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马洛身世之谜及其文学创作关联的研究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9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马洛,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与莎士比亚齐名的剧作家。他在戏剧及诗歌创作上俨然是一个天才,著有《浮士德的悲剧》、《帖木儿大帝》等。同时,马洛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引起争议最多的作家,他的狂放不羁,他的旷世奇才,以及他的宗教信仰都是人们研究的话题。只因他英年早逝,使得记载他的资料寥寥无几。但马洛对早期英国文艺复兴的贡献不可估量。本文从他的身世及多方面探究,探求他生长的环境、性格特点与其文学创作的关联。
  关键词: 马洛 身世之谜 文学创作 关联研究
  提起英国的文艺复兴,人们首先会想到莎士比亚,会想起他那些经久不衰的巨作,如《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因而,人们似乎忽略了与莎士比亚同一时期的马洛。同莎翁相比,马洛在诗歌及戏剧方面有过之而无不及,只是马洛在酒馆遇刺,过早离世。马洛之死一直是一个谜,没有人能调查出更多有关马洛死因的详细资料,久而久之,在一切皆成谜的笼罩下,马洛渐渐被人们遗忘。20世纪,随着新批评、新历史主义和文化研究的介入,马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对马洛的研究呈现出多元态势。这些研究正触及马洛思想的深邃之处,并揭示出他的作品的丰富含义。
  一、坎特伯雷的文化巨星
  1564年3月6日,马洛出生在坎特伯雷一个富有的鞋匠之家。坎特伯雷,在英国文化史上是一个充满传奇的地方。公元597年,传教士奥古斯丁从罗马来到这里,当时坎特伯雷是撒克逊人肯特王国教城,在王后的帮助下,奥古斯丁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把基督教传播到了整个英格兰。由此,坎特伯雷一直被看做是英格兰嫉妒信仰的摇篮。坎特伯雷是一个气氛友善、热情的小型中古世纪城市,同时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英国历史上许多文学大家与此地相关,如乔叟、狄更斯、毛姆等,他们的文学活动都与此地有重要关联。亦然,从小生长在这里的马洛,也深受这个文化小城的熏陶,他的文学天赋及文化素养与此地有丝丝联系。同时,出生在富贵家庭的马洛,从小没有为生活奔波之苦,其目光必然不会过多集中在贫苦百姓身上,其作品的角度多向上层社会看齐,如气势磅礴的《帖木儿大帝》。马洛的家乡有一个执行死刑的场地,年少时的马洛时常会观看,这样血腥的场面势必会对他的性格塑造产生一定影响。他的作品充满野性,我们不能说这与他的生长环境毫无关联。可以说,文化支撑坎特伯雷对马洛的文学素养产生了一定影响。
  二、令人琢磨不透的政治倾向
  马洛在英国文学史上引起争议最多,早期对他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他的生活、人格、宗教态度等方面。有关史料记载,马洛在世时就受到五十万年轮、同性恋、造假币和叛国罪等诸多罪名的指控。1593年5月18日,英国政府以“莫须有”的罪名通缉马洛。两天后,马洛在枢密院受审。马洛究竟有怎样的政治立场,足以让英国政府对他进行统计和逮捕?更让人寻味的是,十天后,马洛出现在他经常酗酒的小酒馆里,他遇见了三位熟人,在酒后结账时与人发生争执,被其中一个叫IngramFrizer的人刺死。从枢密院接受调查到在酒馆里遇刺,其中的间隔仅十天,这究竟是巧合还是有其他内幕?在查尔斯·尼科尔的传记《清算:马洛德谋杀之死》中,作者将马洛塑造成了间谍形象,最终不幸成了伊莉莎白社会宫廷争斗的牺牲品。作者将读者带回马洛被杀的小酒馆现场,逐个分析在场的人可能的犯罪动机,最终将马洛之死置于罗利和埃塞可斯的权利斗争的背景加以理解。查尔斯·尼科尔的分析并非毫无道理,马洛在当时的戏剧界极具影响力。1925年,美国教授类斯里·霍特逊在英国的档案局里找到一份文件,根据其中记载,马洛是被伊丽莎白女王的秘密厅所杀害,当时一位秘密警察波莱(RobertPoley)在场。那么,马洛是否有令英国政府恐慌的政治倾向呢?
  马洛创作的剧作《爱德华二世》、《迦太基女王狄多》和《巴黎大屠杀》,几乎部部都是震撼英国戏剧界的巨作,从他的作品中似乎也能看出他的某些政治倾向,如他的《马耳他的犹太人》,在这部剧中,马洛淋漓尽致地刻画了巴拉巴斯这一拜金主义者。马洛带有明显的民族偏见,怀着仇恨犹太人的心理,故意丑化久已苦难的犹太民族,但是这些倾向也不足以招来杀身之祸。还有一点人们不要忘记:那个时期的人文主义者,会对欧洲中世纪的封建社会发出挑战,马洛作为当时有名的“大学才子”的一员,必然会对当时的英国政府有一定威慑,这是不是也成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根源呢?这一切,只能等待历史的逐步考究。
  三、疏傲狂放的性格
  马洛自小狂放不羁,马洛的父母原本期待他能成为神职人员,但马洛对此不屑一顾,马洛酷爱文学,尽管当时人们并不看好戏剧创作这条道路,可马洛却在这个行业里施展拳脚。他狂热地沉迷于文艺复兴的浪潮,是一个激进的人文主义者。他严厉批判宗教,不吝用刻薄的字眼讽刺,挖苦上帝和神职人员,加之他平时言语里充满傲气,所以他树敌甚多。根据记载,他傲慢的性格也是致其死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这样狂放不羁的他抑或是孤独的,他的作品大都透出浓厚的悲剧主义色彩,他笔下的人物也都是孤独式的存在,如冷酷无情的帖木儿大帝;挑战正统,为了知识出卖灵魂的浮士德博士。他们都反映了渴望自由、渴望主宰自己命运的共同点,但最终都以悲剧式收场,这是否也反映出了马洛对人文主义道路未知的悲观呢?他的笔墨洋洋洒洒,作品里饱含热情,虽然有人批评他的结构松散,但这正是他思维独特的体现,更多的人对他的赞誉则是他为中世纪的戏剧创作注入了新活力。
  总之,马洛留给人们许多谜,他的身世,他的死因,以及他令人赞叹的才华。甚至很多时候人们会想,如果马洛未离弃早逝,那么人们口中称赞的就不会是莎士比亚而是马洛了呢?这并不是对莎士比亚才华的否定,而是对马洛的赞叹。马洛与莎士比亚同一年出生,但他比莎士比亚更早成名,接受了更多教育,可历史留下的只有一个莎士比亚,这是不是天妒英才呢?我想许多人也许会为不能看到两大天才的碰撞而感到遗憾,所以我们更加期待了解马洛那短暂、光芒四射却又迷雾重重的一生。我相信,早晚有一天,历史会还原一切,还给人们一个真相,一个真实的马洛。
其他文献
目的 本研究通过Tc—MIBI乳腺肿块显像与临床化疗(新辅助化疗)及免疫组织化学P—gP、MRP检测结果对比分析,评价
目的:探讨T-bet/GATA-3及Thl/Th2细胞因子IFN-Y、IL-4与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的关系。 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多发性肌炎/皮肌炎(PM/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IFN-γ、
摘 要: 语文是学习其他科目的一块敲门砖,也是一门重要基础课程。我国新课改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有效实践途径就是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因此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大力开发与运用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资源成了中学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本文以此为基础,具体分析中学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资源的开发和运用。  关键词: 中学语文 综合实践活动 资源开发  以在语文课堂上通过积极开展有趣的实践活动为媒介,最终达到提