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4年5月18日,中央电视台军事频道展出了一位妈妈持续三十多年上百封的剪纸信,很快在全军乃至全国形成了强烈的反响,这位妈妈由此成了一代军人妈妈的典范……
殷切的期望:剪窗花的妈妈剪出儿子成长的梦想
33年前的冬天,山东省平原县王凤楼镇崔庄村一户贫困农家里,许多热心的村里人都来看望已经病倒半个多月的女主人魏泽珍。因为不久前,这位中年妇女的丈夫在劳累和慢性病的折磨中去世了,留下她独自肩负起6个孩子的生活重担。陡然沉重的担子一下子压弯了她的腰,重压之下,她支撑不住病倒了。
在这位妈妈的身边,她那5岁的儿子小春文一直守护在身旁,从早到晚,总是形影不离。为了让妈妈尽快地吞下村人送来的“丸子药”,小春文用细嫩的双手将它分成一个个的小块,然后将开水拿过来,将这些小药丸一个个地递到妈妈的嘴边……
这个懂事的孩子,让病中的妈妈感到了一丝安慰。一天,妈妈让小春文找来一张红纸和一把剪子,然后拖起虚弱的身子半坐起来。她用那有些抖动的手指挥动着老剪在红纸上时快时慢地剪来剪去,终于,一个漂亮的古建筑及上面飘动着气球的图案展现在儿子的面前。小春文说:“这是什么?太好看了!”妈妈说:“这是北京天安门,是我们祖国最美的地方。你将来只有好好念书才能看到它。”
那天,妈妈让小春文将这个剪纸小心翼翼地贴在窗户上。在小春文眼中,这个窗花,从此就成了他心中一份美好的理想。一个月过去了,小春文的精心照料使妈妈的身体渐渐地好起来了。很快,妈妈又承担起抚养这帮孩子成长的重任。而为了使妈妈不再因超负荷的重担而倒下来,小春文的哥哥、姐姐们都相继辍学了。一年之后,妈妈说:“春文,去念书吧。”而春文却说要像往常那样在家里替妈妈干活。妈妈说:“你不去念书,长大就看不到天安门。”就这样,小春文背起书包走进了学校。而那天当他打开课本,里面的第一课就是:“我爱北京天安门。”在这行醒目的文字上面,正是妈妈曾经剪出的折射着光芒、上空飘动着气球的天安门图案!当他在老师的领读下朗诵起这篇课文的时候,他不由得想起了因劳累过度而弯腰驼背,却给了他最初理想的妈妈,他的心里不禁涌起了一阵感动……
这样,小春文格外珍惜自己的学习。他总在想,不用功学习,既对不起妈妈,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带着这种目标,小春文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到了五年级的时候,小春文不仅被评为班里的“三好”学生,同时还当上了学校的少先队大队长。当他把“三好学生”的奖状拿到妈妈跟前时,妈妈眼睛里闪动着激动的泪花。那天,妈妈特意剪出一朵小红花,将它贴到窗户上……
在崔庄村,春文妈妈的剪纸是大家公认最好的。而每到节日,每当家里有了好的消息,春文总会看到妈妈剪出各式各样的剪纸图案贴在窗上,一种喜庆的气氛立即在这个简陋的小屋里弥漫开来……
“妈妈的窗花都是她亲手剪出的东西,每当我看到窗花美丽的样子,我就想起了妈妈那张善良和慈祥的脸。妈妈没有读过书,写不了一个字,她从小就跟着姥姥学会了剪纸。一次听舅舅说,妈妈曾经因为是个不识字的文盲而被她第一个做医生的丈夫抛弃,后来她就嫁给了我的爸爸,可我的爸爸却早早地去世,让妈妈受了很多的苦,但她在我们面前却总是快乐的,尤其是她剪出的那些窗花和图案,总能带给我们兄弟姐妹很好的心情。我永远无法忘记妈妈第一次为我剪出天安门图案的情景,那天病痛中的妈妈为我剪出了我的理想……”
这是卢春文五年级时写下的被老师几次点评的作文《妈妈的窗花》。后来,两个邻居家的同学对魏泽珍说:“婶,春文把你的窗花写到作文上了,大家都说他有个好妈妈呢……”魏泽珍听着听着,眼里就闪动起泪花……
多雨的时节:母亲的双手剪开生命的荆棘
在后来的日子里,随着每天不停的劳作和为孩子们的生活操心受累,卢春文妈妈的慢性肾病时常使她卧床不起。在这个一直过着苦日子的家中,卢春文作为惟一读书的孩子成了妈妈的最大希望。初中毕业后,卢春文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平原县重点高中。所有的家乡人都知道,考入了这所高中的学生,三年后就能稳稳当当地考入大学。这天,当录取通知书邮来的时候,卢春文的妈妈正在地里锄草,艰苦的劳作和闷热的天气让她满头汗水,那开始有些花白的鬓发在汗水中不规则地贴在了脸角。接过卢春文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她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她仔细地看来看去,像是努力地要读出上面每一个方块文字,但她却不能。终于,妈妈说:“儿子,念给我听听……”
这幅场景深深地印在了儿子的脑海中。
高中开学这一天,妈妈将早已洗得干干净净的衣裤细致地叠了又叠,然后就和儿子一起捆绑行李。临走的时候,妈妈走在哥哥姐姐的前面送了又送……那天到了学校宿舍后,当卢春文找到自己的床位,轻轻地摊开行李,他意外地发现,在行李的里面竟叠着一个方方正正的“大白纸”纸包,展开的时候,他发现,里面包裹的竟是一幅红色的天安门剪纸!仿佛有一股热血直往上涌,卢春文一下子想起了自己小时候妈妈病中为他剪出的那幅给他带来梦想的剪纸。不用说,这是妈妈在为儿子叠被时偷偷地将这张在她心中存放了多年的图案放进了儿子的行李。卢春文想到:在这位文盲妈妈的心中,她不知道济南,不知道大上海,甚至连火车的样子都不知道,独有遥远的北京天安门成了她心中理想的一个符号。妈妈多次说过:“好好地念成书,将来就能去天安门看看。”此时此刻,儿子细细地品味着这幅剪纸,直看得两眼发涩……

这天,当来自城里的邻床小同学将某歌星的肖像贴在床头的时候,卢春文将这幅天安门剪纸恭恭敬敬地贴在床头。他知道,看到了它就等于看到了翘首以盼儿子成才的妈妈。
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卢春文每一天都在妈妈无形的激励中努力着。然而,就在高二就要结束的时候,一场意外的灾祸却降临了。这天,卢春文忽然感到头疼、发烧、全身无力,到医院却无法确诊。这场怪病久治不去,在这种情况下,卢春文只好忍痛回到了家里,做基本的治疗。仿佛是一夜之间,妈妈愁出了许多的白发。为了治好儿子的病,她四处请医生,在治疗不力的情况下,她又跑腿借钱准备带儿子去大医院看病。看到儿子此时枯瘦如柴、弱不禁风的样子,妈妈心如刀割,不知在背地里哭了多少回,但她又在儿子面前装得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总是笑脸面对着儿子。她知道,自己悲伤的形态会对儿子的病情造成很不利的影响。这时,儿子也总安慰妈妈:“妈妈,不要着急,不要为我累着,我很快就会好了。”
在母子俩相互依靠的日子里,妈妈每一天都守在儿子的身边,为儿子张罗打针吃药。当儿子在土炕上百无聊赖的时候,妈妈总是陪他说话,或者扶他到院外坐上一坐,闻一闻新鲜的空气。而当他迷迷糊糊睡着的时候,妈妈则静静地坐下来,拿起家里的那把老剪,在红纸上剪出一只只形态鲜活的燕子,然后悄悄地把它们放在儿子的枕边。当儿子醒来的时候,那些红色的小燕子一下子给他升腾起了—份天真、快乐和对妈妈的感激。他想起小的时候生病,妈妈总是在自己睡觉的时候剪出—些小燕子放在他的身边,告诉他,会飞的小燕子能带走孩子的病。现在,每—天睡前,妈妈总忘不了将—只剪出的崭新的燕子放在儿子的枕边,而清晨,儿子在院里的鸟儿啁啾中醒来的时候,总会看到这只带走他病痛的小燕子。—个月、两个月、三个月……直到漫长的十一个月过去后,儿子的怪病终于消失了。而这时,儿子积攒起的小燕子足有三四百只了!
当卢春文大病痊愈,终于可以站起来轻轻松松走路的时候,他那辛苦的妈妈却倒了下来。漫长的11个月,为了儿子她硬是在盼望儿子痊愈的信念中强挺着身子,为儿子喂药做饭,为儿子剪出—只只驱病的燕子,直到儿子病好,她的身体终于支撑不住了……妈妈说:“春文,去念书吧,妈的身体还有你的哥哥姐姐们照顾呢。”但儿子说:“妈,我不去,我一定等着你的病好起来。”就这样,儿子在妈妈身边一守两个多月……
遥远的剪纸信:妈妈的老剪让我走到天安门
妈妈病好之后,这个家已经—贫如洗。这时,卢春文对读大学望而却步了。妈妈—咬牙开始继续借债,想让他返校。想到家里的外债,想到随时可能发病的妈妈还要花钱,卢春文便再三阻止了她。卢春文说:“妈,不能再借下去了,书我不想念了,我想参军,到部队里可以考军校,读军校是不花钱的。那样就能省下很多钱。你放心,我一定能考上。”
1986年末,卢春文顺利地通过了各项检查而成为了—名军人。临走去远方的时候,妈妈流泪了,因为她知道至少要在—年后才能见到儿子了。到了部队后,卢春文铭记着妈妈的叮嘱,苦练本领,同时利用业余时间自学高三课程,为第二年报考军校作准备。很快,他写了信将自己的情况告诉他日夜思念的妈妈:“妈妈,部队的生活特别好,我和战友们相处得像兄弟一样,我已经开始复习功课……”
当在老家的哥哥将弟弟的信读给妈妈听的时候,妈妈流泪了。那天晚上,她总是睡不着觉。她多么想提笔写字,与儿子攀谈一番啊,可是她却无法做到。深夜了,妈妈—下子从床上起来,拿起了那把几十年的老剪子,在红纸上剪来剪去……不久,卢春文收到了信封是哥哥写的来信,打开发现里面并没有信,而是妈妈的两幅剪纸:一幅是飘动的军旗,另—幅是—个工工整整的福字。看到妈妈这特别的信件,卢春文禁不住流下了泪水。这天,他在回信中说:“妈妈,我理解了您的意思,军旗表示让我热爱部队的生活,做—名好战士;而那个福字一定是您祝福儿子明年考上军校……非常感谢您,我一定听您的话,不辜负您的希望……”
经过紧张的学习准备,卢春文于第二年顺利地考取了解放军陕西通信工程学院。入学后不久,得知这个喜讯的妈妈又寄来了一幅剪纸:一只喜鹊张着嘴巴在叫,周围则是—圈精致的花纹图案……卢春文很快这样回信:“妈妈,感谢您为儿子道喜,我会好好学习,将来做—名好的军官。”在妈妈无形的鼓舞中,卢春文在同学们当中很快脱颖而出,并入了党。这天,他写信给妈妈说:“今天是我最激动的日子,我幸运地成了班里第—批入党的军校学生。妈妈,儿子今天的进步您—定会高兴的……”不久,卢春文收到了妈妈寄来的一幅这样的剪纸:一棵茂盛的树枝上站着一只美丽的鸟儿。卢春文这样回信:“妈妈,我想起了您说的—句土话,好的鸟儿总是挑选树的。您用这种方式称赞儿子入党,儿子心里真的高兴。我已经给您的这幅剪纸起了个名字:良禽择木栖。”
三年后的—天,卢春文给妈妈写来了家信:“妈妈,我毕业了,被分配到空军某部当了排长,从现在起,我就是—名正式的解放军军官了,我既感到光荣,也感到了压力,因为去年我在回家时,你曾嘱咐儿子将来一定要做一个好的军官,我真的怕由于没有经验而做得不够好,但有妈妈的鼓励在,我会努力去做的……”时间不长,妈妈给他寄来了这样的剪纸:在精巧的花纹图案中一匹骏马正昂首阔步。儿子马上在回信中说:“妈,我是属马的,你是在嘱咐我继续努力,不断进步。放心吧,我会马不停蹄地往前走的。我将您的这幅剪纸起了这样的名字:骏马自奋蹄。妈妈,我会有更多的好消息告诉你的。”
1991年,卢春文与—位教师结了婚。在得知这个消息后,妈妈给他们寄来了—个大大的喜字表示祝贺。后来小孙子卢斌出世了,因为属猴,老人就寄来了猴子图案的剪纸……就这样,这对母子用他们特别的方式进行着亲情的交流。儿子—次次将立功的消息告诉妈妈,妈妈又常常给他寄来各式各样的“剪纸信”。日积月累,这些剪纸信从几十封到上百封,再从100封到200封……
在这个过程中,卢春文也偶尔回家看望—下他日盼夜想的妈妈。但每一次,他还没有呆几天,妈妈就赶他走了:“儿子,早点回去吧,工作要紧,看看都挺好的,也就行了。”儿子说:“多呆—阵,也好在家里好好孝敬你老人家。”妈妈说:“给老娘倒—碗白开水就算孝敬了。快点回去吧。”而当儿子给她钱的时候,妈妈又总是退回—大半,说:“你在外面花销大,我在家里有点就够过了,儿子出息了比什么都强。”
从懂事的时候起,卢春文—直想自己在将来长大出息后一定要好好孝敬含辛茹苦、为儿子鞠躬尽瘁的妈妈,可当这—天到来的时候,妈妈需要的竟是“—碗白开水”……此时此刻,儿子才更深一层地理解了无私的伟大母爱。他—把抱住妈妈,两行热泪禁不住流了下来,滴在妈妈布满皱纹和风霜的脸颊上……
2003年11月,身为营职军官的卢春文被调到距离北京天安门不远的香山附近的空军某部。他在信中告诉妈妈:“妈妈,我经常会从天安门前走过……”妈妈收信后,为儿子回了一封图案是天安门的“剪纸信”!面对这幅熟悉的图案,儿子热泪盈眶。2004年5月18日,中央电视台邀请了卢春文的妈妈魏泽珍来到北京,参加了军事频道播出的卢春文妈妈的“剪纸信”节目,这一节目播出后,很快在全军形成了强烈的反响。魏泽珍老人收到全国各地官兵近千封的信件,他们纷纷对这位不平凡的文盲母亲表达敬意。
远在新疆、青海某部的战士王玉海、连长肖小光则分别为这位老人寄来了高原雪莲等药材。驻军空军某部战士庄方平流着泪说:“我看“剪纸信”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她也是一位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村妇女,但母爱却是一样的伟大。”某部军官赵志玉说:“应该说在我们的国家里,像我和卢春文这一代人有许多都已走上祖国建设的重要岗位。而我们的母亲大都是没有多少文化的普通妇女,但她们的母爱却是共通的,她们用自己独特的抚育方式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儿女。因此,这位老妈妈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母亲的象征。”
而此时,这位让天下儿女感动的老妈妈,却早已谢绝儿子及其部队领导的挽留,执意离开北京,回到了家乡那仍旧清贫的老屋。老人临走前,对儿子提出的惟一要求是:带我去看看北京天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