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英学文科,签证政策不论松紧都是鸡肋

来源 :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sa12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一个刚刚归国的英国研究生,回国之后被问及最多的就是“你为什么不在英国找工作?”对此,笔者无奈地解释了很多次——在英国读文科真的非常、非常难找到工作并且留下来。
  英国政府:
  通过政策紧缩筛选高素质移民
  华尔街发生金融危机之后,全球经济都开始变得不景气,因为本地工作机会的减少,英国政府缩短了留学生毕业后的居留时间,从而限制了留学生在英国工作的机会。
  起初,2014年英国移民法修改草案中新批准的一项T5国际学生实习签证开始实施,这给大部分中国在英留学生打了一针鸡血。T5签证是“记点积分制第五等级临时工签(Tire 5 Temporary worker)”的子类别,这意味着在英留学生毕业后可以获得最长12个月的实习签证。虽然实习结束后不可以进行任何续签和转签,且该签证申请条件多达10余条,但在当时,包括笔者在内的很多留英同学都觉得这是个促进未来留英环境转向宽松的良好预示。
  天不遂人愿,从2015年7月开始,英国卡梅伦政府开始缩紧移民政策。在这个背景下,T4学生签证的要求变得更加严苛:公立学院(Publicly Funded College)的学生不再拥有合法工作时间、学生签证时间缩短、非欧盟留学生毕业后即失去在英居留权。9月17日,英国内政部移民局针对留学生的疑问,又补充发布了2015年度第四次关于移民政策调整的说明,表示新政实施是希望通过改革学生签证系统来避免移民系统的滥用现象,并阻碍利用学生签证换取英国永居的非高质量移民。很多非欧盟留学生在这项政策的打击下不得不毕业后直接回国。
  在英留学生:
  对工作签证早已“弃疗”
  从笔者个人的留英经历来看,无论是T5签证政策的实施,还是新政策的紧缩,其影响都主要针对就读于学院(College,包括公立和私立)的留学生,对于其他情况的学生是否能留英则没有太大影响。因为大部分中国留学生——尤其是一年制的授课型研究生——在英国找工作只是为了拿到一个working reference,为回国后的个人简历增添光彩而已,很多留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移民英国的计划。
  笔者曾在英国面试过多家公司的实习岗位,其中仅有一个信息分类网站愿意给优秀者开出工作签证(T2)、一个华文机构公开表示有可能给优秀实习生提供T5临时工作签证,其余企业均只接受学生在签证到期前来实习,其中部分企业的岗位还是零报酬,学生必须自己支付高昂的通勤费用前来工作。
  即便如此,仍有大批中国留学生愿意在日常课余时间和完成毕业论文之后的空闲时间在英国实习(英国学生通常在毕业年的9月份交论文,签证则于次年1月份到期)。他们基本都是因为同样的原因:“拿个实习经历呗,回国好找工作。”
  一年制研究生:
  签证政策不是就业难的根本原因
  中国留学生多在英国公立大学就读,其中研究生群体又被商科、传媒和教育学三分天下,这三类专业的就业要求在英国本就严格,不仅需要高Level的英语水平,还需要学生充分了解英国社会文化,所以在笔者看来,即使没有一系列的紧缩政策,英国的雇主们也不会对这几大专业的留学生十分友好。一个土生土长的英国人,就算学历较差,其地道的英式英语和深入骨髓的英式价值观也会更受青睐。
  “反正有没有紧缩政策我们也留不下来”,大家对毕业留英的高门槛心照不宣,对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形势也都看的很开:在英国读研就是“英伦一年游”,出门镀镀金、见见世面就够了,回国再考虑工作。
  这样的状况甚至使很多外国人都不愿和中国留学生交朋友,因为我们毕业后基本都会回国,而回国后除非翻墙,否则就基本和脸书、Twitter等国际化社交“友尽”了。
  G5高校毕业生:
  高素质人才仍能顺利在英就业
  笔者的同学中九成以上都没有机会拿到工作签证,相较之下,G5高校的学生无论是学历背景、学术能力、学校名声还是人脉资源都超过了其他高校,从G5毕业的留学生会拥有更好的就业前景是毋庸置疑的。此外,部分理工科的学生,如信息工程类(包括通信工程、计算机工程等),专业学制是2年制,即第一年授课、第二年实习,因此准程序员们都能找到报酬不错的实习机会,并且有可能拿到正式的T2工作签证。工程管理、土木工程等需要下到一线的岗位则是英国本地人较少从事的工作类型,所以相关专业的留学生也有更多机会留英工作。
  综上所述,新的政策对目前在英国的留学生生,特别是研究生来说,并没有太大影响。紧缩政策不能阻止高素质人才留英工作,反之,就算没有政策的阻碍,大量的商科、传媒、教育以及艺术类等文科专业的留学生们也不会更容易在当地就业。不过,好在祖国已愈发强大,中英之间的关系变化也使得中国学生不需要再一味寻求留英机会,回国后反而可能可以大有作为。因此,我们只希望能在英国找到更有价值的短暂实习,让我们在辛苦一年后得到一个有意义的working reference,方便我们回国成就一番事业。
其他文献
韩国《朝鲜日报》网站8月8日报道称,在美国留学的韩国学生人数骤减至9年前的水平。据管理留学生信息的美国移民及海关执法局(ICE)公布的资料显示,以今年第二季度为准,持F-1(普通留学)或M-1(职业学校)签证滞留在美国的韩国人有8.3902万名,比第一季度(9.1538万名)减少了8.4%。  在美国的韩国留学生人数在进入21世纪后激增,2005年为8万名,到2008年增至11万名。但随着美国经济
2015年7月10日,由《留学》杂志社主办,光明网、《考试》杂志、《出国策》联合主办的光明《留学》诚信星级评选启动仪式在光明日报社举行,众多官方机构、媒体记者、《留学》家长会代表、培训机构、移民机构、留学中介等参加了此次活动。  《留学》杂志社社长孙献涛、光明网副总裁陈建栋出席了活动并发表讲话。《留学》杂志社总经理赵政具体阐释了杂志的全媒体发布平台,副主编赵冰燃介绍了此次诚信星级评选活动的具体实施
2015年10月23日下午,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在京举行“2015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发布会。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国际化势头强劲。一些高校纷纷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15年,受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对国内高校的国际化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2015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即是该项调查工
不要随意说YES  雷区案例一:  好心被误解,不沟通惹麻烦  有两个非常要好的男孩同住一个寄宿家庭,寄宿家庭为他们提供了一间有两个独立床位的房间。两个男孩活泼好动,喜欢在房间里跑来跑去,但房间在放置了两个孩子的行李箱后,可活动的空间就没有那么大了。寄宿家庭父母看到这两个孩子特别要好,为了给他们腾出更大的活动空间,于是就用英文问他们:“你们要不要把两张床并在一起?这样活动空间会很大,会更好玩。”结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梅贞竹韵,不争不艳。她是北京化工大学一位普通的人民教师,又是一位杰出的青年女科学家。她寄情于新型荧光高分子材料的研究,开创性地将“荧光示踪”和“纳米载体”功能合二为一,并将其应用于细胞标记、抗癌和农业害虫防治等多个领域。具有浪漫主義情怀的实干家  夏夜,微风吹拂,流萤如一盏盏悬空点燃的小灯笼,舞动出一幅宁静而美妙的画面。当你沉醉于这浪漫的氛围中、感叹造物主的神奇之时,北京化工大
游学时入住寄宿家庭成为许多游学线路的一大特色。入住寄宿家庭既让人觉得新奇,充满对零距离体验异国文化的期待,同时又让人担心与陌生外国家庭相处会不会出现问题,寄宿家庭能否扮演好他们的角色。“这些寄宿家庭是怎么产生的?”这是心思缜密的家长们最想问的问题之一。  实  力派游学机构会与优质的海外机构合作,在具备接待证的寄宿家庭大名单中筛选、核查,并为学生匹配最适合的寄宿家庭与学生,尽可能降低矛盾发生概率,
姓名:冯霞  学历背景:江西财经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本科  目前所在公司和岗位:360教育新西兰联盟市场总监  迄今为止申请案例数量:700   主要申请的国家:新西兰  主要申请的专业:涵盖小学至研究生所有阶段  在业务方面的主要优势:零中介费,专业办理新西兰留学  在业务方面的主要优势:零中介留学开创者,服务细致专业  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的冯霞,本科学的是信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数学、计算机软件和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陆朝阳是国际量子科学领域走在最前沿的年轻人之一。他长期耕耘,成果迭出,获得了国际上一系列重量级奖项。陆朝阳确信,不要做短平快的事情,要做需要非常努力跳起来才够得着的科研,并坚持做到极致。他说,只有一步一步走,才能保证量子计算领域的健康发展。  不久前,我国量子计算原型机“九章”问世。在国际学术界,这被认为是量子计算里程碑式的成就。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陆朝阳就是“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
Randy,这位在美国生活十多年的华裔已经蜕变成为接地气儿的创业者,文化的碰撞都在考验着这位90后年轻创业者的执行力与耐心。截止截稿日,Randy创立的“无界空间”的入住率已经达到了50%,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已经成功了。  2015年7月25日,无界空间(Woo Space)的开幕式一结束,创始人万柳朔(Randy)就把自己的微信头像换成了一张与印有公司logo的宣传板的合影,宣传板上写道:“在
对于创业者而言,融资是一件至关重要的事情。作为创业者的金主,投资人中不论是“老江湖”娄刚,还是“小鲜肉”蒋挺,他们在选择创业项目和创业团队时,都有自己独到的眼光。  娄刚:要投给最具潜力的项目  娄刚,恒松资本创始人兼CEO,1997年毕业于上海财经大学,做过证券分析,当过基金经理,后来成为摩根士丹利最年轻的执行董事。  蒋挺:投资看重的第一要素是人  蒋挺,90后,从大二起开始创业,现为九鼎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