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发展格局下,各种社会思潮不断兴起,处于人生黄金阶段的大学生,需要以革命精神作为引领,培养正确的思想认同和良好的文化素养。本文以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为例,围绕浙西南革命精神展开调查,重点探讨了当代青年大学生如何有效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掌握正确价值取向,树立家国情怀。
关键词:浙西南革命精神;文化认同;弘扬路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6.052
1 大学生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时代意义
第一,积极响应国家、政府号召。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他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到丽水调研,指出丽水现存多处革命遗址,值得引起重视并深入挖掘。市委书记胡海峰曾说,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一座精神宝藏,要让浙西南革命精神广为人知,成为丽水人民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要深刻领悟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表述语,从红色精神中不断汲取积极奋进的力量,增强使命担当,坚定精神信仰,为书写“两山”时代答卷添砖加瓦。
第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学习,可以让大学生深切体会到革命时代的艰辛,激励自己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时刻守住心中的信仰。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触点,激发大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勇做时代弄潮儿牢记初心使命,不断修炼自我,做到理想信念不偏,政治立场坚定。在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行动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实现自我革新。
第三,发挥青年一代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丽水新发展。新时代创造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激励新事业。“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这是无数位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铸就而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青年大学生要发挥社会主心骨作用,担起时代的使命,让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这场“浪潮”红遍处州大地,用浙西南革命精神这笔本土的精神财富,助力“丽水之干”。
第四,为实现区域红色文化全覆盖进程提供动力。近年来,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在处州大地轰轰烈烈展开,广大市民受到精神洗礼,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积极奋进的正能量,丽水正高举高质量绿色发展旗帜,一路高歌猛进。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的群体,可以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主体之一,带动中小学生、社区老人、留守儿童等更多群体学习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学习、工作、生活当中。
2 大学生对浙西南革命精神认知状况调查
通过对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1734名在校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行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对其革命精神认同感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一,大学生对浙西南精神的认知度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对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表示非常了解的学生仅有946%;比较了解,知道相应的事件的学生占4591;不太了解,只听过名字的占比达到4083%;完全不了解的比例是381%。总体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认知度还是比较低的。关于大学生了解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渠道,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讲座或宣讲会渠道的占最大比例,有7065%的调查对象选择此项,说明学校会开设相关的专题讲座。第二的是通过红色电影或电视剧,占比6021%,说明学生也能够通过影视作品主动来了解浙西南革命精神。通过课堂教为5813%,到革命基地的参观学习的占4937%,这样的途徑更加直观。网络、报纸等媒体的是5277%,而只有2768%的大学生选择了通过亲友、长辈的讲述这项。因为学生生源地遍布全省各地甚至外省,地域文化不一样,推崇的精神也不一样,这个也是影响该选项占比较低的因素。总体来看,大学生获取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渠道相对较多,而且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同。
第二,大学生参加浙西南革命精神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当提及是否参加过有关弘扬和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理论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时,有将近一半的调查对象表示没有。说明大学生参加与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关于是否愿意接受更多的浙西南革命精神主题教育,结果显示8443%的调查对象是愿意,表示无所谓的是1396%,剩余352%表示不愿意。关于是否愿意主动参与到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弘扬和践行中一题,我们设计了三个选项,分别是愿意、无所谓、不愿意。表示愿意的占比8437%,说明大学生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认同度总体较高,表示无所谓、不愿意的分别是139%、173%。说明还有少部分大学生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缺乏认同感,这部分学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三,大学生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认同度不高。关于当代大学生弘扬和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意义,我们看到以下五个选项被大学生广泛认同,均有80%以上选择,分别是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大局意识和集体主义感、有利于大学生培养担当实干进取的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纪念伟人,了解历史,不忘历史。选择“没有意义”的仅352%。这个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意义认识总体来看是相当清晰和高度认同的,占据着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的主流。4435%的大学生表示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普及或者教育,4971%表示比较有必要。表示没什么必要、完全没必要的分别占了513%、081%,这表明大学生对浙西南革命精神表示出不愿意学习的意向。关于浙西南革命精神应该以何种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得到有效弘扬,结果如下。专场讲座或革命人士的演讲、参观革命根据地、红色影视作品四个选项最受学生认同,均有70%以上。通过学校设置相应的课程、网络、报刊、广播等新闻媒介占50%以上,而通过自我的学习占3893%。
3 大学生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不利因素 第一,高校教师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了解不够深入。高校多数教师对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的了解仅是停留在革命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讲述上,并未找到革命精神与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契合点进行分析和讲解。虽然在课堂上介绍了部分红色革命的文化内容,但师生互动较少,没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很难以引起学生的思想精神共鸣,反而让课堂变得更加无趣枯燥。而包括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内的学生思政工作者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学习也是相对浅显,并未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程度,他们只是机械地传达学校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革命精神的学习,如开展主题班会等,并未深入开展学习活动。
第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学习教育停留于表面,拘泥于形式。在宣传浙西南革命精神学习的时候,大力倡导创新形式,深入学习革命精神。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课堂学习并没有充分有效地结合相关革命内容开展,仅仅停留在口号宣传上。此外,课外组织革命根据地学习存在一个地方多次去、重复去的现象,深入学习时间少,多以讲解员讲话代替实地教学,导致教育效果不够理想。此外,实地参观革命文化遗址,体会革命英雄事迹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干部、社团成员、党员或党员发展对象,并不是全体学生都有参加,覆盖面不够广。
第三,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开始出现多元化。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消极文化和思想,如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个人主义等不断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新媒体的出现,夹杂着各种不良的片段信息,不断侵入大学生的头脑,腐蚀着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第四,家庭环境的差异性对大学生的价值理念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是孩子从小到大一直不变的重要教育场所,随着学生逐渐长大,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价值理念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不重视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教育的家庭,往往不会培养出有强烈革命精神文化认同的孩子,家庭环境的差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革命精神认同。
4 大学生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实践路径
4.1 建立并完善高校浙西南革命精神教育体系
以理论为基础,展开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及相关历史事件的学习。在制定思政课程学习体系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核心内容列入学习范围,将地域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材和课堂,让学生深刻地领悟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独特魅力,增强学习历史革命文化的兴趣。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与浙西南革命精神相关的教材和地域文化,针对性地挖掘浙西南革命精神中与大学生思想观念相接近的价值理念,打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体系,开展有深度的革命文化教育。结合专业特色和亮点,丰富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有目标地开展浙西南命精神教育,将理论教育融入实践教育,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强化革命精神的认同感。
4.2 高校要不断丰富浙西南革命精神教育活动内容,创新形式
除了教师课堂讲授、班级主题班会、学校讲座等形式,还可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亲身体验并深刻理解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内涵,如开展演讲比赛、微视频比赛、研学旅行等。结合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将革命精神的宝贵理论经验运用到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学生可以在革命根据地、革命英雄故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习革命先辈的记忆,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身临其境来体验革命者的艰辛之路和珍贵之处。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革命精神的氛围,利用主题团日、校园文化艺术节、邀请纪念馆的讲解员、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结合多种宣传方式,每月举办地域红色文化活动、红色知识竞赛、专题讲座、话剧表演等,让更多学生提高了解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兴趣。
4.3 增强大学生学习革命精神意识,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大任,不论是从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贡献的角度,必然要学习和领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高校要营造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社会集体记忆,再现场景,让大学生重温革命先辈的伟大历史事迹,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增添正能量。教师要多加指导,并将革命精神学习纳入理论考试和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各类新媒体和信息化手段,获取和学习先辈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精神,明确当代大学生的任务,增强在社会主义斗争中的责任感和决心。
4.4 制定可靠的保障措施,实现革命精神教育有所成效
高校要建立有效的组织领导机制,保证大学生学习革命精神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并进行理想的激励和惩罚,从而保证教育的效果。抓好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加大教师革命精神的专题培训和学习力度。通过丰富教学形式,改变教学内容,营造課堂氛围,提高教师对革命精神的教育效果,增强当代大学生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认同感。
5 结语
高校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的重要使命,要充分运用浙西南革命精神进行大学生的德性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深刻领悟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发自内心地崇拜和敬仰革命英雄,并以革命英雄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主动传承红色基因,绽放青春光彩。
参考文献
[1]何义珠,李琴.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大众化路径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0,(07):140-142.
[2]廖梦雅.价值、困境与突破: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丽水学院学报,2019,41(04):70-74.
[3]孙松松.新时代高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实施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4):102-104.
[4]吕志霞,尤伟杰,刘越,等.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实践路径研究——基于大学生对抗美援朝精神认识的调查[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6):64-67.
[5]王逢博.价值认同视野下革命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5):92-94.
关键词:浙西南革命精神;文化认同;弘扬路径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26.052
1 大学生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时代意义
第一,积极响应国家、政府号召。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他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到丽水调研,指出丽水现存多处革命遗址,值得引起重视并深入挖掘。市委书记胡海峰曾说,浙西南革命精神是一座精神宝藏,要让浙西南革命精神广为人知,成为丽水人民干事创业的动力源泉。作为青年一代的大学生,要深刻领悟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表述语,从红色精神中不断汲取积极奋进的力量,增强使命担当,坚定精神信仰,为书写“两山”时代答卷添砖加瓦。
第二,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学习,可以让大学生深切体会到革命时代的艰辛,激励自己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理论知识,时刻守住心中的信仰。以浙西南革命精神为触点,激发大学生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勇做时代弄潮儿牢记初心使命,不断修炼自我,做到理想信念不偏,政治立场坚定。在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行动中,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实现自我革新。
第三,发挥青年一代的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助力丽水新发展。新时代创造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激励新事业。“忠诚使命、求是挺进、植根人民”,这是无数位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铸就而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是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祖国未来建设者,青年大学生要发挥社会主心骨作用,担起时代的使命,让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这场“浪潮”红遍处州大地,用浙西南革命精神这笔本土的精神财富,助力“丽水之干”。
第四,为实现区域红色文化全覆盖进程提供动力。近年来,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活动在处州大地轰轰烈烈展开,广大市民受到精神洗礼,在社会上形成了一种积极奋进的正能量,丽水正高举高质量绿色发展旗帜,一路高歌猛进。大学生是一个充满朝气的群体,可以成为红色文化传播的主体之一,带动中小学生、社区老人、留守儿童等更多群体学习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并将其运用到具体的学习、工作、生活当中。
2 大学生对浙西南革命精神认知状况调查
通过对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1734名在校生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在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行动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对其革命精神认同感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第一,大学生对浙西南精神的认知度不够。调查结果显示,对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表示非常了解的学生仅有946%;比较了解,知道相应的事件的学生占4591;不太了解,只听过名字的占比达到4083%;完全不了解的比例是381%。总体数据表明,大学生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认知度还是比较低的。关于大学生了解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渠道,调查结果显示,通过讲座或宣讲会渠道的占最大比例,有7065%的调查对象选择此项,说明学校会开设相关的专题讲座。第二的是通过红色电影或电视剧,占比6021%,说明学生也能够通过影视作品主动来了解浙西南革命精神。通过课堂教为5813%,到革命基地的参观学习的占4937%,这样的途徑更加直观。网络、报纸等媒体的是5277%,而只有2768%的大学生选择了通过亲友、长辈的讲述这项。因为学生生源地遍布全省各地甚至外省,地域文化不一样,推崇的精神也不一样,这个也是影响该选项占比较低的因素。总体来看,大学生获取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渠道相对较多,而且都能得到学生的认同。
第二,大学生参加浙西南革命精神相关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当提及是否参加过有关弘扬和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理论学习或社会实践活动时,有将近一半的调查对象表示没有。说明大学生参加与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还不够。关于是否愿意接受更多的浙西南革命精神主题教育,结果显示8443%的调查对象是愿意,表示无所谓的是1396%,剩余352%表示不愿意。关于是否愿意主动参与到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弘扬和践行中一题,我们设计了三个选项,分别是愿意、无所谓、不愿意。表示愿意的占比8437%,说明大学生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认同度总体较高,表示无所谓、不愿意的分别是139%、173%。说明还有少部分大学生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缺乏认同感,这部分学生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第三,大学生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认同度不高。关于当代大学生弘扬和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意义,我们看到以下五个选项被大学生广泛认同,均有80%以上选择,分别是有利于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有利于大学生增强大局意识和集体主义感、有利于大学生培养担当实干进取的精神、有利于大学生培养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纪念伟人,了解历史,不忘历史。选择“没有意义”的仅352%。这个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意义认识总体来看是相当清晰和高度认同的,占据着当代大学生思想认识的主流。4435%的大学生表示有必要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普及或者教育,4971%表示比较有必要。表示没什么必要、完全没必要的分别占了513%、081%,这表明大学生对浙西南革命精神表示出不愿意学习的意向。关于浙西南革命精神应该以何种方式在当代大学生中得到有效弘扬,结果如下。专场讲座或革命人士的演讲、参观革命根据地、红色影视作品四个选项最受学生认同,均有70%以上。通过学校设置相应的课程、网络、报刊、广播等新闻媒介占50%以上,而通过自我的学习占3893%。
3 大学生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不利因素 第一,高校教师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具体内涵了解不够深入。高校多数教师对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的了解仅是停留在革命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讲述上,并未找到革命精神与大学生价值观培养的契合点进行分析和讲解。虽然在课堂上介绍了部分红色革命的文化内容,但师生互动较少,没有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很难以引起学生的思想精神共鸣,反而让课堂变得更加无趣枯燥。而包括班主任和辅导员在内的学生思政工作者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学习也是相对浅显,并未达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程度,他们只是机械地传达学校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革命精神的学习,如开展主题班会等,并未深入开展学习活动。
第二,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学习教育停留于表面,拘泥于形式。在宣传浙西南革命精神学习的时候,大力倡导创新形式,深入学习革命精神。然而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课堂学习并没有充分有效地结合相关革命内容开展,仅仅停留在口号宣传上。此外,课外组织革命根据地学习存在一个地方多次去、重复去的现象,深入学习时间少,多以讲解员讲话代替实地教学,导致教育效果不够理想。此外,实地参观革命文化遗址,体会革命英雄事迹学习的对象主要是学生干部、社团成员、党员或党员发展对象,并不是全体学生都有参加,覆盖面不够广。
第三,良莠不齐的社会思潮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以及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大学生的价值观开始出现多元化。一些来自西方国家的消极文化和思想,如享乐主义、历史虚无主义、个人主义等不断侵蚀着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价值体系。新媒体的出现,夹杂着各种不良的片段信息,不断侵入大学生的头脑,腐蚀着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
第四,家庭环境的差异性对大学生的价值理念起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家庭是孩子从小到大一直不变的重要教育场所,随着学生逐渐长大,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对孩子的价值理念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一个不重视传统文化和革命精神教育的家庭,往往不会培养出有强烈革命精神文化认同的孩子,家庭环境的差异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革命精神认同。
4 大学生弘扬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实践路径
4.1 建立并完善高校浙西南革命精神教育体系
以理论为基础,展开浙西南革命精神内涵及相关历史事件的学习。在制定思政课程学习体系时,结合当代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特点,将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核心内容列入学习范围,将地域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材和课堂,让学生深刻地领悟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独特魅力,增强学习历史革命文化的兴趣。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深入研究与浙西南革命精神相关的教材和地域文化,针对性地挖掘浙西南革命精神中与大学生思想观念相接近的价值理念,打造丰富多样的教育资源体系,开展有深度的革命文化教育。结合专业特色和亮点,丰富和创新课堂教学的形式和内容,有目标地开展浙西南命精神教育,将理论教育融入实践教育,在提高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强化革命精神的认同感。
4.2 高校要不断丰富浙西南革命精神教育活动内容,创新形式
除了教师课堂讲授、班级主题班会、学校讲座等形式,还可开展一些寓教于乐的体验活动。在活动过程中亲身体验并深刻理解浙西南革命精神的文化内涵,如开展演讲比赛、微视频比赛、研学旅行等。结合社会实践和志愿者活动,将革命精神的宝贵理论经验运用到社会建设的实践中。学生可以在革命根据地、革命英雄故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学习革命先辈的记忆,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身临其境来体验革命者的艰辛之路和珍贵之处。通过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营造革命精神的氛围,利用主题团日、校园文化艺术节、邀请纪念馆的讲解员、专家进行专题讲座;结合多种宣传方式,每月举办地域红色文化活动、红色知识竞赛、专题讲座、话剧表演等,让更多学生提高了解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兴趣。
4.3 增强大学生学习革命精神意识,强化自主学习能力
当代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大任,不论是从个人发展还是社会贡献的角度,必然要学习和领悟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高校要营造浙西南革命精神的社会集体记忆,再现场景,让大学生重温革命先辈的伟大历史事迹,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增添正能量。教师要多加指导,并将革命精神学习纳入理论考试和实践能力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生自觉学习的积极性。利用各类新媒体和信息化手段,获取和学习先辈的革命传统和崇高精神,明确当代大学生的任务,增强在社会主义斗争中的责任感和决心。
4.4 制定可靠的保障措施,实现革命精神教育有所成效
高校要建立有效的组织领导机制,保证大学生学习革命精神教育的开展和实施。对教育过程和结果进行监督和评价,并进行理想的激励和惩罚,从而保证教育的效果。抓好教师队伍思想政治建设,加大教师革命精神的专题培训和学习力度。通过丰富教学形式,改变教学内容,营造課堂氛围,提高教师对革命精神的教育效果,增强当代大学生对浙西南革命精神的认同感。
5 结语
高校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者的重要使命,要充分运用浙西南革命精神进行大学生的德性教育,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让学生深刻领悟浙西南革命精神的丰富内涵,发自内心地崇拜和敬仰革命英雄,并以革命英雄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主动传承红色基因,绽放青春光彩。
参考文献
[1]何义珠,李琴.浙西南革命精神的大众化路径研究[J].传播与版权,2020,(07):140-142.
[2]廖梦雅.价值、困境与突破:浙西南革命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探索[J].丽水学院学报,2019,41(04):70-74.
[3]孙松松.新时代高校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教育实施路径研究[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4):102-104.
[4]吕志霞,尤伟杰,刘越,等.新时代大学生传承红色基因实践路径研究——基于大学生对抗美援朝精神认识的调查[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1(06):64-67.
[5]王逢博.价值认同视野下革命文化在大学生中的传播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0,(15):92-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