立论坛、微信群加强讨论与交流,也可以通过座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强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三是教师从权威角色转化为引领者、组织者,通过在线辅导、自媒体推送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要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信息优势,设立心理健康网络互助平台。平台在心理健康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心理互助等方式,促进人格完善、共同成长。即强化了知识和实践的体验,又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的积极性。通过网络平台,心理健康教师和学生可开展网上心理测试、心理辅导、在线听课、在线交流等,使教育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使学生的选择方式更多,形成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3 结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广泛应用与深远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着愈加复杂的环境。自媒体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把双刃剑,有利的一方面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更广,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其知识面更广阔,思维更开阔。作为较为隐蔽的虚拟社会,还有利于學生释放现实社会中的压力,并突破时空限制广泛开展交往活动。不利的方面是,自媒体信息鱼龙混杂,对于辨别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讲,容易受到冲击,致使价值观发生偏离。同时,也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逃避现实社会,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对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一方面要视自媒体环境为一种机遇,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广泛收集教育资源,建立网络教育平台,使教育的空间极大地得到拓展;同时将网络信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面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复杂影响,对心理健康师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重视系统心理学领域师资团队的建设,使其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最后,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引导其发展心理健康社团,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下,使广泛深入地开展自主性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助人自助,推进课内外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架构。
参考文献
[1] 王佳利.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4):58-60.
[2] 张海燕.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8):183-184.
[3] 李凤真,朱忠琴.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5(22):48-51.
关键词:自媒体 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影响 新模式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17)08(c)-0185-02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迅猛发展,自媒体已渗透到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自媒体时代中,所有人都是信息的生产者、发布者、传播者,对文化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学生作为最大的自媒体使用群体,自媒体环境一方面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存在诸多困扰,但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的载体和新的思路。因此,加强学生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创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自媒体环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1.1 对心理过程的影响
在自媒体环境中,有着海量而丰富的资源,也存在诸多不同的价值观,以及良莠不齐的信息。在自媒体环境下,丰富的资源得到了整合,有利于学生获取各类教育教学信息。但是,由于自媒体信息生产主体的庞大数量以及复杂性,使自媒体信息中也充斥着大量的腐朽思想、不良的意识形态、不正确的价值观以及腐化堕落的生活理念等[1]。学生的认知、情感、价值观正处于发展形成期,面对开放的网络中各类信息的辨别能力不强,敏锐性不高,极易受到不良思想以及负性事件的冲击,使其价值观念产生偏离,形成不正确的道德认识和价值取向,从而动摇了心理健康的基础。
1.2 对人际交往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交往是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自媒体技术的便捷性,使学生交往范围极大扩展。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寻找有着共同兴趣爱好的交往对象,并通过建立虚拟群实现经常性的交流。同时,在虚拟的环境中,交往具有非功利化特点,人的身份具有隐蔽性,可以畅所欲言,倾吐心声,舒解心中的块垒,使心理中的负面因素得到一定程度的化解,减轻心理的压力。但是,在自媒体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减少了,而主要依赖信息化符号。因为在虚拟环境中的人际交往情感体验是间接的,缺乏感性体验,其交往的实效性不足。如果学生长期沉迷于网络交际,就会产生一定的依赖心理,减少现实中参与实质性交往的机会,使其人际交往的能力受到影响。当其现实的人际交往受到挫折时,又往往从网络社会中寻求抚慰,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对现实产生冷漠的心理,出现压抑、苦闷、孤独等心理方面的问题。另外,由于网络身份的隐蔽性,给很多别有居心的人创造了可乘之机,使交往安全受到威胁。多发的网络安全事件又使学生产生了较强的防范心理,也导致了心理上的忧虑与多疑。
1.3 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人的心理動力和行为模式深受所处环境的影响。在自媒体的网络环境中,人们会形成一种特定的网络心理特征,即由于长期处于网络环境中形成的与环境相适应的心理动力和个性特征。在自媒体环境中,学生心理发展更加复杂,突出表现在即有稳定性,也有波动性;既有批判性,又有创造性;既有自主性,又有从众性等。由于自媒体使人人都成为信息产品的生产者,其言论自由权被无限放大,因此助推了人们追求自由、追求个性、强调自我意识、民主意识、平等意识等。但同时,这种缺乏约束的环境,也使学生在心理动力和行为模式上表现得随心所欲、过于放纵。网络空间的虚拟性,使社会心理和行为的规范对于自媒体主体形成的约束性大大降低,使人们的自媒体行为表现出一种突破规范的狂欢与放纵,和现实中的表现有非常大的差异[2]。
2 自媒体环境下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模式
2.1 构建基于自媒体环境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基于自媒体应用的网络化心理健康教育系统的构建,要在科学的、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整体规划,并实现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第一,要建设官方认证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平台,使其成为学生获取和学习心理知识的重要途径。网络平台要利用网络优势大力优化教学资源,并按照不同年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发展需求,分设不同的栏目和内容。要加强网络教育平台与自媒体的融合,以网络教育平台为中心,以网络技术为支撑,以电脑、手机等设备为终端,以微信、微博、公众号等为学习工具,构建综合类互联网学习平台。使师生可以通过自媒体工具和方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如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测评、心理自测等。平台的设计要丰富活泼,改善和丰富知识呈现的方式,通过视频心理短片、微视频、动漫、影视作品等生动灵活的方式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利于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其次,加强网络咨询。心理健康教师通过自媒体网络的信息服务和交互功能,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学生可以实名咨询,也可以化名咨询,有利于保护学生的隐私,使其勇于面对和解决心理方面的问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可以实现在线问题,使学生不受时空限制地交流相关知识,教师也能够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因自媒体应用不受时空的局限,可以实时进行,因此可成为常态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也可以成为个性化教育的重要渠道。再次,设置心理健康教育网络课程。按照课程体系的要求,丰富网络教育平台资源,将重要的知识与理论都以网络课程的方式置于平台资源内,使学生按照自己的问题、需求等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这有利于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学习效率。通过全方位、立体化、丰富多彩的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习体系,营造一种科学健康的氛围,使学生在网络学习与交流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建立积极的情感态度,促进成长、完善人格。通过这样的途径才能有效减少网络不良信息和不健康的网络生活对学生造成的负面影响。
2.2 改进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面对自媒体环境下给学生心理造成的影响,要发挥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并改进其方式方法。传统的教育方式有交流深入、连贯持续、针对性强等优势,尤其面对较为严重的个体心理问题,如有的学生出现较严重的抑郁、焦虑、强迫等症状,教师可以及时介入进行科学干预,预防出现严重的危害后果。在发挥优势的同时,也要改进教育方式,与网络教育相结合,使二者优势互补,满足不同学生、不同心理问题类型、不同需求、不同层次的需要[3]。如开展体验式教学,通过播放心理短片,让学生设身处地地体验特定情景下人物的心理特征以及变化规律,对心理知识有科学的认识。还可以通过设定情景,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增强体验的真实性,深化对心理知识的认知。 另外,思想政治教育也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思政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成为有用之才,而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并在正确价值观念的引领下促进心理健康发展,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所以,在开展心理健康网络教育、传统教育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入进去,使二者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互为保障。
2.3 打造新型师资队伍
在自媒体环境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系统心理学领域训练的教师,能根据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科学分析自媒体对学生心理、情感、思维方式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促进学生心理成长。因此,需要打造专业性的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建立。
教学中改变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实现教师“去中心化”教学。一是充分利用网络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自媒体交流;二是通过设立论坛、微信群加强讨论与交流,也可以通过座谈、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加强生生间、师生间的互动;三是教师从权威角色转化为引领者、组织者,通过在线辅导、自媒体推送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要充分利用自媒体的信息优势,设立心理健康网络互助平台。平台在心理健康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作用,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心理互助等方式,促进人格完善、共同成长。即强化了知识和实践的体验,又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自我教育、相互教育的积极性。通过网络平台,心理健康教师和学生可开展网上心理测试、心理辅导、在线听课、在线交流等,使教育内容和方式更加丰富,使学生的选择方式更多,形成浓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氛围。
3 结语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自媒体的广泛应用与深远影响,学生心理健康面临着愈加复杂的环境。自媒体环境对学生心理的影响把双刃剑,有利的一方面是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更广,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其知识面更广阔,思维更开阔。作为较为隐蔽的虚拟社会,还有利于學生释放现实社会中的压力,并突破时空限制广泛开展交往活动。不利的方面是,自媒体信息鱼龙混杂,对于辨别能力不足的学生来讲,容易受到冲击,致使价值观发生偏离。同时,也有的学生沉溺于网络,逃避现实社会,从而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对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一方面要视自媒体环境为一种机遇,充分发挥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广泛收集教育资源,建立网络教育平台,使教育的空间极大地得到拓展;同时将网络信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促进学生的心理成长;面对新媒体环境带来的复杂影响,对心理健康师资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重视系统心理学领域师资团队的建设,使其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最后,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引导其发展心理健康社团,在学校和教师的指导下,使广泛深入地开展自主性文化活动,在活动中实现自我教育、助人自助,推进课内外自媒体心理健康教育架构。
参考文献
[1] 王佳利.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6(24):58-60.
[2] 张海燕.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8):183-184.
[3] 李凤真,朱忠琴.基于学生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构建——以山东省牡丹区第五小学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2015(22):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