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当学生的心理处于压抑、不满、失去信心、甚至恐惧之中时,它将直接阻碍、削弱甚至中断智力活动,破坏学习的向心力,当然也就谈不上学习效率了.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愉快、轻松的“愉快情境”的教学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在对教学美的追求中,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获得学习成功的愉悦和欢乐,从而达到在发展中求愉快,在愉快中求发展的境界.
关键词:愉快教学情境 教学语言艺术化 实验教学 多媒体 第二课堂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学生去负担,而是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活动具有乐趣,富有情感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烦恼、紧张、害怕、反感、压力、心境不愉快等情况下进行的学习是抑制智力的.反之,在乐意的、心平气和的、心境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的学习效果好、思维活跃.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中求知.
“愉快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中渗入一些闪现智慧的幽默和健康的兴趣,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寓于生物教学之中,使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情况下进行传授知识和接受生物信息.本文拟就如何创设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愉快情境”,谈几点粗浅体会和做法.
一、通过生物史实教育创设愉快情境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尔文因为从小喜欢鸟雀昆虫,常因入迷地观察虫类的生活习性而忘记了上课,被老师斥之为“不务正业”的学生.然而,正是由于达尔文始终对自己的爱好保持浓厚的兴趣,才使他成为进化论的创立者.植物分类学奠基人林耐原来是学医的,但学得很差.他家里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他喜欢种树栽花,爱好采集植物.由于他对植物不可抑制的热爱,最终他立了“双史法”,建立了植物分类系统.
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并不要求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发明创造,像文学家那样写出新作品,像理论家那样创立新学说.而是要求他们在备课和教学中,能够选择新的思维角度,吸取新的科研成果,运用新的表达方式,从而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正行,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维持着兴趣的延续和发展.例如,在第一堂生物课上,笔者热情洋溢地讲了这样一段话:“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每个世纪都有生物学的足迹.例如,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著有《动物志》,公元2世纪古罗马人盖纶创立了医学和生物学知识体系,11世纪沈括著《梦溪笔谈》,16世纪比利时人维萨利创立了现代人体解剖学,17世纪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18世纪林耐建立了分类法,19世纪创立了细胞学说、进化论及遗传学,20世纪有了DNA的发现和遗传密码的破译.当代人真可谓无所不能,人们可以创造出许多人间奇迹.但是,人们迄今为止还不能合成一个最简单的生命活体——细胞.21世纪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还期待着你们去解决.例如,人工细胞的合成、记忆密码的破译、顽疾的攻克、人工固氮、生命冻结、生物电的研究等等.学生听了,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语言艺术化,创设愉快情境
生物虽是一门自然科学,若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情趣的语言,才能像磁铁般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平时笔者就十分注意积累一些谚语、俗语、故事等,在适当的时候用一下.如,用“无心插柳柳成阴”来说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繁殖;用“大树底下好乘凉”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来说明在自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讲到昆虫的发育时,我给学生念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并问:“这话对吗?”初中的学生往往认为是对的,此时,又问:“蚕吐完丝后死了吗?”“没有.”“成了什么?”“蛹.然后蛹又化蛾.”学生感受到:原来诗中也有科学性的错误呀.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就有了学习热情.
“皮肤”一章,笔者讲了一个“上帝造人”的故事:上帝用面粉捏了人放进炉里烤,第一次时间不足没烤熟,这是白的——白人,第二次烤过头了成黑人,第三次才有了经验,烤出的是黄色的——黄人.像这样一个故事或一个俗语,可使学生身心放松,愉快地投入新的学习,使学生对生物产生美的感受,激发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另外还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尽量做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合理,使学生享受到生物知识像雨露滋润禾苗那样融进心田里.
三、加强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兴趣,创设愉快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兴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如,“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一章,笔者花了四个课时,采用先实验后得出结论的探究式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一课时,教会学生认识和使用显微镜;第二课时,教会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第三课时,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学生都亲手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通过观察学生知道了显微镜中那一个个长方形“格子”,就是洋葱表皮细胞;有了这个感性结论后,第四课时,再去讲授细胞的结构功能.
采用这种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对每节课都抱有极大兴趣,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以后探究“种子成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等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兴趣高,而且思维活跃.总之,生物很多内容都可以以实验演示情境,创设“愉快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兴奋、惊奇的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状态下,把“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
四、利用趣味故事创设愉快情境
趣味故事对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能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如在学习“应激性”时,笔者对学生讲起下面的故事:楚汉相争之时,西楚霸王项羽最后兵败垓下,大兵压来,退至乌江,四面楚歌之际,忽然看见在江边有几个大字:“项羽自刎于此”,到近处看个究竟,原来这几字竟是活生生的蚂蚁密密麻麻聚集而成,英雄项羽不由大惊失色,对天长叹:“天意如此,吾能奈何?江东父老,永别了!”遂拔剑自刎.真是蚂蚁自发成字吗?原来是刘邦使计用蜂蜜写成大字,蚂蚁自然爬来.这个历史故事,笔者用在“应激性”讲解时,一下吸引了学生.然后笔者趁势问:“在此事故中哪几处体现了生物应激性?”学生的课堂兴趣自然就被激活了.
又如,在学“环境保护”一节时,引入了如下故事,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1916年,一位天主教神学院院长的儿子,美国青年霍依在洞庭湖与长江接口处城陵矶打死一只2 m多长的怪兽,把头颈锯下来,制成骨骼标本,带回华盛顿,交给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这一惊人发现,引起美国动物学界轰动,经哺乳动物学家米勒鉴定,为世界珍稀淡水豚类,命名为“白鳍豚”.为了获得完整的标本,1921年,美国又派人再次赴洞庭湖湖滨镇,搜寻一月,一无所获,只好打广告寻找,后来仅花24元从一渔民手中买到一白鳍豚,制成完整标本运到美国.另外,大熊猫、珙桐都不是中国人命名的.这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五、利用古诗词创设愉快情境
初中生一般都希望教师讲解生动,尤其是一些理论性强、难以理解、不易记忆、容易混淆的知识,更希望教师帮助他们在接受知识时适当用一些巧记忆、妙比喻的教学方法.例如,为了便于学生区别保护色与警戒色的特征,笔者用了两句诗来比较:“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保护色;“万绿丛中一点红”——警戒色.后一句诗还可以作为基因突变的判断特征.这样来记忆,显得鲜明、独特、生动.再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这个知识点,讲课时笔者有意穿插古诗,用杜枚的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说明枫叶中的花青素;又用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花作春泥更护花.”透彻地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特点;用“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末足奇.”来介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样讲课,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接受生物信息.
六、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创设愉快情境
初中生好胜的心理很强,他们都有争冠军、拿第一的渴望,即使在二个人的比赛中取胜也感到激动和高兴.因此,笔者把竞争意识巧妙地引入课堂,在班内分几个学习小组,有时某些问题采用抢答方式,有时对一些易错、易混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这也是备受学生欢迎的方法之一.每到此时,学生兴趣盎然,他们忽而屏息思索,忽而眉飞色舞,霎时间笑声、抢答声响成一片.回答问题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可能会造成不愉快,此时教师要处理恰当,多给鼓励,以充分信任的情感帮助其自我纠正,让其进一步思考,把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心情巧妙地化解,使其愉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
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愉快情境
赏心悦目的电化教学的采用,对愉快情境的创设更是锦上添花.利用投影、幻灯、录像等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现教师不易讲清、实验不好做、学生不好想的一些画面,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领域,常常为学生理解抽象的材料提供直观的图像,使学生耳、眼、脑并用,促进各个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他们在欢笑声笑语中悟出了生物的奥妙与真谛,有效地提高了信息强度,使理解记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结合起来,形成了深刻的感知信息.
八、重视反馈学习成果,创设愉快情境
教学中,不但要经常深入学生中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还要认真对待学生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像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试卷及成绩应及时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评定,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的教学、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使学生各自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自己获得知识的欢乐,激励各类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是非常关心自己学习成绩的,及时反馈能产生一种快慰的心理,成绩好的能激起进一步学好生物的愿望,成绩欠佳的也会产生再试一下的决心和信心.
当然,愉快情境的创设远非上述几种,只要我们善于钻研新教材,了解学生基础,利用一切环境因素进行创设,富有新鲜感,学生才有兴趣.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传授生物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其教学效果肯定会有较大的突破.
(责任编辑:罗 艳)
关键词:愉快教学情境 教学语言艺术化 实验教学 多媒体 第二课堂
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学生去负担,而是要“使人愉快,要让一切教育活动具有乐趣,富有情感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在烦恼、紧张、害怕、反感、压力、心境不愉快等情况下进行的学习是抑制智力的.反之,在乐意的、心平气和的、心境愉快的情况下进行的学习效果好、思维活跃.因此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一个宽松、和谐、愉快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愉快中求知.
“愉快教学情境”就是在教学中渗入一些闪现智慧的幽默和健康的兴趣,将学生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寓于生物教学之中,使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情况下进行传授知识和接受生物信息.本文拟就如何创设初中生物教学中的“愉快情境”,谈几点粗浅体会和做法.
一、通过生物史实教育创设愉快情境
兴趣是求知的先导,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尔文因为从小喜欢鸟雀昆虫,常因入迷地观察虫类的生活习性而忘记了上课,被老师斥之为“不务正业”的学生.然而,正是由于达尔文始终对自己的爱好保持浓厚的兴趣,才使他成为进化论的创立者.植物分类学奠基人林耐原来是学医的,但学得很差.他家里有一个美丽的花园,他喜欢种树栽花,爱好采集植物.由于他对植物不可抑制的热爱,最终他立了“双史法”,建立了植物分类系统.
事实证明,如果一个人对某一学科或某一方面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就会不遗余力地去探索、去发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形成,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劳动.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并不要求他们像科学家那样发明创造,像文学家那样写出新作品,像理论家那样创立新学说.而是要求他们在备课和教学中,能够选择新的思维角度,吸取新的科研成果,运用新的表达方式,从而做到“课伊始,趣已生;课正行,趣正浓;课已毕,趣犹存”,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始终保持大脑的兴奋状态,维持着兴趣的延续和发展.例如,在第一堂生物课上,笔者热情洋溢地讲了这样一段话:“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每个世纪都有生物学的足迹.例如,公元前4世纪亚里士多德著有《动物志》,公元2世纪古罗马人盖纶创立了医学和生物学知识体系,11世纪沈括著《梦溪笔谈》,16世纪比利时人维萨利创立了现代人体解剖学,17世纪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18世纪林耐建立了分类法,19世纪创立了细胞学说、进化论及遗传学,20世纪有了DNA的发现和遗传密码的破译.当代人真可谓无所不能,人们可以创造出许多人间奇迹.但是,人们迄今为止还不能合成一个最简单的生命活体——细胞.21世纪有许许多多的问题还期待着你们去解决.例如,人工细胞的合成、记忆密码的破译、顽疾的攻克、人工固氮、生命冻结、生物电的研究等等.学生听了,个个兴致勃勃,跃跃欲试,对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语言艺术化,创设愉快情境
生物虽是一门自然科学,若对教学语言进行精心的设计安排,力求生动、形象、幽默、风趣,就能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只有生动形象、简洁准确、富有情趣的语言,才能像磁铁般吸引学生,引起他们的兴趣.平时笔者就十分注意积累一些谚语、俗语、故事等,在适当的时候用一下.如,用“无心插柳柳成阴”来说明无性生殖中的营养繁殖;用“大树底下好乘凉”来说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用“螳螂捕蝉,黄雀在后”“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等来说明在自然中生物之间的关系和食物链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讲到昆虫的发育时,我给学生念李商隐的诗:“春蚕到死丝方尽”,并问:“这话对吗?”初中的学生往往认为是对的,此时,又问:“蚕吐完丝后死了吗?”“没有.”“成了什么?”“蛹.然后蛹又化蛾.”学生感受到:原来诗中也有科学性的错误呀.这样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就有了学习热情.
“皮肤”一章,笔者讲了一个“上帝造人”的故事:上帝用面粉捏了人放进炉里烤,第一次时间不足没烤熟,这是白的——白人,第二次烤过头了成黑人,第三次才有了经验,烤出的是黄色的——黄人.像这样一个故事或一个俗语,可使学生身心放松,愉快地投入新的学习,使学生对生物产生美的感受,激发了学习生物的兴趣.另外还可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言尽量做到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合理,使学生享受到生物知识像雨露滋润禾苗那样融进心田里.
三、加强实验教学,发展学生的兴趣,创设愉快情境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能加强学生的感知,引起学生兴趣,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动手做实验.如,“植物体的基本结构”一章,笔者花了四个课时,采用先实验后得出结论的探究式教学,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第一课时,教会学生认识和使用显微镜;第二课时,教会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临时装片;第三课时,分组实验观察植物细胞,学生都亲手制作了洋葱表皮细胞,通过观察学生知道了显微镜中那一个个长方形“格子”,就是洋葱表皮细胞;有了这个感性结论后,第四课时,再去讲授细胞的结构功能.
采用这种探究式教学,使学生对每节课都抱有极大兴趣,使“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在以后探究“种子成分”、“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等探究式教学中,学生兴趣高,而且思维活跃.总之,生物很多内容都可以以实验演示情境,创设“愉快教学”气氛,激起学生兴奋、惊奇的情境,使学生在快乐的情绪状态下,把“强制性”的教学活动变成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
四、利用趣味故事创设愉快情境
趣味故事对初中生来说,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它能激起学生的极大兴趣.如在学习“应激性”时,笔者对学生讲起下面的故事:楚汉相争之时,西楚霸王项羽最后兵败垓下,大兵压来,退至乌江,四面楚歌之际,忽然看见在江边有几个大字:“项羽自刎于此”,到近处看个究竟,原来这几字竟是活生生的蚂蚁密密麻麻聚集而成,英雄项羽不由大惊失色,对天长叹:“天意如此,吾能奈何?江东父老,永别了!”遂拔剑自刎.真是蚂蚁自发成字吗?原来是刘邦使计用蜂蜜写成大字,蚂蚁自然爬来.这个历史故事,笔者用在“应激性”讲解时,一下吸引了学生.然后笔者趁势问:“在此事故中哪几处体现了生物应激性?”学生的课堂兴趣自然就被激活了.
又如,在学“环境保护”一节时,引入了如下故事,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1916年,一位天主教神学院院长的儿子,美国青年霍依在洞庭湖与长江接口处城陵矶打死一只2 m多长的怪兽,把头颈锯下来,制成骨骼标本,带回华盛顿,交给美国国家自然博物馆.这一惊人发现,引起美国动物学界轰动,经哺乳动物学家米勒鉴定,为世界珍稀淡水豚类,命名为“白鳍豚”.为了获得完整的标本,1921年,美国又派人再次赴洞庭湖湖滨镇,搜寻一月,一无所获,只好打广告寻找,后来仅花24元从一渔民手中买到一白鳍豚,制成完整标本运到美国.另外,大熊猫、珙桐都不是中国人命名的.这些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积极性,更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
五、利用古诗词创设愉快情境
初中生一般都希望教师讲解生动,尤其是一些理论性强、难以理解、不易记忆、容易混淆的知识,更希望教师帮助他们在接受知识时适当用一些巧记忆、妙比喻的教学方法.例如,为了便于学生区别保护色与警戒色的特征,笔者用了两句诗来比较:“儿童疾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保护色;“万绿丛中一点红”——警戒色.后一句诗还可以作为基因突变的判断特征.这样来记忆,显得鲜明、独特、生动.再如,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生物对环境的影响这个知识点,讲课时笔者有意穿插古诗,用杜枚的诗“霜叶红于二月花”来说明枫叶中的花青素;又用龚自珍的“落红不是无情物,花作春泥更护花.”透彻地说明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特点;用“梅花欢喜漫天雪,冻死苍蝇末足奇.”来介绍生态因素对生物的影响.这样讲课,学生就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接受生物信息.
六、把竞争意识引入课堂,创设愉快情境
初中生好胜的心理很强,他们都有争冠军、拿第一的渴望,即使在二个人的比赛中取胜也感到激动和高兴.因此,笔者把竞争意识巧妙地引入课堂,在班内分几个学习小组,有时某些问题采用抢答方式,有时对一些易错、易混的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这也是备受学生欢迎的方法之一.每到此时,学生兴趣盎然,他们忽而屏息思索,忽而眉飞色舞,霎时间笑声、抢答声响成一片.回答问题出现错误在所难免,可能会造成不愉快,此时教师要处理恰当,多给鼓励,以充分信任的情感帮助其自我纠正,让其进一步思考,把可能出现的不愉快心情巧妙地化解,使其愉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
七、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愉快情境
赏心悦目的电化教学的采用,对愉快情境的创设更是锦上添花.利用投影、幻灯、录像等进行教学,可以为学生展现教师不易讲清、实验不好做、学生不好想的一些画面,丰富教学内容,扩大知识领域,常常为学生理解抽象的材料提供直观的图像,使学生耳、眼、脑并用,促进各个感官同时受到刺激,他们在欢笑声笑语中悟出了生物的奥妙与真谛,有效地提高了信息强度,使理解记忆、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结合起来,形成了深刻的感知信息.
八、重视反馈学习成果,创设愉快情境
教学中,不但要经常深入学生中了解掌握知识的情况,而且还要认真对待学生中反馈回来的信息.像学生的作业和考试试卷及成绩应及时进行详细地分析和评定,使学生能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通过课堂的教学、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使学生各自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自己获得知识的欢乐,激励各类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实践告诉我们,学生是非常关心自己学习成绩的,及时反馈能产生一种快慰的心理,成绩好的能激起进一步学好生物的愿望,成绩欠佳的也会产生再试一下的决心和信心.
当然,愉快情境的创设远非上述几种,只要我们善于钻研新教材,了解学生基础,利用一切环境因素进行创设,富有新鲜感,学生才有兴趣.教师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传授生物知识,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接受、理解、消化所学知识,其教学效果肯定会有较大的突破.
(责任编辑: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